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22日電(李姝徵 黃丹 李思潤)記者22日從上海海事法院獲悉,上海海事法院攜手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首次由外籍調解員解決一起跨境糾紛。
2000多箱由美國運至日本的紅酒被設置為零下14度,致使紅酒全部冷凍損毀,託運公司與運輸公司對責任歸屬產生爭議。上海海事法院將這起涉外案件委託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的外籍調解員進行調解,最終促成雙方籤署調解協議。之後,上海海事法院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解決了這起跨境糾紛。
該院表示,這是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委託調解中心,由外籍調解員成功調解涉外案件,探索了國際化多元糾紛解決新路徑。
該案中,一家美國公司委託中國某運輸公司將2000多箱紅酒運往日本東京。貨物到港後,收貨人發現溫度被設置為零下14度,紅酒因冷凍失去食用價值。託運公司向收貨人支付賠償款後,要求運輸公司賠償貨損。運輸公司認為,運輸溫度是按照託運公司在訂艙函件中寫明的冷藏箱設置「-14」度的指令設置,其對貨損沒有責任。託運公司則認為「-」系破折號而非負號,且紅酒保存溫度為運輸常識,運輸公司應對貨損負責。
為更高效、妥善地解決這起海上貨物運輸糾紛,上海海事法院將該案委託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進行調解。院方表示,因該案具有涉外因素,在法院的建議下,調解中心特別指派外籍調解員Peter Corne主持調解。院方透露,Peter Corne曾先後在澳大利亞、日本和中國學習法律,取得多國律師執業資格,精通中、英、日三國語言,擁有深厚的法學功底和豐富的商事調解和仲裁經驗。雙方最終達成和解方案,並在經貿商事調解中心籤署了調解協議。
隨後,原被告雙方向上海海事法院申請司法確認該調解協議,上海海事法院快速審查後出具了司法確認書,認定該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上海海事法院自2017年與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建立訴調對接機制以來,一直努力推動海事海商領域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完善。
院方表示,此次,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委託調解中心,由外籍調解員調解涉外案件,並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是加強訴訟與非訴糾紛解決方式有效銜接,維護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一次有益嘗試。上海海事法院表示,未來將繼續推廣並持續探索創新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