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同性婚姻不再有異議,那麼反對意味著什麼?

2021-02-07 虎嗅APP

虎嗅註:原文


很長時間以來,美國的同性婚姻支持者都處於少數派的地位。從去年開始,這種情況開始發生改變,現在,美國的大多數人都支持同性婚姻。周五,最高法院也成了其中一員:5 比 4 的投票結果,最高法院判決 LGBT 公民擁有憲法保護的結婚權利。


那麼對於反對同性婚姻 (尤其是出於宗教原因) 的那部分美國人來說,這又意味著什麼呢?雖然這部分群體的人數在減少,但是仍舊佔據一定的比例。在「Obergefell 對 Hodges」一案的陳述中,四位大法官對其他美國人不贊成同性婚姻的權利表示擔憂。那些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們將成為少數群體,在這個國家的歷史上尚屬首次,四位投反對票的大法官擔心隨之而來將會發生的事情。


這種擔心並不是最近才有的。尤其是過去兩年裡,隨著越來越多的州通過了同性婚姻法律,宗教保守派群體一直在表達對於宗教自由遭到攻擊這一問題的焦慮:先是有糕點烘培師不希望受僱去同性婚禮,後有某大學因未支持同性戀行為而面臨負面後果。在最高法院判決之後,美南浸信會道德和宗教自由委員會負責人拉塞爾 (Russell Moore) 在發布的一份聲明中這樣說道,「從現在開始,基督教在性取向問題上的願景將開始變得越來越反文化,如何向人們去描繪這樣一種願景,我們需要懂得如何去做。」


大法官薩繆爾 (Samuel Alito) 也有這種焦慮。「今天的判決⋯⋯ 將會被用來污衊 (vilify) 那些不願意公開支持同性婚姻的美國人,」他這樣寫道。尤其是他反對將禁止同性婚姻和禁止跨種族婚姻的做法等同起來相比較。「這種對比所具有的含義將會被那些想要消除一切反對聲音的人加以利用,」他說。


周五,最高法院門口的同性婚姻支持者們,激動不安,又滿懷喜悅——活動人士們為這一刻的到來已經努力了幾十年。激動不安的還有反對派: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鮑比 (Bobby Jindal) 暗示, 最高法院應該解散。阿拉巴馬州的派克郡 (Pike County) 已經決定停止一切結婚證明手續。但是正如四位大法官所指出的那樣,該判決幾乎肯定會引發一系列有關宗教自由的法律問題。大法官們尤其關注的是三個議題,其中一些已經導致了法律和政治領域的摩擦:同性戀領養;基於性取向進行區別對待的宗教組織,其稅務的豁免問題;私人教堂和個人對於承認同性婚姻的義務。


正如《紐約時報》本月初指出的,該判決意味著「無論同性戀夫婦住在哪一個州,他們都可以領養兒童。」同性伴侶們一直在爭取他們的領養權,尤其是在那些對同性夫婦領養做出限制的州更是如此。比如說,密西西比州就有法律規定,禁止同性伴侶領養兒童。內布拉斯加州禁止同性夫婦成為養父母。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的判決後,將面臨挑戰,但是另一種法律將會變得更平常:就在本月,密西根州通過了一項法律,允許領養機構——即便是公立的也包括在內——因為宗教方面的原因,拒絕同性伴侶的申請。目前尚不清楚這一偏宗教自由的法律主張,在最高法院的判決下,可能會被如何解讀。這也是最高法院判決引發的「困難問題」之一,Roberts 法官寫到,「毫無疑問這些類似的爭議將會很快被上訴至最高法院判決。」


對於那些基於性取向而區別對待的宗教組織,其稅務豁免問題是 Roberts 法官關注的另一個重點。在本次最高法院口頭陳述的環節中,大法官 Alito 引述了 1983 年基督教教育機構 Bob Jones University 禁止校內跨種族戀愛的案例。法院判決如果該學校維持此禁令,則其稅務將不予減免。這所大學接受此判決,一直到 2000 年都沒有改變校規。現在的問題是,有許多、許多宗教機構並不支持同性戀,更別提同性婚姻了。這涉及的太廣了,從州政府的政策,一直到僱員問題以及同性戀勞工的權益問題。「比如說,當教會學院需要向已婚同性學生夫婦提供只向異性學生夫婦開放的住房時 (要怎麼辦),」 大法官 Roberts 這樣寫道。


這樣的例子已經開始出現了。最著名的例子是哥頓學院 (Gordon College),該校正面臨失去新英格蘭學校協會認證資格的風險,因為學校決定維持對於性取向的立場,即禁止學生或教員有異性婚姻之外的行為。這或許是一個信號,類似的案例將越來越多。比如去年夏天,宗教領袖們公開向歐巴馬要求,在一項禁止聯邦合同商歧視對待同性團體的政府令中,加入宗教團體的豁免條款。這些要求豁免的團體將很可能在未來的日子裡面臨新的問題,最高法院的判決將會影響到他們的政策。


最後一點是教區領袖和法官們將會面臨抉擇,是否要承認同性婚姻的政策。六月份,北卡羅萊納州通過了一項法律,允許法官們出於宗教方面的理由,拒絕發放結婚證明。這項法律只是一個開始。「在我們的社會裡,婚姻不僅僅是一個政府事務,同樣是一個宗教事務,」大法官 Thomas 這樣寫道,「不可避免的是這兩點會產生衝突,尤其是牧師和教堂面對著同性戀群體舉辦婚禮的需求。」


同性婚姻的未來在美國始終是一個未知數,上周五,所有美國人得到了答案。圍繞同性婚姻的問題和討論將會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樣子:支持同性婚姻不再有異議,關鍵是對同性婚姻持反對態度,將意味著什麼?



相關焦點

  • 對於同性婚姻,他們有這三種反對的理由|一個熱點
    在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是最風口浪尖的話題:持正反意見的雙方在長達半年的爭執中,互相將彼此逼進了死胡同 —— LGBT 群體的支持者認為自己爭取的是基本人權;而為了反對,LGBT 群體的批評者舉出了「傳統價值」和「宗教信仰」兩張大旗。為什麼他們會對同性婚姻投下反對票?
  • 我為何反對同性婚姻
    ,即同性的婚姻也會像異性婚姻一樣的被接受和認可。很多人人心惶惶的,因為那個時候,如果被抓,多數意味著將要通報單位或者親屬來領人,並被接受教育一番,讓這些同志儘快改掉這種「變態」的惡習。我也曾多次目睹我所喜歡的同志聊天室關關停停,因為它們自建立之後屢屢會被貼上「有傷風化」的標籤而遭到網站經營方的斷網處罰。那時候我就在想,怎麼找到一個同性真愛那麼的難!
  • 支持丨臺灣南部長老教會聲明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
    立法院需在兩年內完成相關修法,如兩年後未完成修法,同性伴侶則可以直接根據現行民法登記結婚。面對這樣的結果,臺灣南部長老會高雄中會和臺南中會聯合發表聲明,明確提出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二者在聲明中主要提及兩方面,一是從法律、傳統等角度對此次宣判質疑,並表示將支持民間團體的公民行動來爭取民主,藉此扭轉與修復釋憲後所帶來的國家危機。
  • 羅首席 我反對(同性婚姻,無關乎憲法)
    但是請不要慶祝憲法的成功;憲法和同性婚姻完全無關。我持異議。翻譯:袁幼林 / 耶魯大學法學院JD博士生按:本期推送的是約翰·羅伯茨首席大法官在同性婚姻案中的反對意見判詞,由現就讀於耶魯法學院的袁幼林先生翻譯。今天,重讀羅伯茨大法官的這份意見書,不難想到110年前霍姆斯大法官在洛克納訴紐約州案中發表的反對意見。
  • 與蔣慶先生商榷:必須反對同性婚姻,不宜否定主權在民
    與蔣慶先生商榷:必須反對同性婚姻,不宜否定主權在民 非常贊同蔣慶先生《從儒家立場看美國同性婚姻合法化》一文對「同性婚姻合法化
  • 法國同性婚姻
    其中54%的婚姻是男男婚,剩下的46%則是女女婚。法國有大約6,000個市鎮都至少執行過一次同性婚姻。2014年有1,331對同性伴侶在法國首都巴黎市結婚,佔了該市婚姻總數的13.5%。2015年,有7,751對同性伴侶在法國結婚,佔所有婚姻的3.4%。此外,在同一年,大約有7,017樁同性PACS在全國各地執行。
  • 澳洲同性婚姻合法!成為第26個同性婚姻合法國家!
    目前,同性婚姻在澳大利亞並不獲得聯邦法律的認可。只是在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以及澳大利亞首都特區承認事實同性關係。其實,是否要在澳大利亞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是澳洲朝野爭論已久的話題。2017年9月,譚寶政府決定,進行民意調查,通過郵政投票的形式,讓澳大利亞民眾發表自己對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意見。
  • 臺灣18萬人上街反對同性婚姻 與同婚支持者爆衝突
    臺灣有近18萬人響應反對同性婚姻團體號召,上街強烈表達對修改「民法」、性平教育的不滿。圖為臺北場幸福盟維安組人員包圍「挺同」人士,並限制媒體採訪。(圖片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反對同性婚姻團體「下一代幸福聯盟」3日號召「十萬家庭站出來」,分別在臺北凱道、臺中水利會廣場、高雄夢時代時代大道架設舞臺,共計有近18萬人參與,強烈表達對修改「民法」、性平教育的不滿。臺北現場數度遭到同婚支持者拿彩虹旗踢館,引發衝突,一名同婚支持者遭潑灑咖啡,左側肋骨骨折就醫。
  • 「同性婚姻,也是與對的人做對的事.有什麼不可以?」
    當天下午四點,臺灣「司法院」大法官公布亞洲首宗同性婚姻釋憲案結果,宣告「民法」不允許同性建立「親密、排他、永久關係」的相關規定違憲,要求「立法機關」在2年內「依解釋意旨完成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簡單說,這意味著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將更進一步,甚至將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
  • 加拿大同性婚姻
    在法院答覆重審同性婚姻的參考問題之後,政府的這項決定立馬被公布。這份國會議案在眾議院造成了分裂,特別是在執政的自由黨中間。許多自由黨議員表示他們會在一次自由投票中反對政府支持同性婚姻的立場。自由黨、新民主黨和魁北克獨立運動黨中的大多數人投票支持了這項法案;保守黨的大多數人投票反對了這項法案。2000年,阿爾伯塔已經將它的《婚姻法》修改成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
  • 當人們支持同性戀婚姻權利的時候,並不知道他們在支持什麼
    美最高法的9名大法官以5比4的結果裁決同性婚姻合法,這意味同性伴侶今後可在全美50個州註冊結婚。同性婚姻合法化問題一直備受美國各界關注,有關爭論在美國已持續數十年之久。支持同性婚姻的大法官甘迺迪在主要意見書中寫道,婚姻是兩個人結合的最高形式,它代表著愛、忠誠、奉獻、犧牲和家庭。同性伴侶的結合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偉大。
  • 同性婚姻其實不是婚姻平權
    但同性「婚姻」本身已令任何在這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永遠得不到父愛或母愛,而且這是制度刻意造成的。換言之,與同性婚姻對等的不是男女婚姻,而恰恰是破裂了的男女婚姻。同性婚姻帶來的後果,其實就是傳統理解中破裂婚姻帶來的後果! 支持同運的人喜歡說,若你認為爸爸媽媽那麼重要,就應立法禁止單親和離婚!
  • 兩岸網: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難言之隱
    臺灣的主流民意真的認同同性婚姻合法化嗎?看看比「挺同」號稱8萬人的遊行更大規模的「反同遊行」,以及最新的民調,53%的人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挺同」給出的理由是僅僅理解不歧視同性戀還遠遠不夠,還牽扯到同性者生活在一起之後的財產繼承。這種理由顯然還不夠充分,因為如果為了財產繼承,現有的法律,遺囑捐贈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 手撕蘿蔔絲:為何大法官應當將同性婚姻判定為憲法基本權利
    在美國2015年的那次判決中,包括最高法院首席約翰·羅伯茨在內的四名保守派大法官站在了同性婚姻的對立面,而本文便是我對羅伯茨(「蘿蔔絲」)們的反駁,以「虛假,並且站不住腳:羅伯茨大法官反對同性婚姻反錯了」為題,發表於2015年6月30日的「澎湃新聞」,微信版首發公眾號「選·美」(iAmElection
  • 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都有哪些?
    素來以開放和高度文明著稱的荷蘭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進程上可謂一波三折。對於伊斯蘭教的教義來說,同性婚姻是一個絕對敏感詞。在荷蘭有90%的本土荷蘭人接受同性戀的存在,但是只有25%—30%的伊斯蘭教教民認為同性戀不違背道德倫理。數據上的鮮明對比說明了在多種宗教存在的荷蘭推行同性戀合法的進程受到了多麼大的阻力。
  •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意外反對者
    「我們的訴求」即同性婚姻合法化。 這一呼籲的輿論高潮出現在三天前,當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身為法工委立法規劃室主任的嶽仲明稱:在徵求意見過程中,有提議同性婚姻合法化寫入民法典。「這至少意味著,官方已經可以理性、平常心來面對同性婚姻問題,沒有因為其敏感性和爭議性而刻意加以迴避。」「這至少意味著,官方已經可以理性、平常心來面對同性婚姻問題,沒有因為其敏感性和爭議性而刻意加以迴避。」這樣的樂觀可能不完全符合事實。
  • 泰國通過同性婚姻法案,真相是什麼?
    年齡在17歲以上的同性伴侶可以進行婚姻登記。必須有一人或二人均是泰國人。 泰國政府發言人拉達·達納迪雷克(RachadaDhnadirek)表示:「這是泰國為所有人建立平等,並保障同性伴侶建立家庭的權利的重要一步。」  作為同志旅行的第一站,泰國長期給人的形象是包容且多元的。
  • 美國同性婚姻終合法的背後
    昨日晚間,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同性伴侶有權在全美50個州結婚。總統歐巴馬在Twitter發文,這是向平等邁進的一大步。美國在一些人的心裡是一個平等而開放的國家,似乎各種想法、各種生活方式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但是作為一個最初由清教徒建立起來的基督教國家,美國同性戀者為爭取自身權益鬥爭了近百年。
  • 丈夫變性,夫妻離婚以同性再婚,澳大利亞同性婚姻的漫漫徵程.
    2017年12月7日,澳大利亞《同性婚姻法案》的出臺為這對夫婦開啟正式的同性婚姻帶來希望。這對夫婦打算繼續在一起,但希望他們的第一次婚姻無效,這樣他們就可以作為同性伴侶重新結婚。 新聞一出,引來各方熱議。其實長久以來,關於同性婚姻是否應當合法化的爭議一直不斷,甚至一度上升為歷屆選舉的政治籌碼。支持反對聲音此起彼伏。
  • 重磅|臺灣或成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地區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民意基金會26日公布民調表示,有56%民眾反對同性婚姻「民法化」,37.8%民眾贊成。至於是否另立「專法」保障同性婚姻,贊成44%、反對43.9%,雙方旗鼓相當。       外界評論,臺初審通過婚姻平權修法 ,是臺灣邁向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第一步,臺灣或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為什麼會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