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客情韻782 】舌尖 上的饒平客家小食

2022-01-04 饒客情韻

饒平客家小食

作者:詹海林

       寫小食之前,其實要介紹一下我的故鄉。

  我的故鄉行政區域屬於潮州市管轄,與福建漳州交界,也比鄰梅州市大埔縣。饒平縣政府工作報告中,統稱那一帶為「饒北山區」,現在有新豐、饒洋、上饒、建饒四個鎮,人口三十多萬,當然包括外出打工的遊子。

  祖先從漢代遷徙而來,文字上保留了古漢語的成分,語言接近客家,但又不完全相同,糅雜部分潮州方言,居住在這個地區的人自認是老鄉,跟潮州、梅縣無關一般。

  我們老家以前主要的住房還是土樓,現在當然漸漸搬到獨立單棟的別墅去了。可是濃厚的民俗文化保留著。春節有濃重的拜灶君、拜北帝爺祭祀大典、正月十五燈節;再就是清明祭祖、中元節拜神。人去世後也有一套繁文縟節,比如過黃河、燒棺錢等。獨特的文化歷史背景,讓客家小食保留了傳統的民俗特色。

  在我兒時的印象中,最大眾化的小食就是農村集市裡的「餃」、「面」、「粄」、「油錐」、「炸豆乾」、「豬肉粥」、「粄溜子」。還有小販在農忙時節挑著擔子到田頭四處遊蕩賣賣的小食如「湖洋較」(諧音)、「草籽粄」、「碗子粄」等等。每逢節慶的「甜粄」、「菜頭粄」(蘿蔔糕)、「甜桃」。逢白事用的「紅粄」、「黃河墩」等等。尋常家居時偶然做的菜飯,如「芥菜飯」,「包白飯」、「番薯飯」、「芋卵飯」、「菜頭飯」、「南瓜飯」、「豆葉飯」、「豆角飯」、「火藍豆飯」等等。當然。以上的文字是我家鄉話的諧音,正確來說芥菜是醃製過的酸芥菜、包白就是市面上的大白菜、芋卵就是芋頭、菜頭就是生蘿蔔、火藍豆就是蘭豆而已。

  關於以上的種種小食,出於兒時的記憶和偏愛,我不只一次利 用文字善於飛翔的優勢,將小食的色、香、味從時光流逝的渠道中追尋回來,加以回味。

  我孩童之時故鄉還有種麥,麥子收成之後產量不高,根本無法擠身稻米、番薯之列,所以它應當成為輔糧。麥子衍生出來的小食就有麵條、餃子、麵包、粗麥包、麻花、甚至麥芽糖。麵條有鵝、鴨、雞豬肉混合所煮的清湯麵條,有韭菜五花豬肉炒麵條,都是香噴噴的小食。只要從家鄉的農村市場經過,聞到這種香氣,就會食指大動,口水猛吞,恨不得吃到口裡,滿足心癮!這裡特別要提到粗麥包,這是貧窮歲月鄉民的主食,做法把太陽下曬乾的麥子,直接放到石磨裡打磨。磨出來的粉夾雜著麥皮和麵粉,蒸好就是所謂的麥包了。因為它有點粗糲,很難吃,所以小時候不太喜歡它,不過肚子餓了就另當別論了。每當清明前後,我的母親都會蒸麥包,一蒸一大籠,個個都像大人的拳頭大,放在樓房的篩子上,用一張椅子支起來,孩子們誰要吃自己上樓去拿。我的大哥那時讀初中,有天放學回家,我親眼見到他一連吃了七八個,嚇得我趕忙跑到母親那兒去告狀,差點挨了大哥的拳頭。

  除了麵粉類的小食,稻米類的小食也是十分出色的。名列第一的應當客家話俗稱「粄」的小食。這個「粄」其實就是廣州地區的沙河粉,純用米漿蒸成的,香味濃鬱。我們家鄉喜歡冷吃,把一張扁扁的「竹刀」,將整張粄切成條狀,放到碟子裡,倒上蔥油,往往使人吃得津津有味,人稱「吃生粄」。小時候的家鄉,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買粄的小挑子,可見其受歡迎的熱度極高。稻米做的小食,還有一種叫「粄溜子」,樣子像泥鰍,煮成糊糊的一大碗,加上蔥、油、鹽,別人都說很好吃,而我保留不同意見,這是我唯一不太喜歡的小食,但它比較流行於梅縣和福建詔安一帶客家人聚居的地區。糯米製作的小食,最出名的要數湯圓,故鄉的湯圓多是實心的,有柔韌,吃起來味道特香。每當冬至就是做湯圓的節日,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夜晚點起煤油燈,親人們圍坐在一起包湯圓。房子外面寒風陣陣,裡面其樂融融,直是羨煞神仙。有一個故事就是從煮湯圓的夜晚聽到的,說是有一戶人家湯圓做好了,公公叫兒媳婦去煮湯圓給大家做點心禦寒。公公等了好久也不見兒媳把湯圓煮好端進來,就叫婆婆去廚房看看。婆婆踮起腳尖,到廚房的門縫偷看,發現兒媳婦正在偷吃湯圓,便故意咳了一聲,嚇得兒媳將滾熱的湯圓一口吞下,隨後被湯圓燙得捶心打腳的、淚流滿面。婆婆陰著臉回到房間,公公問她湯圓煮好沒?婆婆回答:「一粒浮,一粒吞,捶心肝、打腳骨。」公公聽了如墜入霧裡,從此這個民謠成了流行百裡的大笑話。

  客家人祭神及婚喪嫁娶也喜用小食,而且品種繁多,我很佩服祖先的聰明能幹。先說祭神吧,每當春節前夕,村裡人最少要蒸鹹甜兩種年糕。甜的是紅糖糯米年糕,就是「甜粄」。鹹的是蘿蔔糕「菜頭粄」。每床年糕都用上十幾斤米,用猛火和文火蒸上幾個小時,蒸熟之後放到屋角裡由它冷卻,到了祭神之日,用刀切開,然後上桌供奉。如果刀子不夠鋒利或切年糕的人手腕力度不夠,往往不能將甜年糕一下子切開。鹹甜年糕的吃法多數放到鍋裡,用豬油煎,柔軟噴香。

  如果說祭神的年糕以厚和大取勝,那麼婚嫁所用的小食則以漂亮和精巧技高一籌,它的名字叫做「甜桃」。甜桃的製法是用熟糯米粉加入紅糖蒸熟,冷卻之後被切成一塊塊,包入花生或豆類粉做成的陷,再放到雕刻的像桃子一樣的餅模裡印,這就是精美的「甜桃」了。那時姑娘出嫁,男方挑來的甜桃越多越有面子,成為姑娘結婚攀比的工具。喪事用的糕點也是用餅模印出來的,有點像「甜桃」,但用料是粘米,因此客家名字也不一樣,叫做「紅米粄」。米粄顏色微紅,顏料是一種叫做「紅花末」的植物提煉的,吃了對身體無害,味道也很香。人去世之後有個儀式叫做「對年」,喪主人家會蒸一大堆「紅米粄」,然後家家戶戶派送,這風俗很有意思。而另一個儀式過黃河,則是用麵粉做成一個個「橋板」、「橋墩」,盛在大碟子裡祭祀去世的親人,讓他們的靈魂可以回去遙遠的故鄉。

  最吸引我的小食當然是集市裡「炒麵」、以前的麵條都是手工的,用韭菜五花肉混合炒特別香。記得小時候的一個下雨天,跟隨村裡的一個竹匠去集市拿東西,他在半路走進了一家麵店吃炒麵,給了我一小碗,我三兩口吃完了,而他的大碗還只吃了一點點,害得我猛吞口水。

  我喜歡的小食還有「油錐」,只覺得賣油錐的小販很沒良心,明知道我沒錢,偏偏要在圩口支上一個鐵鍋,用他那特製的油錐勺子,舀上麵漿,放到油鍋裡炸,一下油,只見油鍋吱吱作響,直冒泡泡,不一會功夫,就將油錐炸好倒到油鍋上面的鐵線架子裡,待客而沽。作為孩提的我,經常只有看的份,沒有吃的份。

  撇開油錐,我在田頭吃的最多的是「湖洋較」和「碗子粄」,「湖洋較」大約是米粉蒸的,裡面加了鹼水之類,味道獨特,盛夏吃了有消暑功效。盛夏裡另一類消暑的小食就是「草籽粄」,用料來自山中的涼粉草,熬成後色微黑,加上米粉即可做成涼粉,純原生態的小食。碗子粄很特別,小販們挑到田頭,打開籮筐的蓋子,就是一碗碗的「碗子粄」,中間凹進去一個淺圓,用竹刀劃開幾塊,加上醬油,就可以果腹。

  客家小食除了以上幾大類,還有許多食品。比如酥糖、糕子、麥芽糖、豆腐花、等等。其中酥糖糕子是春節走親戚最重要的糕點,多數用草紙包成方形,用米漿粘上一張小紅紙條,顯得好看,又有吉利的意思。嫁娶人家要將整包的酥糖糕子配上成甕米酒送舅公舅父,為之「雞公酒」,是非常隆重的大禮。麥芽糖以另類的方式出現在鄉村,記得小學讀書時,學校門口常停著賣麥芽糖的的擔子,看到學生放學,賣麥芽糖的老頭打開粗布蓋著的木桶,一大桶銀白色的麥芽糖十分誘人,孩子們只要花一毛,就可以拿到一根竹片纏著的麥芽糖,又甜又韌,非常好吃。

  至於「芥菜飯」等,是一種美味,以前的鄉親也不常吃。做法就是將豬肉芥菜一起炒,然後和大米一起下鍋裡燜,飯熟後濃香四溢。現在老家還有人做菜飯吃,也許是一種懷舊感覺。據同學微信所曬,深圳梧桐山上,有一家老鄉開的大排檔,專門燜芥菜飯和宰白切鵝,駕車上山覓食的人頗多,成為遊子的美談。

  饒平客家小食,令人回味無窮,記憶留香!它的本土特色、傳統思想、飲食文化無不和一個民系的生存狀態息息相關!深深地銘記在我的心中。

作者簡介:

詹海林,「饒客情韻」群友,現居廣州。中國作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廣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工業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生兼職導師。作品發表於《詩刊》《中華詩詞》《詩歌月刊》《中國詩歌》《詩選刊》《作品》《散文選刊》《綠風》《當代詩詞》《詩詞報》《深圳詩詞》等。出版詩集《並非現實》,散文集《破碎的水滴》等五部。著有反映饒北題材長篇小說《夕陽東下》和武俠小說《飛刀情》兩部。

相關焦點

  • 【饒客風俗】農村喪事,為啥要回禮一條毛巾呢?
    聯姻公眾號--饒客情韻弘揚饒客文化  共建美好家園  敬請關注饒客家園http://www.0768rpk.com饒洋大窠裡「茶博士」李忠作品獲縣2017年「宋凰杯」嶺頭單叢競賽特等金獎2、【人物訪談】饒北傳奇 鄉醫劉杭3、【鄉村美景】重發探險上饒康東九龍潭(作者:海鷹)4、原創饒平客家山歌 《十送紅軍》( 作者:劉秋彬 演唱:詹菊蓮)5、【舌尖上的饒北】讓你流口水的饒平客家美食大全6、【饒平四中點滴】飯盒7、【坤哥作品】多尼花
  • 【饒客情韻812】舌尖上的饒北美食——閒鹹飯
    舌尖上的饒北美食——閒鹹飯1客家燜飯詹海林中原望族舊衣冠,避禍南遷飢作餐。千載傳承成美食,炊煙升起萬家歡。墊上三層來燜飯,肚皮撐破不賠償。11打鬥八燜飯劉秋彬三五人家一灶頭,蔥花芥菜蒜泥油。火停開蓋濃香溢,兩碗如能解百愁。12西巖野餐盈月獨愛西巖好景光,青山遠黛碧波涼。
  • 客家紅糟肉,客家米粉,黃梔豆乾,客家麥牙糖擬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會議指出,要加快我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特色小食)代表性項目進度。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進一步挖掘我縣傳統優秀美食、特色小食,全方位多領域推動饒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推動形成非遺傳承發展的合力,要藉助高端媒體、新媒體等平臺,加大我縣代表性特色美食宣傳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推動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協力發展的非遺保護體制機制。
  • 為什麼討布娘就討客家妹子?理由涯講你知!
    客家婦女集中體現了客家人刻苦耐勞、勤儉樸實、堅毅頑強、自力自強、聰明進取等優秀品質與精神,更完整充分典型地塑造出客家人的形象和精神風貌。每一個客家人或者了解客家生活的人,當論及客家民系崇高偉大的品格、思想情操時,躍然展現出一幅圖景是:曙光初露,烈日當空,晚霞降臨在千陌田園四赤足眷戀耕耘,或在餐桌上一碟鹹菜一碗粥的客家婦女形象。
  • 尋味舌尖上的梅州客家風味美食
    客家人的一天是從醃面開始的,醃面簡單樸實,帶著豬油特有的香味,配上一碗三及第湯,肉質新鮮嫩滑,湯無比鮮甜,吃上一口醃面嘴巴香氣縈繞,餵飽肚子滿足味蕾,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客家釀豆腐 ,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黃色,把豬肉魚肉做成的餡「釀」入其中,放進蔥花,香油,盛在雞湯瓦煲內燜著,直到香氣四溢。
  • 客家大院4D廚房誕生,為食客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也非常榮幸的邀請的迎來了龍巖市華僑職業中專學校、龍巖市地置業有限公司代表,以及莆田、漳州、瑞金、福州等地區的餐飲同仁來參加客家大院的4D食品安全現場管理驗收,230人領導已經同行一起見證客家大院團隊的成長。
  • 美食 | 冬日必吃的客家糯米小食,彈牙有嚼勁!
    客家人依山而居,山中氣候相對溼冷,因此客家食品口味均較濃烈、油量多,利於禦寒祛溼。而煎圓便是梅州客家人極為鍾愛的小吃,也是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煎圓是用糯米粉揉成圓形,裹上一層芝麻,油炸而製成,色澤金黃,口感香脆而具有粘性。在客家地區,每逢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都有做餈粑的習俗。
  • 梅州超好吃的客家小食
    13、百花洲實驗路的"老字號"彭記燒鵝,香飄梅城,吃後讓你回味無窮。14、樂萬家超市的鹽焗火雞翅、麻辣鴨下巴、鹽焗雞翅、鹽焗雞爪每天被搶購一空。15、寬婉醫院側德記小食店的魚頭湯煮粉真材實料,成為梅城市民早餐首選。16、金山小學側的金山牛雜口味獨特,排隊購買的場面那才夠牛。市民夜宵聚會的好去處。
  • 舌尖上的端午:南山客家粽
    阿燕是三水南山鎮塘背上下屋村的村民 在鎮上,她經營著自己的早餐店 店裡的招牌正是她眼下正忙著趕製的 「客家柴火粽
  • 舌尖上的客家:客家菜大全(客家人必看)
    3、炒鍋注油燒熱,下入蔥薑末爆鑊,加入鮮湯、鹽、料酒燒開,用水澱粉勾芡,淋上熟油,澆在苦瓜上即成。 附註:客家地區端午節的應節菜,苦瓜剛剛出身。也可以用煲缽來煲。4釀茄子鹽焗雞的來歷有多種版本,另外一個傳說系客家人以前從惠州擔鹽上江西等內陸地區,把雞埋在鹽擔裡以備路上食而無意發明的。8客家鹹雞
  • 在廣東,客家美食被低估了!
    漂泊在他鄉的客家人,吃上一口釀豆腐,親切得就像回到了家。而釀的做法,也能延伸到茄子、苦瓜上,再加上釀豆腐,這三道釀菜一起被稱為「煎釀三寶」。不過「釀」這個字的最高境界,大概表現在惠州的一道名菜中,那就是「釀春」。「釀春」是指在生蛋中加入肉餡,這道菜曾經登上了央視的《中國味道》欄目。
  • 舌尖上的上杭 客家正月美食特輯
    印象君精選、整理了客家地區流行的20種常見小吃,供喜歡客家美食的朋友們參考。1煎圓(糖棗)「煎圓」是客家人過年時傳統的自製年貨,取意「團圓、圓滿」。客家人由中原南遷,依山而居,山中氣候相對溼冷,於是客家食品口味均較濃烈、油量多,利於禦寒祛溼。
  • 【解密舌尖美味】蠔烙-潮汕特色小食
  • 舌尖上的客家美食,國慶放假記得去吃!
    客家人的釀酒業歷史悠久,如五華的長樂燒、興寧的齊昌白、梅縣的客家娘酒、贛州的麥飯石、龍南的釀米酒、龍巖的沉缸燒,都是在客家地區久銷不衰的名酒。客家米酒,稱為水酒,是和另一種用糯米釀的老酒相對而言。那酒清淡如水,好入口。糯米酒製作很簡單,凡客家山村女子都能釀,是客家女子獨有的技藝。釀酒是女人的事,在客家山村沒有不會釀酒的女人能不能持家、會不會持家,很大程度上就看能不能釀出好酒。
  • 石壁故事:舌尖上的客家寧化(4)「燒賣」
    宣傳客家文化,講好客家故事燒賣是寧化客家人招待貴客最具特色的小吃,它採用芋子煮爛搗成芋泥,拌入適量的地瓜粉,充分搓和做成餡皮
  • 客家美食,才不是只有「釀」!
    作為吃貨之城,這裡有三大菜系:廣府美食,溫柔鮮甜潮汕美食,生鮮沉澱客家美食,原味古樸三大美食散發自己強大的魅力,三足鼎立。讓廣東美食聞名於國內外,今天就來講講經常被大家遺忘的客家美食!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中就出現了客家菜大盆菜顧名思義就是把所有食材放入一個大盆裡一層層疊放汁液相融是家宴、婚宴的菜品代表著團圓喜慶這種老火食法的雞肉不用怕過韌也不怕過火失了風味湯汁濃中帶清
  • 客家美食——舌尖上的梅州,美味之極!
    它的做法還是蠻簡單的,只要準備一些苦瓜、豬肉、糯米、香菇等食材,將糯米用溫水泡上一個小時左右,再將其它的材料都剁成碎末,加些鹽、味精攪拌均勻。隨後用湯匙把苦瓜中心挖空,將肉餡填入每個苦瓜中,做好了以後放到蒸籠上蒸上二十幾分鐘,就可以食用了。
  • 【舌尖上的家鄉】12道客家美味做法大全,你想不到的味蕾享受
    勤勞的客家人,特別會做客家美食,讓我們一起來體驗舌尖上的旅行。
  • 舌尖上的客家美食:水芹菜炒臘肉
    客家飲食具有深厚濃鬱的文化底蘊與別具風味的地域特色,體現出客家人獨特的風土人情,這些都與客家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文化息息相關。只有品味客家美食,才能領略客家獨特的文化背景。崖嘿客家人自己的美食號,生來平凡,但獨一無二,一個不裝逼的美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