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二十四節氣之美 享傳統文化之魅

2020-12-22 瀟湘晨報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2020年12月18日下午,蚌埠市圖書館、蚌埠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以冬至節氣為主題,走進蚌埠市第二實驗小學開展了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

此次活動包括「中華傳統文化概述」、「二十四節氣——冬至介紹」兩部分內容,通過PPT講解、視頻觀看、歌曲賞析、互動問答、詩詞朗誦、書籤互贈、好書推薦等方式讓同學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認知,引導孩子們深入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崇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發揮著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作用。此次活動的開展,旨在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閱讀推廣中,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樹立少年兒童的文化自信,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來源: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廣電新聞出版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節氣 ▎傳統文化 • 解讀二十四節氣之「立冬」
    傳統文化:解讀二十四節氣之「立冬」
  •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非遺成功!一圖覽二十四節氣之美
    今天,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指導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11月28日至12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召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會議。
  • [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立秋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農曆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4年,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
  • 鄭州公交上線二十四節氣之冬至主題車廂
    大家一起來登上鄭州這輛「二十四節氣之冬至節」的主題公交看看吧。12月21日,冬至當天,B38路車長黃菲早班下班後沒有回家,而是簡單吃了幾口飯又回到了公交場站,因為她下午要化身講解員,登上自己提前打造好的冬至節主題公交車,為乘客們講解關於冬至和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這是每一名小學生都會背誦的節氣歌。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勤勞、智慧的華夏兒女在幾千年漫長的歲月裡,從辛勤的勞動和豐收的喜悅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多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短短四句、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卻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作為中國古老而科學的「時間制度」,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觀天察地、認知自然的實踐中創造發明出的一套科學時間知識體系,是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民俗文化的風向標,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文明成果的典型代表。 應天時而動,就地利而興。
  • 讀吧|傳統二十四節氣,是我們永遠醒著的時鐘
    故宮日曆:品讀千年積澱和東方審美 傳統二十四節氣,雖然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但在今天,它依舊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另一個儀軌。蔣勳作為知名美學大家,在他最新散文集《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中,用圖文互現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書中有風雪和雨露的流轉,也有星月花木私語,更有大自然各種聲音、色彩和線條的喚醒,還有哲學與美的沉思。這種經驗和感受,是蔣勳對美與身體、文明與道德、律法與自由以及自我與修行諸多感悟。 這是蔣勳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功課,也是我們體悟自身和宇宙關係的功課。
  • 二十四節氣
    此節氣的湯品也十分重要,宜綠豆芽蛤蜊湯、苦瓜木棉花牛肉湯、淮山赤小豆節瓜豬月展湯、薺菜生薑魚頭湯、胡椒粒老雞豬肚湯、西洋參紅棗生魚湯,千斤拔雞腳湯等,這些湯品具清熱、養陰、祛溼、暖胃、溫補等功效。芒種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 藝術家楊昌剛、張煜寶「二十四節氣之小雪」作品亮相紐約時代廣場
    11月22日是小雪節氣,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推出了「中國藝術名家楊昌剛、張煜寶筆下的二十四節氣——小雪」,以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形式把中國「二十四節氣」通過傳統書畫展現給大家。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也是反應氣候特徵的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或23日。
  • 「莊家院」講二十四節氣之霜降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圖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時候、氣候、物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 南粵廣州冬令營漢語課開課 唱節氣歌品傳統文化
    南粵廣州冬令營漢語課開課 唱節氣歌品傳統文化 餘老師還說:「今天是冬至,一個重要的傳統中國節日,所以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人過冬至的傳統習俗,以及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漢語知識。」  在餘老師的耐心講解下,營員們很快理解了中國節氣的由來以及不同節氣的特徵。為了激發同學們對漢語知識的興趣,餘老師特意準備了一段關於「冬至」節氣的視頻,還教大家唱起了《二十四節氣歌》。同學們則個個興致盎然,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學會了這首歌。
  • 品時湯館-二十四節氣養生湯品品牌設計
    作品推薦品時湯館-二十四節氣養生湯品插畫設計題目含義
  •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寒露:天氣漸冷 今日起可告別「露腳踝」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寒露:天氣漸冷 今日起可告別「露腳踝」時間:2020-10-08 11: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寒露:天氣漸冷 今日起可告別露腳踝 又到了增添衣服的季節,大家穿秋褲了麼? 當然,秋天的第一雙長襪也是可以安排一下的。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翻開史冊,先秦《尚書·堯典》中即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記載,相當於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周禮》中有「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的表述,明確提出了冬至和夏至。
  • 二十四節氣,用古老智慧溫潤現代生活
    王建康攝/光明圖片【我的「節氣故事」】 編者按今天,一年之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如約來臨。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凝結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先民廣博智慧,彰顯著中國人的精神氣質與民俗風尚。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出重要論述,並提出殷切期望。如何讓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活態傳承,與人們的生活如影隨形?我們邀請致力於節氣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普通民眾,講述自己與節氣的點滴故事、對節氣的深邃之思。
  • 二十四節氣 用古老智慧溫潤現代生活
    編者按  今天,一年之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如約來臨。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凝結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先民廣博智慧,彰顯著中國人的精神氣質與民俗風尚。雖然其深植於農耕文明,但在時代變遷中,仍不斷被傳承弘揚,煥發著溫潤的光彩。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出重要論述,並提出殷切期望。
  • 古已有之24節氣的傳統美,在日本得到了甦醒
    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在唐代,中日兩國交流最為頻繁,也正是那個時候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代農業的標準生產規律被日本接受並加以傳承。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
    1為什麼要設立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傳統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曆法中節氣的設置對我國農牧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節氣也演變產生了一些民間節日和民俗活動,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
  • 超美!這位金山畫家把二十四節氣畫進了農民畫裡!
    超美!這位金山畫家把二十四節氣畫進了農民畫裡!說起創作「二十四節氣」的原由時,陳惠芳說,「早在2016年,中國二十四節氣就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那時就萌生了要創作的念頭。後來,還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堅定了這個想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漸漸把傳統農俗遺忘了,許多年輕人對什麼節氣種什麼,什麼時節幹什麼農活,都不怎麼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