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臺灣的遊客對城市的道名地名感到熟悉, 走在臺北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路標不僅與大陸城市的顏色和設計風格相似,名字也和大陸城市一樣, 那麼,臺北的這些道名地名當初是怎麼命名的呢?
中山路、建國路、南京路、重慶路、杭州路……這些路名無處不在,大陸遊客意外地能看到熟悉的城市路名,甚至自己的家鄉。
據悉,1947年,當時的國民政府從上海邀請了一位叫鄭定邦的策劃者來臺北策劃, 上海的道名多分為南北兩省,如陝西路、江西路、浙江路,東西多按城市區分,如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等……鄭定邦按照上海的方法,用大陸地名做了臺北的道名。
首先畫臺北的主幹道, 國父孫中山是偉大的,臺北南北主幹道是中山南北路,分為南北的是忠孝東西路,兩者在臺北站移動的十字路口交叉,臺北分為四個區域,以南京路為中心,正好像中國地圖一樣,東北方向有徐州、濟南、長春、四平等路, 往東南方向走有永康、青田、溫州等街道, 朝南方,有廈門、同安等街道, 往西走,有長沙、貴陽、武昌、漢口等街道, 西北方向有寧夏大同迪化等街道。
所以,如果知道臺北的這條路名命名規則,熟悉地理的遊客大致可以推測自己的住處,大陸各省市可以在臺北的道名上找到印記, 僅黑龍江省相關的町名,就有撫遠街(撫遠市)、饒河街(饒河縣)、虎林街(虎林市)、通河街(通河縣)、延壽街(延壽縣)、東寧路(東寧市)。
除此之外,臺北還有民族、民權、民生、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主幹道,這些話也是大陸遊客從小就熟悉的。
對大陸遊客來說,與歐美日韓不知道的地名相比,臺北的這些道名確實很親切, 也有看著自己家鄉的地名,開心地拍照的遊客, 從臺北的道名地名可以看出,兩岸的血濃於水,真是家人啊。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