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烘焙的常識,你知道嗎?

2021-02-15 咖啡文化

所謂咖啡烘焙(coffee roasting)是指通過對生豆的加熱,促使咖啡豆內外部發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學反應,並在此過程中生成咖啡的酸,苦,甘等多種味道,形成醇度和色調,將生豆轉化為深褐色原豆的過程。

在影響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中,生豆佔60%,烘焙佔30%,萃取佔10%,好的烘焙可以將生豆的個性發揮到極致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缺陷味道的出現,反之不當的烘焙則會完全毀掉好的豆子。由於在烘焙過程中受熱,時間,以及溫度的控制非常的難以把握,烘焙技術是一項很複雜的技術,因此烘焙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


  

早在13世紀,阿拉伯人就發明了將咖啡豆放在鍋裡,用火加熱炒制,然後磨成粉,再衝煮出咖啡。早期阿拉伯人喜歡將豆子烘得較淺,煮後加入小豆蔻等香料一起飲用。

後來這種咖啡炒制方法傳到敘利亞,土耳其和埃及,這些地區習慣把咖啡炒成黑色,然後磨成粉,加入糖用水煮製,煮後不用沉澱直接倒入小杯中帶著咖啡渣一起喝掉。

17,18世紀咖啡傳入歐洲後,歐洲人也沿用土耳其式將咖啡炒至黑色。

後來,因為地理及文化差異,歐洲分成了以北歐德英等國及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國家為主的淺烘派和以南歐為主的深烘派。前者一般將豆子烘到city——full—city,而後者一般都烘至italy,french等深度。

  

相應的,後來以北歐移民居多的北美大陸也沿襲了淺烘焙,而以南歐移民居多的拉美則盛行中烘焙。

直到19世紀中期,整個歐洲大部分都在家裡利用鐵鍋或烤爐來烘焙豆子,後來發明了利用密閉式鐵桶代替鐵鍋,並放在火上手搖控制的小型烘焙機,同時可以烘幾磅豆子,為一些咖啡店所採用。

19世紀中期隨著大型烘焙機器的問世,大批量烘豆成為可能。大型烘焙機問世後經過不斷革新,到20世紀上半期已經出現了電子控制的精密機器,而且可以達到每小時連續烘焙5000kg的機器。

大型烘焙商的出現,改變了人們自家烘焙的習慣,購買包裝的烘焙豆或咖啡粉回家直接煮製方便了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到20世紀60年代,品牌包裝的豆子主導了市場。但是大批量的烘焙同時存在著問題:品質一般的生豆,為了維持重量過度的淺烘焙,缺乏新鮮度造成的味道缺失,20世80年代開始,一場「精品咖啡運動」發起於美國,它倡導人們購買精品生豆,家庭烘焙,喝新鮮的咖啡,追求品質和味道,家庭烘焙又開始受到重視,而同時對咖啡品質的追求也迫使一些大的烘焙商採用更優質的豆子,保證烘焙質量。

早期人們普遍採用鐵鍋炒制咖啡豆,咖啡傳入歐洲後,歐洲人一方面沿用土耳其的鐵鍋炒豆,後來又發明了手搖轉筒式烘焙,可以同時烘幾磅豆子,為一些咖啡店所用。

19世紀60年代,大型的烘焙機開始問世,1867年利用鼓風機為豆子對烘焙完的豆子進行降溫的方式催生了大型烘焙機的發展革新。

19世紀末,熱風式烘焙機的問世更是大大提高了咖啡烘焙的速度和效率,使得更大批量生產成為可能。

20世紀,烘焙機與電子化結合,被改良得更加精密,全自動的烘焙機出現並具有更先進的功能。

熱風式的烘豆機利用鼓風機吸入空氣,再讓空氣通過一個加熱線圈使其溫度升高,利用熱風作為加熱源來烘焙咖啡豆,熱風不但可以提供烘焙時所需要的溫度,也可以利用氣流的力量翻攪咖啡豆,一舉兩得。

優點:熱效率高,加熱快,生豆受熱比較均勻,易控制。

缺點:因為加熱效率高,容易導致升溫過快,造成豆子「夾生」,而且升溫過高容易使得焦糖化反應不夠充分。

味道特點:酸度明顯,味道比較乾淨單純,但是味道的豐富性不夠而且缺乏深度,而且深度烘焙容易產生刺激性味道。


顧名思義,直火式就是用火焰直接對咖啡豆加熱。演變至今,直火的「火」除了一般的火焰(包括瓦斯爐火與炭火)之外,還包括紅外線與電熱管。

優點:烘焙時間較長,使得焦糖化反應比較充分,味道比較豐富。

缺點:容易造成烘焙不均,火候控制不好的話還容易燒焦咖啡豆,形成焦苦味。

結合直火式與熱風式的優點的烘焙方式,為目前商用烘焙機器的主流。半直火式烘焙其實與直火式烘焙比較類似,但是因為烘焙容器的外壁上沒有孔洞,所以火焰不會直接接觸到咖啡豆;除此之外還加上了抽風的設備,將烘焙容器外面的熱空氣導入烘焙室入中提升烘焙效率,這個抽風設備的另一個功能則是將脫落的銀皮(附著於咖啡種子外層的薄膜)吸出來,避免銀皮在烘焙室裡因為高溫而燃燒,進而影響咖啡豆的味道。

半直火式半熱風式機器兼具直火式和熱風式的優缺點,但是根據對熱風和鍋爐轉速的調節來改變其加熱方式。熱風開得越大,轉速越快就越接近熱風式;反之則越接近直火式。


老品牌,大中小型機器,半自動,全自動各種類型齊全,設計精密,價格也昂貴。


日本fuji公司的產品,性能也不錯,只是同樣的價格不菲

1kg半直火半熱風式烘焙機,是韓國太環公司生產的一款咖啡機,雖然性能上與probat還有一定差距,但與其比較實惠的定價相比,這款機器還是物超所值的,它有電源加熱式和gas加熱式兩種,具有受熱均勻,熱效率高的性能,而且其外玩設計也非常精緻大器。

1.乾燥

當生豆被加熱時,開始生豆內的水蒸氣會蒸發,大概到135度時生豆由綠色開始發白

2.脫水

隨著加熱進行,生豆由綠色轉為淺黃色,溫度到達160度左右時會散發出烘焙穀物的香氣,持續加熱,豆子變為淺褐色

3.一爆

大概190度脫水完成之後,由於內部受熱膨脹造成細胞壁破裂形成「一爆」,這時豆子內部會發生一系列熱分解反應,其中的焦糖化反應會帶來咖啡豆的甜度,深褐色和醇度,一爆會持續一分半左右的時間。

4.二爆

隨著加熱的進行,進入「二爆」,此時豆子內部會發生更劇烈的反應。而且放出大量熱量。隨著二爆的結束,這時生豆基本上已經變成黑色,豆體膨脹到原來的1.5倍,表面出油,重量減少到12%----20%左右。

5.停止

一般最遲在二爆結束後一分鐘左右當溫度到達230度時結束烘焙,這時會是較深的法蘭西或義大利式烘焙,當溫度超過230度再持續加熱的話可能會使咖啡豆自燃。

1,大致分為淺烘焙,中烘焙,深烘焙,重烘焙四個程度。

2,每個種類又可以細分為兩種,總共分為八種

  淺烘焙:

  Light輕度烘焙

  Cinema肉桂烘焙

  中烘焙:

  Medium中度烘焙

  High中深烘焙

  深烘焙:

  City城市烘焙

  Full-city全市烘焙

相關焦點

  • 星巴克黃金烘焙咖啡, 你知道嗎?
    全球著名的咖啡連鎖公司星巴克首次在中國推出其輕度烘焙咖啡系列——黃金烘焙咖啡,你知道嗎?經過烘焙之後,現磨現煮。再搭配鮮奶, 咖啡香鬱的氣味更加強烈,不容易有苦澀味。,以幫助顧客根據烘焙類型便捷地挑選最適合自己口味的咖啡。
  •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咖啡常識!
    近年來我國喝咖啡的風氣漸盛,咖啡的魅力就在於那恰如其分的苦中帶著濃鬱、香醇、使人聞之鬆弛。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些可能不知道的咖啡常識,希望能提供給熱愛咖啡的朋友一些幫助。  一:咖啡扔到水裡不會全部化掉。烘焙好的咖啡豆最高萃取率為30%(可以溶解到水中的物質除以咖啡粉總重量)。這看起來是廢話。
  • 對咖啡烘焙感興趣?看這裡--咖啡烘焙常識(上篇)
    歡迎投稿:jpkfx@cnisg.com 咖香導讀:作為一般的小眾,我們接觸的更多的是在吧檯裡為我們製作咖啡的咖啡師們,對於咖啡烘焙師和咖啡烘焙,我們還是很陌生,因為不了解,所以會覺得很神秘高深,不過,不否認咖啡烘焙確實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不過,只要你願意去了解,它其實並不神秘
  • 對咖啡烘焙感興趣?看這裡--咖啡烘焙常識(下篇)
    歡迎投稿:jpkfx@cnisg.com 咖香導讀:作為一般的小眾,我們接觸的更多的是在吧檯裡為我們製作咖啡的咖啡師們,對於咖啡烘焙師和咖啡烘焙,我們還是很陌生,因為不了解,所以會覺得很神秘高深。不否認咖啡烘焙確實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不過,只要你願意去了解,它其實並不神秘!
  • 你喝過剛烘焙好的咖啡嗎
    你喝過剛烘焙的咖啡豆嗎?你見過咖啡生豆是什麼樣的嗎?你見過咖啡豆是如何烘焙的嗎?
  • 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基礎教育委員會主席—Todd Arnette,全面系統教你咖啡烘焙與品鑑
    你有沒有聽說過二爆之後4分鐘出爐的咖啡?你有沒有喝過用這個豆子衝泡的咖啡?
  • 咖啡太苦我知道,但為啥會酸呢?一文教你看懂咖啡烘焙的各種口感
    我是有米熙子~哎呀今天一大早就已經給大家準備好了蛋卷加烤腸的食譜,結果一忙活,忘記排版了,就這樣到了中午~那隻好當下午茶啦哈哈~咖啡是個很神奇的飲品,能喝的人,覺得它的苦回味無窮,不能喝的人,一點點苦味都難以接受。我記得之前去7仔便利店買咖啡的時候,認識的店員總會問我,你不覺得苦嗎?還不放糖。
  • 咖啡烘焙|什麼是炭燒咖啡?
    但是你知道炭火烘焙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嗎?據我所知,很多人的理解是:炭燒咖啡,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咖啡被烤成木炭般的顏色了。所以叫做炭燒吧。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都知道烘焙機這樣的東西,烘焙機的熱源有很多種,包括天然氣、煤氣、高溫水蒸氣、電力、炭火等等。其實也沒說哪一種是最好的,這些都是運用不同的能源而已。    而炭火烘焙這種東西,有一段時間,日本是比較流行的,或許是日本人對炭火有著一種特殊的好感吧?誰知道呢。
  • 咖啡烘焙:建議烘焙咖啡和輕烘焙咖啡的烘焙程度不同
    咖啡最初只是櫻桃,經過加工,他變成了生咖啡豆,咖啡豆只有經過烘烤後才能激發其風味,不同的烘焙方式會使咖啡豆呈現出不同的風味。為什麼生咖啡豆的味道會在高溫下烘烤?事實上這是因為烘烤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我們解釋一下化學變化是什麼。
  • 深烘焙咖啡豆真的含有更多咖啡因嗎?
    朱麗葉·韓(Juliet Han)在擔任藍瓶咖啡的首席烘焙師的同時,還在奧克蘭的佩拉爾塔學院(Peralta Colleges)繼續學習,專注於科學研究。她一有機會就會自然地研究咖啡。在她剛剛發表的研究論文《咖啡因和烘焙水平之間的關係》中,她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研究了這個問題:「深烘焙比淺烘焙含有更多的咖啡因嗎?」
  • 咖啡烘焙 | 如何把握咖啡烘焙程度?
    烘焙是咖啡風味的來源,將生豆予以火烤稱為烘焙,生豆未經烘焙不能飲用,烘焙後的咖啡豆,已決定了咖啡的八成口味,烘焙的過程很棘手,火太強,則外熟內生,火太弱,則內熟過火。那麼,咖啡烘焙程度如何控制?SCAA 這八種色卡代表著咖啡烘焙過程中的八種烘焙度,是烘焙師參考的一個基準。
  • 咖啡烘焙:咖啡豆烘焙程度區別 深度烘焙咖啡與淺度烘焙咖啡推薦
    咖啡為什麼要烘焙?咖啡原本只是櫻桃,經過處理後才變成咖啡生豆,咖啡生豆只有經過烘焙後,才能激發咖啡豆裡面的風味,不一樣的烘焙會讓咖啡豆呈現出不一樣的風味。為什麼咖啡生豆經過高溫烘焙後會呈現出風味呢?在梅納德反應中花費較長時間的咖啡會增加其黏度,較短的梅納德反應則會生更多的甜度和酸質,因為如果梅納德反應時間過長,果酸以及會轉化成甜味的酸都會被破壞。我們前街咖啡烘豆師實驗烘焙咖啡豆時,也會改變梅納德反應的時間長度和強度,並記錄這些變化會帶給最終的風味什麼樣的影響。
  • 咖啡深度烘焙和淺度烘焙
    深焙與淺焙簡單的來說,咖啡豆烘焙進入二爆之後會稱為深焙,一爆密集至二爆之前會稱為淺焙至中深烘焙,顏色也隨著越深焙而越接近黑色。這得怪美國軍方在大戰期間為了保存方便,配給前線官兵的咖啡,不是極淺焙的,就是速溶咖啡。這些人退役後進入社會,很自然地將過度稀釋的淡咖啡口味帶進職場。戰後一、二十年間,美國烘焙大廠佛吉斯(Folgers)、席爾斯兄弟(Hills Bros)傾力推銷極淺焙的大罐裝咖啡豆(粉),久而久之,民眾不知新鮮咖啡是何物,已習於走味咖啡,拚命加糖添奶精一樣好喝。
  • 天天喝咖啡,你知道咖啡的成分嗎?
    健康」,給你看《咖啡要怎么喝才健康》;回復「時間」,給你看《喝咖啡的最佳時間點》;回復「禮儀」,給你看《喝咖啡的禮儀》;回復「 品 」,給你看《品咖啡,你會嗎?》;回復「手衝」,給你看《親自做一杯手衝咖啡》;回復「掛耳」,給你看《扔掉速溶咖啡 帶你認識掛耳咖啡》;回復「咖啡機」,給你看《如何挑選一款咖啡機》;回復「訣竅」,給你看《煮好咖啡的七個訣竅》;回復「英語」,給你看《教你如何用英語點咖啡》;回復「減肥」,給你看《咖啡減肥的正確方法》;回復「懷孕」,給你看《
  • 咖啡烘焙 | 深度烘焙型咖啡與咖啡因並無關係?!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深焙咖啡比淺焙咖啡含有更多的咖啡因嗎
  • 詳解咖啡烘焙程度|深度烘焙咖啡、中度烘焙咖啡、淺度烘焙咖啡
    現在很多咖啡店在跟顧客介紹不同咖啡豆的風味時,也會科普一些咖啡知識,其中有很多人關心的烘焙程度,深度烘焙與中度烘焙到底有什麼區別,今天前街咖啡就來解析這個問題。為什麼要烘焙咖啡豆?影響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中,生豆佔60%,烘焙佔30%,萃取佔10%,所以說烘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 咖啡烘焙的力量
    許多喜愛咖啡的朋友,都會計劃著開家自己的咖啡館,享受咖啡的同時也希望擁有自己的咖啡空間。在充滿了香甜咖啡味道的空間裡,揮灑自己愜意的時間。而這些,卻都離不開咖啡烘焙。那麼咖啡烘焙,和這些究竟有怎樣的關係呢?一、著名的咖啡館無不以烘焙作為發展的強力支撐像知識分子,藍瓶,樹墩城這樣的知名咖啡館的烘焙實力都不用多說了。
  • 乾貨 | 烘焙對咖啡風味的影響
    隨著越來越多數據記錄軟體的出現和應用,人們理所當然地對咖啡是如何從綠色變成特定程度的棕色更感興趣,他們也很容易就能比較每天和每周的烘焙成果,以了解個中差異。即使有了更好的追蹤和記錄方式,對專業烘焙師來說,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我該如何開始對我的咖啡做實驗?我的烘焙曲線會如何影響咖啡最後呈現的風味?烘焙咖啡時有任何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嗎?大家是怎麼找到自己的烘焙曲線的?」
  • 你知道咖啡是怎麼分類的嗎?你喜歡喝什麼樣的咖啡?
    針對烘焙過程,通常有淺度、中度、深度之分。按烘焙對象分類:可分為單品咖啡和拼配咖啡。1、單品豆:對於優質的咖啡生豆,為了最大化展示它本身的特點——也就是所謂的地域之味。我們不會把它和其他品種的咖啡混合在一起烘焙和萃取,這就是所謂的「單品咖啡」。最嚴格的單品咖啡,信息具體到了品種、產地、莊園、處理法,不同批次與年份的「單品咖啡」,味道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年有每年的驚喜。
  • 天天喝咖啡,可你知道咖啡的成分有哪些嗎?
    咖啡要喝得健康,還要喝得明白。一杯黑咖啡至少含有一千多種成分,其中三分之一屬於芳香物質,豐富度遠勝於紅酒、香草、巧克力、杏仁和可可,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天天喝咖啡的你,知道咖啡有哪些主要成分嗎?【咖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