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與工夫茶有什麼區別?只有愛茶的人,才知道二者相差甚遠

2021-01-08 神農溪茶

中國飲茶的歷史至今已有幾千年之久,經過歲月的沉澱,中國的茶文化已經是非常深厚了,雖然生活中飲茶是一種很稀鬆平常的事情,但其實它背後所隱藏的文化是很豐富的,只是平常並沒有那麼多人願意走進茶葉背後去了解茶文化,往往一個字的變化就會使其本身的含義發生很大改變,例如功夫茶與工夫茶,很多人可能都以為只是字打錯引發的誤會,但其實功夫茶與工夫茶並不代表同一種東西,那麼功夫茶與工夫茶又有什麼區別呢?可能只有愛茶的人才知道,二者相差甚遠,你需要好好了解這2個常識。

1.功夫茶

功夫茶其實指的並不是茶葉,而是泡茶的技術,由於泡茶過程非常複雜且要求很高,需要下足功夫才能達到其標準,因此被稱為功夫茶。由於其製作過程繁雜,所以中國功夫茶的普及範圍並沒有很廣泛,一般來說只有閩南以及潮汕地區的人,保留著飲用功夫茶的習俗。功夫茶的製作從茶具的選擇、水的選擇再到燒水、泡茶、飲茶等一系列過程要求都極為嚴格。在衝泡功夫茶時所需的茶具就多達十幾種,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泡茶時用到的茶壺——朱泥壺,朱泥壺是泡功夫茶時常會用到的一種茶壺,其外表紅潤光亮,泥質細且均勻,這使得茶壺整體受熱會非常均勻,所以十分適合用來泡茶,正宗的朱泥壺是由手拉坯製法製作而成的,想要做出一個好的朱泥壺,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衝泡功夫茶所需的水也是十分講究的,需是活火燒出的活水,所謂活火就是需要用傳統燒制的橄欖碳燒制而成的碳,而活水則是水質極好的流動水,而且在衝泡茶葉前,需要將茶葉根據粗細分開,壺的最底端與表面鋪上較粗的茶葉,細嫩的茶葉則放置在二者之間,這樣才算是完成了功夫茶的衝泡。

2.工夫茶

工夫茶則是指紅茶的一種類型,也就是說工夫茶是茶葉本身。工夫茶其實是由小種紅茶演變而來的,工夫茶外表通常呈現出烏黑、光潤,外形條索緊直且均勻整齊,製作工夫紅茶的原料要求細嫩,而且不同產地的工夫茶還具有不同的香氣,其中較為著名的便是產自安徽省祁門縣的祁紅、產自四川的川紅、湖北的宜紅、雲南的滇紅、江西的寧紅以及福建的閩紅、祁紅香氣似蜜糖,帶有一絲甜味,而川紅、寧紅以及滇紅則是各自帶有一種獨特的花果清香,所以工夫茶可以同時滿足不同的人的喜好,是一種十分適合宴請、聚會時選用的茶葉。

在信息交通高速發達的今天,茶葉早已不是我國的專屬品,茶葉早已出現在了世界各國,雖然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茶文化,但歸根結底中國還是茶葉的根源地,其文化也是其他國家難以相媲美的,所以了解茶葉文化是很有必要的,看完上面所說的功夫茶與工夫茶,就別再分不清功夫茶與工夫茶了。

【本文由「神農溪茶業」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夏天,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焦點

  • 功夫茶和工夫茶,你分的清嗎?
    民國時期,肖一山主編的《清代通史》中記載:「葡荷兩國,與我國通商較早... ...紅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種茶、白毫等)。」這裡工夫茶指的是紅茶的品名。  所以,「工夫茶」的意思是——花費時間、精力、力氣製作出的好茶。
  • 九龍營養課堂:潮汕工夫茶的泡法功效?潮汕工夫茶8個衝茶步驟?
    潮汕工夫茶的簡介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亦稱「潮州功夫茶」,是中國古老的漢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據考,在唐朝時期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沿海一帶人們都十分喜歡飲茶,在潮汕當地更是把茶做為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著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 你喝過工夫茶嗎,工夫茶的步驟有哪些,紫砂壺有幾種?
    說起工夫茶,腦海中就閃現潮汕工夫茶。幾乎每個潮汕人都喝過工夫茶,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套乃至多套工夫茶具,幾乎每個潮汕人都知道工夫茶怎麼衝泡。在潮汕家庭,很多都是從很小就開始喝茶,嗜茶的人一天不喝茶,渾身不對勁。可以說,潮汕人到哪裡,工夫茶就到哪裡,這也成為了當地有名的風俗之一。
  • 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是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世人只知潮人愛喝茶,卻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茶就是潮汕人的必備飲品之一!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 工夫茶,功夫在茶外
    鼎中籠上爐火溫,心閒手敏工夫細。」武夷茶品質之優正是得益於它精細的製作工夫。在往後清人的著述中,「工夫茶」就非常具體地指向武夷巖茶。譬如,陸廷燦《續茶經》引《隨見錄》:「巖茶,北山者上,南山者次之。南北兩山,又以所產之巖名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種,則以樹名為名,每株不過數兩,不可多得。」可見,是品質,是制茶工夫成就了武夷茶的「工夫茶」之名。
  • 潮人「三寶」:工夫茶、粥和潮樂
    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有跳出潮汕,經過比較之後,才覺得這些習俗,足以細細玩味,回韻無窮。本人認為,值得潮汕人驕傲的,最起碼有三種,這裡暫命名為「三寶」,以期拋磚引玉。一是工夫茶潮汕人把茶葉叫「茶米」,不叫茶葉,把茶與米等同視之,足見茶的珍貴。
  • 滇紅專題|①工夫紅茶&紅碎茶&曬紅 三國志
    那麼你知道嗎?滇紅也有精彩三國志——工夫紅茶、紅碎茶與曬紅,三分雲南紅茶之天下又彼此聯繫緊密:大家認真聽我講,誰也不準暈!工夫紅茶起源於1938年的鳳慶,並在後續的十年裡迎來了黃金時期;紅碎茶起步於1940年,但1958年才試製成功,70年代後產量才逐步上升,出口輝煌至90年代末。
  • 潮州工夫茶 何以獨步天下?
    鳳凰單叢可以遠渡重洋,工夫茶「二十一式」可以被學習傳播,但潮州工夫茶文化更重要的內核,在潮州這一座24小時不打烊的茶館和不論什麼事都要「先喝杯茶」的潮州人的骨子裡。  「離不開的潮州工夫」  「再好的茶葉也離不開潮州的工夫。」
  • 過了這麼多年才知道,工夫茶居然不是源自潮汕?
    這裡家家戶戶都會喝工夫茶,從早晨到晚上,從家裡到車上,簡直是見縫插針的喝。說起愛喝茶,潮汕人自認第二,恐怕沒人敢稱第一,潮汕人具體有多迷喝茶,我們之前在《潮汕人喝茶有多野》裡已經做了詳細描述,想了解的茶友可點擊查看。
  • 陳香白 工夫茶就是做工夫人喝的茶
    陳香白只好想辦法拖長時間,自己小說讀得多,教完算術便給學生講「孔明空城計」,誰知道學生聽得入迷,鈴聲響了都不願意下課。很快,「陳老師講課很生動」的說法便在學校裡傳開了。兩個星期後,他被調去教高年級的語文。幼時的舊學基礎讓陳香白可以勝任中小學的許多學科,此後的教學生涯,他教過語文、美術、音樂、歷史等科目。我問陳老那些年有沒有喝工夫茶?他說沒有,「那時候窮得很。」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人人都有一杯工夫茶,品飲中國世界香
    機器是沒有辦法泡出有靈魂的茶湯的,一定需要有人的參與,投入自身對茶的情緒,才能夠賦予茶湯更多的魅力。 魏自照——消費者心中不想要的工夫茶?魏自照先生給我們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思考角度,從消費者不想要什麼樣的工夫茶入手,來反觀消費者想要的是什麼。
  • 工夫茶還是功夫茶?90%的人都會寫錯!
    其實只要梳理清楚這種飲茶方法背後的文化內涵,自然不會再糾結於是「工夫」還是「功夫」。反過來講,連「工夫」還是「功夫」都分不清,那您這茶喝了也是瞎喝。其實「工夫茶」用字的背後,體現的是潮汕獨特的茶文化。梳理清楚到底用的哪倆字,對於潮汕茶文化也就有個最基礎的認識。到底是「工夫」還是「功夫」,絲毫馬虎不得。
  • 工夫茶裡論功夫 專家同臺揭示烏龍茶的三大價值
    工夫茶是一種茶俗、茶藝,流傳於福建省、廣東省及周邊地區並已推廣流傳於全國、全世界。2020年12月1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工夫茶藝代表性傳承人葉漢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文禮三位在茶行業,烏龍茶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安溪論道,共同揭示安溪鐵觀音與潮州功夫茶的健康價值、精神文化價值、社會經濟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作《安溪鐵觀音與健康中國茶》主旨演講。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成功舉辦
    魏自照——消費者心中不想要的工夫茶?魏自照先生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思考角度,從消費者不想要什麼樣的工夫茶入手,來反觀消費者想要的是什麼。相對於義大利咖啡文化中快速品飲的背景,人們是「站在吧檯邊喝完付錢離開」,工夫茶最需要的時間在這裡就顯得格外水土不服了。但依然有一部分歐洲人,因為熱愛東方的文化背景,才熱愛工夫茶文化。查立偉先生相信,可以慢慢讓歐洲人從工夫茶裡找到他們喜歡的小部分,再向外拓展延伸到整個茶文化。
  • 吉木茶 |星座茶 | 處女 (virgo)
    沒有安全感、慢熱、心中井井有條又抽絲剝繭,孤獨得讓人心疼。總之,只有有幸離得夠近,才知道處女座有多好。絕對是鳳凰單叢。廣東烏龍鳳凰水仙茶產於廣東潮州市北部,海拔1498米的鳳凰山中。鳳凰水仙茶是半發酵的烏龍茶,其中尤以鳳凰單叢最負盛名。
  • 茶席設計|茶藝師必備技能:潮汕工夫茶藝知識,單叢茶衝泡技藝
    品茶人通過茶、水、具的選擇配置和衝泡技藝,展示茶的風採神韻,同時表達自己的身心與追求。一席茶,一茶席,在茶席的詩情畫意中,品茗一杯好茶,領略一份茶席帶給你美的享受。——茶席設計課程每款茶都有適合它的主泡器,都有其適合的茶席風格。
  • 【工夫茶】最標準的潮州工夫茶衝泡程序來了!
    日前,「潮州工夫茶藝」標準化的技術規程正式出爐了!
  • 工夫茶科普丨你與專家之間,也許只有這篇「骨灰級工夫茶愛好者喝茶指南」的距離
    其,從選水、燒火,到泡茶都有一套完善的裝備,可以說是無一處不精細。今天,茶語網(www.chayu.com)通過訪問了當代的潮州茶具收藏狂人、收集各種資料,模擬《潮州茶經工夫茶》的結構,把品飲一次極致潮州茶的細節從頭到尾進行了梳理。最終,整理出了一份現代版骨灰級工夫茶愛好者的潮州茶指南。當然,這份指南可能並不完全,潮州茶文化之博大,這裡不過揭開冰山一角,不足之處,還請各位玩家,專家補充指正。
  • 為什麼潮汕工夫茶用3個杯子?
    潮汕工夫茶即是潮汕茶道,或者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叫做潮州工夫茶,它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工夫在潮汕地區中大意為講究,也就是說,潮汕人將泡茶看得很重,把泡茶當作一件極為講究的事,不對對茶葉講究,還對茶具講究,對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
  • 最美 潮州茶經•工夫茶
    錢塘陳坤子厚,詠工夫茶詩云:「何人曾識趙州來,品到《茶經》有別裁,不詠盧仝詩七碗,金莖邑露祗聞杯」。甚且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雪水、敲冰之別。潮人嗜飲之家,得品泉之神髓,每有不憚數十裡,諸某山某坑取水,不避勞雲。活火 煮茶要件,水當先求,人亦不後。蘇東坡詩云:「活水仍須活火烹」、活火者,謂炭之有焰也。潮人煮茶,多用絞只炭 以其堅硬之木,入窯窒燒.木脂燃盡,煙嗅無存,敲之有聲,碎之瑩黑,以之熟茶,斯為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