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的實際內涵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參照兩個場景:
場景一:沙漠
特點:白天和夜晚的溫差非常大。
場景二:海洋
特點:白天和夜晚的溫差非常小。
無論是沙漠還是海洋,白天的溫度要高於夜晚的溫度。
這樣的變化,歸功於太陽。太陽是否照射,直接決定了地表及大氣的溫度。
同樣的道理,太陽照射距離的遠近,也將對氣候產生不同的影響。
所以春分和秋分代表陰陽平分,而夏至和冬至代表陽極和陰極。
形成了二分二至,陰陽四象就有了初步的劃分。
從冬至開始,陽氣漸升,春分之前陰氣盛,春分之後陽氣盛。
從夏至開始,陽氣漸降,秋分之前陽氣盛,秋分之後陰氣盛。
二分二至日
我們看得到四季變化,卻看不到陰陽的升降。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空間之所以發生變化,就是陰陽升降的結果。
同一空間,不同時間,因其受陰陽的影響不同,所以我們感覺空間發生了變化。但變化的不是空間,而是陰陽。
如果空間不變化,時間就失去了意義。
所以,時間是什麼?時間是空間變化的產物,是記錄同一空間下的陰陽多寡。
太陽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再來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所表現出來的氣象是不同的,其本質是一年之中陰陽二氣的分布,是對四季的氣象變化,做了進一步細化。
那麼為什麼是二十四個節氣,而是不四十八個,那樣不是更加詳細?
答案是: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
五日實為五行之數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
天地生數有五,故每五日為一個單元,記錄天地間生氣的變化。
天地
為何三侯之謂氣呢?實際上就是陰陽變化發展的結果。
《呂氏春秋-樂太》:「萬物所出,道於太一,化於陰陽。」
《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生二,謂一氣化生陰陽。二生三,為陰陽相合之氣,加之陰陽之氣,是以為三。
故三候為一節氣,反應的是陰陽在一個小周期階段的變化。
所以,二十四節氣蘊藏的什麼奧秘?實際上藏了天地之數,藏了陰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