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遼博與榮寶齋的古書畫臨摹複製

2020-12-18 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

為了古書畫的傳承、傳播與保護,中國自古便有對流傳下來的古書畫進行臨摹複製的傳統。優秀的摹本不但可以承繼原作的經典圖式和筆墨神髓,同時也為後世留存諸多歷史信息。

中國曆朝歷代幾乎都十分重視古書畫摹本的製作,從魏晉開始從未中斷,留下了很多經典佳作,使許多湮滅於世的真跡,讓後人可以通過摹本欣賞到原來的藝術風貌,為美術學、圖像學、考古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據,如唐代摹本《王氏一門書翰(萬歲通天帖)》、宋代摹本《顧愷之洛神賦圖》《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等都是「下真跡一等」的珍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遼寧省博物館按照上級的指示,率先開展了古書畫的摹制工作,聘請當時著名的古書畫臨摹專家,以保護古書畫藏品為目的,摹制了一批珍貴的摹本,如晏少翔摹宋人摹《虢國夫人遊春圖卷》、陳林齋摹宋高宗書《馬和之畫唐風圖》、孫天牧摹五代董源《山口待渡圖》、李伯時摹宋李公麟《九歌圖》、于非闇摹宋趙佶《瑞鶴圖》、季觀之摹明沈周《盆菊圖卷》、馮忠蓮摹宋人《虢國夫人遊春圖》、鍾質夫摹宋李成《寒鴉圖卷》等。2011 年,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該項目在故宮博物院得到了較好的傳承與保護,但遼寧省博物館目前僅存一位85歲高齡的傳人——金桂琴,此次能夠採訪到這位晏少翔在古畫臨摹方面唯一的入室弟子,筆者實屬幸運。

任麗娜(以下簡稱任):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在2012 年被故宮博物院申請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據說遼寧省博物館開展此項工作比故宮博物院還要早,您能講一講它的緣起嗎?

宋 趙佶摹《虢國夫人遊春圖》 52.1cm×147.7cm 絹本設色 選自《虢國夫人遊春圖(宋摹本)》

金桂琴(以下簡稱金):遼寧省博物館(原東北博物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博物館,收藏了如唐周肪《簪花仕女圖卷》、唐人摹《王氏一門書翰卷》、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等百餘件國寶級珍貴古書畫,有關部門非常重視。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1952 年,上級指示我們要做好古書畫的臨摹複製工作。1953 年春,著手與榮寶齋合作,從《簪花仕女圖卷》《瑞鶴圖卷》《虢國夫人遊春圖卷》《馬和之畫唐風圖卷》這四件作品開始了臨摹複製工作,書畫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也參與了臨摹,並負責摹本質量及相關技術問題。我老伴負責原作的安全等工作,並全程參與了遼博的這項工作。

馮忠蓮在臨摹《虢國夫人遊春圖》

1954 年春,臨摹專家有王宗光、馮忠蓮、金振之、陳林齋、李伯時、孫天牧。1955 年春,臨摹專家有於非誾、陳林齋、孫天牧、李伯時。1958 年,臨摹專家有季觀之、晏少翔、鍾質夫、張勝、韓進之、馮二牛……就這樣,古書畫臨摹複製工作在遼博開展起來了,同時遼博也培養了一批臨摹人才,如李梗、孫齊賢、劉忠誠、王維忠、我(金桂琴)、孫曉園、史曉英等,給全國起了一個典範作用。

任:您能不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些遼寧省博物館的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的特別之處?它的貢獻是什麼?

金桂琴摹《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絹本設色

金:遼博對古書畫進行臨摹複製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古書畫的保護和傳承,當時聘請了業內頂尖級專家做此工作,有湖社畫會的老先生,還有書畫專家和教授,他們對色彩、鑑賞、美術史等方向都有很高的造詣,工作的時候根據各自的專長合理分工,所以遼博的書畫臨摹工作是帶有學術研究成分的。工作剛開始的時候,有些人建議採用「現狀臨摹」的方式進行臨摹,因為摹本要代替原件展出,讓摹本與原件儘量一模一樣才能達到更好的展陳效果,比如馮忠蓮先生「現狀臨摹」的水平就很高。但晏少翔等專家主張「復原臨摹」,讓古書畫恢復原有的歷史風貌才是書畫傳承保護的正確方式。我們可以通過這次「傳移模寫」摹本展對比馮先生和晏老師的《虢國夫人遊春圖》了解兩種臨摹方式的差別,晏老師的色彩要鮮豔些。經過權衡,領導最終指示我們主要以「現狀臨摹」的方式開展工作,要求畫面儘量保持古書畫現有的風貌,但臨摹材料、工具都儘可能接近歷史原貌,比如臨摹宋代的畫採用仿宋絹,臨明代的畫用仿明絹,顏料一律使用傳統中國畫礦物顏料,墨就採用古墨;繪畫技法按專家各自擅長的方式進行,畫前對紙張染舊,對原作的一些汙損現狀標記出來,但最終不做破損做舊處理,這是遼博當時臨摹古書畫的特點。因為遼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第一個博物館,所以很多工作都是具有開創性的,古書畫臨摹複製也不例外,為後來的博物館開展此項工作提供了經驗借鑑,我想這是一種貢獻。比如,記得當時有傳言說「遼博把絹和紙放在古畫上描摹、把畫都弄壞了,這不是保護,而是一種破壞」。其實在臨摹古畫時遼博發明了很好的保護措施,如放手卷的玻璃畫盒、兩端墊起的腕枕等,所以我們還特意製作了一套複製古畫過程的小樣,以便大家了解真相。後來,故宮博物院也開展了古書畫臨摹複製的工作,我老伴去那裡辦事的時候(當時馮忠蓮已經離開遼博被聘到故宮摹古畫),看見馮忠蓮正帶著幾位年輕同志臨摹古畫,所用臨摹方法及保護原作措施與遼博基本是一樣的。

金桂琴摹 唐 閻立本 選自《中國古代繪畫精品集:歷代帝王圖》

局部 絹本設色

任: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繪畫的?可以簡單跟我們講講您的從藝經歷嗎?

金:我自幼喜愛美術,但沒條件接觸。17 歲的時候,我當上了瀋陽故宮的解說員,從第一眼見到古書畫真跡就喜歡得像沒了魂一樣,當時《御製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圖》令我印象最深,我日夜觀摩,並嘗試拿筆描畫。魯迅美術學院的師生常來故宮寫生,我就偷偷地在旁邊跟著學。每逢節假日,同齡的小夥伴們都約著去遊玩了,我以各種理由推辭,偷偷躲在院子裡畫畫。久而久之,館裡的人都知道我喜歡畫畫了,遇到與繪畫相關的活就把我調過去幫忙。我們的老館長說:「你這樣畫也不是回事兒啊,我給你寫個介紹信,給你找個老師跟著學吧!」這個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鐘質夫先生。那個時代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我花了一天的時間走到老先生家時,他正好出差去了,只好再等機會拜訪。後來我結婚了,老伴兒在遼博工作,兩邊領導為了照顧我們生活,就把我調到遼博繼續當解說員。遼博的好東西比瀋陽故宮的多多了,我還能借保管部給古畫通風的機會看到很多寶貝,我的眼界一下子被打開了!感覺就像活在童話世界裡,那種幸福感一般的人無法體會。那時候觀眾並不多,沒人的時候我就在展廳裡照著古畫臨摹。「文革」以後,館裡學上海博物館成立了一個小賣部,專賣印刷品和摹本,我被調過去專門做古書畫臨摹複製的工作,那時候印刷水平並不好,所用摹本很受外賓歡迎。1982 年秋,晏少翔再次被聘來摹畫,楊仁愷館長調派我過去給晏教授當助手,同時也拜他為師學習臨摹技巧。在晏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的繪畫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與他同時也摹了一件《蕭翼賺蘭亭圖卷》,並受到老師的讚賞。那個時期還給國家體育博物館摹了一幅宋李公麟《明皇擊球圖》,給遼博摹了一幅宋人《維摩詰圖》、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一段明代《清明上河圖》,還有遼代壁畫等,利用業餘時間給自己摹了一幅北宋武宗元《朝元仙杖圖》。我特別感激恩師的教導,直到他99 歲高齡的時候還在幫我看畫,無論作畫還是做人,他都給我很大的啟發,令我受益終生。

1990 年退休後,我終於可以心無旁騖地臨摹古畫了!每天都如魚得水一般,拿起筆來就不願意放下,畫到深處根本顧不上吃飯,更不要說出門了。退休這20 多年來,一共臨摹作品二十餘卷,除了找我的老師晏少翔幫我指導以外,還請啟功、謝稚柳、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顧廷龍、王蘧常、王季遷、黃胄、馮其庸等專家幫我指導,很多老先生還親自為我題跋,我特別感謝他們對我的肯定和鼓勵,同時感謝遼博多年來對臨摹古畫工作的重視和對我的培養,更感謝我的家庭對我的大力支持!

金桂琴摹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絹本設色 選自:《故宮清明上河圖長卷》

金桂琴簡要描述遼寧省博物館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的工藝流程如下:

1. 染絹或紙

選取接近原作的仿古絹或紙,將明膠與明礬加水融化,按一定比例調和,根據所摹古畫底色調好顏色,均勻地刷在絹或紙上。顏色要比原作淺一些,達到原作七八成即可,因為還有託紙的襯託與選配。

2. 勾墨線稿

靜下心來,將古畫安放於保護設備當中,透明膠板鋪在古畫上,用毛筆在透明膠板上逐段描寫輪廓,包括款識和印章的位置,然後再傳模在紙或絹上,注意中鋒用筆。毛筆主要使用小葉筋、大小紅毛、大小白雲等。墨,一般用古墨。過稿的時候要保證臨摹的作品與原作畫面的位置、線條、色彩、神似、情調等各方面逼真一致,還要保護原作不受一點汙損。

3. 染墨色、摹款

將原畫中所有需要墨染的部分染足墨色,將款識也用墨摹好。

4. 固色處理

將墨色稿子捲來裝入塑膠袋封好,平放在籠屜上蒸煮20 分鐘取出,這樣會防止跑墨。

5. 著色

暈染顏色的時候要對著原作反覆研究分析,還要反覆試驗摹本的用色、用膠等加工處理問題,不要急於求成,用色要淺,著色次數要多,逐漸追求達到原畫效果。最後觀察調整畫面,缺什麼就加什麼。注意原畫的色調,因為原作經過千百年的洗禮,有的已經破補,甚至揭裱幾次,原來的著色已經脫落或所剩很少,因此,還應本著保持原狀的精神臨摹作品,但不要搞得顏色過於鮮豔。顏料一定要選擇天然石色,尤其是蛤粉,必須經過細微研磨用水漂後才能用。

6. 託畫心

根據畫好的摹本對拖紙進行染色,我覺得這一步很重要,弄不好就會前功盡棄,它不僅是摹畫的基礎,也是摹本的最後定型。託紙需選擇細潤而柔韌的才能經得起多次刷染,厚薄視絹的厚薄而定。選幾種不同深淺的做舊紙試之,選好後最好採用「飛託法」裱褙,可以解決不掉色問題。

7. 鈐印

將按照原畫摹制好的印,按照過稿的時候所標記的位置蓋好,印泥選擇接近原作的顏色。這一步之所以在最後,是因為有很多畫作的印章是裝裱之後蓋在畫作之上的。

另外還應特別注意的是,臨摹古書畫不能把臨摹者自己的技法混入古畫裡面,如在線條方面,馬和之的畫法是柳葉描,就必須在落筆上按照他的方法去畫,一定要忠於原作,絕不能摻雜自己的東西。

金桂琴摹 宋 武宗元《朝元仙仗圖卷》局部 絹本線描

結語

以書畫的傳承和保護為目的進行臨摹複製,中國歷代官方的傳承脈絡似乎並沒有終斷。民國時期成立了「古物陳列所」,並開設國畫研究院,專門臨摹古書畫,對古人的書畫技藝進行研究,張大千、于非闇、黃賓虹等人均曾在其中供職並在摹古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晏少翔作為第一屆研究生,專門從事唐、宋、元古畫的臨摹和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遼寧省博物館聘請了多位當年在古物陳列所摹畫的權威專家,延續了古書畫臨摹複製的古老文脈。時至今日,遼寧省博物館已停止古畫摹制工作,該項目處於瀕危狀態。金桂琴現已是85 歲高齡,從端莊美麗的女孩到滿頭華發的老人,她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雖然如今她依然捨不得放下畫筆,卻怎奈年歲愈長依然沒有尋覓到合適的繼承人。只有不計較得失的專注,才能在世上留下印記。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不會把她忘記,反而也許對她的回憶愈發濃烈,而我們又該如何才能接過她的畫筆,碰觸古人內在的精神,繼續跟另一個宇宙連接對話呢?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記於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上海浦東分會)

相關焦點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詳解齊白石書畫精品,和大家共鑑賞之
    齊白石作為著名的國畫大師,齊白石不但有著渾厚的書畫造詣,而且他的很多作品都展示出很強的創意,有很多網友都認為他的畫不怎麼樣,其實這是因為大多數人都不了解齊白石。今天就讓齊白石老人再傳弟子、時任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詳解齊白石書畫精品,和大家共鑑賞之!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精品書畫中的冬天
    接下來請大家一起欣賞齊白石老人的再傳弟子、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齊白石精品書畫中的冬天,喜歡齊白石書畫的朋友,可以大飽眼福了賞雪雪峰梅夢圖 齊白石冊頁 紙本墨筆齊白石是中國畫壇的一代巨匠,國際和平獎獲得者,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中創作了數以萬計的繪畫與篆刻作品,為世人矚目。該社在確定《齊白石全集》的選題時,即以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地展現齊白石一生的藝術成就作為他們的出版目標。五年來,該社從60多家博物館、美術館、大專院校、研究。 本書供相關讀者閱讀參考。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北京畫院所藏的齊白石的罵人像
    齊白石像由於家鄉的兵匪之亂,年逾半百的齊白石三上北京。在經過陳師曾的勸告之後歷經十年變法,終於創立了「紅花墨葉」大寫意花鳥畫風。此後陳師曾又將其作品帶到日本展覽,無意之間賣出善價,其聲名大震,開始在北京畫壇嶄露頭角。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分享:古畫中栩栩如生的貓
    ——陸遊今日與齊白石老人的再傳弟子、時任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一起來看看古代可愛的咪咪吧~《貓猴圖》 北宋 · 易元吉 《貓圖》 明 · 沈周 收錄於:明四家畫集 《明四家畫集 》記載了沈周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遊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視惡濁的政治現實,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恩師齊良芷口述齊白石書畫創作
    「 齊良芷、凌子風合作 牽牛雛雞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齊白石全集(普及版)》中記載了齊白石在作畫的時候,時不時會讓女兒過來幫忙扶一下紙,或者洗洗毛筆,等到齊良芷到了八歲的時候,齊白石便帶她遊歷國內名山大川,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的正式的臨摹訓練,從而使她一生與翰墨結緣。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詳解:佳士得香港秋拍的中國花鳥畫
    齊白石再傳弟子、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於此精選幾幅將於本季4場中國書畫拍賣登場的花鳥作品,邀君共賞。1299年作估價:港元 800,000 - 1,200,000展覽:「中國古畫集」,香港大學馮平山中文圖書館,香港出版:蕭壽民著,《中國古畫集》,昭通蕭氏榴花館,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黃永玉回憶李可染舊事
    齊白石與黃永玉的合影(攝影李可染)大雅寶甲二號的夜晚各方面都有是濃鬱的。孩子們都已躲進屋子,屋子裡溢出晚飯的香味,溫暖的燈光混合著杯盤的聲音透出窗口,院子裡交織著甜蜜的影子。這是一九五三年,春天。齊白石老人也來過好多次。他的到來,從前院到後院都是孩子們的呼嘯:「齊爺爺來了!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湯發周解析北京榮寶拍賣的齊白石書畫作品!
    北京榮寶19秋拍「榮名為寶 · 齊白石書畫作品專題 」 共9件精品,題材涉及人物、花鳥、瓜果、草蟲。齊白石的繪畫生涯是從畫人物開始的。自言:餘數歲學畫人物,三十歲後學畫山水,四十歲後專畫花卉蟲鳥。齊白石年輕時就以畫人物為生,尤其是寫實的美人圖,在當地頗有名氣,當地人都叫他「齊美人。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解味中國書畫夜場京津畫派書畫精品
    《四絕—齊白石詩書畫印精品》,第1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2.《齊白石作品珍藏卷》,第193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齊白石書畫集》,圖80,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2.《齊白石畫集》,圖40,龍華堂(日本),1991年。3.《書畫拍賣集成——齊白石(1995-2004)》,第44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真是晚年才成名嗎
    通俗文學中的齊白石基本遵循如下藝術道路:二十七歲之前是個木匠,二十七歲到五十歲期間,由木匠轉為畫家,期間詩書畫印逐一研習,可惜不受當時畫壇認可。五十五歲定居北京後,在陳師曾的建議下「衰年變法」,畫風大變,終成一代大師。按照這樣的故事走向,我們可以推論說,齊白石果然大器晚成,不是所有藝術家都是少年英才。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精心練就精美雕花工藝
    又過了一年,齊白石16歲。祖母見做大器木匠非但要用很大力氣,有時還要爬高上房,怕他的孫子幹不了。齊白石的母親也顧慮到,萬一手藝沒學成,先弄出了一身的病來就麻煩了。她們跟齊貰政商量,想叫齊白石換一行別的手藝,就是那種既能照顧他的身體,又能夠輕鬆點的活計。
  • 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湯發周分享:書畫宣紙常見尺寸及裱後尺寸表
    世上曾有齊白石,餘墨猶存人世間。 要問餘墨哪裡買?上海松江大學城! 鬥方:指一或二尺見方的書畫或詩幅頁。尺幅較小,一般指25—50釐米見方的書畫作品。
  • 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分享「大匠之門-齊白石」專題作品賞析來啦!
    保利山東第四屆拍賣會「經典——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中「大匠之門——齊白石」專題,匯集白石老人各時期精品六件,涉及芋魁、枇杷、荔枝、蝦蟹、山水等題材,精彩紛呈。收錄於:齊白石全集《齊白石全集》裡記載了在1909年,齊白石受友人郭葆生之約赴廣西欽州,途中在上海大約逗留了兩個月,其間遊園觀畫,尋書訪友,並品嘗到當地特有的白沙枇杷。白沙枇杷香甜的汁液、滑嫩的果肉給白石老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經過白沙路,人世無枇杷。」他在晚年回憶起當年的種種經歷時,枇杷時常勾起他對江南的留戀。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嘉德拍賣名家篆刻及印石專場精選
    著有《依古廬篆痕》、《童子雕篆》等。 Lot 10208壽石工刻 壽山芙蓉石馬鈕印章印文:墨寶。邊款:甲戌印丐仿古璽。2×2×8.1 cm起拍價:RMB 1,000作者簡介:劉創新,1973年生,馬來西亞人,現旅居上海。自幼酷愛書法篆刻,尤好書畫文物鑑賞研究。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談齊白石書畫今年價格怎麼樣?
    中國經濟的崛起,也帶動了一部分書畫名家作品的價格,以「南張北齊」為代表,南張指張大千,北齊指齊白石。前一篇文章我們講了張大千的書畫價格,這一片我們來分析下齊白石書畫價格。作為現當代畫壇的領軍人物,可想而知齊白石老人的畫肯定是天價。那麼,如果你手中有幅齊白石老人的書畫,估計做夢都會笑醒。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下。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湯發周分享:郎紹君眼裡的齊白石弟子王雪濤
    成果之二,是使他的花鳥造型由臨摹得來的程式化「像似」返歸由寫生得來的似與真。他筆下的種種動物花卉形象,都有恰當的比例,準確的結構,比前人的寫意花鳥更重視細節的描繪,因而作品更接近感覺的真實。對於雪濤花鳥的這種似與真,人們看法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是公認的,即他跳出了流行的模擬風和公式化,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貌。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談:多個重要私人珍藏的書畫亮相啦
    中國嘉德香港將於12月14至18日,推出中國書畫特設拍賣,當中不乏多個重要私人珍藏,合共180件書畫更將全部以無底價的形式呈現,同好者萬勿錯過。今季將呈現其所藏多年之佳作,包括出版於《求知雅集珍藏近代中國書畫》的溥儒《秋山斜照》,及黃胄六十年代表現少數民族風貌的《豐收圖》。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這齊白石字畫才是大美的中國風
    齊白石作品《芙蓉鴨子圖》 收錄於:齊白石花鳥畫範本《齊白石花鳥畫範本》裡講我們最熟悉的是齊白石的蝦,他的瓜果、花卉、草蟲小品也比較常見,可是我們卻很少能看到白石老人的山水畫。他的確很少畫山水,從作品價值上來看,他的山水畫也最為珍 稀、最有價值。
  • 少白書畫|齊白石再傳弟子-湯發周蠅頭小楷《朱子治家格言》全文+譯文
    收藏必升值 ·齊白石再傳弟子--湯發周老師最新作品《朱子治家格言》 作品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 朱柏廬從小好學
  • 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詳解齊白石《雨後山煙》現身北京保利拍賣會
    3、《齊白石畫集》P283,榮寶齋,2017年。《齊白石畫集》裡講湖北襄陽人米元章開創了「米家山」之後,長子米元暉承繼其藝,豐富和發展了「米點」,這就是備受後人稱道的「米點雲山」法。上海博物館藏唐寅、文徵明同題《雲山圖》作 收錄於: 明四家畫集《 明四家畫集》裡講至於董其昌,雖然號稱「雅不學米畫」,但仿米之作卻傳世極多。北京故宮藏董其昌《仿古山水冊》之六即仿米元暉,去年上海博物館的董其昌大展中亦有其同仿小米的《仿米五洲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