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小說還是影視,道家的一氣化三清都是絕頂神通,那你清楚「一氣化三清」是什麼嗎?
說道「一氣化三清」估計很多人都是從《封神演義》中看到的,在誅仙陣中老子「一氣化三清」,打敗了通天教主。可能很多人對這個神通的理解都是能意不能言。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可能受《封神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是老子「一氣化三清」,可在道教文化中又說是元始天尊「一氣化三清」,到底是誰「一氣化三清」呢?
關於「一氣化三清」這個說法,其實很多道家經文都有提到。
《九天生神章經》裡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氣所化之意,在《三洞並序》中說:「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氣;道氣惟一,應用分三,皆以誘俗修仙,從凡證道,皆漸差別,故有三名。
大致意思是:三洞的元氣,都來自於道氣,其本質就是「道」。然後把"道"分化為三種類型,用於誘惑凡俗修仙。三種不同的「道」雖有差別,但都可以修理成仙。
「三洞」在東晉末年古靈寶經最早提出「。可以有很多種理解,三個人,三種道術,三個境界,或者三個門派。但這個「三「不論是以形意還是以量意,他們之間都是相輔相成的。「三」可歸「一」,同樣「一」可化「三」。
如果我們按正常的歷史渠道和文史資料來解釋如下:
一:當張天師創立道教後,在南北朝時,道教發現自己面對一個大敵,那就是佛教。佛教有橫三世佛豎三世佛,五方佛等等,而道教只有太上老君一個,太過勢單力薄。於是就拉來了上清派(茅山派)和靈寶派(葛玄創立)來組成道家三清,奉為至高神。
二:在南朝梁代,道教理論家陶弘景寫的《真靈位業圖》一書,將天上的神仙劃分成很多個等級,三清也由此編撰而來,但等級卻是不高。
三:早期道祖(老子)因為有實質的人物形象。且道德經中又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便被喻為大道的具象化。散則為炁,聚則為太上,雖說是三,實則為一。等等……
這個難度確實很大,因為版本太多,且歷史久遠,無從考證。
那我就以神話角度理解方式來給大家說一下:
「三清」是指居於三清勝境(玉清、上清、太清)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太清境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那他們三人到底是何來歷呢?我為大家一一道來。
在天地未開,混沌一體時。有個叫盤古的巨人於沉睡中醒來,他開天闢地後身體便化身為大地萬物。萬物合道生太極,繼而兩儀四象循……
當天地規則完善之後,萬物又因其規則轉化為「道」。「道」形太上,太上化一氣。之後一氣又分變為「元精, 元炁[qì], 元神」三種。即「精氣神」。
「元精「即「精「是盤古開天后其」生命本源」所化,正所謂「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說的就是」生命本源」。而後」生命本源」隨著大道演化繼而甦醒,凝結成形就成為元始天尊(即盤古)。成為道教最高神「三清」之第一位大天尊。
其實盤古的境界,便是就是渡過「無量劫」後擁有不死不滅,亙古長存的形態。(可以參考狐狸之前的文章:三災九難十劫,分別訴說仙神的長生不老,天地同壽,不死不滅)
「元炁」即「氣」其實就是能量,靈寶其實是道的別名之一。故萬物莫不是靈寶。變化無方曰靈。「在天曰靈,在地曰寶。」天有仙靈,真空妙有,無始無終。地有眾寶,厚載萬物,無邊無量。
所以這「元炁」其實就是「盤古」的修為。隨著生命出現,在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後,便出現自然變化及天地規則。這些自然變化及天地規則具有莫大能量但都無形無相,其實就是「氣」。所有最後盤古的修為化為靈寶天尊(玉宸道君),,成為道教最高神「三清」之第二位大天尊。其實也是盤古。
「元神「即「神「其實就是「盤古」的意志,其意志化為道德天尊(老子李耳)。所謂「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意思是神充則身強.神衰則身弱,神存則能生,神去則會死。
故李耳傳「道「與眾生,為眾生傳述天道自然,講述「道「法,演化萬物,教化萬靈。所以道德天尊(老子李耳) 成為道教最高神「三清」之第三位大天尊。同樣也是盤古。
既然他們三人同為盤古,那為什麼不合而為一呢?
正所謂「精化氣,氣化神,神還虛,虛還無」。所以盤古的」精氣神「是不能合一的。如果歸」一「那天地便會寂滅,重歸混沌。那他開天闢地便沒有了意義。故盤古的」精氣神「唯有」三「分。
所以說這三清雖說是三個天尊,但其本質上是一個人。所有這「一氣化三清」雖說是盤古存於世上的「三種形態,也是一種」法「的體現,但其根本卻是「道」的演化。並非是」三清「誰獨有。
只要你渡過「無量」。明悟」道「的真諦,即可太上化「一氣」,繼而」精氣神「三分。便能「一氣化三清」。
好了,道家「一氣化三清」到此就全部為大家講述完了。
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一下,大家可以跟著狐狸一起去了解古代道家這個滿天仙佛的神魔世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