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已有之24節氣的傳統美,在日本得到了甦醒

2020-12-16 騰訊網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大小寒

二十四節氣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劃分,反映我國一定地區(以黃河中下遊地區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現象與農事季節特徵的二十四個節候。

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在唐代,中日兩國交流最為頻繁,也正是那個時候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代農業的標準生產規律被日本接受並加以傳承。

日本人常提到季節的風物詩,其實不是詩,而是最能體現四季風情的事物。

春天的櫻花

夏天的煙火

秋天的紅葉

冬天的白雪

那些須記下的四時好景好物,就是最美好的詩篇。

日本分明的氣候,造就了日本人豐富多彩的季節感。比如他們熱愛花草樹木,崇尚陰翳之美;也曾模仿我們的祖先,將二十四節氣與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和器物聯繫起來,每個節氣都有對應的風物,如春分風呂敷、小滿藍染、夏至的香物、小暑扇子、處暑的蕎面等。下面為大家帶來一些日本的二十四節氣風物。

立春(りっしゅん)

花道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草木新生,爛漫在山野間競放的春花,蒙雨打落些許,生命短暫得竟不知曉了,於是採摘幾朵想多停留片刻,遍插於花器中自成了花道,花道在日本亦稱華道,生花,因華通花。

日本花道可追溯到平安時代便有了的裝飾花草文化,《枕草子》中有著單枝小瓶插花的古風描述。當初僅以身邊常有器物用於插花,隨後開始製作專用花器。隨著佛教傳來,供花的習俗在日常生活中各式場合都裝飾起來。時代變遷,但因為人類對常青的信仰不變,藉由巧手一雙及神秘力量得以延續,花道因此而逐漸形成……四季的樹枝花草經修剪後插於花器中,欣賞優美姿態的同時,鑑賞敬畏生命尊嚴的藝術。

「池坊流」和「草月流」是日本的兩個花道流派,其中「池坊流」是花道的創始,池坊的歷史既是花道的歷史,雖於漫長歲月中諸多流派脫離池坊另立,但池坊一直被公認為花道的本源。

啟蟄(けいちつ)

友禪

友禪是在布料上進行染色的傳統技法,原本是使用澱粉或米製成的防染劑,進行手工描繪,染色成形後呈現出繽紛色彩的染色技術,而今使用型染或者數碼印刷的類似技法樣式,亦都被統稱作友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染色技法之一。在白色絹布上進行繪畫後染色,常用於表現傳統和服的多彩圖案。尤其擅長用簡潔的線條表現動植物、風景等。自從外國傳入了鮮豔多彩的化學染料後、色彩愈加豐富起來。

友禪的名稱來源於始創者江戶時代的扇繪師「宮崎友禪齋」,於京都創作出友禪染後命名為「京友禪」,隨後又將這一技法帶到了加賀藩(今,石川縣)的金澤地區,並發展形成有別於京都的獨自樣式,成為「加賀友禪」。到了明治時代,廣瀨治助依據「捺染」技術,創立出的「型紙友禪」進一步拓寬了友禪染色的技法範圍。

友禪製作和服

友禪製作和服

日本人多以友禪製作和服,從母親手裡傳承給女兒的和服,是一份家族的寄託,更是母親對孩子祝願的珍貴財產。現今的京都仍然保留著,傳統婚禮時展示母親贈予的和服嫁妝的風俗習慣。

春分(しゅんぶん)

風呂敷

風呂敷就是我們常說的「包袱捲兒」、「包袱皮兒」,風呂即浴堂,江戶地區叫「湯屋」,關西地區更喜歡稱作「風呂屋」,風呂實為蒸汽桑拿浴,入浴時將脫去的衣物在浴室地面上敷布加以包裹,隨後逐漸以「風呂敷」的名稱在民間傳開,早期的名字卻逐漸被遺忘了。

風呂敷布雖小,但可以「包裹世界」,顯現傳統文化中包容並蓄的思想,綿長的歷史中起起伏伏而今卻再次煥發新生,敬畏傳統和環保理念的深入成為時尚的風潮。

在春意正盛的時刻,帶著風呂敷包裹的溫馨手制飯盒踏青郊遊,這樣的情致溢於言表。

芒種(ぼうしゅ)

刺繡

日本刺繡的源流來自公元500年,自印度經由絲綢之路從中國傳來的「佛繡」,佛繡是用以表現佛像的刺繡形式,特別是推古天皇時代,尚佛以至於寺院遍布廣立佛像,因而佛繡也得以普及。

現存最古的佛繡是原存於奈良中宮寺的「天壽國曼陀羅繡帳」,織製品相對陶瓷、金屬較難保存,作為飛鳥時代的貴重織品殘片,現存於奈良國立博物館。刺繡在平安時代尚為貴族的奢豪品,用於雅樂衣裝,到了桃山時代多出現在戲劇的能樂服裝上,直至江戶時代才普及到町內身份制度的末端職人、商人階級。

日本刺繡汲取來自中國的技術後,結合獨自對的美的意識同優雅形成日本風格。傳統生活習俗中培育出各式圖案與紋樣,將家紋繡於和裝服飾上的傳統亦流傳至今。

尤其是對四季變換的感性體察,誕生出多樣的裝飾紋樣。春的櫻花、紫藤、牡丹;夏之牽牛花、錦葵、澤瀉草;秋的胡枝子草、菊、紅葉;冬之山茶、水仙、梅花、松等,無不顯現對變幻時光的深切且細膩的感知,而季節感也為人們的生活增添多姿的色彩。刺繡的色彩源自豐富的絲線,釜染色的絲線曾有上千色之多,經歷現代染色技法也有萬色變化,可謂風情萬種。

立秋(りっしゅう)

提燈

提燈是手執的照明燈具,古時也寫做「挑燈」,日文稱為「火袋」。夜晚手執提燈漫步,又或懸掛大門屋外,起到照明和醒目的作用。周圍都裝裱了障子和紙,裡面的蠟燭是不會輕易的被風吹熄的,同時,上下開口也更利於空氣流通,也不會因為氧氣不足而使蠟燭熄滅,提燈的構造看似簡單卻隱藏著古人的智慧。

時光流轉,提燈由於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來到今日的日本各地依然有許多的老鋪在傳承著,其中尤以八女提燈、小田原提燈、岐阜提燈、贊岐提燈最為有名。

古已有之的傳統美為現代甦醒,傳統的祭祀儀式使用的提燈,隨後融入現代生活,魅力不衰不減,變化的是周遭的環境,不變的依然是內心的柔和與溫暖光芒,雋永有力地雕出刻刻人生,有如人生旅途中指引我們微笑面對的方向。

処暑(しょしょ)

蕎面

以稻米為主食的日本,大眾對麵食同樣有著偏愛,除了日式拉麵,蕎面中更傾注了市井庶民太多的情感。此時正是收穫農忙時節,日本有句俗語,「食慾之秋」是說經過炎熱的夏季之後,恢復夏季不怎麼有的食慾,並儲備體力渡過嚴冬,秋季正是大肆朵頤的好時候。

江戶時期有著數之不盡的麵館,其中老鋪麵館大量存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藪」、「更科」、「砂場」三大流派,統稱「暖簾御三家」。

麵館入口處會掛上「暖簾」描繪屋號用來招攬顧客。在江戶初期,獨立經營的麵館會繼承相同的屋號,從而形成分暖簾制度。這與現在的連鎖商鋪略有不同,傳承的只是技術和流派,為了點滴積累來自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譽。

大寒(だいかん)

菓子

荏苒間快要新年,花香鳥語都述說著季節的更替。

春,萌芽;夏,繁茂;秋,熟成;冬,凋零。

人之一生,一呼一吸,一休一憩,循環無窮盡,菓子便是這四季人生幻變的生活物語。菓子的命名也非常講究,以季節的植物、自然現象等命名居多。

冬季睦月正逢年節,緋紅色的梅瓣中包裹著淡黃花蕊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練切梅菓子」;早春如月,包含白餡的「求肥餅」仿若告曉的一羽報春鳥;彌生三月,紅色的「山茶練切菓子」是鮮豔奪目的綻放;春末卯月,垂櫻的粉紅花瓣為身著優美花衣的「外郎菓子」……

往期推薦:

買不動了?來看看日本人如何度過雙十一!

報!!!日本第14屆#女性最想擁有的面孔#結果出爐!日本楊冪奪冠!!!

火遍全網的凡爾賽文學 還和這部日本漫畫有關

相關焦點

  • 以24節氣為主體的精緻手工藝
    24節氣是古代人智慧的積累,但對於現代人來說節氣可能是有點陌生的名詞,畢竟天氣是否轉換只要關注每日的氣象播報便可;不過,來自日本的紙雕藝術家Shinobu Ohashi並沒有摒棄節氣這項傳統,反而以和歷與二十四節氣之美為主體,結合花草與動物元素,創作出宛如彩繪玻璃般的紙雕作品,不僅展現了日本傳統的工藝之美
  • 跟著原創新生IP認識24節氣 感受傳統與現代多元融合的魅力丨備展...
    提到24節氣,也許大家並不陌生,而且隨口就能說出幾個節氣的名字。但是,當讓你進一步去揣度它們的面貌,卻是模糊的,飄渺的。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設計系楊文琪的系列作品《雲遊四季》,讓人耳目一新。這組作品中,她打造的原創新生IP——肥雲,以遊歷四季為主題,展示了肥雲和朋友們遊歷了春夏秋冬各個季節和節氣的小故事,以插畫形式呈現,同時創作了肥雲周邊的系列衍生產品,既夢幻又萌趣十足。
  • 傳統節氣中自然人文屬性
    冬至日短至,為冬季民間傳統大節日,是24節氣中的第22個,於公曆12月21至23日交節,冬至有自然人文屬性,時至冬至數九寒天,自然仍人生之本,先祖仍人類之源。上古時以北鬥七星運轉計算月令,鬥柄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個周期或一歲,鬥柄指向正北為冬至而立春為歲首,幹支歷以鬥柄回寅為正月,而子月是冬至所在月份,鬥轉星移成為判斷節氣變化的依據,鬥柄指東天下春,指南為夏,指西為秋,指北為冬。將二個冬至日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為中氣,再把相鄰中氣等分為節氣,每月的中氣和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這種計算沒有考慮太陽在黃道上的運動不勻。
  • 24節氣的民俗文化特徵
    二十四節氣作為我國獨有的文化傳統有著漫長的歷史,經過時代的變遷匯聚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二十四節氣對我們如今的生活節奏和生活方式調節仍然有著重要提示和指導意義。立春打春迎春、清明品茶踏青、立秋吃瓜秋遊、大寒詠雪賞梅等也是一種傳統的時間生活情趣。
  • 24節氣的英語翻譯
    4節氣,直到現在, 仍然主導了很多華人社會的節日和慶祝活動。現在就讓我們認識24節氣的英文是如何表達,好讓你於一些特別的節氣活動時, 向外藉友人介紹一下。其實,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反影了從地球觀測太陽一年在恆星間或黃道的運動,於西方屬於天文學範疇,故此二十四節氣的英文是 "Solar Terms",而二十四節氣依照先後次序的排列,則如下:Solar Terms
  • 中國三大鬼節之一的清明節,是24節氣裡唯一個成為節日的節氣
    清明節是上墳掃墓的節日,清明也是24節氣裡的一個節氣,是由唐玄宗正式頒發詔書定為節日的。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 清明時節 在古代從春秋晉文公起到唐朝民間都要過寒食節(為了紀念介子推),而寒食節在24節氣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節家家戶戶不生火做飯,只吃蒸煮、烘烤或者油炸的食物,因為不是用火來加熱食物
  • 品二十四節氣之美 享傳統文化之魅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2020年12月18日下午,蚌埠市圖書館、蚌埠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以冬至節氣為主題,走進蚌埠市第二實驗小學開展了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
  • 24節氣諺語精選
  • 『二十四節氣』植物開花順序圖:圍繞24個節氣前後開花的植物一覽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既申遺成功。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結晶,也是中國農耕文明的一種高度概括和總結。草木管時令,「二十四節氣」跟自然界植物的花開時間也息息相關立春後的報春,雨水後的檫木,立夏時的雪鈴樹,白露後的桂花,小寒前的臘梅。
  • 24節氣·立冬|立冬節氣如何養生?當以溫補防病為重,了解一下
    24節氣立冬將至,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節氣養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中國養生以食為主,立冬節氣民間有「北吃餃子南吃鴨」之說。 餃子在營養搭配上可謂是不錯的選擇,它包含了麵食、肉食、菜品和調料,實現了簡便又食物多樣的原則,建議選擇羊肉、韭菜等溫陽的食物做為餃子餡。 鴨肉是白肉中的代表,以高蛋白低脂肪為特點,它氣血雙補卻溫而不燥,是立冬的美食。
  • 24節氣詩⑰|吳迎春&朱淑潔&吳瀟&陳鄭&金秀秀&鄭建興:霜降
    節氣詩①|鄭建興&吳迎春&金秀秀&楊麗和:立春24節氣詩②|楊麗和&吳迎春&金秀秀&鄭建興:雨水24節氣詩③|吳迎春&鄭建興&金秀秀&楊麗和:春分24節氣詩④|金秀秀&吳迎春&
  • 80後插畫師手繪二十四節氣美食 留住傳統味道
    原標題:80後插畫師手繪二十四節氣美食 留住傳統味道  本報記者 徐維欣   春節腳步漸漸遠去,傳統的年味似乎不再濃鬱。正當大家由此感慨之時,有位年輕人卻拾起畫筆,將傳統春節定格在畫面中。   一組「二十四節氣美食」手繪圖片,因其古意,讓一位「顏值頗高」的插畫師李曉林意外走紅網絡。
  • 一年四季,四季有節氣,傳統節氣一直在被後人沿用,你可知為何?
    一年可分四季春夏秋冬,而四季有節氣。從立春至大寒,一年裡共有二十四個節氣,當某一天,人們不再為物質生活而煩惱發愁時,或許他們也會放下心中那沉重的包袱,開始享受往後餘生的生活,會享受田園之樂可不僅僅只有陶淵明、王維和孟浩然,當然了,充當不同的角色所扮演的戲劇也是截然不同。
  • 24節氣故事-霜降
    我是蒲公英媽媽,「霜降見霜,穀米滿倉」,不知不覺中,我們一同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八個節氣——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時間一般是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草木開始枯黃凋落,不耐寒的農作物會停止生長,等待收穫。這段時間,氣溫繼續下降,霜,就要降下來了。 霜會降在哪呢?小麥苗們可以出門去仔細觀察一下。
  • 和食解說: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
    日本飲食文化雖不及中國飲食之博大精深,但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極利於健康的和食,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去過日本或者想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會日本飲食抱有極大興趣。當時的日本僧人也以素食作為修行的方式。傳承到現在,以大豆為原材料的料理已經豐富多彩,隨著加工技術的提成,當時為了攝取蛋白質而產生的精進料理也得到了發展。
  • 如何在家輕鬆享用日本天皇即位餐?|深夜食堂|日日款待帖|日本_美食...
    準備美食的大廚說,「相信只要一看就能知道這是一道慶祝佳餚,讓世界各地的來賓感受到日本料理的傳統。」傳統日料即「和食」,講究「應時」,就是在不同季節吃當季的食物。而且,這是一種「用眼睛品嘗的料理」,講究切割和擺放的藝術,注重「色、香、味、器」的和諧統一。啊……真是太複雜了。
  • 24節氣立秋吃什麼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4節氣立秋吃什麼_立秋節氣的由來和習俗介紹,歡迎參閱。24節氣立秋吃什麼1、醬肘子醬肘子是中國傳統的食物之一,營養豐富,色香味俱全。另外,紅扒肘子為濰坊地區歷史名菜,因其軟、料、肥而不膩,且營養豐富備受人們青睞。曾被評為「山東名小吃」。
  • 《24節氣大暑設計素材》天目將軍-協助拍攝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期間,漢族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24節氣大暑設計素材【第1幅圖】此作品由濟寧攝影愛好者蔣先生在著名的湖州地區拍攝
  • 24節氣中小滿啥來歷,初候「苦菜秀」又指什麼?易經:或躍在淵
    24節氣中小滿啥來歷,初候「苦菜秀」又指什麼?易經:或躍在淵一年中的傳統24節氣中,春夏兩季的節氣共有12個,古人智慧總結成的季節民諺歌曲稱: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在這些節氣中,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為上半年的6個月令「節」的名稱;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暑、大暑為上半年的6個月中的「氣」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