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這麼多年才知道,工夫茶居然不是源自潮汕?

2020-12-18 懂茶帝

走在潮汕地區,感覺自己像被泡在茶壺裡。

這裡家家戶戶都會喝工夫茶,從早晨到晚上,從家裡到車上,簡直是見縫插針的喝。

說起愛喝茶,潮汕人自認第二,恐怕沒人敢稱第一,潮汕人具體有多迷喝茶,我們之前在《潮汕人喝茶有多野》裡已經做了詳細描述,想了解的茶友可點擊查看。

讓潮汕人在茶圈獨領風騷的,不光是他們愛喝茶,還有充分體現了潮汕民俗的潮汕工夫茶。

正宗潮汕工夫茶,講究「四件寶」:紅泥爐、砂銚、孟臣罐、若琛杯。

講究的人,還要有羽毛扇、橄欖核燒制的炭、銅筷子、納茶紙、存放茶葉的錫罐等,這些器具和固定下來的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衝泡流程,共同構成了正兒八經的潮汕工夫茶。

不過絕大多數茶友都不知道,讓潮汕人引以為傲的工夫茶並非源於潮汕,至於它的來歷和起源,可能連很多潮汕人也沒有仔細想過。

「工夫茶」一詞,最早可見於1734年福建崇安縣令陸廷燦的《隨見錄》:「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巖茶,水邊者為洲茶。巖茶為上, 洲茶次之。巖茶北山者為上 , 南山者次之。兩山又以所產之巖名為名, 其最佳者, 名曰『工夫茶』。

也就是說,工夫茶最早指的是巖茶中最好的茶葉,是那些「以巖名為名」的茶,比如我們熟知的三坑兩澗。

這類茶產量不多,如此珍貴的茶,當然不能隨隨便便就喝掉。

於是,在衝泡方法上就會比較講究。

比如清代著名散文家袁枚就寫到,「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餘甘。」

清代後期,一位叫做寄泉的文人,遊覽武夷山後,認為其泡茶非常講究,還專門寫成了一篇文章,就叫《工夫》,其中對工夫茶記載更為詳盡。

其中說到,他們泡茶要用宜興的紫砂壺,比如供春壺、大彬壺,水要用從山中取回的活泉水,每泡一壺茶要用三銚水,而且要等水三次沸騰(初沸蟹眼,再沸魚眼,至聯珠沸則熟矣)。

衝泡後用茶壺出湯,再分給每位茶客一甌,而且要一點點地去品,如果一口喝下去就會被認為不懂茶。

這是清代後期福建的工夫茶,看著是不是有點潮汕工夫茶的味道了?其實,潮汕工夫茶,恰恰就是演變自福建的這種衝泡方式。

在清朝中期以前,潮汕地區產茶數量不多,清代廣東各縣方志《物產》篇中就說,「潮俗不甚貴茶,所給多閩產」。

也就是說,當時潮汕人喝的茶多是來自福建武夷山區。

同樣與之而來的,還有福建的工夫茶技藝。而潮汕人結合自己的地域特色,將工夫茶本土化,把它演繹到了極致。

比如潮汕人吸收了宜興紫砂壺的特點,用當地特有的朱泥,製成了更小、更薄的茶壺,也就是潮州手拉朱泥壺。

茶具上,武夷山區喝茶用甌,客人每人一甌,而潮汕人變成了小白瓷杯,一人一杯,如果客人較多,往往也使用三個杯子,輪流取飲。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衝泡一次出水量正好約為三杯,另一方面也顯示了潮汕人風雨同舟的美德。

在燒水材料上,武夷山工夫茶多用細木炭煮水,而潮汕地區因產橄欖,所以潮汕人因地制宜,直接用橄欖核燒成的炭來煮水,有橄欖的清香滋味。

慢慢地,一種講究煮水用炭、茶具精巧、三銚三沸、泡茶程式的品飲方式逐漸固定了下來,並在潮汕地區生根發芽,不斷發揚,以至於達到極致,最終成為了名聞全國的「潮汕工夫茶」。

相關焦點

  • 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是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世人只知潮人愛喝茶,卻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茶就是潮汕人的必備飲品之一!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 潮汕工夫茶:千年傳承 茶香情濃
    中新社汕頭9月13日電 在僑鄉潮汕地區,品工夫茶是當地特有的傳統風俗之一。如今潮汕工夫茶不僅是一種文化,更包含著濃濃的茶鄉情。「對我來說,工夫茶就是家鄉的味道。在國內國外跑,我每天都要喝工夫茶。」年近七旬的歸僑王喜鵬老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隨身攜帶的可攜式工夫茶具,小巧精緻,茶壺、茶杯、茶盤一應俱全。移居美國後,喝一喝家鄉獨特的工夫茶,最能讓王伯一解思鄉之情。身為「老茶客」的王伯對工夫茶了解頗深。他對記者說,過去一套潮汕工夫茶具由火爐、羽扇、茶罐等大小28件組成,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慢慢地簡化為四五件。
  • 九龍營養課堂:潮汕工夫茶的泡法功效?潮汕工夫茶8個衝茶步驟?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圖片來源:百度)  潮汕工夫茶的泡法  茶具。潮汕工夫茶最講究是茶具。潮汕工夫茶有別於其它喝茶方法也在於茶具上,一般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紅泥小火爐、茶盤、茶壺、茶洗、茶杯等等。 水。是潮汕工夫茶重要的一個元素。茶水,99.9%是水,所以水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茶口感。
  • 為什麼潮汕工夫茶用3個杯子?
    潮汕工夫茶即是潮汕茶道,或者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叫做潮州工夫茶,它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工夫在潮汕地區中大意為講究,也就是說,潮汕人將泡茶看得很重,把泡茶當作一件極為講究的事,不對對茶葉講究,還對茶具講究,對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
  • 你喝過工夫茶嗎,工夫茶的步驟有哪些,紫砂壺有幾種?
    說起工夫茶,腦海中就閃現潮汕工夫茶。幾乎每個潮汕人都喝過工夫茶,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套乃至多套工夫茶具,幾乎每個潮汕人都知道工夫茶怎麼衝泡。在潮汕家庭,很多都是從很小就開始喝茶,嗜茶的人一天不喝茶,渾身不對勁。可以說,潮汕人到哪裡,工夫茶就到哪裡,這也成為了當地有名的風俗之一。
  • 功夫茶與工夫茶有什麼區別?只有愛茶的人,才知道二者相差甚遠
    ,但其實功夫茶與工夫茶並不代表同一種東西,那麼功夫茶與工夫茶又有什麼區別呢?可能只有愛茶的人才知道,二者相差甚遠,你需要好好了解這2個常識。1.功夫茶功夫茶其實指的並不是茶葉,而是泡茶的技術,由於泡茶過程非常複雜且要求很高,需要下足功夫才能達到其標準,因此被稱為功夫茶。由於其製作過程繁雜,所以中國功夫茶的普及範圍並沒有很廣泛,一般來說只有閩南以及潮汕地區的人,保留著飲用功夫茶的習俗。
  • 工夫茶,功夫在茶外
    工夫茶,源於福建,盛行於閩南、廣東潮汕和臺灣乃至東南亞一帶,並由此形成閩式、潮式和臺式三大「流派」。它的沏泡與品飲,絕不僅限於解渴提神等生理需求層面的滿足,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並蘊含著為人處世之道,簡單而深刻。「工夫」在茶外。
  • 【潮汕文化】潮汕中秋節原來這麼過才完整!
    潮汕的中秋吃月餅主要是源於此說。不過,潮汕地區的中秋習俗,還有著獨特的地方特色。有俗諺說:「男不圓月,女不祭灶」,就在女人「拜月娘」時,男人們便約上幾位好友,到陽臺上或登上高處,擺上工夫茶具,煮水衝茶,一邊品茗,一邊賞月,一邊品嘗月餅。
  • 茶席設計|茶藝師必備技能:潮汕工夫茶藝知識,單叢茶衝泡技藝
    廣東名茶之一:單叢茶,是部分廣東人離不開的茶飲,那麼在布置茶空間、茶席的時候就會尋找適合單叢茶的茶席設計功夫茶起源於宋代, 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 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 功夫茶和工夫茶,你分的清嗎?
    QQ:735222507 清代劉埥,著有《片刻餘閒集》,其中寫到:「巖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樅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花茶... ...」說明在清朝時期,「工夫」指的茶葉的名稱,且都是較珍貴的茶。
  • 茶中真味 杯中工夫
    潮汕飲食文化豐富多姿,牛肉和海鮮滿足人們的口食之欲,工夫茶則體現潮汕人民閒情逸緻的文化精髓。  工夫茶藝是廣東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也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茶藝,亦為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潮州市農業農村局、世界茶聯合會、深圳市潮汕商會、茶道新生活、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集團共同主辦,茶道新生活擔任總策劃。本次活動以「品飲中國,茶裡見工夫」為主題,集結了工夫茶非遺傳承人、茶行業大咖、跨界大腦以及海內外工夫茶文化傳播者,匯聚各方思想和智慧,共同探索工夫茶發展新思路,共同見證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的榮耀時刻。
  • 潮人「三寶」:工夫茶、粥和潮樂
    潮汕習俗很多,久居潮汕,習以為常,不以為異。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有跳出潮汕,經過比較之後,才覺得這些習俗,足以細細玩味,回韻無窮。本人認為,值得潮汕人驕傲的,最起碼有三種,這裡暫命名為「三寶」,以期拋磚引玉。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人人都有一杯工夫茶,品飲中國世界香
    大會由一出簡潔的舞臺劇《人人都有一杯工夫茶》開場,工夫茶大賽的獲獎者們為嘉賓們衝泡一杯茶,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潮汕茶文化研究會的陳永明會長,帶領大家在臺上舉杯共飲。把工夫茶當作互動的媒介,遊戲、烹飪、繪畫等等,都用來可以結合進茶文化。 第二,消費者不想要強迫式的文化,文化很精準、深度、嚴肅,但也容易嚇跑不了解的人。消費者更需要被階段性的塑造,在推廣過程中,我們既要保留工夫茶的深度,也要讓人感受到被接納、吸引和包裹,而不是被壓迫。
  • 工夫茶的「正確打開方式」
    古代文人很喜歡喝茶,有人說「茶,助詩思,戰睡魔」,也有人說「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咬文嚼字,有點太過高深,其實簡單地說,就是煮水泡茶。說到泡茶,則不得不提工夫茶。由於現代人越來越講究休閒養生,泡工夫茶成為了人們消遣娛樂的日常之舉。
  • 【工夫茶】最標準的潮州工夫茶衝泡程序來了!
    日前,「潮州工夫茶藝」標準化的技術規程正式出爐了!
  • 潮州工夫茶 何以獨步天下?
    曾楚楠曾對經常誤用的「工夫茶」與「功夫茶」做過辨析。潮州方言中,「工」(gāng,讀如「剛」)與「功」(gōng,讀如「攻」),讀音截然不同。「功夫」與「工夫」的含義亦不一樣,「功夫」指本領、造詣,如唱功、扇子功。「工夫」則指精細,如說「某某人過工夫」,意思是某人為人處世十分精細、周到。以「精」為核心的潮文化體現在潮州工夫茶上,即為茶所耗的「工夫」。
  • 與工夫茶最般配的潮汕涼果!
    走在粵東潮汕地區的街頭,你會發現一些小攤上,會有一些醃製過的水果在兜售,這就是潮汕地區著名的涼果,大體類似於是我們常說的蜜餞,或果脯。蜜餞是我國具有民族特有的傳統食物。蜜餞在潮汕地區流行起來的原因很多,其一便是因為這裡的人們酷愛功夫茶,而喝茶還需要些「茶配」,蜜餞和糖餅,便是兩種最經典的茶配。
  • 工夫茶科普丨你與專家之間,也許只有這篇「骨灰級工夫茶愛好者喝茶指南」的距離
    今天,茶語網(www.chayu.com)通過訪問了當代的潮州茶具收藏狂人、收集各種資料,模擬《潮州茶經工夫茶》的結構,把品飲一次極致潮州茶的細節從頭到尾進行了梳理。最終,整理出了一份現代版骨灰級工夫茶愛好者的潮州茶指南。當然,這份指南可能並不完全,潮州茶文化之博大,這裡不過揭開冰山一角,不足之處,還請各位玩家,專家補充指正。
  • 潮汕各地著名的特產,你吃過幾樣?
    第一時間了解揭陽新聞資訊新聞時事、風俗文化、美食娛樂、打折促銷工夫茶是潮汕一帶品茶的一種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