「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這是每一名小學生都會背誦的節氣歌。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勤勞、智慧的華夏兒女在幾千年漫長的歲月裡,從辛勤的勞動和豐收的喜悅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多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在這些文化遺產當中,「二十四節氣」堪稱一朵「奇葩」。在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周年之際,新報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曾獲天津市科技傳播終身成就獎、天文科普教育家趙之珩和大家解析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起源、曆法的關係以及劃分。新報記者 梁爽
— 二十四節氣起源和三種曆法 —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還要從當今世界通用的三種曆法說起:分別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
陽曆全稱為「太陽曆」,是當今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使用的日曆,所以也稱為「公曆」。它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22天定為「一年」。陰曆:陰曆的全稱為「太陰曆」。所謂「太陰」就是月亮,它把月相變化的周期29.5306天定為一個月。每當月亮最圓的那一天叫做「望」,完全看不見月亮的那一天叫做「朔」,也就是每月的「初一」。這種曆法的缺點是,一年12個月只有354天,比陽曆少了11天,不能準確反映季節的變化。為了彌補陰曆的這個缺欠,從我國的夏朝開始,就制定了陰陽合曆,一直使用到了今天,因而也稱為「夏曆」,因為它有利於指導農業生產,所以也叫「農曆」。它採用了「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就是在每個十九年當中插上七個閏年,每個閏年有13個月。這樣平均起來,每年的天數和陽曆幾乎相等。但是,平年有354天,閏年有384天,長短不一年份互相交錯著,還不能準確適時反映農事的變化。為了更好地指導農業生產,做到「適時播種,適時收割」,我們祖先,經過千年的探索,最終制定了二十四節氣。
— 立竿測影法 劃分節氣 —
二十四節氣最初起源於黃河中下遊地區,在北緯30°至40°一帶。這裡一年四季氣候分明,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適宜耕作。黃河之水哺育了兩岸的人民,起初是從觀察氣候變化、動物出沒、植物生長的情況,也就是「物候」來判定播種日期的,可是這樣還是顯得粗放和不穩定,於是在2700年前的周朝開始用 「立竿測影」的方法,在地面上插上一根竿子,叫做「土圭」。每天正午,太陽正南的時候,來測量竿影的長度,做好記錄。經過了多年的測量,終於把太陽影子最長的那一天定為「冬至」。把太陽影子最短的那一天定為「夏至」,「至」的意思是「達到」,夏至太陽最偏北,冬至太陽最偏南。後來,又在「二至」的中間插上了「春分」和「秋分」,表示這兩日「晝夜平分」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就是這樣一個一個地,成雙成對地產生出來的。直到今天,在河南省嵩山腳下還保留著一座「周公測量臺」,這是我國先民測日影產生二十四節氣的最好佐證。
— 星象法 定節氣 —
除了用「土圭」測量日影,古人還會用「星象」來定節氣,他們發現在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東方那一天,是春分;指南為夏至;指西為秋分;指北為冬至。到了戰國時代,先民們又在這四個節氣中插上了「四立」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在《呂氏春秋》裡有詳細記載,記錄了每個節氣的降水、氣溫、物候的變化。
到了秦漢時期,由於鐵器普遍使用,水利灌溉發展,農耕日益精細,對天時的要求也更嚴格,於是再次補充了十六個節氣。公元前137年《淮南子》一書,對二十四節氣就有了完整的記載,並且規定為農曆,說明對農業生產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 二十四節氣按六大類劃分 —
1.季節類的節氣——立春:每年2月4日前後,交立春。標誌著嚴寒的冬季即將過去,華南地區逐漸花紅柳綠,但我國西北方仍然漫天飛雪。立夏:每年5月5日前後交立夏,此時炎熱天氣即將來臨,萬物生長,農事繁忙,呈現出一片豐收景象。立秋:每年8月7日前後交立秋,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一場秋雨一場涼。立冬:每年11月前後交立冬,標誌著冬季開始,此時風吹滿地落葉,草木漸漸凋零,天氣逐日變冷,早上地面結霜。
2.天文類的節氣——春分:在每年3月21日前後,太陽運行到了黃經0°的春分點時,交春分。這一天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晝夜平分。從此進入春耕大忙和植樹造林的好時機。夏至:每年6月22日前後,太陽運行到了黃經90°交夏至。陽光的直射點到達了最北端,北半球的太陽最高,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秋分:每年9月23日前後太陽運行至黃經180°交秋分。陽光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此時正是「三秋大忙」時節,人們享受著豐收的喜悅。冬至:每年12月21日前後,太陽運行至黃經270°交冬至。陽光直射點最為偏南,北半球太陽最低,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進入到「數九寒天」,大地封凍的時節。
3.物候類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表示在天氣變化和氣候影響下,動物和植物所發生的應候現象,同時也反映當時的農事活動。
4.降水類的節氣——有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分別表示了降雨和降雪的應候現象。
5.氣溫類的節氣——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表示了當時冷或熱的程度。
6.水汽類的節氣——有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示了地面水汽隨著氣溫的下降產生的凝結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