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還是功夫茶?90%的人都會寫錯!

2021-02-19 吃喝玩樂大搜索

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起初卻並不太懂得喝茶。那時最好的茶葉是茉莉花茶,而家家戶戶的茶具則是搪瓷大茶缸。喝茶淡不到品飲,充其量就是解渴。衝泡概念也一律沒有,一律叫做「沏茶」。我想,這也是很多北方城市的特色飲茶法吧?

上世紀80年代之後,飲茶之風自南而來。大茶缸換了小茶壺,大口喝變成了小口品。至於擺了一桌子的各式茶器,一看就透著高級。這時候,人們才知道原來喝茶可以這麼講究。一打聽,人家這叫「工夫茶」。

那時候,喝工夫茶那是一種時尚。談生意去酒樓已經落伍了,得約在茶藝館才顯得有面子。雖然學著這樣喝茶的人越來越多,但其實也都是照貓畫虎不求甚解。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聊這喝法可是離不開一個地方——潮汕。

在工夫茶大行其道的年代,人們對於潮汕茶文化卻仍是知之甚少。怪不得,到頭來連「工夫茶」還是「功夫茶」,都傻傻分不清了。長久以來,「工夫茶」與「功夫茶」在市場上混用。以至於有的人錯誤地認為:這倆詞只是書寫習慣不同,其實是可以通用的吧?

中國字很有趣,有時候音同字不同,意思也變得大相逕庭。就在茶文化領域,這種例子就並不罕見。例如茶葉與茶業,讀音相同,而意義可就截然不同了。茶葉是小農經濟的產物,倘若置備幾件簡單的器材,小農戶也可以自己炒個百八十斤,亦或是千八百斤隨便賣賣。但茶業,則是一種大規模的產業,是經世濟民的大事。要是開個十平米的小茶店,那我們可以認為這是賣茶葉的地方。但怎麼也不能說,這位店主是「茶業」大亨吧?

具體到工夫茶的問題,也是一個道理。其實只要梳理清楚這種飲茶方法背後的文化內涵,自然不會再糾結於是「工夫」還是「功夫」。反過來講,連「工夫」還是「功夫」都分不清,那您這茶喝了也是瞎喝。其實「工夫茶」用字的背後,體現的是潮汕獨特的茶文化。梳理清楚到底用的哪倆字,對於潮汕茶文化也就有個最基礎的認識。

到底是「工夫」還是「功夫」,絲毫馬虎不得。

雖然現代人糊塗,但古人用字可是絲毫不差。要想了解到底是哪兩個字,不妨先到故紙堆裡去找找線索。清代乾嘉時期,紹興有一個文人叫俞蛟。他學問不小,但是考試並不在行。考場失意後,自覺做官無望,便轉入幕後當師爺。說起來,這也算秉承家鄉紹興的優良傳統了。由於工作的原因,他走了不少地方。在旅行很不發達的時代,俞蛟絕對算是見多識廣之人。於是,他便把天南海北做幕僚時的見聞寫了一本書,名叫《夢廠雜著》。

書中專有一章,叫做「潮嘉風月」,裡面專門講到了潮汕這種獨特的飲茶方法。這也是目前,關於潮汕工夫茶最早也是最詳備的一份記載。《夢廠雜著·卷十·潮嘉風月》中寫道:

「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

這裡面講的很明白,這種流行於潮汕的飲茶方法叫工夫茶。

俞蛟認為,這種泡茶法的本源,可以追溯到陸羽《茶經》。這個講法是否有牽強之處,我們暫且不做過多討論。但他後面講「器具更為精緻」,倒是說出了潮汕工夫茶的重要特徵。


至於茶器具,到底精緻到什麼程度呢?《夢廠雜著》說的十分清楚:

「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寸,以細白泥為之。壺出宜興窯者最佳,圓體扁腹,努咀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許。杯盤則花瓷居多,內外寫山水人物,極工致,類非近代物。然無款志,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爐及壺、盤各一,惟杯之數,則視客之多寡。杯小而盤如滿月。此外尚有瓦鐺、棕墊、紙扇、竹夾、制皆樸雅。」

讀到這段文字,似乎讓當下的飲茶人有一種穿越的感覺。原來今日通行的泡茶法,幾乎完全脫胎於清朝乾嘉時期的潮汕工夫茶。不僅茶器具幾乎相同,那份繁複器具背後透出的講究,更是百年未變。

其實在潮州話中,「工夫」二字是細心、仔細、精細、細緻、有內涵的意思。比如這個人種地如繡花,鄉親們就說這個人做事很「工夫」,也就是很仔細、很認真的意思。俞蛟這個「工夫」二字,絕不是亂用的。這裡的「工夫」,指的是潮汕人本身喝茶講究的狀態。

自俞蛟《夢廠雜著》之後,也有一些文獻對這種獨特的飲茶法有所記載。像清代鹹豐年間寄泉的《蝶階外史》、清代光緒年間張心泰《粵遊小記》、清末民初徐珂的《清稗類鈔》已經翁東輝的《潮汕茶經》,一律採取了「工夫茶」的說法。由此可見,是「工夫茶」而絕非「功夫茶」了。

本文作者:楊多傑

歷史文獻碩士 茶文化講師 研究方向為茶文獻、中國茶文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長按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多聊茶(ID:duoliaocha)

長按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ID:chwl876

每天17:00-19:00 北京文藝廣播FM87.6

商務合作電話:18801318005

相關焦點

  • 功夫茶與工夫茶有什麼區別?只有愛茶的人,才知道二者相差甚遠
    ,但其實功夫茶與工夫茶並不代表同一種東西,那麼功夫茶與工夫茶又有什麼區別呢?1.功夫茶功夫茶其實指的並不是茶葉,而是泡茶的技術,由於泡茶過程非常複雜且要求很高,需要下足功夫才能達到其標準,因此被稱為功夫茶。由於其製作過程繁雜,所以中國功夫茶的普及範圍並沒有很廣泛,一般來說只有閩南以及潮汕地區的人,保留著飲用功夫茶的習俗。功夫茶的製作從茶具的選擇、水的選擇再到燒水、泡茶、飲茶等一系列過程要求都極為嚴格。
  • 老舍茶館聯合武夷星共同打造「中國工夫茶」
    面對茶業市場飛速發展,以及消費者多樣化需求,12月27日下午,老舍茶館與國茶匯合作夥伴福建武夷星公司宣布打造武夷星&老舍茶館「中國工夫茶」系列產品。
  • 「潮汕工夫茶」之工夫茶講究茶具器皿配備之精良
    潮汕工夫茶最講究的第一是茶具。隨著飲茶之風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地越來越精美。工夫茶講究茶具器皿配備之精良,如茶壺、茶杯、茶盤、茶墊、水瓶、泥爐、砂銚、欖核碳等是必備的茶具,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
  • 武夷星「攜手」老舍茶館聯合發布「中國工夫茶」系列產品
    中國網訊(記者 王靜)12月27日,武夷星&老舍「中國工夫茶」系列產品聯合發布會在京落下帷幕。本次發布會以「中國的工夫茶,世界的中國茶」為理念主張,吸引了各界朋友共同見證。「中國工夫茶」系列產品的推出,立足品牌資源稟賦、依託產業基礎價值、順應市場需求。通過文化創新,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新的風貌,促進了中國茶行業優質資源的深度融合,又為消 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文化體驗。武夷星與老舍的聯合,不僅僅是一次萬眾矚目的合作,更 是品牌實力與魅力的展現。
  • 綠茶怕燙,紅茶怕悶,烏龍茶適合功夫茶,這些泡茶方法你聽過嗎?
    泡烏龍茶,盛行用功夫茶泡法。不提倡用玻璃杯、馬克杯、飄逸杯泡。同時,功夫茶有別於工夫茶。「工夫茶」指茶葉經歷的加工工序複雜,制茶精細,費工夫。而功夫茶,更多的是指衝泡的技法。功夫茶的講究,從選茶,到茶具,再到水質水溫,以及泡茶的技藝,都是一門藝術。當年,袁枚曾到武夷山遊歷。在《隨園食單》寫到:「丙午秋(1786年),餘遊武夷,僧道爭以獻茶。
  • 武夷星、老舍茶館「中國工夫茶」系列產品聯合發布會成功舉辦
    12月27日下午,老舍茶館與國茶匯合作夥伴福建武夷星公司共同打造的武夷星amp;老舍茶館「中國工夫茶」系列產品聯合發布會在老舍茶館藝苑舉行。「中國工夫茶」系列產品的推出,立足品牌資源稟賦、依託產業基礎價值、順應市場需求。通過文化創新,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新的風貌,促進了中國茶行業優質資源的深度融合,又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文化體驗。老舍茶館與武夷星的聯合,不僅僅是一次萬眾矚目的合作,更是品牌實力與魅力的展現。
  • 功夫茶和工夫茶,你分的清嗎?
    而「功夫茶」指的是什麼呢?  按字面解釋,「功夫」指的是技藝、技術,「功夫茶」則是指泡茶、烹茶及技法,講究的是品飲方式,最出名的莫過於潮汕「功夫茶」。  比較有特點的是,「功夫茶」選用的朱泥壺都偏小,有的甚至跟橘子差不多大,身體成鼓狀,潮汕話叫做衝罐、蘇灌。  「功夫茶」嘛,「功夫」自然體現在泡茶上面。從起火、燒水、燙杯,到泡茶、淋壺、分茶,雖說不像日本茶道那麼格式化,但要讓動作乾淨利落且一氣呵成,也不是一天兩天都能成的技藝。
  • 功夫茶是獨有的工藝,牛肉丸是當地特產
    潮汕地區的潮州,說起來還是很熟悉,因為本人媳婦兒就是潮州的。也正是因為這個我也回了潮州很多次了,所以對潮州有一種獨特的情感,同時也深深的愛上了這個地方,隨著潮汕地區的發展,潮州也被越來越多人所熟悉,所以走在潮州的街道上也可以看到很多背包客前來潮州這個地方,看潮州古文化底蘊,吃潮州大街小巷的美食,同時還可以感受潮州這個地方適宜的溫度及生活環境,讓人流連忘返。
  • 萬欣匯酒店推薦閱讀 | 在潮汕,怎能缺少了潮汕功夫茶?
    說到功夫茶,以優雅的氣質和優美的動作著稱的潮汕功夫茶,並不僅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視覺的享受。可是,若是平日裡周遭的茶樓茶館並沒有潮汕功夫茶,或是不夠正宗。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享受到這種樂趣呢?首先要做的就是準備茶具,如燒水爐具,即風火爐,用於生火煮水,多用紅泥或紫泥製成。當然,為了方便快捷,也可以用電熱壺燒水。
  • 中國茶道之傳統功夫茶與解鎖茶藝新技能16步詳解&養生茶飲搭配!
    一茶而得九香,最能益茶德,最能見人品,最能發茶真性,也最能起人幽思。三、傳統功夫茶精華功夫茶是漢族民間傳統的品茶風尚,其烹煎之法應是源於陸羽的《茶經》烹腐煮茶執法,功夫茶是指泡茶、品茶上的講究,如煮茶用水就有「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並水為下」。
  • 小燒和醬酒,大碗茶和功夫茶。一「念」之差!
    如果小燒是「大碗茶」,那麼醬酒就是「功夫茶」。很有意思的話題,恰如其分的比喻,深入淺出的哲理。小燒如大碗茶,喝出熱烈中的人間與平凡。醬酒是功夫茶,品出敬畏中的仙境和仰止!一喝一品,格調、格局截然不同。坤沙醬酒,是酒中的功夫茶。與大碗茶有異曲同工之妙,更有超凡脫俗之功。功夫茶的精髓在於「層次」的講究,一洗二泡三睜眼,就連斟茶也要「龍王三點頭」,喝茶更是三進三出。一杯茶喝出「樹葉和石頭」的味道,需具禪茶一味之悟性。萬豪坤沙酒,酒中的功夫茶。
  • 這幾個字,99%的人都寫錯!
    有時候用到了,突然發現自己連最基本的漢字都不會寫了,寫錯字更是屢見不鮮。 天下第一易錯字 天下第一易錯字,是哪一個?還真不是那些罕見的生僻字,也不是那些容易混淆的形近字,而是感冒的「冒」、冒險的「冒」!
  • 90%的人都會弄錯:先潤發?還是先護髮?
    看起來簡單的洗髮動作,但是做錯的人出乎意料的多,其實頭皮就是臉部皮膚的延伸,把洗臉的概念延伸到洗髮,大家就會發現更容易理解
  • 南費城這家「功夫茶」居然「買一送一」!都給我去喝!
    功夫茶的奶茶由現煮的紅茶搭配Creamer與純蔗糖充分混合而成。用傳統、慢節奏的手作方法。用心煮好每一桶茶,再等待茶冷卻到合適的溫度,這樣才能做出一杯真正傳統的功夫茶。相比其他,還是百香果要深得我心,每咬一口百香果籽兒都會在嘴裡體驗到「bobo」爆炸的感覺,這樣的口感簡直太讓人上癮啦!當百香果🍨遇到綠茶,才算是遇到真愛了!如果你問我:幸福的味道是什麼樣的?我會說:香甜又青澀。
  • 為什麼星巴克每次都要把你的名字寫錯?你可能是被星巴克套路了!
    是想讓我分享朋友圈告訴別人你把我名字寫錯了嗎?星巴克故意寫錯名字營銷在星巴克買咖啡的時候,店員總會在杯子上寫上你的名字。這麼做想來是為了防止拿錯杯子,還挺貼心的。但是……往往你拿到杯子的時候就會發現名字寫錯了。其實是Susie,而不是Soozee。把「Kinzi」寫成「Lazy」,真的是很懶惰 !
  • 90%的人都會翻譯錯
    90%的人都會翻譯錯!你知道麼?留言區見!單詞allegory的起源在希臘文中,allo的意思是「其他的事」,agoria是「談話,演講」的意思,如果將兩個詞合二為一,便產生了「有關其他事的言語」的新意,也就有了新詞allegory,也道出了「寓言」以此說彼的真諦。
  • 功夫茶中的茶道六君子,分別是什麼,各有什麼作用
    功夫茶中的茶道六君子,分別是什麼,各有什麼作用文/成長新視點中國是茶的故鄉,傳統的飲茶方式豐富多彩,有一種茶藝深受大家喜愛,有很多粉絲,它就是功夫茶。功夫茶和其他茶文化一樣,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而茶道六君子,則是功夫茶的茶藝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也是茶桌上的一道美麗風景,它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茶道六君子,又稱茶道組,為衝泡茶葉時的一種輔助工具,是茶筒、茶漏、茶夾、茶匙、茶針和茶則等六個茶具的統稱,它們各有自己的獨特功能和作用。一、茶筒。茶筒,是盛放「六君子」中其餘五件茶具的工具,也叫「小管家」。
  • 深蹲中常出現的問題,90%的人都會犯錯!
    深蹲是健身運動中最為常見的動作,但在進行深蹲的過程中,90%的人都會犯錯。有可能是深度的姿勢不正確,也有可能是用力不正確導致的。 首先我們都知道,無論你的目標是增肌、提高爆發力、減脂、提升身體運動能力等,那麼深蹲是必練動作。儘管大家都會把深蹲加入自己的健身計劃中,其中的地位也是優先級的。
  • 小S發文"炫耀才華"常寫錯字 遭取笑:別裝文化人
    原標題:小S發文"炫耀才華"常寫錯字 遭取笑:別裝文化人   微博上寫錯字原本是不可避免的事,但是如果這條微博是在炫耀自己的才華,卻有一兩個錯別字摻雜其中,那麼不僅說服力會降低,還會被別人調侃。小S就常常幹這種事,有網友勸她「別裝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