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眼見的不一定為實.

2022-01-03 年粵日

《十七年華

主唱:農夫

填詞:農夫丨作曲:農夫

流雲聚散花葉芳菲,碧玉年華情可追;夜星隕落絨雨相隨,花樣年華夢裡飛。


香港唱說組合農夫,這幾年和DO姐去旅行去得歡,其人氣也上升不少。回想起第一首聽農夫的歌叫《偉大航道》,覺得歌詞直白易懂,但細想後又暗藏大道理,在聽慣了各種肉麻情歌無病呻吟的年代,瞬間被他們迷住了。在一眾歡快有趣、調侃自嘲的歌曲中,《十七年華》這首歌的風格絕對突出。

《十七年華》是農夫在2005年推出的收錄於《鄭永芝》的一首RAP,大意是講述一個17歲的少女跳樓事件,警察定性該事件為少女吸毒過量導致跳樓自殺。歌曲整體氣氛陰沉,rap也是略帶怒氣,尖銳詭異,更多的是壓抑與無奈。第一次聽完之後忍不住去看了MV,黑壓壓的色調更強化了歌詞的錐心之力。


很多人喊著不要戴有色眼鏡看人,但其實就一直戴著有色眼鏡去談論人。他們就像腐敗分子大喊為人民服務、葷食主義者大喊堅持素食有益、神婆大喊相信馬克思主義無神論。

歌曲中,少女去找社工求救,告發自己的父親侵犯自己,但所謂的社工覺得她是「飛女」、「衰女」、「吹水」,說的話根本不可信,而且還創造了他們新的飯後談資,認為少女吃安眠藥的行為就是「食毒品」,貼標籤的能力可見一斑。在我的世界裡,曾經作為正義化身的警員,也是憑著強大的邏輯思路,快速判定少女就是「服食過量藥物導致自殺」,僅僅因為她身上有安眠藥和咳藥水。少女的解釋「餵我訓唔著喎」、「我咳喎」也永遠無法被聽到。俗話說眼見為實,但估計受過委屈的人都非常抗拒這個詞,因為眼見的不一定都為實,世界總會給大家一個意外又平凡的答案。


緊接著,少女跳樓後報刊雜誌爭相報導,「本圖為本報獨家」並沒有讓人感受到該新聞主編捍衛智慧財產權的意識,更是讓我想像到該報刊預備慶祝報紙大賣的喜悅與興奮。「就當流雲散聚,我又化做雨水」,一條生命來又去,竟如流雲聚散般平凡;「窗外雨下,那夜星又隕落」,夜星的隕落不是第一次,希望雨水的陪伴能減輕它的孤獨感。不禁想起那張記錄一個紅T恤藍短褲3歲男孩陳屍土耳其海灘的照片,也是只有一個個無情的海浪陪伴著他,令人揪心不已。


一個年華正茂的少女以跳樓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永遠脫離父親的獸行,去找母親再聚,多麼令人唏噓不已;但眾人對於少女的遭遇從未理解、從未關注、從未伸出援手。事件發生第二、三、四天沒人理會,「第五天同類事件再發生,第六天人人關注那新聞」,第七、八、九天就沒人理會。未成年人成長問題從未獲得社會的關注,僅僅被看作是豐富生活的新聞事件,這才是更加心寒之處。


可能有人會覺得RAP就是在講粗口在耍帥,但可以聽聽農夫的RAP. 沒有粗口,幾句看似簡簡單單的話語,四兩撥動千斤,反映了社會上殘酷的現實問題,就像揭開了偽裝的肉色創可貼,看到裡面已經腐爛的傷口,眉頭不覺皺起,心頭忍忍作痛。

滑動以下區域 查看完整歌詞

曲:農夫

叛逆少女墮樓亡 迷魂毒品累一生
嚟吖嚟吖陪我行
我諗我行埋呢堂樓梯應該唔會煩
我諗個天台應該有好多靚位俾我揀
等我揀返個跌落嚟會死得無咁慢
死得比較燦爛 記得
教堂d father話過要當正father系我親生father
但系我嘅親生father就系每晚扒喺我度
搵我嚟洩慾 咁我嘅結局
系咪就系行多十七層
我而家十七歲 座大廈無第十八層
咁 我又有無第十八歲
(少女尋死 慈父燒鵝脾跚跚來遲)
我日日等 日日忍 但系點解都硬系咁
問上主 問老師 話俾通街d社工知
但系佢地話飛女 衰女 吹水
不突止 仲話咦 乜你開始食毒品
無錯我成身安眠藥 但系無諗過食 安眠藥死
只不過系我身體弱弱地 醫生著略俾
幾樽 等我返屋企可以略略訓得著
但系個屋企 我無再返噃嚟
我老豆跟本系只生噃嚟
你依家睇緊唔系三更嚟
我阿媽會靠d中藥返生先奇
媽 我落嚟陪你
左圖為死者高處墮下
右圖為女死者的爸爸
驚聞噩耗後悲痛不已
本圖為本報獨家
此時這地又這樣遠離
就當流雲散聚
我又化做雨水
窗外雨下那夜星又隕落
來又去 你我不過又再兜圈
本報訊
某中學中三輔導班一名女學生
於昨曰晚間被其大廈夜更看更王生發現
倒臥於大廈門口與停車場之間
發現事主時已不省人事
送院救治後證實不治
女死者梁XX 十七歲
在校內成績很差為一名夜歸少女
在家中她是一名獨女
早年喪母與父親同居
身兼母職的父親一向疼愛女兒 (你點知)
他昨夜下班時 原想逗女兒歡喜
買了燒鵝脾
豈料 未幾 回家 已得知女兒尋死
我仲唔死 唔通等佢食完只燒鵝脾 再禽上o黎
粱父一臉茫然道
「傻女, 喺學校嘅嘢可以話俾老豆知架嘛!」
警員於死者身上發現安眠藥 (餵我訓唔著喎)
與咳藥水 (我咳喎)
懷疑是服食過量藥物導致自殺的證據
第二天沒人理會這新聞
第三天沒人理會這新聞
第四天沒人理會這新聞
第五天同類事件再發生
第六天人人關注那新聞
第七天沒人理會那新聞
第八天沒人理會那新聞
第九天沒人理會那新聞

素材來源丨《十七年華》MV

製圖丨Cevi@年粵日

編輯丨Recole@年粵日

iOS 用戶快速讚賞通道

長按二維碼讚賞

聽到這裡,你會不會有一點心寒?

相關焦點

  •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可能是虛,別被你的「以為」欺騙了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可能是虛,別被你的「以為」欺騙了 2020-11-30 1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奇幻仙蹤:眼見不一定為實,曼達和小曼還是太年輕了
    在生活中,尤其在現在這個網絡發展極其迅速的年代裡,眼見的不一定就是真的,例如你看到一張照片,可能會聯想出各種想法,但這只是憑空想,有可能是有人故意斷章取義,放一張容易誤導人的圖片,來歪曲事實,讓人產生誤會,在現在這個年代裡,真的太平常了。事物的現象有真象與假象之分,假象不是對事物本質的如實體現。所以,眼見不一定為實。
  • 陶虹徐崢:開放式婚姻的最大好處,就是「眼見不一定為實」
    再怎麼說,總是有些怪異。徐崢的老婆是演員陶虹,此時不在他的身邊。02徐崢穿著藍色上衣,光頭。關鍵是,那圓圓的大肚子十分亮眼。好像懷胎的孕婦,快要臨盆的那種。網友紛紛調侃:「徐導注意健康,不要太胖喲。」「要減肥,太胖不好。」關注點,瞬間轉移。非常順理成章,而且也避免了更多不必要的猜測。
  • 眼見不一定為實,不要僅僅憑片面了解去評判一個人
    發現自己錯怪對方的麗如,弄得自己下不了臺。有正義感是一件好事,然而我們常說「眼見為實」,其實眼見不一定為實,說不定有我們沒看到的部分,誤導了我們對一件事的理解與看法,因而錯怪了對方。而若是與自己重要關係人相處時,不管是孩子還是伴侶,錯怪對方就容易造成傷害。
  • 展訊| 眼見不一定為實,設計師是這樣「欺騙」你的雙眼的
    展訊 | 眼見不一定為實,設計師是這樣「欺騙」你的雙眼的       [來源: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2018-07-08 01:21:55
  • 眼見不一定為實,老師看後哭笑不得
    這就是美術生的能力,並且美術生不僅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還有著一定的「以假亂真」的能力。有的時候就連美術老師都會被他們「欺騙」了,等到知道真相的時候,就連老師都會哭笑不得。如果你和美術生是朋友的話,那麼真的不要相信他們,有的時候眼見都不一定為實。
  •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不一定為虛,做人要做到心中有數
    人世間所有的事情都不一定有絕對性,我們對於世間的事情往往都覺得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只有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實的,耳朵聽的一定是假的,我們往往都會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對於一些小人的挑唆,這句話確實非常可靠,但是有時善意的謊言可能僅僅僅停於表面,我們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往往會碰到一些人,
  • 眼見不一定為實,為何眼睛會欺騙我們?科學家在果蠅身上找到答案
    但是科學家卻告訴我們,眼見的也不一定為實,因為有的時候眼睛會欺騙我們。就拿下面這張圖來說,雖然我們潛意識裡都知道這是一張靜止的圖,但是為什麼在看上去的時候,它卻是像水波紋一樣起起伏伏的呢?這種現象已經困惑了科學家們幾十年,他們一直在尋找能夠完全解答這個現象的科學理論,最後終於在小小的果蠅身上成功了,真的很不可思議。
  •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有句常用俗語,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形容不要輕信傳聞,看到的才是事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是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那麼,眼見就一定為實嗎?其實也不盡然。比劉向更早的孔子,就曾說過,「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孔子的這句話是說,按理說,人們應該相信眼睛看見的,但是,親眼看見的也不一定是真實可信的。孔子為何有如此感嘆呢?原來這與他的一次親身經歷有關。
  • 孔子慨嘆:眼見不一定為實!
    孔子曾經感概:眼見不一定為實,憑藉內心的想法來做衡量事物,到頭來也不一定可靠。
  •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可能是大腦「錯覺」,眼見也不一定是真!
    眼見不一定為實,眼睛看到的事物,很有可能是大腦「錯亂」導致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一句話「眼見不一定為實」,為什麼這麼說呢?,現如今科技發達,處於信息化的時代,一些人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看到一些照片開始懷疑,到底是自己的眼睛出現了問題還是照片的問題,為何和自己眼睛看到的不一樣呢?紛紛開始懷疑自己的眼睛是否出現了問題。
  • 眼見不一定為實,CPU天梯圖(桌面版、移動版)雙升級
    前言——俗話說,眼見為實,但很多時候,不一定。此文借V6.3版發布告訴大家,電腦的評測,有時候「眼見並不為實」。正文CPU天梯圖第一次迎來雙升級——桌面版和移動版都同步升級到V6.3,優化了綜合性能值算法。
  • 科普|眼見不一定為實的彭羅斯階梯
    據悉,彭羅斯階梯的創作也受到了荷蘭畫家埃舍爾(Escher)的一些「不可能存在的畫作」的啟發。彭羅斯階梯是著名的數學悖論之一,指的是一個始終向上或向下卻無限循環的階梯,可以視為彭羅斯三角形的一個變體,在此階梯上永遠無法找到最高點或者最低點。
  • 彭羅斯階梯:眼見不一定為實
    儘管彭羅斯三角在三維中不可能存在,但如果從三維空間的特定角度去看,其看到的圖案和彭羅斯三角相同。比如在澳大利亞的西部東珀斯,就有一座彭羅斯三角雕塑,這個效果其實是三維物體在特定角度的二維投影,但是人腦還在思考三維的模樣,因此就出現了錯覺。
  • 眼見不一定為實,這兩個桌子一樣長寬,不信自己量
    但其實,大腦也存在自我欺騙,很多時候大腦都欺騙了我們,而我們卻不自知。我們睜開眼睛看到世界,而這個世界是由大腦構建出來的。可以把大腦比作一臺照相機,但是這個並不準確,大腦並不像相機那樣對影像進行直接反映。大腦將影像打散成數以百萬計的小片段,內含諸如顏色、線條、形狀、深淺和動作等數據,再通過許多協同合作的神經途徑重新組合影像。
  • 孔子與顏回的故事——眼見不一定為實
    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孔子問:為什麼?
  • 眼見不一定為實,它是一道沒有蟹黃的「蟹黃」豆腐!
    如果你不是特別講究,鴨蛋黃版「蟹黃」豆腐做出來的口感與真蟹黃豆腐的差別你還真不一定能看出來,也不一定能吃出來。你看,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事情。你以為你看見了,其實你沒有。我們每個人的認知都是有限的,當我們用我們已有的知識去判斷未知的事物之時,我們就是在用有限的已知去解釋無限的未知。想想看,像不像小學課文裡坐井觀天的青蛙?
  • 眼見不一定為實
    顏 色 不 會 變翡翠的顏色是怎麼形成的?其實這和它的成分有關,比如綠色的翡翠裡面含有鉻元素,鉻元素越多,翡翠就越綠,翡翠的形成需要數千萬年甚至上億年。也就是說,翡翠並不是一定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它的變化是非常緩慢的,和人的生命比起來,它就是不會變的,更何況,翡翠的變化是有條件的。
  • 藏在世界名畫中的秘密,眼見不一定為實,有些謎題讓人驚悚!
    拉斐爾的著名作品《抱獨角獸的女士》,拉斐爾在創作的時候,原本想要在畫布上面繪畫一名聖人,他原本想要在獨角獸的位置放一個棕櫚的樹葉,可是,他覺得不合適,就換成了一個小動物。多年後,有專業人員研究過這個作品,發現,這幅作品中,拉斐爾只創作了一名女性,其餘的地方都是另一位畫家創作的,這是通過現代技術研究發現的。
  • 眼見真的為實?不光殺豬盤會騙你|古希臘神話故事
    事實證明,往往我們看到的、聽到的,並不一定是事實的真相,甚至會剛好是真相的反面,你以為的「高富帥」可能是屏幕後面的摳腳大漢,你以為的「小甜甜」也可能是手機另一端的黑心蓮,事實的真相需要我們在擁有了多方面、多視角、多維度的大量信息後,才能最後得出客觀的判斷。古希臘神話中就有這麼兩則小故事,警醒世人:眼見並不為實,信息的不對等會導致完全錯誤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