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裡,對水米乙回憶時常有個高亢叫賣聲,「買水米乙(æ)發糕咯——」話音未落,還在賴床的我便會急忙跑出門口,留住叫賣聲的主人,生怕錯過不知何時再來,才能吃到。今天為了尋味童年,趕早從港口來到防城,於是,我找到了它。
小時候的認知伴隨著我長大,認為水米乙只存在阿姨挑擔裡,隨著腳步在大街小巷裡出沒,想要吃到只能隨緣。一直到朋友打破我的觀念,告訴我有家店,水米乙賣了三十多年,有固定鋪面。便單槍匹馬地殺上防城!
店名:老街坊小食店
地址:防城港市防城區教育路302號
和許多老店一樣,每天五點多便為一天的營業開始準備食材,雖然不是地處在車水馬龍,人流密集熱鬧街市,卻也不妨礙上到六旬老人下到孩童不同年齡段的食客找到這裡。
一般食客來這只是點上一兩塊蘿蔔糕當小食解饞,而有些食客對於蘿蔔糕的喜愛用成斤購買來體現,知道這家店的本地人若需要出門拜訪親朋好友,亦或是外地人要返程,會選擇來這購買成斤小食打包分享給親朋好友。
這家店沒有菜單,僅是靠著四種平價小食,便活在老街坊味蕾三十多年。如今早中午來這裡解決飢腸轆轆之急已經成為街坊鄰居們的習慣。每天店裡阿姨就是在這片不大的地方忙活著滿足所有食客的要求。
店裡米漿都是用實實在在的大米現磨出來,粒粒大米被碾磨成漿狀,放入大器皿中蒸,便形成固體膏狀,磨漿機就擺在食客們看得到的地方,堅持十年如一日自己製作原料,就是因為店主對食材那份誠懇態度,才收穫了一群傾心於這家老店的食客們。
熟練而瀟灑的操作,底氣十足。
反覆倒入米漿,在經蒸成型的米漿上鋪滿足量餡料,層次豐富,通體潔白晶瑩的水米乙便出鍋。
水米乙一般有五層,入口不僅能感覺到米漿的滑糯,齒間還能嚼到木耳的爽脆,唇齒間感覺到水米乙層次變得豐富,酸甜鹹辣可因個人口味調配。
個人偏愛酸口味,澆上半碗甜醋,甜醋也是自己製作,即使不小心澆多,吃起來也不會覺得酸牙,水米乙面上的餡料完美結合了甜醋的酸甜。吃起來更是爽滑可口開胃。
再加以一勺辣椒醬,在小編看來辣椒是水米乙必不可少的調料!
連汁帶料地舀起,Q彈在勺上可見。送入口中,軟糯水米乙在口中化開,連同身心也被治癒。
有些食客對蘿蔔糕熟悉的,僅憑蘿蔔糕優劣,便可知這家店出品水準。蘿蔔糕原材料簡單,僅僅只是米漿和白蘿蔔,更考驗水平。白花花的蘿蔔糕老實躺在油鍋裡,在油煎的過程中鑲上了一層金燦燦的外衣。還未品嘗,香氣已是四溢在周圍的空氣。
蘿蔔糕一定要趁熱吃,咬下剛起鍋帶著黃金酥脆表面的蘿蔔糕,滿口留香,口感紮實,這樣才算不辜負了蘿蔔糕本人。
角米乙和普通餃子除了外型有雷同,從加工方法,材料角度去看,兩者之間,存在很多差異。角米乙皮是用米粉做成,是米粉而不是麵粉,先把米磨成米漿,再把米漿蒸成米餅,米餅混合幹米粉揉在一起才能做出餃皮。在這過程中絕對不能加任何添加劑,搓出來的粉皮自然厚實有彈性,蒸熟後也結實有嚼頭。
出鍋后角米乙剔透,粉皮經過磨、蒸、和等多道工序,晶瑩爽彈的皮裹著飽滿餡料輕輕咬一口,脆木耳通過咀嚼爆出咔滋咔滋的聲音,入口順滑,韌性十足卻不沾牙。
卷粉是防城港人民再熟悉不過的食物,為此而有卷粉街的存在,平日我們吃的卷粉都是條狀,而這家的卻是塊狀。疊毛巾似的將豐富的餡料包裹起來,澆上用餡料熬出來的熱湯。
米皮沒有因為蒸過而變得黏糊糊,反而看起來嫩滑剔透,若隱若現的餡料在皮衣裡顯露出來,勾引著食客的胃口。夾起卷粉,掛著一些湯汁,放入口中,咬一口,餡料散落在唇齒的每一個角落,再喝一口熱湯,吞咽入肚,冬日裡的滿足感便湧上心頭。
在這裡
沒有既定程式化的「真誠服務"
只是為食客獻上一份新鮮食物
女人們便在一旁拉起了家長裡短
這只是一間每天都為鄰裡開門的老店
每份食物裡都盛滿了世間的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