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2021-02-25 菩提禪林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亦無種,

                       無性亦無生。

     忽然間很自然的吟誦出這四句話來。參禪的人大概都聽過,這是五祖弘忍付囑六祖慧能的偈子,在六祖慧能接五祖衣缽,將要離去的時候,五祖對六祖的最後囑託,是直指心性的四句偈。

    禪宗付法,能者得之,不是說誰入門早,誰年紀大,這個衣缽(心法,法脈傳承)就傳給誰,也不是誰有才華就傳給誰,而是能者得之。這個「能」,指的是能夠於法無偏,直入本來面目,開悟的堪能之人。所以,五祖禪宗心法的衣缽傳人,選擇了慧能,而不是神秀。神秀也很有才,也有一定境界,在所有五祖弟子裡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位。但神秀相比慧能的單刀直入,還是差了那麼一截,故而沒有得到五祖的衣缽。但神秀後期通過自己的努力參悟,也成為了一代大師。慧能也好,神秀也罷,都很有慧根,可以擔當,而對於那些鈍根之人,就沒有必要多費口舌了。

     那麼,「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這四句偈,用通俗易懂的話,該怎樣解釋出來呢?我們從字意來看不難理解,貫穿起來就是:「很多緣份皆因情起,執著於私情,由這個因,也就相應生出許多果來,就會產生這樣那樣的諸多煩惱。也許這些煩惱並不是我們想要的,可是我們播種了那個因,就一定要接受這個因生出來的果,因果是循環相應的。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在因地,只要我們執著於「我」所謂的喜惡,所謂的接受與不接受,等等所有因為我執而產生的二元對立的分別,就會相應的有貪、嗔、痴、慢、疑等習氣衍生出來,就會有很多的不滿足,一層又層的煩惱,不明根本,掃也掃不盡。我們的內心只要還有不平等,就不會有絕對的慈悲和博愛,就不會正確的看待因緣。雖然拿得起,卻未必放得下。所謂的言語上的放得下,也只是所謂的放得下而已,手裡的東西拿起來好放,心裡裝進來的的很難放下。捨不得這個人,捨不得這個物,捨不得付出的感情,捨不得得到的愛憐,捨不得這個名,捨不得這個利,捨不得那份快樂,捨不得那份美好……,誰捨不得呢?我。這些我要獨自享有,這是不是都是從自我的觀感執著出發的呢?其實任何一種原因都是放不下的因,那放不下的果就是自己的問題,跟旁人無關。憑個人感情做的任何事情,都會有果報如影隨形。果報無非善報惡報,善者上天,惡者入地,都沒有離開輪迴。無情亦無種,這裡的無情,指的是拋開個人私心,以內在絕對的平等,以眾生心為心的大有情;布施也好,供養也罷,喜也好,愛也罷,任何因緣,有情卻又不執著於情,接受並承認所有因緣,其實也就沒有什麼拿起與放下的分別,也就沒有放下放不下的說法了,因緣而生,任運自在。以平等慈悲心觀待所有已發生和未發生,以隨喜代替抱怨,以平等代替分別,以慈悲代替自私,這樣就不會在因地播下煩惱的種子。因無所執則果不生煩惱,這樣可得到最終的解脫。 無性亦無生,所謂自性有無一如,不做有解,不做無解,即無生則無死,涅磐清靜,無入無出,無來無去,不一不亦,如此,入解脫自在光明。

相關焦點

  • 佛說:前世的因,種下了今生的果;今世的因,又種下了來世的果
    是的,正因為有了前世的債,才有了今生的糾纏。佛說:萬物皆有因果,沒有因,哪來的果。今生的得與失,都是前世修來的果。如果你今生遇上了一個對你死纏爛打的人,就是你前世欠下的債。前世有緣相愛,無緣夫妻;今世有緣夫妻,無緣相愛;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夫妻,並非是因為相愛讓彼此成為了夫妻,很多人都是因為有緣才成了結髮夫妻。
  • 佛教:十地菩薩,因地生萬物,因地生諸功德,過十地為聖位菩薩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佛教:十地菩薩,因地生萬物,因地生諸功德,過十地為聖位菩薩:十地菩薩所證就其本體來說是無二無別的,就其層次來說,十地各各不同。依大乘佛法來說,十地前為三賢位,見道後登地為聖位,以後進入修道階位直至十地,等覺妙覺,最後圓滿成佛。大悲心、菩提心、無二慧是菩薩修行所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
  • 果因悟道:第1期,何謂果因?
    果因,是悟道的基本定律。果由因生,因生果出,相輔相成,一果一因一枯榮,皆有因緣註定。果是能造作一定原因的起因,因就是由一定結果產生的原因。果因律指出:想瓜種瓜,想豆種豆。世間萬事萬物都可能成為果,也可能成為因。但是沒有絕對的果,也沒有絕對的因。所謂果,與實並用但有些許區別。你想要什麼樣的果,就去種什麼樣的因,但不一定就是實。實就是最終呈現的眼像,果可能就只是最初呈現的想像。
  • 什麼是有情眾生和無情生?分清楚這些就容易理解涅槃了
    《壇經》中有一個偈: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這就是說,只有有情眾生才可以成佛,這就需要我們認識有情眾生和無情生的差別。什麼叫做有情?什麼叫作眾生呢?就是他有記憶、有感情,前提是一定有一個第八識存在,能記存種種大小事情;假使沒有真如心、沒有如來藏、沒有第八識,他就一定不是有情眾生。譬如向日葵,太陽從東邊出時,它會面向東方的太陽,太陽往西時則面向西,但它不是靠記憶,而是靠物性,所以不能稱為有情生。為什麼它會有此物性呢?這是因為共業眾生需要這種植物,而它需要較多的陽光來成就那些大而多的種子,所以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就使它會有這種物性。
  • 俗話說「種下的因,需吃其果」。——《安家》
    宋爺爺也因得不到及時治療而遺憾離世,不久,蔣奶奶也因傷心過度而去世。對於兩位老人的去世,大家都很難過,一個人怎麼會沒有良心到這種地步?江奶奶和老伴沒有子女,兩個侄子從小就視如己出。但他們沒想到老了會受到這樣的待遇。這兩個侄子的卑劣行徑,邪惡惡毒之心,真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
  • 文鈔讀書會共修第209天丨若種孝敬慈愛之因,自得孝敬慈愛之果
    「世有女人不明至理」,女眾情見多,有時候犯糊塗,大道理聽不進去。最不明至理的是什麼呢?就是不孝。印祖常說女眾撐著半邊天,為什麼?因為她有相夫教子的大功德。女眾能夠做好的話,整個人類就發展的好。但如果這個女人不知道「孝公婆、敬丈夫、教兒女、惠奴婢、教養恩撫前房兒女」,拋開佛法不講,即使她在世間作為一個人,也不符合人倫之道、聖賢之道。
  • 六因、四緣、五果
    能作因:在有為法生起時,不障礙他生起,或能助他生起者。分為有力能作因和無力能作因兩種        俱有因:俱有,就是互為因,互為果,「因果同時」的意思。也分為二種:互為果俱有因和同一果俱有因        同類因:因果相似,名為同類。
  • 特約推薦 | 來學種一棵牛油果放在家吧
    種 植 牛 油 果 教 程1. 切 牛 油 果 時 盡 量 小 心 取 出 圓 核( 上 左 )2.讓 種 子 一 半 與 水 接 觸 一 半 與 空 氣 接 觸5. 存 放 在 陰 涼 有 散 光 的 通 風 處 靜 置 發 芽6. 注 意 每 周 換 水 一 次7. 待 發 芽 後 可 更 換 至 土 培 或 水 培 均 可親 測 過 新 種 的 種 子 兩 周 已 經 發 芽 了
  • 佛說:種下什麼因,收穫什麼果。善惡到頭終有報
    有一個人,中年得子,甚是溺愛。他給兒子吃好的,穿好的,自己卻省吃儉用,爛衣破衫。他含辛茹苦地拉扯兒子成人,供兒子念書,為兒子蓋房,幫兒子娶媳婦。後來他老了,不能幫兒子什麼忙了,兒子卻開始嫌棄他。佛說,種下什麼因,收穫什麼果。善惡到頭終有報,並非宿命論的解釋,而是因果關係的推演。你對著鏡子微笑,回報給你的也是一張笑驗;你對著它生氣,它回報給你的一定也是一張生氣的臉。世間萬物都有其自身的定律,一切結果都有它的原因,任何事、任何人都無法脫逃。
  • 瑜伽師地論 第五十二卷
    答過去生中淨不淨業已起已滅。能感當來愛不愛果。此業種子攝受薰習。於行相續展轉不斷。世尊為顯如是相續。是故說言有過去業。又佛世尊觀二義故作如是說。一為遮止不平等因論者意故。顯此道理。謂彼妄見從大自在帝釋梵王自性丈夫及所餘等。一切有情淨不淨轉。二為遮止一切無因論者意故。顯此道理。謂彼妄見都無有因一切有情淨不淨轉問如世尊言。有過去行。於彼行中我具多聞聖弟子眾無顧戀住。有未來行。
  • 以前種下的因,如今結的果,有什麼好怨的呢?
    我們來這世上,都是欠了別人的債每個人的面目不同,其因果也不一樣,每個人在往昔生生世世所欠下的債也不同。有些人欠債太多了,到這個世界上來,還也還不了,所謂「債臺高築」,也就是業障之臺,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深,債上加債,糾纏不清。 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往昔專門放高利貸,借錢給人,利上加利,貪得無厭,自己以為佔了便宜,結果是自己吃了虧,業障一天比一天重,終於拔不出腿來了!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它自己做不了主,隨風飄蕩,東風來了就向西跑,西風來了就向東跑,自己沒有法子說:「我不跟著風跑。」我們人也是這樣子,在世間上隨著業風飄蕩,造什麼業就受什麼果報,隨業流轉,所以就有生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這也就和微塵在虛空裡頭忽上忽下是一樣的。
  • 《瑜伽師地論》內明處(198):佛教所應知處相(107)五種(6)二種下分諸結差別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四: 又有二種下分:謂見道是修道下分,欲界是色無色界下分。認為這樣做,將來會生天,會怎麼怎麼地…,取著戒禁取。乃至修禪定也屬於「戒禁取」,非佛教徒認為修襌定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就是得涅盤了,也是屬於戒禁取的。「疑」,就是對於佛教的苦集滅道、聖道疑惑,沒有信心而不決定。這三種煩惱,「依初下分」,見道的人斷這三種煩惱。若沒有斷這三種煩惱,會障礙見道。
  • 妙印法師:覺「有情」的人,叫菩薩.什麼叫「覺有情」?怎樣做才是覺有情?
    什麼叫「覺有情」?怎樣做才是覺有情?一直以來,我們聽聞的解釋,幾乎都是:令有情覺悟,或已經覺悟了的有情。而事實上,覺有情的本來含義應該是:從覺自己開始,到保持覺自己,以「覺自己」為般若行,其結果必然是豁然覺他人,乃至覺了一切有情眾生。覺他人,就是入他人的覺性,與他人的覺性,渾然一體。
  • 唐文:種下黃金果 傳遞致富經
    沱江鎮蓮花地社區下村的唐文是一位聽力障礙者,身體的殘疾沒有讓他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用三年的堅持,成功種植出黃金百香果,還無償把自己掌握的致富經傳授給貧困群眾,帶領他們一起走上脫貧致富路。縣殘聯得知唐文第一次育果失敗後,主動找上門,為他提供殘疾人創業扶持資金,幫他度過創業初期的難關。縣殘聯服務總社主任 羅超理:我們殘聯每年現在都有殘疾人創業扶持資金這個項目,然後呢通過有創業能力的殘疾人,通過幫助他們創業,給予他們一定的資金扶持。
  • 瑜伽師地論 第四十三卷
    如是六種波羅蜜多。菩薩為證無上正等菩提果故。精勤修集是大白法溟。名大白法海。是一切有情一切種類圓滿之因。名為湧施大寶泉池。又即如是所集無量福智資糧。更無餘果可共相稱。唯除無上正等菩提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  攝事品第十五云何菩薩四種攝事。
  • 《貓生》——杧果、湯圓、榔頭
    鄰居們漸漸知道, 我們家裡有一隻比狗還兇的獨眼大貓,孩子們都很怕它。但據母親說,杧果唯獨對我分外溫柔,它常窩在搖籃裡,用身體緊緊裹著我,像在照料一隻小貓。 我再大一些時,母親告訴我,在我出生的那年正月,杧果產下了三隻小貓。春寒料 峭,三隻小貓都沒有活下來。最後一隻,是在我出生的那個月死的。杧果對著小貓僵硬的身體,守了整整一夜。
  • 種下「搖錢樹」 結出「黃金果」
    「今年陽光充足,雨水均勻,我種植的10餘畝臍橙迎來豐收,產量達4萬多斤,純利潤有4萬多元呢。別小看這小小臍橙,是我種下的『搖錢樹』,結出了致富的『黃金果』哩!」劉永安說這話時,在一旁剪果的妻子擦了擦額頭的汗,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看著這掛滿枝頭黃澄澄的「金果子」,劉永安不由得回想起曾經那段苦日子。
  • 【楞嚴經簡釋】第二義門~借果修因③——身心狀態的結縛是什麼相狀的,從哪裡下手解脫
    隨幻象發生思維,本為清淨自性的妄塵,意識的情想只是原本覺性的幻垢,此兩種妄想都遠離了,你的法眼便一時回復清明,豈有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道理。世尊憐憫阿難及諸大眾以及將來的有情眾生,以紫檀金光手,摩阿難頂。【覺者六根互用,心到光到。如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非一千隻手上長了一千個眼睛。
  • 瑜伽師地論 第五卷
    謂三界將生已生有情壽命安住。此中當知觸意思識三種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壽命安住。段食一種唯令欲界有情壽命安住。又於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細段食。謂腑藏中有微動風。由此因緣彼得久住。餓鬼傍生人中有粗段食。謂作分段而啖食之。復有微細食。謂住羯羅藍等位有情及欲界諸天。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節。尋即消化無有便穢複次淫慾受用者。諸那落迦中所有有情皆無淫事。所以者何。由彼有情長時無間多受種種極猛利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