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考題現「甲骨文」,學生能識200餘個甲骨文字

2020-12-16 華聲在線

三湘都市報1月8日訊(記者 劉鎮東 黃京)小學一年級開設甲骨文課,還納入期末考試範圍?近日,長沙縣原陸新教育實踐學校一年級期末考試推行甲骨文,100分的試題卷中有66分都與甲骨文相關,看起來晦澀難懂的甲骨文,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卻能辨識甚至寫出200餘個甲骨文字,連家長都驚嘆:「太厲害了,好慚愧,要和孩子一起補充新知識了。」

用甲骨文作為漢字啟蒙

甲骨文課程是該校老師汪瑾所設立,他所帶的班級也是該校唯一一個開設甲骨文課程並將甲骨文納入到期末試題中的班級。去年9月開學,汪瑾剛來到這所學校擔任一年級的語文和數學老師,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的學習語文,他想到了用甲骨文去做孩子的漢字啟蒙,「我想讓孩子吃的『第一口奶』就是我們國家自己的漢字,而甲骨文特有的形象也能讓孩子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一年級剛開學時,汪瑾帶著班上的學生離開教室,從生活中去認識甲骨文,比如,看到一塊田、兩扇門、打開的傘等,讓學生將其畫出來,再回到教室,老師將其演變成所對應的甲骨文字再變成現在的簡體字,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我們平時認識的漢字是這樣一步步演變而來的。」

「平」字的甲骨文為最上面一橫,中間的三個點表示為呼出的氣流。原來,「平」字的來源是在遠古時代,士兵放哨時,如發現敵情,他的聲音是抑揚頓挫的呼喊,如未發現,聲音則較為平緩,而這也是「平」字的由來。汪瑾說:「給孩子講像『平』字這樣相對抽象一點的甲骨文字,就會通過背後的小故事加深孩子的印象。」

孩子通過甲骨文聯想到三字經

汪瑾結合一年級語文課本挑選出了240個甲骨文字,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班上的孩子已經基本能夠掌握,甚至能通過一個甲骨文字,聯想出與該字相關的詩詞。「識字和認字是相互支撐的,」汪瑾回憶,有一次學甲骨文學到「戈」字,孩子們不自覺的念出三字經裡「周道衰,王納墜。逞士戈,尚遊說」這句話,這種情況的發生已經變成了日常。

這次期末考試,汪瑾結合甲骨文與語文課本中的內容將考試分為闖關遊戲和筆試,共7關,第一關為甲骨文字謎、第二關為背誦三字經、第三關為背誦古詩、第四關為數數、第五關為聽故事答題、第六關口語表達、第七關就是筆試。參加筆試有個前提是必須拿到闖關遊戲中的6張pass卡,才能參加,且100分筆試試卷中有66分為甲骨文試題。汪瑾介紹,此次考卷中的甲骨文是與省甲骨文學會會長謝兆崗合作,圍繞聽說讀寫出考題,通過多樣化的方式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

不斷創新甲骨文授課方式

甲骨文的教學也得到了家長的支持,據汪瑾介紹,許多孩子在課堂上學習的甲骨文,回家還會拿回去考他們的父母。家長被孩子帶的也能認識不少甲骨文字,有家長們說:「我孩子有事沒事就考我,每次她一回家我就有些緊張」「一學期結束,娘倆進步都不小」「孩子的試題好多都不會做,下學期要好好陪娃學習,不然都跟不上孩子們的知識存量」……

除了正式教學,汪瑾還為孩子們開設了甲骨文書法課。汪瑾表示,甲骨文的學習能夠引導孩子們了解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領略中國古人造字的智慧,形成文化自信。

甲骨文起源於圖畫,表意鮮活生動。未來,汪瑾打算將甲骨文與古詩聯繫在一起,用甲骨文作畫,表達出詩句含義。在不脫離孩子本身的年齡段和受教育程度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甲骨文授課方式,讓孩子更好的了解漢字。

相關焦點

  • 鄒城市第一實驗小學興隆校區:賞析甲骨文字 發現漢字之美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學生發現漢字之美,感受漢字魅力,鄒城市第一實驗小學興隆校區依託書法校園陣地,將甲骨文融入到各科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甲骨文的興趣,積累甲骨文識字量。學校組織教師依據人教版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生字表,從中找出相應的甲骨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字體的演變、字義的轉化等甲骨文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感受到甲骨文字的美麗神秘之處。
  • 甲骨文你能釋讀多少個?
    按照進度,甲骨文排譜系聯工作明年6月結項,「目前看來我們的進度很正常,明年上半年將全部完工。」彭裕商說,這個課題,他帶著幾位學生一起做,「既可以幫助學生儘快成長,也可以給學術界做點實事。」在進行甲骨文排譜系聯工作同時,彭裕商帶領學生繼續申報國家重大招標課題——新修《甲骨文字典》。
  • 甲骨文 你能釋讀多少個
    按照進度,甲骨文排譜系聯工作明年6月結項,「目前看來我們的進度很正常,明年上半年將全部完工。」彭裕商說,這個課題,他帶著幾位學生一起做,「既可以幫助學生儘快成長,也可以給學術界做點實事。」在進行甲骨文排譜系聯工作同時,彭裕商帶領學生繼續申報國家重大招標課題——新修《甲骨文字典》。
  • 「山東省甲骨文特色學校」建設測評組調研考察威海市福泰小學
    、濟南第二十九中高級教師劉聲剛一行到威海市福泰小學開展「山東省甲骨文特色學校」建設測評工作。「甲骨墨韻」書法社團學校成立了「甲骨墨韻」書法社團,學生們從了解甲骨文發現、發展的歷史入手,體會古人造字的智慧。一幅幅甲骨文作品既飽含了甲骨文的金石遺韻,又表現了書法的筆墨情趣。「漢字彩墨」社團 漢字彩墨畫,就是將甲骨文運用彩墨技法,以抽象畫的形式呈現,作品具有很強的視覺感染力,隱藏其中的漢字更讓整個畫面充滿魔力。
  •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那些遺失海外的殷商甲骨
    漢字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與絕大多數國家的拼音文字形成鮮明的對比。39.1部分甲骨文與現代漢字對照表2甲骨文作為漢字的鼻祖,在我國漢字研究和商周歷史研究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 四川成都小學生手繪甲骨文 自創自畫國潮日曆
    >美國一學校有意購買用作中文教材  365頁大美漢字國潮日曆,300餘個手繪甲骨文。這是成都市實驗小學2018級3班53名學生用12節美術+語文課,自創自畫的一本獨一無二的日曆!目前,該日曆已有800餘本預訂量,還引起了美國舊金山布利斯學校中文老師的注意,準備購買來教美國孩子學中文。此外,已有公司籤約購買這些手繪作品的著作權,準備明年正式發行。
  • 小學生手繪甲骨文自創自畫國潮日曆 美一學校有意購買
    365頁大美漢字國潮日曆,300餘個手繪甲骨文。這是成都市實驗小學2018級3班53名學生用12節美術+語文課,自創自畫的一本獨一無二的日曆!目前,該日曆已有800餘本預訂量,還引起了美國舊金山布利斯學校中文老師的注意,準備購買來教美國孩子學中文。
  • 「一片甲骨驚天下」是什麼意思?
    「一片甲骨驚天下」說的是發現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與甲骨學,是重建中國上古史,透視三千年前殷商社會生活景致,尋繹中國思想之淵藪、中國精神之緣起、中國信仰之源頭、中國傳統文化特質與品格之由來、中國藝術美學之發軔最真實的素材。所以說,發現甲骨文,對了解三代歷史打開了一道方便之門,我們能更接近歷史了。
  • 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秘密
    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是中國目前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統的文字,是用龜甲,獸骨進行佔卜時刻寫的卜辭和少量記事文字。因為這些文字書於龜甲,獸骨之上,因此一些學者便定名為甲骨文。雖然甲骨文上的卜辭和記事文字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能作為正式的歷史記載,但因為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又因其歷史悠久,所以一直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字和古代史,特別是研究商代史最重要的史料。
  • 誰是甲骨文的最早發現者
    甲骨文首先被發現的地點是河南安陽的小屯村,這裡位於洹水之南,是現在馳名世界的殷墟,地下埋藏大量契刻著殷代文字的龜甲獸骨。這些龜甲上契刻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也稱「契文」。因大多是佔卜的記錄,一般被稱為甲骨卜辭。若干年來,在甲骨文中發現了一些非卜辭的記事文獻材料,但數量不是很大。
  • 上古的神秘文字—甲骨文,將中華文明向前推進上千年
    這一發現及論斷,將中國的文字歷史,推到了公元前1700多年殷商時代。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積貧積弱,清廷治國圖強無能,賣國求榮習以為常。列強視中國為魚肉,隨需隨割,隨用隨取。甲骨文的發掘與研究王懿榮死後,他收集的1500餘片甲骨,全部為好友劉鶚保管,劉鶚又經過仔細收集,使所藏甲骨增加到5000多片,他經過兩年多的整理,拓印出版《鐵雲藏龜》一書,將匯集整理的甲骨文資料第一次公之於世。
  • 有趣的甲骨文字「時」,還真是一個擬人有趣、生動逼真的文字!
    甲骨示例比如甲骨文字真的讓人流連忘返,沉浸其中有些難以自拔!見到一個個美麗的甲骨文字,總能從其中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古樸味道。儘管這些文字是遠在大約4000年前的殷商時期使用的古老文字,但是現在看來,依然能從中找到一些我們非常熟悉的味道,畢竟我們現在使用的簡化漢字也是從甲骨文字傳承而來的!有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甲骨文字,臉上總要保持很長時間的笑意,總覺得自己又從先祖們哪裡學到了一些質樸的符合天道的真理。比如今天要討論的這個甲骨文字「時」,我們知道「時間」即使是在現在,我們也很難用簡單的話語把她描述清楚。
  • 甲骨文的發現 揭開了我國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商代王朝的歷史文化
    而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的發現,揭開了我國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商代王朝的歷史文化。
  • 當甲骨文遇上"表情包" 賦予古老文字以時代氣息
    據陳楠介紹,表情包的主體是若干個以「漢儀陳體甲骨文」為標準字體設計的文字擬人擬物角色。它們就像是一套甲骨文動態識字卡片,通過幾何化的甲骨文字和漢字一一對應,再搭配局部的、有趣的小動畫和流行的網絡詞彙,形象地展示了每個甲骨文字的圖案意義,方便讀寫識記。「甲骨文與手機表情結合起來,可以體會遠古文明在當下的綻放,做到用創意營造真實的文化體驗。」陳楠說。
  • 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活化利用走俏校園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李見新 通訊員 時斌 王錚)近日,一組獨特的甲骨文表情包在河南安陽師範學院大學生微信群「火」了起來。它的設計者是安陽師範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2017級學生肖茗,他也是該校大學生甲骨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將甲骨文現有文字轉化為更形象直觀的動作,配上流行的網絡語言,走進大學生日常生活,沒想到會這麼受歡迎。」肖茗說。表情包、遊戲小程序、微電影、歌曲……甲骨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中,安陽師範學院大學生結合自身專業,掀起了甲骨文活化利用的創作熱潮。
  • 郭沫若在甲骨綴合方面的開拓性貢獻
    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研究殷商時期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寶貴資料。在甲骨學研究領域,甲骨綴合是不可或缺的內容,體現了學者對甲骨材料搜集和整理工作的重視,可為進一步從事甲骨學研究提供較為可靠的資料。郭沫若先生不僅在甲骨學研究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在甲骨綴合方面亦是如此。
  • 有趣的甲骨文字「麋」,是後世認定的四不像,還是對鹿的誤讀?
    甲骨示例拜讀甲骨文字,很多時候會產生出一種錯覺,好像遠在4000多年前的時代,先祖們的生活狀態遠比現在要豐富多彩!甲骨文中麋字的寫法非常生動形象的一個甲骨文字,有角、有首、有脖頸、有軀體、還有四肢,甚至還能有一種明眸善睞的生動感覺。但是更加有趣的是,在甲骨文中也存在著「鹿」這個字,寫法如下,
  • 藥材「龍骨」變為國寶「甲骨」?近代甲骨的發現傳奇
    序 言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時出現的文字,記錄商朝人的佔卜活動,距今已有三千餘年。由於它被刻於龜甲或獸骨上,因此被命名為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具有完備體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辭是現今發現中國最早的時王記實文辭。因而,甲骨成為語言文字學、歷史學、民族學、天文學﹑氣象學、農學、醫學、歷史地理學、考古學等多種學科的重要原始資料。
  • 甲骨文的風格及演變
    甲骨文是甲骨文字的簡稱,即書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屬於商周時代佔卜、祭祀活動的記錄。甲骨文於1899年最先發現於今河南省安陽市郊的小屯村。這裡曾是殷商王朝的都城,後武王滅殷,這裡便成為所謂的「殷墟」,因此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
  • 寫給孩子的甲骨文
    沒有文字,人類文化知識的積累、交流根本無從談起。自從有了文字,人類才開始真正進入文明時代。倉頡造字開創了我國文字的先河,是中華文明史的源頭。自黃帝到夏商周三代,文字一直沿用未曾做改動我們現在記載最早發現的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