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老規矩,殺豬匠不能殺自己家的豬,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太不可...

2020-12-21 騰訊網

以前在農村地區,基本上每個村都會有一些殺豬的屠夫,這些屠夫每天的工作就是到處收豬,然後宰殺。要知道朱氏體型比較大的而且力氣也很大,所以宰殺豬其實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控制住生豬,才能夠順利的宰殺,沒有三四個人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所以一般宰殺生豬的人,大多都有三四個一起合夥。

殺豬匠一般都是七、八、九十年代的一個職業,各個村裡都有殺豬匠,特別是春節前夕,好多農村家庭都聘用村裡的殺豬匠到家裡殺豬。那個時候殺豬匠一般是沒有工錢的,只是給殺豬匠一部分豬下水,比如豬肺、豬肝、豬大腸等等,作為這些殺豬匠的一些報酬,還要每天管兩頓飯,當然都是有酒有肉的款待。

農村老規矩,殺豬匠不殺自家的豬,體現的是咱們老祖宗的一種仁慈、善良和萬物皆有生命的一種人們文明之美。一是殺豬匠自己家的豬,殺豬匠平時肯定跟它也有感情了,生情之物,彼此不得傷害。二是殺豬匠殺自己養的豬,等同於殺害自己「近觸之親」,與理不同,與道不合,有違人性之「善」。三是世間生命,皆應平等,豬雖然是被人吃的,但是,它的內心應該得到尊重。豬被飼養自己的主人殺死,其心之寒,其心之疼,其心之哀,世間莫有此身。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輩常說「屠夫不殺五爪豬」是什麼意思?真有「五爪豬」嗎?
    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大多數孩子都有見過殺年豬的場景,在村子裡找幾個壯漢,當然各家家裡殺豬的話都會互相幫忙,屠夫會先用布遮住豬的頭部,幾個人就會默契地合力把豬抬在條凳上,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還有豬嘶心裂肺的慘叫聲,想想都會讓人覺得害怕。提起殺豬,在農村的老一輩人的心中,其實還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祖輩們相傳下來的這句「屠夫不殺五爪豬」俗語。
  • 俗話說:養豬不如殺豬的賺錢,養一頭豬賺2000,殺一頭豬能賺多少呢?
    殺一頭豬的利潤是多少?在農村裡流傳著這麼一句俗話:「下蛋的不如倒蛋的賺錢,養豬的不如殺豬賣肉的賺錢」!誠然,我覺得這句俗話是很對的,農民辛辛苦苦養出來的豬在行情好的情況下還可以,但是一旦遇到不好的行情,養豬戶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 農村那些殺豬匠,明明外部很瓷實,為啥大多活不過五六十歲呢?這點太...
    農村以前的殺豬匠,那是個很吃香的手藝人,因為以前的農村,家家戶戶都養年豬,每年到寒冬臘月,就開始殺豬準備過年吃的肉,這時候手藝好的殺豬匠,十裡八村的都會請著殺,那是忙的不亦樂乎,幾乎天天吃肉,很讓人羨慕,但這也是個力氣活,一般人又幹不了,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殺豬匠活不過五十歲,所以大多數人也都不願意幹了。
  • 春節購置年貨,農村老人說「豬七,狗八,羊對中」,啥意思呢?
    眼瞅著春節就要到了,而春節農民都有購置年貨的習慣,記得小時候,春節是最快樂的時期,農村集市熱鬧異常,各種花鼓戲、雜耍鑼鼓喧天,大人挎著籃子到集市購置油鹽醬醋啥的,小孩們則眼巴巴的望著鞭炮攤,如今生活好了,大家購置年貨也不那麼積極了,每天過的都像過年似的,有時在農村集市上,一些老農民就說
  • 語晨:每年那頭過年豬【原創】
    農村人辛苦餵豬的成本太大,但生在農村沒法,不餵豬,一年根本就吃不上幾回肉。因為沒錢買。每年能殺一頭過年豬的家庭,算是富足的,有的家庭餵了三四頭都捨不得殺,統統賣掉,為的是換錢給孩子湊學費。因此殺過年豬對於每個農村家庭來說真是一件大喜事。記憶中的童年裡,每年那頭過年豬,殺豬吃「嘎嘎」(重慶方言:指吃肉)是我最期望的時刻。讀小學那幾年,村校與家不遠。殺豬當天大清早,母親就會歡喜地叮囑我,叫我中午放學後早點回來,吃嘎嘎。
  • 在農村殺一頭豬的利潤有多少?看完有數了
    每到冬季就是殺豬匠最忙碌的時候,特別是手藝好的師傅,幾乎每天都在外幫人宰殺,年前用自己的辛勞換來一份不錯的收入,今年五十六歲的老馬是我們村的殺豬匠,有著三十多年殺豬經驗,以前在屠宰場工作,後來退休了,因為手藝好,附近村子裡的村民都喜歡找他殺年豬。
  • 聽到老人說豬,身上有一塊肉叫做槽頭肉,最好不要吃,為什麼?
    對於一些講究的農村人來說,豬的「槽頭肉」是不會吃的。那麼豬的「槽頭肉」是指的豬哪一身體部位的肉泥?簡單來說,豬的「槽頭肉」指的就是豬頭與軀幹連接的那一部位,大概就是豬的下巴以下那一部分的肉。農村人殺豬一般都是請殺豬師傅來殺年豬,殺豬師傅一般都會是在這個部位下刀來放豬血。
  • 你知道「正月的豬,五月的牛」是什麼意思嗎?
    我就納悶了,這個五月的牛有什麼好處呢?農村老人常說:「正月的豬,五月的牛」,為什麼要這麼說?這是一個寄託良好祝福的說法:農村的老人沒有什麼文化,但是生活閱歷和生活經驗豐富,他們總結的一些俗語和諺語,都是根據自己的觀察領會出來的。
  • 農村所說的「四大家魚」到底是哪四種魚?為什麼沒有鯉魚呢?
    我們農村水產養殖中,常說的"四大家魚"是指「草魚、青魚、鰱魚和鱅魚」。可能很多人很奇怪,我們常見的鯉魚,為什麼會沒有被列入"四大家魚"之中呢?我國養魚具有悠久的歷史,有研究表明,我國人工養魚的歷史,可以追朔到殷商時代。
  • 何民:騸豬匠張一刀|散文
    騸豬就是在豬還是幼崽的時候對其進行閹割,使其長得快,增膘快,肉質鮮美,無羶騷味。舊時的川西壩子從事這個行業的匠人大都是鰥寡孤獨和帶殘疾的人,不大被人瞧得起,原因大概是這個行當幹的是「斷子絕孫」的活。張邊花是小時候同小夥伴們「打仗」時被小夥伴用竹杆刺瞎的,傷了視力,做不得農活了,就學了騸豬這門手藝。
  • 農村說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啥意思?有道理嗎?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咱們說這個井裡的蛤蟆,相信農村的老人對於平時吃水這件事深有記憶,因為那時候都是去村裡的大旱井裡打水,然後挑回家,這也是為什麼農村老一輩時,家家戶戶都有水缸的原因。而這個井裡會時不時打出蛤蟆來,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這蛤蟆都是存在於水坑裡,井裡怎麼會呢?事實上,這種事很正常,有可能是掉進去的,也有可能是跳進去的,反正不影響它們生存。
  • 七八十年代農村的這些職業,姑娘們都排起隊來搶著嫁
    都說現在農村娶妻難,但我覺得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人給娶妻難找了各種各樣的理由,埋怨彩禮高的,男女比例失衡的,女孩遠嫁的等等。在農村娃看來,其實決定娶不娶得上媳婦的關鍵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經濟條件,說俗點,只要有錢,何愁娶不上媳婦。
  • 過年規矩年豬三不殺,年貨三必辦,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由於這三樣東西能烘託出過年的氣氛,能使人心曠神怡,所以,即使家裡再窮,也要辦這三樣年貨。上面的話就是「年豬『三不殺』,年貨『三必殺』」這一規律的詮釋。可是在鄉下,雖然殺年豬大家都習以為常,但殺年豬也有許多講究,比如我們這兒有年豬「三不殺」,意思是說,當遇到三種豬時,遇到這三種豬不能殺,今天老張就來給大家說,到底哪三種豬不能殺?首先,遇到仔豬產不殺的情況。
  • 殺豬殺出「怪物」:這個毛球是啥!
    權威·貼心·維權 「這豬肚子裡的異物,到底是啥呀?」最近,住在建昌縣谷杖子鄉包杖子村的包女士家中出了個稀罕事兒。殺豬時,竟然意外地在豬肚子裡發現了一個不明物體。村裡人看到之後連連稱奇,都說這東西可能就是名貴的「豬砂」,也許能賣上大價錢。1月12日下午,包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語氣中帶著驚喜。
  • 實拍井陘農村殺豬過年全過程,堪比大片(內含殺豬圖片,口味較重)
    殺豬過年在農村似乎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成語」,這個詞說起來很祥和,很幸福,雖然平實,但很有動感,是一種忙碌而樸實的日子
  • 農村殺過年豬,過年有肉吃了
    還有不到一個月就過年了,年還是那個年,味卻有所不一樣,使人回憶起兒時農村過年的情形來。 為了過年,整個臘月都是忙碌的。餵了肥豬的,請了殺豬匠到家裡來殺豬。先磊起個土灶,用大鐵鍋燒好滿鍋的開水,綁牢兩根長的高板凳,就算是做了準備。
  • 貴陽市民開始為過年做準備,買一頭土豬花了近萬元
    農村餵養豬草、玉米和紅薯等糧食長大的豬,被人俗稱為「土豬」。很多人覺得土豬的肉和油更香更好吃,所以一些人會選擇在春節前去農村殺一頭土豬,熬油和做成香腸、臘肉等,為過年做準備。貴陽的張阿姨就是這樣的,每年,她都會回到遵義的農村老家,購買弟弟家餵養的一頭土豬來殺年豬。
  • 農民私自「殺年豬」屬於違法,要被罰款?啥情況?農村人速看!
    但現在農村興起了外出打工,有的人家裡常年就沒人,養豬的沒有以前多了,不過每個村子裡都還有幾戶。像筆者老家村子,以往十戶人有五六戶,家裡都養豬,現在大概只有一兩戶了。 現在豬肉價格不斷上漲,家裡自己養豬的又能省下一筆錢了。農村人自己養豬,一般都是到年底該過年了,就宰殺一頭兩頭,自己吃肉,也給親戚朋友分一些。
  • 小老二,今晚來我家吃宰豬飯嘎,麻利點!!
    臘八一過,臘梅盛開,各家男主人都陸續離開城市的工地,扛著妻兒老小的期待和沉重的行囊,回到了一年才能回一次的家中。很快,宰豬匠就成了村裡最忙的人物,因為男主人一到家,就是安排殺年豬過大年的時候了。殺豬用的工具等待作案的肥豬
  • 街坊一起殺年豬 整條街歡聲笑語
    原標題:街坊一起殺年豬 整條街歡聲笑語   在今天看來,好像殺年豬是農村裡的事。然而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初,當時住在成都城裡的人也時興過年殺年豬。昨日,成都民俗專家劉孝昌帶來的就是殺年豬這個一聽就知道有口福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