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營收比肩華為,而我們每天用的「國產品牌」都是它的!

2021-01-15 聯商網linkshop

說到中國最牛的民營企業,很多人第一個想到華為。

2018年,華為實現了7311億營收,按以往的經驗(阿里和騰訊2018年全年財報還沒公布),這個營收比BAT三家的總和還要多,單獨拎出來的話,大約是恆大的2倍多、騰訊的3倍多、阿里巴巴的4倍多。

不同的是,恆大、騰訊、阿里巴巴「大當家的」都榮登過中國首富寶座,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卻排不進深圳一個區的富豪榜。

但是最近,國際食品巨頭雀巢公布了2018年財報,總營收為914億瑞士法郎。

千萬不要被914億後面我們不熟悉的瑞士法郎給欺騙了,這麼說吧,現在瑞士法郎兌換人民幣的時價為6.75,也就是說,雀巢2018年的總營收約為6185.7億元,和華為在同一個檔位!

更可怕的是,雀巢2018年的淨利潤達到678.4億人民幣,平均一天淨賺1.8億!

在2018年《財富》500強榜單中,雀巢高居第69位,是全球唯一躋身前100強的食品消費公司(中國的食品公司無一家上榜!)。

作為瑞士這個國土面積不到5萬平方公裡,總人口只有800多萬國家的一個品牌,賣速溶咖啡的雀巢,居然營收比肩華為,怎麼做到的?

雀巢只是賣咖啡的?

如果你真的認為雀巢就是一家賣咖啡的公司,你的認知需要更新了。

如果以「中國人的一天」命題作文,就會出現以下一篇流水帳:

06:30 ——被定好的鬧鐘喚醒,美好的一天從絲塔芙洗臉和歐萊雅眼霜開始。

07: 30——一巴掌呼醒還在賴床的兒子,盯著他喝完雀巢全脂牛奶後交給爺爺帶到幼兒園,自己匆忙衝好一杯脆谷樂倒下肚後倉皇出門上班。

08 : 00 ——送孫子到幼兒園的爺爺趕著鏟屎官進食的時間回家,一包妙多樂貓糧下肚後,貓星人精神抖擻。

08:45 ——到公司後就感覺還沒開始一天的工作已經渾身無力,還好公司準備了提神的雀巢速溶咖啡。

10:30——工作了大半天后口乾舌燥,順手剝開一粒辦公桌一角誰過年結婚派發的徐福記喜糖和寶路薄荷糖。

12 : 10——羅曼蒂克的午餐時間,一杯美極土豆泥和一瓶巴黎水是必點項目。

15:30——辦公室一個妹子招呼了一聲點些喝的,於是一大群吃貨們在美團上點了一大堆的美祿、雀巢絲滑摩卡、雀巢橙味C。

18:00——下班後的第一件事不是趕公交車,而是到樓下的地下商城,用瘦弱的手臂拎一打銀鷺花生牛奶回家,沒辦法,俺兒子只認這個牌子。

19:00——在廚房忙著一家的晚飯,每道菜都少不了太太樂雞精,當然有段時間用的是豪吉雞精。

19:45——因為老二吃掉了老大的那根五羊冰淇淋,兩人在客廳吵起來了,將爺爺剛取出的雀巢冰淇淋扔到地板上。

20:30——剛生完寶寶才7個月的同事打電話過來詢問這個階段寶寶該吃什麼,眼睛都沒眨一下就向她推薦了嘉寶營養米粉。

21:15——上天貓、京東、寶寶樹等各個平臺比價,幫老爸買幾盒雀巢怡養中老年奶粉。

22:00——哄著兩個小祖宗睡著衝一杯惠氏中老年人年奶,上床睡覺。

第二天是陽光燦爛的周末,和幾個朋友約好在星巴克見面。

這樣粗略地算了一下,上面提到的雀巢品牌最少在我們一天24小時中闖入過20多次,平均每一個小時我們就用到一次雀巢產品!

這也難怪,人家可是擁有153年歷史,積累了2000多個品牌,業務遍及全球191個國家的食品帝國!

雀巢帝國養成記

上面說過,由於國土和本國消費市場的限制,雀巢做大自己的路徑必然是面向全球市場。

總體而言,雀巢的發展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成名和發家(1867-1922)。

1867年,瑞士藥劑師亨利·內斯特爾(HenriNestle)發明了一種將果糖和營養劑加入奶粉中的育兒用乳製品,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創立了雀巢育兒奶粉公司,產品上市後廣受歡迎。

1905年,生意做大的雀巢合併了競爭對手英瑞煉乳廠,組成雀巢英瑞公司,並將公司業務擴張到海外,開始在海外國家建立工廠。

一戰期間,雀巢利用中立國企業的身份,大量向戰場輸送煉乳巧克力,以補充士兵們的營養需求,在別的企業因戰爭難以為繼時,雀巢卻得到擴張式發展,產品線涵蓋了巧克力、無糖煉乳、滅菌乳、奶粉等多種品類。

第二階段:重點突破(1929-1945)。

在完成資本的「原始累積」後,雀巢重點向咖啡、巧克力和奶粉等業務進發,並確定了打下雀巢江山的速溶咖啡等品類。

1929年,在美國的「股災」引起歐美經濟危機之際,雀巢出其不意地收購了瑞士最大的巧克力生產商Peter-Cailler-Kohler,基本壟斷本國的巧克力生產。

1938年,雀巢研發出了一種保留天然咖啡味的「純咖啡粉末提取物」,即今天我們經常食用的速溶咖啡,在艱苦的二戰戰場,雀巢速溶咖啡成為鎮定和提神的利器,訂單量大增。

第三階段:全面發展(1947-1973)。

二戰後歐美各國經濟回暖,客觀上需要食品、飲料在形式和內容上的更新和改良。

精明的雀巢又一次看到了商機,全面進入冰淇淋、速凍食品、酸奶和飲用水等領域。

1947年,雀巢收購競爭對手阿里門塔納公司,進入烹調市場,拳頭產品是「美極」。

至此,雀巢以二次大戰為契機,完成了戰略調整,完善了產品結構,雀巢食品帝國的雛形已現。

第四階段:食品帝國(上世紀70年代年至今)。

上世紀70年代開始,雀巢通過一系列併購一步步組建龐大的食品帝國:

從1974年開始,雀巢開始持股國際知名化妝品牌歐萊雅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1977年至2012年,雀巢有耐心地分步驟收購全球最大的眼科藥品與醫療器械公司愛爾康;

1985年,雀巢以30億美元收購美國三花公司;同年收購全球最大的寵物食品商喜躍Friskies;

1988年,雀巢耗資60億美元收購英國糖果公司Rowntree Mackintosh,將奇巧等品牌收之名下;

1997年,「殺手CEO」包必達以103億美元的天價收購美國普瑞納公司,成為寵物食品領域的寡頭;

2010年,雀巢以37億美元收購卡夫披薩餅業務;

2012年,經過多輪談判後,雀巢以118.5億美元拿下紐西蘭的惠氏奶粉,也一舉超越美贊臣和多美滋,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奶粉企業。

而雀巢的一系列的開發和併購都是有明確的發展目標的,並且嚴格遵守了專注-多元-專注的可控發展模式,在此過程中,雀巢完成了開放式的企業文化建設,讓公司在全世界範圍內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成為全球當之無愧的食品帝國。

中國為什麼沒有雀巢?

成立於1867年的雀巢在中國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74年,香港是雀巢在中國的第一站,並於1920年在香港開設雀巢產品有限公司。

1908年,雀巢在中國的第一家銷售辦事處在上海啟動。

1990年,雀巢在中國的第一家奶品工廠在黑龍江成建立。

1993年以來,雀巢先後在中國建設了近20家工廠,基本能在中國生產所有的雀巢產品。

從1999年以來,雀巢先後收購了太太樂(1999年)、五羊(1999年)、大山(2010年)、豪吉雞精、徐福記(2011年)、銀鷺(2011年)等我們引為傲的「中國品牌」。

這也是雀巢的聰明之處,它在中國併購一家品牌後,並不要求將雀巢兩字強加給原來的品牌,所以雀巢在中國收購了這麼多知名品牌,很多人到現在還渾然不知。

如今,經過多年的開拓和發展,中國已成為雀巢在全球業務中除美國外最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場市場還在以極快的速度增長。

2016年,在前期推出冰爽茶、原葉茶不敵康師傅、統一等企業的情況下,雀巢再接再勵,在雲南普洱啟動咖啡中心,劍指中國傳統茶飲料。

而面對這樣一個可怕食品帝國,管理粗放、品質一般的中國網際網路咖啡還在燒錢玩概念,更有一大批國內快消品巨頭更是因為定位不清、布局不明或競爭力下降等原因死走逃亡。

中國為什麼沒有雀巢?這是值得很多中國企業捫心自問的深刻話題。

(來源:電商報)

相關焦點

  • 一個賣速溶咖啡的,營收比肩華為,每天用的「國產品牌」都是它的
    一天淨賺1.8億,營收比肩華為說到中國最牛的民營企業,很多人第一個想到華為。2018年,華為實現了7311億營收,按以往的經驗(阿里和騰訊2018年全年財報還沒公布),這個營收比BAT三家的總和還要多,單獨拎出來的話,大約是恆大的2倍多、騰訊的3倍多、阿里巴巴的4倍多。
  • 中國本土食品飲料品牌,曾年營收百億,卻被雀巢拿下
    銀鷺本來是我國本土品牌,但在發展過程中被雀巢收入囊中。事實上,在國內市場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像樂百氏、益力礦泉水、中華牙膏、徐福記等品牌,都曾賣身外資。接下來,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銀鷺。
  • 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千億巨頭:雀巢、百事、達能、中糧……
    每個中國人都無法逃脫這些問題。實際上,大部分時候你只不過是在一家公司的多個品牌間難以抉擇罷了。接下來聊聊掌控了你生活的十家公司、它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和你可能不知道的故事:01 雀巢:全球最大食品製造商2019年雀巢營收約6614億,是2.4倍個阿里,超過百度、阿里、騰訊(BAT)三者營收的總和。
  • 我們每天可以遇到雀巢多少次?
    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在與雀巢相遇置身其中與每一天的美好時光遇見07: 00 ——鬧鐘響起,伸一個大懶腰起床,習慣了每天早上用絲塔芙洗臉、護膚。22 : 00 ——到了洗洗睡的時間了,依然用絲塔芙洗個臉,好好睡個美容覺~你每天遇到雀巢多少次?小編數了一下在這虛擬的一天之中不算重複,「雀巢」一共出現過22次為什麼會想起問這個呢?
  • 又一國產巨頭倒下,曾比肩華為中興,如今淪落到要賣掉科研大樓
    而這些在十幾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加快,機會同挑戰並存。所以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定位,接下來技術的發展更是沒有方向。曾經的中華酷聯中,酷派,聯想以及中興都相繼在手機行業失敗了。唯有華為堅持下來,而且發展得相當出色。
  • 華為助力國產代工巨頭崛起,而它如今卻自食惡果
    華為助力國產代工巨頭崛起,而它如今卻自食惡果本文由「科技熱點觀察」原創,發布於「百度平臺」,禁止抄襲,違者必究一、導讀近日,關於緯創印度工廠蘋果手機被砸的事情,一度成為網絡頭條,其中有2萬多部iPhone被毀,還有近80億元的機器設備受損,作為手機代工廠,緯創和富士康一樣,靠著蘋果的訂單,每年都賺得盆滿缽滿,如今國產手機也迅速崛起,像華為去年更是拿下了全球第二大手機出貨量
  • 華為之後,又一國產品牌在銷量上超過蘋果,它可能是2021年的黑馬
    換句話說,儘管在年初受到了疫情影響,但後來主流手機品牌取得的成績都可以:華為仍是國內「一哥」,小米站穩高端機市場;而蘋果「磨磨唧唧」,可它的5G iPhone也來了;OV則繼續保持低調,偶爾也做一些高調的事兒。總體來看,在全球範圍內,國產手機廠商的實力逐漸上升,甚至在海外的部分市場裡做得比蘋果、三星還優秀。當然,我們還是拿數據說話。
  • 國民飲料品牌,曾創百億營收,遭雀巢出售,重回創始人懷抱
    在被雀巢收購之前,銀鷺有著亮眼的業績報告。2010年,銀鷺全年的銷售額為54.7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2.45%。在當時的國內飲料市場排名第五,罐頭行業更是躋身前三。銀鷺的營收能力成功引起雀巢集團的注意。於是在2011年,雀巢以15億元人民幣收購銀鷺食品集團60%的股份。
  • 繼華為之後,又一國產品牌強勢崛起,2020年計劃賣出3億部手機
    這意味著又一國產手機廠商正在快速崛起,並成為華為、蘋果等巨頭的有力競爭對手。據悉,小米一直在與供應商洽談,將預定高達2.4億部手機的零部件。這一數量不僅超過了小米在2020年的產量,也超過了蘋果手機的年均2億部的出貨量。
  • 2018中國TOP10手機品牌排名:國產霸榜,華為稱王 蘋果僅排第五
    上周三,蘋果CEO庫克在投資者的公開信中表示,諸多因素造成了公司營收不及預期,包括iPhone銷售低於預期、中國市場表現不佳等,將第一財季(2018Q4)營收預期下調。報告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總收入達307億美元,主要集中在蘋果、華為、OPPO、vivo以及小米在內的五個品牌。其中,蘋果、華為分別佔據23%、22%的份額,排在前兩名。
  • 兩大「冷門」國產手機品牌:外國人愛不釋手,就喜歡用中國牌子!
    按照常理來說,華為身為中國營收排名第一的企業,其手機業務的營收自然不在話下。但出口海外市場的情況,和國內不盡相同。其中,出口覆蓋率最高的國產手機品牌是聯想手機;出口銷量最高的國產手機品牌是傳音手機。兩大「冷門」國產手機品牌:聯想和傳音,在國人心中必須擁有姓名!
  • 又一個國產運動品牌倒下!本可比肩耐克阿迪,最後卻無奈退場
    而貴人鳥就是其中之一,估計很多人對這個品牌都不陌生,因為貴人鳥曾今還贊助過《快樂男聲》,很多明星都給它代言過,當時的名氣可謂是吊打李寧安踏,專賣店也是隨處可見,但是如今的貴人鳥卻幾乎看不到了,究竟是什麼原因,能讓這麼一個巨頭倒下呢?
  • 被華為認可的國產電動牙刷品牌:力博得,實力到底如何?
    以前我們的生活大部分都充斥著國外品牌的產品廣告,年輕人也更熱衷於購買進口產品,認為這是一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但是現在,購買國產品牌產品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很多國產品牌越來越好,事實也證明,我們國產品牌完全撐得起。特別是衣服、鞋、化妝品、手機、電器等品類,各種崛起的國貨品牌一方面是因為年輕人心裡對國家強大的認可,而另一方面,也是對國產品牌品質的信任。
  • 都是國產手機,為啥華為、小米用中文名,OPPO和vivo卻用英文名?
    都是國產手機,為啥華為、小米用中文名,OPPO和vivo卻用英文名?眾所周知,在網際網路資訊時代,智慧型手機的全面普及,確實給人們的衣食住行,帶來了方方面面的便利,而說起手機品牌,大家都知道,目前國內市場有四大手機巨頭,統稱為「華米OV」,代表的就是華為、小米、OPPO和vivo這4個手機品牌,然而一些消費者也有疑問,都是國產手機,為啥華為、小米用中文名,OPPO和vivo卻用英文名?
  • 方法論|華為與雀巢人才「選、用、育、留」的秘訣
    企業人才的「選、用、育、留」,往往和「能力、勝任力、素質」等關鍵詞掛鈎,而作為衡量標準的崗位勝任力模型,應該被大家重新重視起來。資料來源:中大諮詢研究整理03 華為和雀巢是如何構建崗位勝任力模型的?雀巢HRBP的崗位勝任力模型雀巢HR 轉型發展至今,SSC、COE 與HRBP 三方已能夠保持良好的協作,這要歸功於它的一個「目標分解」制度——明確在新的一年內HR 首要的幾項工作目標,使大家在接下來的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對工作的優先性有共同的認可,避免在資源協調的過程中產生矛盾
  • 又一國產品牌崛起:擊敗兩大外企巨頭,20%的國人都在用它
    就拿國內的牙膏行業來說,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日化品消耗市場,但很長一段時間裡,國產牙膏都被高露潔和佳潔士這兩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高露潔的背後站著寶潔公司,佳潔士也是國際巨頭聯合利華旗下的品牌,這兩大美國巨頭企業挑落了本土的六必治、兩面針等品牌,佔據了國內大半的市場。
  • 華為正式宣布,12月16日,已成為國產系統的「歷史時刻」
    要知道,谷歌安卓和蘋果IOS在手機作業系統領域佔比高達99.9%,谷歌斷供安卓授權,讓我們意識到了國產手機作業系統的重要性。萬幸的是,任正非早已預料到,華為的快速壯大,必然會引起西方國家的注意,為此,早在2012年,華為就開始布局自己的作業系統。
  • 又一國產品牌崛起!「打敗」美國兩大巨頭,1/5的中國人都在用它
    文:馬可牙膏是我們日常生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熟悉的品牌有高露潔、佳潔士、雲南白藥、黑人等。當然目前我們在市場上看到最多的也是這幾種牙膏品牌。眾所周知,雲南白藥是我國的國貨之光,黑人牙膏也曾一度陷入風波中,被很多人認為是外國品牌,但其實黑人牙膏和雲南白藥牙膏一樣是國產品牌。
  • 雀巢的無敵之處,在於它遍布於你生活的每一處!|雀巢公司|冰淇淋|...
    07: 00 ——鬧鐘響起,伸一個大懶腰起床,習慣了每天早上用絲塔芙洗臉、護膚。  07: 30 ——雀巢全脂牛奶泡上一碗脆谷樂給兒子。  創建於1866年的雀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153年來,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數次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但在多數有據可考的年份,雀巢財務狀況都很穩健,153年更難以想像的是,這樣穩健的企業,它的悠久歷史是無數次跨國併購寫就的。
  • 營收驟下的雀巢帝國再下注
    19世紀60年代,從事藥劑師工作的瑞士籍人亨利·內斯特爾(Henri Nestle)為不能享用母乳的嬰兒配置了嬰兒食品,發明了一種育兒用乳製品,即把果糖和營養劑加入奶粉中,是當時很優秀的育兒食品,但產量很少,它能起到代替母乳的作用,可以挽救不能食用母乳及其他代用品的嬰兒,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逐漸被一些媽媽、助產士以及醫生們所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