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述:墨菲定律概念解析,刷車周期與孕婦定律,不同區域下雨的天數。「每次洗完車就會下雨」,這種詭異的現象到底是因為點子背還是因為人太衰……然而這不是老天爺有事沒事捉弄汽車用戶,而是自己【太在意】。類似的經歷相信大部分車主都遇到過,個人也是不例外的;然而越來越懶了之後,一年平均兩次的刷車似乎就再也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了——學會忽視墨菲定律即可。
01雙定律
1:《墨菲定律》這本書大致翻過,感受可以用這樣一組英文詞組概括-bull shit(扯的沒邊)。不過基礎定義還是能給人一些啟示,比如任何一件可能產生負面結果的事件,只要嘗試去做就一定會發生!如何理解這句話呢?簡而言之為只要從事某一項工作,或者嘗試去做某一件事情,理論上就都有可能發生預料之內的不好結果。
以刷車為例:大部分汽車用戶都知道刷車後有可能下雨,但又總會去刷車。這就是「明知而為之」!假設出現刷後下雨的概率為P(>0的概念),如果嘗試刷車的概率為0,那麼刷車後就下雨也就沒有概率發生了。但如果事實去刷車了,那麼遇到這種情況的概率就是【P=1-(1-P&n】,說白了就是只要真的去做了就有可能遇到這種情況,嘗試的次數越多遇到的概率就越大!
簡而言之:嘗試次數=概率高低!其中確實含有運氣成分,不過更多原因還是大部分人沒有關注天氣預報的習慣吧。目前的天氣預報能預測至少7日內的相對準確結果,按照其標準決定是否刷車則必然能夠降低概率。至於小範圍的強對流天氣導致的下雨那就沒法預測了,所以說墨菲定律實際是中「玄學」,充其量是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冥冥之道」。
2:【孕婦效應】-關注點的不同!在懷孕的時候總會發現大街上到處都是孕婦,在生病的時候也會看到很多人在打噴嚏,失戀的時候發現很多人都在買醉,離婚後忽然發現身邊有很多單身母親——刷車後下雨會發現還有很多一樣的倒黴蛋,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允許效應導致的必然結果,人一定會更加在意與自己境遇相同的人,懂了嗎?
與孕婦效應相同的還有「視網膜效應」,概念為自己的優點可能會非常模糊,但對自己的缺點卻是非常清晰。那麼此時就會尋找具備相同缺點的人,然而尋得後並不是為了攻克缺點,而是通過這種方式證明「我不是一個人·我不是最差的」的心理安慰。這種心態並不是錯,甚至可以說是大腦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因為只要讓精神狀態更健康才能讓機體健康。
說明:視網膜效應是卡耐基提出的論點,這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成功學大師】;但是不建議仍然迷茫的人們去讀它的作品,因為在沒有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前提下,往往會被這些不切實際(不接地氣)的愚蠢結論變得更失敗。不過上文所述的大腦保護機制倒是有些科學依據,參考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是可以有些啟示的。
02雨天
就問一個問題:刷車後下雨真的很特殊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裡,在遼闊的大地上至少部分區域的餘量很小。然而在中西部地區一年中也有大約60天的雨,在中東部地區一年大約會有80/100天的雨,而在偏難度地區總會有100多天都在下雨,當然這是間斷的而不是連續的。
簡而言之為雨水較少的地區,平均每周就會有一場雨,只是區分季節與氣候的不同會集中於某幾個月份。而在溫差並不是很大的區域幾乎3~5天就會下一場雨,那麼在刷車一天或三天後遇到雨天是不是都會感覺「刷車後就下雨」挺倒黴呢?其實怎麼都是躲不掉的。
所以這種現象不足為奇,如果真的認可墨菲定律的話,其實在任何領域都會有這種情況的出現!比如剛買了雙小白鞋出門就下雨,剛把傘弄壞出門也會下雨,剛學Java開始用C++,剛學會C++編程變成了傻瓜式操作……一切都是不可預測的,墨菲定律很玄,想要不被這種負面情緒困擾——做到對一切發生的事情都不那麼在意就好。
記住一點:人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馬不停蹄地奔向死亡,如果不想要在哲學領域有所建樹的話——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後沒心沒肺(樂觀)的活著是最快樂的狀態。細節不要太在意,任何能重來的事情都沒有什麼大不了,關注這些絕對是在浪費精力,對不對呢?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