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品牌文化活動——紫金獎·第二屆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將於11月12日至15日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辦。這是一場讓思維碰撞的創意狂歡,更是一次集設計、藝術、教育等各個領域跨界融合的全新探索,匯聚了全中國新生代設計力量。在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設計系下設的視覺傳播與製作、廣告設計與製作、環境藝術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藝術設計等七個專業組團備展,文創、插畫、家具等類型的200多件原創作品讓人大飽眼福。
提到24節氣,也許大家並不陌生,而且隨口就能說出幾個節氣的名字。但是,當讓你進一步去揣度它們的面貌,卻是模糊的,飄渺的。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設計系楊文琪的系列作品《雲遊四季》,讓人耳目一新。這組作品中,她打造的原創新生IP——肥雲,以遊歷四季為主題,展示了肥雲和朋友們遊歷了春夏秋冬各個季節和節氣的小故事,以插畫形式呈現,同時創作了肥雲周邊的系列衍生產品,既夢幻又萌趣十足。
在楊文琪看來,一件作品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比起文字,我覺得插畫更能直接吸引觀眾,更有視覺衝擊力。」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設計系副主任鹿峰介紹,通過24節氣24部不同的場景的匯聚,其實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和想像空間的,「它的一些配色,整個處理上,還有筆觸的使用上,其實都是很好的一個效果。」
裝飾畫從藝術領域步入日常生活已成為現代趨勢,組成了人們生活美化環境的重要內容。沈倩和桑文卉的珊瑚絨裝飾畫設計《金陵印象》,以南京標誌性景點作為題材,繪製出一系列具有濃厚南京地域文化特點的裝飾畫。作品採用珊瑚絨為主要材料,蓬鬆的觸感,創造出立體感,給人一種別樣的視覺感受。
沈倩將珊瑚絨和棉毛線戳繡在畫面底部,用絨線的色彩代替顏料的色彩。「這幅作品的靈感來源於青苔在山石上給人帶來的視覺衝擊,為中式畫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尹昌恆同學的紅色主題文創產品設計《重走長徵路》,以辦公用品等文創產品為載體,講述紅色故事。筆筒、U盤、鑰匙扣等設計產品,在傳達紅色文化革命精神的同時,又有屬於其獨特的東方美感。「我使用了傳統的木雕、金銀錯、螺鈿鑲嵌等傳統技藝,通過傳統手工藝與全新設計相結合的方式,將紅色文化與我們拉近,也讓我們更真切地感受到革命歷史的溫度。」尹昌恆告訴記者。
指導老師、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設計系建築和室內教研室主任楊芷軒介紹,將長徵和傳統花窗進行結合,設計了一個具有紅色意義的標識,更加立體地展現出來。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設計系,自1999年學院創辦以來便一直是學校的重點發展學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主動利用學科優勢,積極吸收融合文學、影視、音樂、舞蹈、傳媒的表達方法與形式語言,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想像力;從基礎、技能、技術、理論和專業設計的教學改革入手,滲入職業能力的培養,大力開展職業素質的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的同時,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能力也得到廣泛提高。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謝建華表示, 紫金獎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去年學校也參加了,組織了設計專業的老師去參觀,學到了很多,「特別是他們的創意,作品上的一些設計理念,回來以後帶領學生,特別是我們今年的畢業設計,基本上能夠展現出我們學習得到的體會。今年也積極參加,特別是向兄弟院校學習,對教師和學生都是很好的。」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沈一秀 謝健 編輯/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