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完成開放新發射臺,以供更多小型運載火箭商業發射服務提供商使用

2020-12-26 電子發燒友

NASA完成開放新發射臺,以供更多小型運載火箭商業發射服務提供商使用

小小 發表於 2020-12-23 10:20:35

12 月 23 日,美國宇航局(NASA)已經完成了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開放新發射臺的工作,以供更多小型運載火箭商業發射服務提供商使用。

與分別用於支持 SpaceX、SLS 和 ULA 的 LC-39A、LC-39AB 或 SLC-41 發射臺相比,這個代號 LC-48 的新發射臺支持發射更小的運載火箭。LC-48 被設計成能夠被多個發射服務提供商使用,沒有永久固定結構,允許其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靈活配置。

甘迺迪航天中心高級項目經理基斯 · 布萊頓(Keith Britton)表示,LC-48 發射臺開放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滿足 「對具有更快周轉周期、低成本發射系統的需求」。

LC-48 發射臺聽起來似乎更適合 Astra 等公司的火箭設計。Astra 是一家小型發射服務提供商,它主要圍繞 DARPA 競賽 (現已結束)的響應式發射演示設計業務。

包括 AstraFirefly、Orbex 以及 Vector Launch 等在內的許多公司,都正專注於發射小型火箭。這些火箭可以減少發射現場所需的人員和基礎設施,以增加其火箭發射的靈活性和機動性。

LC-48 發射臺還沒有任何預定客戶,但 NASA 稱其正在與多家公司進行談判,只是還沒有正式籤約。不過該機構確實預計,最早可能在明年就會有客戶從新的發射臺進行發射。

責任編輯:PS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NASA開放新發射臺,支持小型運載火箭發射客戶
    12月23日,美國宇航局(NASA)已經完成了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開放新發射臺的工作,以供更多小型運載火箭商業發射服務提供商使用。與分別用於支持SpaceX、SLS和ULA的LC-39A、LC-39AB或SLC-41發射臺相比,這個代號LC-48的新發射臺支持發射更小的運載火箭。LC-48被設計成能夠被多個發射服務提供商使用,沒有永久固定結構,允許其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靈活配置。
  • 從1到300,解碼長徵運載火箭的騰飛徵程
    走出國門,長徵火箭打出國際名片回顧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展歷程,最讓國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中國航天不斷開放,走向國際市場,讓「長徵」真正成為響噹噹的國際品牌。1985年10月,中國政府向世界宣布,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將承攬國際商業發射服務。
  • 中國第二枚民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創始人:不要急著當馬斯克
    「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文圖片  陳肖北京時間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將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
  • 成功發射中星6C 可提供高質量的話音、數據、廣播電視傳輸業務
    張文軍、記者韓阜業報導:3月10日0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6C」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中星6C」衛星是中國衛通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一顆用於廣播和通信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可提供高質量的話音、數據、廣播電視傳輸業務,衛星定點於東經130度,服務壽命15年。
  • 長徵八號開啟我國商業發射新徵程 可回收發射未來可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主要聚焦於未來太陽同步軌道的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可達到4.5噸,同時還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需求,能為我國後續衛星組網工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並具備提供商業發射服務的能力。
  •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並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
  • 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在海陽市東方航天港成功實施海上發射...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鄭恩紅 攝)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林世毅 通訊員 王寧 煙臺報導15日9時23分,自海陽港運輸至黃海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此次任務是長十一號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火箭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組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
  • 剛剛,中國電科38所研製國內首顆商業SAR衛星發射成功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中國電科38所和天儀空間研究院聯合研製的國內首顆商業SAR衛星「海絲一號」送入預定軌道。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海絲一號」歷時1年研製完成,具有輕小型、低成本、高解析度特點。
  • 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飛天:未來瞄準重複利用
    「未來5年至10年太陽同步軌道的較大噸位航天發射任務需求旺盛,長徵八號應運而生,它是首款國家立項的面向商業市場的運載火箭,肩負著控制成本的使命,在電氣、結構等方面開展低成本設計的同時,通過開展垂直起降研究,實現可重複使用,進一步降低成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部設計師錢航說。
  •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2020年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
  •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本次任務中長徵十一號火箭是在煙臺海陽出廠的,也是首次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今年9月中旬,「遙九」在東方航天港25天完成了火箭總裝,經過10天性能測試,11月22日出廠執行發射任務。2021年,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將完成建設,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總裝製造能力。
  • 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搭載長徵八號發射成功,研發方「天儀研究院...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順利首飛填補了中國在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空白,對加速推進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成為「十三五」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的收官之戰。截至目前,Iceye一共發射運營三顆SAR衛星組成的星座,為產業下遊提供航海監測服務。而中國是從2017年開始規劃一系列商業SAR衛星。但很遺憾,在本次「海絲一號」衛星成功部署之前,國內尚沒有商業SAR衛星在軌運行,一切都在計劃中。
  • 吉林一號將以一箭九星方式發射,SpaceX融資後估值達460億美元
    據了解,本次「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衛星將在我國黃海海域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擇期發射。發射成功後,「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衛星將與在軌的「吉林一號」衛星組網,為林業、農業、草原、海洋、資源、環境等行業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
  • 運載火箭發射又傳消息,巨型無人機強勢介入,有望改變未來趨勢
    近年來「太空發射飛機」(Space Launch Plane)概念在全球非常流行,使用飛機作為載機在高空發射運載火箭將小型載荷送入近地軌道,不僅能降低發射成本,還能靈活選擇發射地點和時機,避開惡劣天氣的影響。
  • 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另外,由於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稀缺,為了搶佔商業先機,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組網,是各大公司的急迫任務。不過,目前進入大規模星座組網階段的只有 SpaceX和OneWeb,前者發射任務由SpaceX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完成,後者則分別選用了歐洲阿里安空間公司和英國維珍銀河公司的運載火箭。
  • 長徵八號首飛倒計時:瞄準商業發射市場,採用可回收式設計
    看點一:無毒無汙染的「綠色」火箭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是基於新一代低溫綠色環保液體推進劑發動機和模塊化箭體結構研製而成的新中型運載火箭。它的存在,將升級換代常規有毒推進劑構型的SSO及LEO軌道發射業務,同時進一步提升運載能力、拓展服務範疇。
  • 中星6C升空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00次成功發射
    從1970年首飛至今,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先後有17型基礎級火箭和5型上面級投入使用,成功將506個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具備了發射低、中、高不同軌道、不同類型載荷的能力,運載能力和入軌精度均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已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知名、在國際高科技產業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牌。
  • 長徵八號遙一火箭12月底擇機發射,滿足中高軌商業發射需求
    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12月16日,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2月底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長徵八號按照模塊化、系列化、組合化的思路開展研製,充分吸收了在役和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成果,具有良好的繼承性、經濟性、先進性和適應性,可以進一步完善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
  • 雙星發射成功!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此次任務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後續將開展系統聯調和性能指標評估,計劃年底前開通運行,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邁出中國北鬥從區域走向全球的特別是2018年7月份以來,已執行7次任務、發射12顆北鬥導航衛星,組網發射最短間隔僅17天,創造了北鬥組網發射歷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紀錄。此次發射的北鬥導航衛星和配套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1次飛行。
  • 長徵八號遙一火箭12月底擇機發射 滿足中高軌商業發射需求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長徵八號遙一火箭12月底擇機發射,滿足中高軌商業發射需求12月16日,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2月底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