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11月23日趙筱編譯】儘管義大利採取了多項防疫措施,但當前的新冠死亡率已經接近3月(一輪疫情)最高值。長久以來,義大利就像西班牙疫情的一面鏡子,暴發疫情、封鎖城市、醫院擠兌現象……基本上義大利出現的場景兩三周後就會「照搬」到西班牙。對此,西班牙媒體分析了該國疫情特點和防疫措施不足之處,以期提醒本國政府規避同樣錯誤。
11月22日,一名警察在義大利那不勒斯街頭執勤。(圖片來源:新華社)
西班牙「El espanol」網站報導,今年2月底,新冠疫情在義大利暴發,拉開歐洲抗疫的序幕。義大利是第一個進行全國封鎖的歐洲國家,那時(3月、4月)多地市長憤怒地在社交媒體上斥責不負責任、私自聚會出行的民眾。如果說瑞典是全民免疫式抗疫,義大利則是另一個極端,該國一直沒有取消國家緊急情況,即使在旅遊旺季也未對海外旅遊放寬管制。
西班牙疫情也正是這段時期一度與義大利有了不同走向。今年夏天,西班牙重新開放了舞廳、酒吧,興致勃勃地準備迎接遊客。開放的結果就是馬德裡地區每10萬人裡有超過1000人感染,而義大利曾經的重災區倫巴第,這個數字已經下降至30。
不過,義大利的疫情優勢也並未保留多久。8月,該國政府也逐漸放鬆管制,2個月後,新增感染人數數十倍地增加,單日新增人數已超過一輪疫情期間。義大利疫情嚴重程度再次跑到了西班牙前面,重新變成西班牙的「前車之鑑」,醫療資源、墓地也都出現了緊張局面。現在,義大利不得不再次封鎖城市,與此前全國封鎖不同,該國這次是設立了不同顏色(紅、橙、黃),根據疫情進行不同級別管控。
從義大利的抗疫策略裡,西班牙能得到什麼教訓?文章認為,最重要的是時刻保持警惕,不可放鬆管制,最壞的時刻還未到來。義大利和西班牙疫情惡化的原因就在於,兩國均是在死亡人數、新增患者人數不斷上漲之後才開始進行嚴格管控,而挪威、芬蘭等國則是在疫情苗頭之際就加強了管制措施,以致於上述國家疫情並未發展到像兩國這麼嚴重的程度。
文章還指出,氣候也是疫情惡化的重要因素,當前,西班牙氣候溫和,疫情尚可控制,但進入12月後,冷空氣來襲,很難確保降溫後病毒是否會活性增強。
文章最後提醒,義大利10月新增確診人數上漲14倍,死亡人數上漲10倍,這很可能是未來幾周西班牙的情況,尤其是馬德裡已出現與倫巴第地區相似的走向(新增患者、死亡曲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