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 冬日必吃的客家糯米小食,彈牙有嚼勁!

2022-01-08 中國駐新加坡旅遊辦事處

煎圓,是客家人傳統的自製美食,取意「團圓、圓滿」。

客家人依山而居,山中氣候相對溼冷,因此客家食品口味均較濃烈、油量多,利於禦寒祛溼。而煎圓便是梅州客家人極為鍾愛的小吃,也是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

煎圓是用糯米粉揉成圓形,裹上一層芝麻,油炸而製成,色澤金黃,口感香脆而具有粘性。

在客家地區,每逢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都有做餈粑的習俗。

客家人把做餈粑的過程叫做「打餈粑」,取上等糯谷,經加工成白淨的糯米,再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進木甑裡蒸製,最後放進石臼裡,用杵槌舂制。

餈粑蘸上炒黃豆面和白糖,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鬆軟柔韌,別具一番風味。

雞頸粄(bǎn),是客家先祖們,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利用家常食材「七分糯三分粘」的糯米粉比例,創造出的美味。

雞頸粄是客家人在節日裡宴請親友的佳品,因外形與雞脖子十分相似,因而取名為雞頸粄。

雞頸粄表面微黃,外焦裡嫩,軟糯無比,入口香甜,細嚼還能感受到沙沙的糖粒感,口感層次豐富。

客家人有「不蒸甜粄不過年」的說法,可見他們對甜粄的重視。

每年,客家人過年都會保留一部分甜粄到二月初二,在初二當天將甜粄切成小塊,用油煎來吃,謂之「撐腰骨」,意味著即將開始緊張的勞動。

紅桃粄是「群芳鬥豔」的客家美食中一朵常開不敗、香氣獨特的奇葩。

紅桃粄寓意吉祥,它有著令人賞心悅目的外觀,餡料也極其可口,嫁娶、搬遷等喜慶日子裡總會見到它的身影。

紅桃粄由糯米、粘米和紅曲製成,色澤粉嫩,有著一股淡淡的清甜。把蒸熟的桃粄煎至兩面金黃,吃起來外酥裡香。

鹼水粽是客家地區知名的小吃,在端午節到來之前,老一輩人都會包鹼水粽,以此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前的一個星期左右,心靈手巧的客家女子便會砍一大把布荊草,然後將其曬至八、九成幹後,把其燒成草木灰,用布過濾成乾淨的黃橙色的灰水,加之於糯米上。

草木灰水獨特的香味和粽子葉、糯米融為一體,使鹼水粽香味四溢,獨具芬芳。鹼水粽淡淡的甜味混合著糯米的清香,讓人胃口大開。

客家糯米小食
彈牙又有嚼勁

是客家人勤奮、堅強性格的象徵

特別說明:圖文部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被低估的客家美食,醃面擂茶鹽焗雞釀豆腐……在廣州都能吃到!
    吃慣了粵菜和潮汕菜,最近偶然嘗試到的客家美食,忽地讓我上了頭。都知道客家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在飲食文化上有自己的特色,口感相對偏重肥、鹹和熟,和我們日常清淡偏鹹甜的粵菜不一樣。醃面、釀豆腐、粄、梅菜扣肉...
  • 世界美食看中國,中國美食看客家,客家美食看新泉!
    中國美食文化源遠流長,各大菜系百花齊放,精彩紛呈。客家美食融合南北之所長,選用山野天然食材,傳統古法烹製,健康又美味。新泉是龍巖的一個鎮,有山有水有溫泉,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新泉美食也堪稱一絕,有「美食之鄉」之稱。除了傳統客家美食,新泉的溪魚、豆腐更是聞名遐邇。
  • 潮汕手打牛肉丸,爽口彈牙鮮香,口感嫩滑有嚼勁
    大家好,我是美食巧手,愛生活,愛分享,喜歡為家人洗手作羹湯,喜歡分享自己會做的美食,每天我都會以視頻或文章的形式給大家分享美食,分享烹飪技巧和烘焙技術,今天給大家分享潮汕手打牛肉丸的做法,潮汕的手打牛肉丸很多人都喜歡吃 ,爽口彈牙,q彈鮮香,口感嫩滑有嚼勁。
  • 客家鹹雞美味,這麼做神仙也想吃!嚼勁十足,回味無窮
    但是你最愛吃什麼樣的肉呢?小編最愛吃的就是雞肉了,而且還一定要是鹹鹹的味道!鹹雞是一道客家菜,深受著南方人的喜愛,它具有著十足的嚼勁,讓人在回味的時候也能感覺到很可口。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了解一下這道菜吧!
  • 當這些從未見過的潮汕小食走出潮汕後 美食搜通街
    浮洋炒粿、鱟(hou)粿、糯米脹豬腸這些在非潮汕地區少見的潮汕小食,現在終於走出潮汕地區,讓潮汕地區以外的人們也能嘗到這些美味、地道小食的味道。 可以往遺憾的是,這些小食大多數要現煮現吃,而且不易攜帶外出,所以諸多好吃的小食不為外人所知。今天我們推薦的這家店,就做了嘗試和努力,令將近30款小食標準化,並端上了餐桌。
  • 客家美食源遠流長 平遠「名小吃」再添新香
    客家美食的誘惑似乎擋也擋不住,現在又來一波讓人垂誕欲滴的美食。有十種小吃在平遠百種美食中脫穎而出,被評選為「平遠十大傳統小吃」;也有一些小吃,在傳統小吃的基礎上,開發了獨具特色的創新吃法,被評選為「平遠縣十大創新小吃」。快看看,當中有沒有你的摯愛。
  • 炸肉丸時,不只加麵粉,多加2樣,酥脆爽口,彈牙有嚼勁!
    外面賣的肉丸不知道用什麼東西做的,有可能是發病的死肉,也有可能摻和了其它化學物,吃了又怕危害身體,所以小編想到了自己做肉丸子,絕對吃得放心
  • 大連必打卡|來大連,也可以吃到正宗的港滋港味美食
    從煲仔飯,到雲吞,和每次必點的奶茶,再到各種糖水,小食,這裡承載了我享受美食的快樂。特色推薦腊味糯米飯沒有鍋巴!還是那個臘腸和臘肉,瑤柱和香菇的鮮,糯米的香,軟糯香甜的口感取代了鍋巴,在這個特殊時期,彌補一下鍋仔飯不能外帶的遺憾吧。脫骨豬手飯港式的脫骨豬手最特別之處就是採用砂煲文火燜制50分鐘,全靠煲的熱量一點點燜熟,肥而不膩,入口嫩滑有嚼勁。
  • 1碗糯米粉,有嚼勁的蔓越莓烤年糕,酸酸甜甜的太好吃了!
    1碗糯米粉,有嚼勁的蔓越莓烤年糕,酸酸甜甜的太好吃了!大家好,這裡是西西超愛吃,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剛下班的人兒最期待的就是回家後的那頓美食,那麼就由我來教大家來做些簡單的美食吧。這樣我們的麥葉梅烤年糕就做好了,q糖有嚼勁,酸酸甜甜的特別好吃,這次的美食就是這樣,怎麼樣?很簡單吧,喜歡的可以點讚關注哦,謝謝大家,下次再見。
  • 【饒客情韻782 】舌尖 上的饒平客家小食
    春節有濃重的拜灶君、拜北帝爺祭祀大典、正月十五燈節;再就是清明祭祖、中元節拜神。人去世後也有一套繁文縟節,比如過黃河、燒棺錢等。獨特的文化歷史背景,讓客家小食保留了傳統的民俗特色。  在我兒時的印象中,最大眾化的小食就是農村集市裡的「餃」、「面」、「粄」、「油錐」、「炸豆乾」、「豬肉粥」、「粄溜子」。
  • 喜歡吃糯米粉的可以試試這樣做,鬆軟香甜,粘糯有嚼勁太香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喜歡吃糯米粉的可以試試這樣做,鬆軟香甜,粘糯有嚼勁太香了我喜歡糯米製品,口感柔軟、粘糯,怎麼吃都喜歡,現在已經過了小雪節氣,天氣越來越冷,冷吃糯米食品更好,可以溫暖身體溫暖胃,對身體很好。
  • 【梅州發布】到梅州必吃的客家美食!
    傳統的客家招牌菜是:鹽焗雞、釀豆腐和紅燒肉。和潮菜相比,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鹹、熟」,而這又與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有關。吃貨們,下面就跟隨小編去尋找遍布整個梅州的美食吧。鹽焗雞,是廣東客家菜的代表菜式之一,其來歷亦版本甚多,其中以梅州長樂(今五華)商販鹽醃肥雞為甚:相傳從前梅州長樂(今五華)有一個商人,為人謙恭誠實,遊走於嶺南各地,以販賣日雜食品為生。
  • 海南人冬日必吃美食清單 吃得好才能抵禦寒冷冬季
    天氣變冷了是時候來吃點暖胃的美食了這不,小編來為大家來安利一波海南冬日必吃美食乾飯人 乾飯魂只有乾飯貼膘才能抵禦寒冷的冬季。在海南隨處可以吃到伊麵湯,是海南人早餐不可辜負的美食,方便便宜且美味。每個人還可以根據喜好添加海南的辣椒或者胡椒,提鮮又美味。也許真的沒有什麼東西會永恆,但海南人對各類粉面的愛,始終如初,永恆不變。
  • 紅糖糯米丸子這做法簡單方便,有嚼勁甜而不膩,老人孩子的最愛!
    大家好,我是愛美食就是愛自己,孩子不愛吃飯還是媽媽花樣不夠多,今天分享一個孩子超愛吃的美食做法。糯米丸子的做法,先在大碗中放入150克糯米粉,30克的幹米粉,接著再倒入110克開水變到邊角,將它揉成團以後放在案板上,來給它繼續揉著表面特別光滑,接著再將它搓成細長條,用開水和面可以熟化糯米粉,讓麵團更柔軟,再將它們切成紙蓋大小的劑子,最後將小劑子給它揉圓。
  • 這些代表梅州的客家美食,你吃過幾種
    現在,這種客家風味小吃不但存在於百侯,在大埔縣城等地的賓館、酒樓、食府,以至街頭大排擋、道旁小食攤均有。「西河老鼠板」在2016年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呈圓柱形、兩頭尖、長約二寸,白色,光滑鮮亮,形若珍珠,故又名珍珠粄,因其形美味佳,贏得了大眾的普遍喜愛。
  • 尋味舌尖上的梅州客家風味美食
    梅州是一個擁有許多特色美食的城市。一些曾經在梅州工作或上學的人,在離開梅州後,仍念念不忘梅州美食。梅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區,客家菜以口味醇重、火候老到著稱,與潮州菜、廣州菜一起,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客家人的一天是從醃面開始的,醃面簡單樸實,帶著豬油特有的香味,配上一碗三及第湯,肉質新鮮嫩滑,湯無比鮮甜,吃上一口醃面嘴巴香氣縈繞,餵飽肚子滿足味蕾,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客家釀豆腐 ,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黃色,把豬肉魚肉做成的餡「釀」入其中,放進蔥花,香油,盛在雞湯瓦煲內燜著,直到香氣四溢。
  • 在廈門想一站吃遍八閩美食,正宗地道老字號,我發現一個好地方!
    到廈門遊玩,品嘗福建特色美食是必不可少的,我做為廈門本地人,也喜歡經常去品嘗各家美食老字號,不過這些店分布在廈門各處,不管是自己吃還是帶外地來玩的朋友吃,想一次吃到多種美食,還真是不容易呢,這個問題一直讓我糾結。
  • 客家美食——舌尖上的梅州,美味之極!
    一道蘇東坡喜愛的客家菜,嚼勁十足,酸甜可口。相傳蘇東坡在貶謫途中經江西贛州(同屬客家地區)初嘗此菜時,就被其獨特的風味傾倒。清明粄具有一股特有的青草芳香,它性溫可驅風祛溼,如加有使君子葉的,還可驅除腸道寄生蟲,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因而又稱它為藥粄。最適合清明前後溼度大的季節食用,所以,清明節人人吃清明粄的習俗在客家地區能代代相沿。
  • 客家紅糟肉,客家米粉,黃梔豆乾,客家麥牙糖擬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會議指出,要加快我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特色小食)代表性項目進度。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進一步挖掘我縣傳統優秀美食、特色小食,全方位多領域推動饒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推動形成非遺傳承發展的合力,要藉助高端媒體、新媒體等平臺,加大我縣代表性特色美食宣傳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推動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協力發展的非遺保護體制機制。
  • 在廣東,客家美食被低估了!
    鹽焗雞有手撕和切塊兩種處理方法——傳統客家人愛手撕,這樣能避免雞肉纖維遭到破壞;而斬塊的鹽焗雞連肉帶骨,吃起來更香。一般酒店會奉上一碟用雞油和沙姜粉混合的鹹味蘸料,香得你能多吃兩缽米飯;若是到了梅州街邊的鹽焗雞小店,店家還賣你一碗雞湯粉。吃雞肉,嚼雞雜,吸米線,喝雞湯,印證了客家人喜好「肥、鹹、熟、香」的飲食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