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聲稱:RCEP對臺灣有影響但無需恐慌

2020-12-13 騰訊網

臺灣被排除在RCEP之外,究竟有何影響、衝擊是否深遠?臺灣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辛翠玲1日表示,「臺灣7成資訊通訊科技產品進出口不會受RCEP影響」這個說法「是對的」;但其他傳統產業如石化、紡織、鋼鐵、工具機等傳統產業是否會有影響,理論上也是會的。

辛翠玲認為,RCEP的籤署沒有對臺灣構成「立即且明顯」的影響,不是因為RCEP本身沒意義,而是大部分的臺資、臺廠早已因應、調整多年。最直接或常見作法包括在海外設廠或於第三地註冊,在當地國申請加工出口退稅、或從其他項目吸收關稅成本等,而這些都得歸功臺灣廠商靈活應變,才使眼前影響看似不明顯。

不過辛翠玲也認為,中日、日韓之間原本並無雙邊自貿協定,但透過RCEP洽籤,會讓這些斷裂都連結起來,讓中日韓三國間的貿易優惠因此提高。尤其中日韓三國對臺灣都是具重要貿易競爭或夥伴意義的對象。換言之RCEP提高了無法加入的臺灣外部競爭環境的嚴峻程度。

來源:臺海大師兄

相關焦點

  • 張冠華:缺席RCEP對臺影響深遠
    臺灣參與經濟全球化尤其是亞太供應鏈程度較高,未能參與RCEP將對臺灣經濟發展形態產生重要影響,加快臺灣經濟邊緣化。張冠華分析RCEP對臺經濟的影響時表示,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臺灣缺席RCEP的負面影響都不能小覷。第一,從對外貿易角度看,臺灣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沒能參加RCEP影響很大。
  • RCEP對臺灣很有影響!臺灣學者提醒民眾小心當局「洗腦」
    中國目前仍以「世界工廠」為主流,但哪天掌握了RCEP跟CPTPP時,也是成為「世界的市場」開端,中美之間將擁有更相同的競爭優勢,而當局一直跟百姓說RCEP對臺灣沒影響,那是一種「催眠」。 伏和中指出,「沒有市場就沒有主流」。面對美國的圍堵,中國必得找出破口,如果能同時掌握這兩大區域經濟組織及市場,內部產能也能得到紓解。
  • 澎湖罕見大規模軍事移動引發民眾恐慌,臺軍方稱例行性訓練
    臺海局勢嚴峻,解放軍繞臺巡航已常態化。臺灣有綠媒報導,澎湖街頭今日清晨5時出現大規模軍事移動,引發民眾恐慌。但澎湖「防衛指揮部」對此聲稱,只是分別實施甲車、炮兵及戰車戰術機動、戰力保存及指揮所轉移等課目,為例行性訓練。
  •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缺席RCEP對臺影響深遠
    全球最大的自貿區RCEP協定的籤署落成,但是臺灣地區卻沒有包含在內。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在接受中評社專訪的時候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臺灣地區未能加入RCEP這一協定,對臺灣地區的經濟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這一協定囊括了東亞主要的經濟體,自由化水平比較高。
  • 臺學者:「臺灣牌」將隨川普出局,蔡英文悵然若失
    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的訪臺臨時遭到國務院喊卡,雖然國務院聲稱,這是為了確保政府交接能順利進行,而取消所有國務院官員出訪計劃的一環,但似乎也間接顯示川普政府已不再打「臺灣牌」。這次取消官員出訪可能也多少受到布林肯的影響。儘管蓬佩奧原先仍想臨別秋波大打「臺灣牌」,一連串做出「美臺政軍交流」、派遣克拉芙特訪臺及「廢除美臺官員互動禁令」的大動作,意圖刺激北京,並留下「反中」政治遺產;但是,這些宣布和動作都未必能改變拜登的對臺海兩岸的政策,最多只會增加新政府在調整對華政策過程中的難度而已。
  • rcep指的是什麼意思?rcep的影響力有多大?
    相信大家都想了解一下,這個英文單詞的意思,對於中國來說,籤署RCEP有什麼影響又有什麼意義呢?中國的加入又會起到什麼作用?下面我們用一組圖來了解下吧。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由東協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6個國家參加,該談判從2012年11月正式啟動,歷時8年,其中印度因「有重要問題尚未得到解決」而暫時沒有加入協定。
  • 臺美籤署科技合作協定,美國駐臺官員聲稱:臺灣是真朋友
    臺灣的民進黨當局與美國日前在華府完成籤署《臺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定》,臺涉外部門今日在官網公布中英文版本。「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18日在茶會上聲稱,協定大大深化雙方科技合作關係,「美臺是『真朋友』,我們正在一起取得『真進展』。」
  • 臺學者:即使拜登上臺也會打臺灣牌抗中
    波頓新書《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揭露美國總統川普蔑視臺灣態度,甚至大膽預言臺灣將成為美國下一波出賣名單。南臺灣兩岸關係研究會理事長、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丁仁方認為,川普把臺灣當作選舉工具和做生意的籌碼,臺灣必須同時和中美雙方保持友好關係,才有自保的可能。
  • 蔡英文當局刻意淡化RCEP對臺灣地區的影響
    臺當局「經濟部長」王美花、「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等蔡當局官員都認為對臺經貿影響不大,刻意淡化。  RCEP自由貿易區涵蓋約21億人口,經濟總量高達26萬億美元,15個成員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總和約佔全球1/3,是世界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協定,未來攸關中美貿易戰發展,也影響全球經貿情勢。  RCEP對臺灣地區到底影響多大?
  • ,綠營學者痛斥民進黨丨臺灣一周
    為了提醒民眾儘快使用「三倍券」(臺灣因為疫情原因對於民眾的補助),蘇貞昌特地做了一個「親民秀」,他來到一家書店,用聲稱是向女兒借的「三倍券」,買了三本漫畫,說要送給自己的孫女。發票案本來不算什麼大事,但一犯再犯也確實影響到這個政府的觀感,有藍營民意代表要求蘇貞昌將個人的報銷帳目公開。蘇貞昌則答,不要將火向上延燒。一時間,又有拖蔡英文下水的意思。本來再小不過的事情,也耐不住社會輿論的一再檢視。蘇貞昌說是跟自己女兒借的「三倍券」,結果人們記得,他女兒蘇巧慧領到「三倍券」就對媒體稱全部拿去買了一個高壓鍋。
  • 臺媒痛批蔡當局刻意淡化RCEP影響:臺灣變亞洲經濟孤島
    RCEP對臺灣到底影響多大?臺「經濟部長」王美花16日承認,石化、紡織、鋼鐵產業恐受影響,但仍試圖淡化RCEP的作用,聲稱「對臺灣與東協的經貿影響相對沒這麼大」,還用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來搪塞民眾。新北市議員葉元之痛批這是酸葡萄心理,因為吃不到葡萄,所以說葡萄是酸的。
  • 民進黨把「雙標」演繹得淋漓盡致,臺學者批:是對臺灣最大的戕害
    臺立法機構協商本會期開議日期 為閃避美牛美豬議題而一拖再拖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今天要召開協商會議,決定臺立法機構本會期的開議日期。《聯合報》:臺立法機構的「無能」或「無所不能」 全看是否利於民進黨施政今天台灣《聯合報》的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完全施政後,自誇臺立法機構效率提升,實際上卻把其當成黨機器使用。臺立法機構也確實做到了「無所不能」,對民進黨有利者,就無所不能;對其施政不利者,即展現無能。
  • 臺灣出現「吹哨人」?學者警告蔡英文:若不嚴控每月將感染7000人
    昨天,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接見「友邦」時,美滋滋表示自己管控得力,還蹭了一波熱度說「臺灣經驗值得和世界分享」。另一邊,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啪啪」打她臉說,臺灣如果不嚴控,每月恐怕會有7000人被感染。有網友評論說,陳秀熙和柯文哲,恐成臺灣「吹哨二人組」。
  • 捷克議長訪臺用中文聲稱「我是臺灣人」,有人立刻嗨了,網友諷:做秀...
    「訪問」, 維斯特奇爾今天(1日)在臺演說時效仿美國前總統甘迺迪那句知名的「我是柏林人」,並用中文聲稱「我是臺灣人」。對於島內某些人興奮過頭,島內有網友批評維斯特奇爾稱,「做秀,真難看」,他們不明白臺灣某些人在爽什麼。↓
  • 臺灣無法加入RCEP的嚴重後果
    臺當局破壞兩岸關係,使臺灣無法融入區域經濟,必然影響臺灣經濟發展。兩岸學者指出,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惡化,以致臺灣不能加入RCEP,無法融入區域經濟。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15個成員國經濟規模高達26萬億美元,佔全球GDP三成,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對臺灣而言,RCEP經濟體是重要的經貿夥伴。
  • 2021年是臺灣最後機會?臺學者:大陸進入啟動統一前期階段
    在這如此關鍵的時刻,「臺灣競爭力論壇」正式召開。期間,臺灣學者趙春山表示兩岸若想成功和解的話,那麼今年或許是最後的機會。  在這一情況之下,「臺灣競爭力論壇」於近日正式召開,多位臺灣學者出席該會議。會議期間,臺灣學者紛紛發表個人看法,主要圍繞兩岸關係展開討論。
  • 綠營學者聲稱:中美角力,臺灣是「前線中的前線」
    美國即將在11月舉行大選,島內綠營學者、臺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接受訪問時表示,川普的民調落後民主黨拜登有高達10%以上,如果沒有重大事件拉回來,加上拜登若找黑人、女性搭檔參選,對川普來說幾乎沒有翻盤的可能。
  • 臺農已陷入「ECFA隨時可能中止」的恐慌中
    臺灣香蕉盤商表示今年香蕉幾無外銷,感嘆兩岸關係好壞對臺灣農產品影響很大,而更多的臺灣基層農民則陷入「ECFA隨時可能中止」的恐慌焦慮中。今年臺灣香蕉幾無外銷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蕉農表示,端午節過後香蕉價格一直走低,產地價格落在每公斤10元左右,最近更差,上蕉6塊、下蕉2塊。
  • 美國軍艦平均每月通過一次臺海,島內學者稱:增加頻率 聲援臺灣
    美國軍艦馬斯廷號昨航經臺灣海峽,這已是美艦今年第十二次航經臺海,等同平均每月一次,而2019年的次數為九次;島內學者昨聲稱,美國增加軍艦通過臺海頻率,反映不會坐視大陸機、艦「侵擾」臺海、把臺海「內海化」。
  • 臺美FTA抵ECFA?臺學者:最怕兩頭空
    先前臺灣「經濟部」稱ECFA只佔外貿總產值5%影響不大,綠營人士並指若與美國談成FTA,可抵銷甚至超越ECFA效益。針對該說法,中興大學財金系系主任葉宗穎表示,邏輯來說,有機會,但實務來說,挑戰很大,建議蔡當局務實以對,短期內別貿然拋棄EC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