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時湯館-二十四節氣養生湯品品牌設計

2021-02-16 三十七計智慧財產權

作品推薦

品時湯館-二十四節氣養生湯品插畫設計

題目含義

在中國的飲食文化裡面,湯永遠都是一個神聖的存在。對於一個合格的美食達人而言,沒有湯的佳餚都是不完整以及沒有靈魂的!這就是為什麼宴會餐桌上總會有九菜一湯的這個「湯」的存在。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並不會煲湯,或者不愛喝湯。更喜歡喝奶茶等一系列的不健康飲料,從而導致亞健康狀態的泛濫。

同時,煲湯也不是簡單的水煮材料,一份好的養生靚湯,不僅考究功夫和時間的把握,還有對於食材的研究。所以應該要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時令喝不同的湯,才能起到最佳的養生效果。

作品簡介

「品」意為品嘗;「時」意為時令。「品時」則是指一種細味,品嘗每一個時令的不同湯品飲食的狀態。

作者根據二十四節氣挑選出了24款湯,分四季推出。在視覺設計方面,使用傳統線描加當代清新的插畫風格來主打。不僅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和喜好,還保留了中國傳統作畫的韻味。同時對於後期新媒體和線上的品牌傳播也能起到最佳的視覺體驗。

設計團隊:梁德昌 鍾穎賢 馮鈺妍

學       校: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指導教師: 羅滔 鄭龍偉 王旭瑋

封面設計

LOGO標準色稿

LOGO動態展示

春季湯品插畫設計

夏季湯品插畫設計

秋季湯品插畫設計

冬季湯品插畫設計

菜單設計延展

湯譜手帳本部分內頁

產品延展與應用

實物展示

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與眾不同的品牌LOGO嗎?可關注下方聯繫我們。

來源:LOGO大師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
    春分節氣時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膳食總的原則要禁忌大熱、大寒的飲食,保持寒熱均衡。這段時期也不適飲用過肥膩的湯品。
  •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設計素材》錦毛虎-協助拍攝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二十四節氣之立秋設計素材【第1幅圖】此作品由唐山攝影愛好者卞先生在著名的滄州地區拍攝
  • 與二十四節氣同行——小雪
    這首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記載了一年從立春到大寒中的二十四個節氣。在古代,因為沒有天氣預報,「二十四節氣」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深深植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隨著歲月的延伸,它還被人們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民俗文化和節日文化。成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近日,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安徽壽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關專家學者匯聚這座千年古城,共同探討如何傳承保護好二十四節氣文化,如何讓農耕時代的二十四節氣講出新時代的精彩故事。
  • 二十四節氣,用古老智慧溫潤現代生活
    圍繞冬至以及其他節氣形成的活動形式、飲食習俗豐富多彩,令人難忘。有一年冬天,我在深圳開會。午飯時,每人面前都擺放了一碗小湯圓。一問,原來是為迎接冬至而準備的冬至團。我此前只知道福建有冬至團,那天才知,嶺南也有與冬至有關的食品。當即想起,一位馬來西亞學者曾給我看一張華文報紙,上面登載著當地華人冬至吃湯糰的情形。
  • 二十四節氣 用古老智慧溫潤現代生活
    午飯時,每人面前都擺放了一碗小湯圓。一問,原來是為迎接冬至而準備的冬至團。我此前只知道福建有冬至團,那天才知,嶺南也有與冬至有關的食品。當即想起,一位馬來西亞學者曾給我看一張華文報紙,上面登載著當地華人冬至吃湯糰的情形。可見,雖然跨越千山、地域相異,但節令文化始終以不同的民俗習慣為載體,不斷傳承發展。  節令文化還關聯著人間親情。
  •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非遺成功!一圖覽二十四節氣之美
    今天,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指導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11月28日至12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召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會議。
  • 歲食|立春·豬腳蓮藕墨魚紅豆湯(年有湯)
    新春佳節,廣東民間總要煲些寓意好、合時節、味道美、營養多的湯品。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
    為了彌補這一點,古人又根據回歸年的長度設計了二十四節氣,加入到曆法中。圖2 地球公轉軌道與二十四節氣。繪製:張一潔。在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偕其門人編撰的《淮南子·天文訓》(公元前140年左右)中,就有對二十四節氣的完整記載,其名稱和順序都同現今通行的基本一致。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所反映的寒暑變化並結合相應的氣象條件和自然現象(即物候)來命名的。
  •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手抄報模板,一步一步教你畫
    大家好,我是淘氣的小音符,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都凝結著古人的智慧,原創二十四節氣手抄報模板,有需要的同學歡迎收藏!二、內容框設計我們使用黑色的畫筆,用弧形畫出長方形內容框;我們在內容框上再加上弧線,把邊框畫成月牙型;我們畫上二十四個圓形,左右兩邊分別十二個,注意要對稱分布;我們在內容框熱的月牙型的交接處畫上三個小球的裝飾;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12星座早已不是12星座,而二十四節氣仍是那個二十四節氣
    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12星座早已變成了13星座,同時也很少有年輕人能完整記得二十四節氣和二十八星宿!其實它們最初的誕生原因都跟時間和空間有關!篇幅有限先聊聊二十四節氣,下次再說說二十八星宿!二十四節氣起源於華夏文明的誕生地黃河流域,也是以這一帶氣候環境為依據建立起來的時間曆法系統。
  • 詭秘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實際內涵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參照兩個場景:場景一:沙漠特點:白天和夜晚的溫差非常大。太陽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再來看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個節氣,所表現出來的氣象是不同的,其本質是一年之中陰陽二氣的分布,是對四季的氣象變化,做了進一步細化。那麼為什麼是二十四個節氣,而是不四十八個,那樣不是更加詳細?
  • 冬至已至,看二十四節氣如何溫潤現代生活
    圍繞冬至以及其他節氣形成的活動形式、飲食習俗豐富多彩,令人難忘。 有一年冬天,我在深圳開會。午飯時,每人面前都擺放了一碗小湯圓。一問,原來是為迎接冬至而準備的冬至團。我此前只知道福建有冬至團,那天才知,嶺南也有與冬至有關的食品。當即想起,一位馬來西亞學者曾給我看一張華文報紙,上面登載著當地華人冬至吃湯糰的情形。
  • 二十四節氣,是永遠醒著的時鐘
    故宮日曆:品讀千年積澱和東方審美傳統二十四節氣,雖然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但在今天,它依舊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另一個儀軌。在不經意的瞬間,它是我們認知天氣和季候的潛意識。蔣勳作為知名美學大家,在他最新散文集《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中,用圖文互現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書中有風雪和雨露的流轉,也有星月花木私語,更有大自然各種聲音、色彩和線條的喚醒,還有哲學與美的沉思。這種經驗和感受,是蔣勳對美與身體、文明與道德、律法與自由以及自我與修行諸多感悟。 這是蔣勳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功課,也是我們體悟自身和宇宙關係的功課。
  • 【二十四節氣】倏然立夏至,樹木已成蔭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進入夏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夏天從今天正式開始。夏字的甲骨文是一個長著大大的眼睛的人,赤著腳,右邊是一把農具,像鋤頭或翻土耕種的耒耜 (lěi sì)。
  • 二十四節氣劃分與計算
    平氣在古代,通常將冬至到冬至之間的時間段(約365.25日)也就是歲實(回歸年),分割為24段(每段約15日2時5刻),每段起始於一個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 二十四節氣形象標識 快活得像個孩子
    說起二十四節氣,你會想起什麼?是「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節氣歌,還是「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的民諺。想像一下,如果二十四節氣有了自己的形象化標識,會是什麼樣子?
  • 跟著蔣勳漫步二十四節氣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傳統的二十四節氣,雖然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但在今天,它依舊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另一個儀軌。蔣勳新書《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中,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二十四節氣養生 • 小雪
    ——《黃帝內經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二十四節氣養生 • 小雪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