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蔣勳老師講紅樓

2020-12-23 起風520ry

其實很早之前就開始聽蔣勳老師講紅樓了。

但是因為音頻實在太長,斷斷續續一直也聽不完。

但是一有時間的話還是會選擇聽下去的。

蔣勳老師的聲音充滿磁性,讓人莫名的安心。

再加上王俊雄老師的背景音樂,感覺整部作品完美的無可挑剔。

我是讀不懂紅樓的,很大言不慚,但是是實話。

在太祖「中國人至少早讀三遍《紅樓夢》「的號召下,高三畢業後買了紙質書,很認真的讀了,但是很多東西還是讀不出來,可能是沒有相應的閱歷。

或者實在不想讀那麼多拗口的古詩文。

所以很感謝蔣勳老師,若是沒有跟著他讀一遍紅樓,感覺可能這輩子也不會再翻開這本書。

有了講解,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是第一講時蔣老師告訴我們的道理。

紅樓夢是假的,南柯一夢,再繁華的夢也會醒來,空留一聲唏噓。

但是什麼是真呢?

把假的當成真的,假的自然就是真的,不存在的東西相信它存在,也便是存在了。

紅樓夢是假的,所有的內容都是杜撰,所有的的人物也是虛構。

但是也是真的,是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心血,是他歷盡人生百態後回憶生命的的真實寫照。

是值得我們讀一輩子的經典。

蔣勳老師的課今後也會一直聽下去,有感而發的時候也會寫一寫,不敢說是獨到的見解,只是表達一下對經典的敬意。

相關焦點

  • 臺海觀瀾|蔣勳說紅樓為什麼受歡迎——兩岸文化交流漫談(一)
    在文學界,在學術界,在大學中文系,在國外大學的中文系,很多的作家、專家、老師講解紅樓夢、研究紅樓夢並為此著書立說。但是能把紅樓夢說得深入人心,得到普羅大眾最大範圍認可的,是臺灣的文化界名人蔣勳。蔣勳說紅樓,甚至說到連著名影星林青霞都成了他的粉絲。
  • 蔣勳:講給「大家」聽的人
    蔣勳採訪蔣勳前,還沒看見他,已經聽到他熟悉的聲音。現在的音頻付費節目中,蔣勳的音頻課有廣泛的傳播度。對於受眾來說,他扮演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啟蒙者的角色,用淺白的語言給大家講藝術史,講《紅樓夢》,也用這樣的方式去寫「孤獨」、寫「品位」。蔣勳很願意以「啟蒙者」的身份與大眾溝通。
  • 江弱水對蔣勳的批評是否過於粗糙?
    回音□鍾哲平看了江弱水關於蔣勳的書是「中文世界裡的三聚氰胺」的評論(見4月29日羊城晚報人文周刊B1版),覺得有話要說。江老師說:「我知道我傷了蔣勳大師很多粉絲的心。」是的,我就是其中一個傷心的粉絲。而且,我也是江弱水本人的粉絲。我很喜歡江弱水的《陸客臺灣》。
  • 蔣勳美學丨《孤獨六講》一:情慾孤獨
    蔣勳丨臺灣作家、畫家、詩人、美學家。文字僅供交流學習所用,版權歸蔣勳老師及出處所有。 孤獨六講 《孤獨六講》這是一本講述孤獨的書——殘酷青春裡野獸般奔突的「情慾孤獨」,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但《孤獨六講》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
  • 蔣勳:一生流浪,不舍愛與自由
    30歲以後,我才開始看蔣勳老師的作品。那時候,正好是夏天,每個晚上,我都會躺在陽臺上,聽蔣勳說紅樓。他的聲音富有磁性,在這樣的夜晚,慢慢地流進我的心。接著,我又看了他的一系列作品《生活十講》、《池上日記》、《捨得、捨不得》......他每一部作品,讀來都讓我感覺放鬆,像是回到了故鄉,回到了親人的懷抱。
  • 他是林青霞的「唯一偶像」,他是臺灣美學大師蔣勳.
    《孤獨六講》蔣勳著如果「孤獨」曾是一種不得以而為的狀態,那麼蔣勳先生的敘述中,它成為了使生命飽滿的要素。《蔣勳細說紅樓夢》被稱為「充滿耐心的紅樓解讀」《紅樓夢》的作者用十年寫了一部未完的小說,而蔣勳先生也在三十年裡,將它放在案頭,反覆咀嚼研讀。
  • 【活動】開年首講:聽蕎麥君細按紅樓
    去年,蕎麥君在知乎上開了一個《紅樓細按》的專欄,細析紅樓中人,勾引和迷倒粉絲一大片。他論析林黛玉性格形象發展改變,也看到林黛玉的雅謔和聰慧,他認為外示厚道賢良的王夫人其實是權謀九段,高手中的高手,皆發紅學研究之新聲,別具隻眼,尤其是《從<紅樓夢>看八旗世家的高度禮教化》以及《晴雯襲人合論》諸文,入乎文心,出乎史筆,已成其紅學研究之大著名章,載譽學林。
  • 聽書|用美學思維提升生活幸福感:聽蔣勳揭示美的真相
    蔣勳老師就是這樣的人,2010年我專門跑去臺灣聽了他的西方藝術史學課,讓我更深刻的了解此生的生命價值。所以我希望我們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也能從看到一張畫,得到愉悅;能從學習一項新的技能,體會到求知慾被滿足的大快樂;能從藝術史的故事裡,看到那麼多的努力和掙扎,知道自己也不孤單。
  • 蔣勳,我最喜愛的文人作家
    與蔣勳老師的書結緣,是在13年。我在南京一家書店當書店導購員,那天整理書架的時候,就翻到了一本封面樸素的封面,書名是生活十講。我好奇拿起來翻了幾頁,覺得文字很耐讀,講的是社會倫理和哲學思考的內容,我仿佛聽到一位師長在我耳邊娓娓道來,很親切也很有耐心。老師的文字令人慾罷,不能我放下了書。
  • 美學家眼中的「孤獨」——蔣勳《孤獨六講》和《因為孤獨的緣故》
    今天,我要說的這個話題的主角是蔣勳先生,要講的是他的兩本關於「孤獨」的書。蔣勳蔣勳﹙1947年-﹚,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福建福州人。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現任《聯合文學》社社長。
  • 蔣勳,被林青霞稱為「半顆安眠藥」的男人,他這三本書不得不看!
    或許就是本著這樣的心意,蔣勳老師會通過作品將他對於生活、對於美的感悟記錄下來。《蔣勳三書》,包括《品味四講》、《孤獨六講》和《生活十講》,每一本書都是他以溫柔的文字,寫下的對於文化與美、與生活的感悟。《品味四講》:美可以是生活本身蔣勳老師在《品味四講》中告訴我們,美不等於藝術,而是可以回到生活本身,甚至可以是最平常的食衣住行,只要你用心觀察,認真感受,你所認知到的和感受到的就是美。
  • 蔣勳美學作品盤點
    在大陸,蔣勳受熱捧的程度也不亞於臺灣,被讀者奉為「美學大師」「美的布道者」「美學領路人」。 蔣勳先生著作等身,尤以美學作品見長。他的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 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蔣勳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幾部美學作品,看看蔣勳筆下的美究竟是什麼樣子。
  • 蔣勳《品味四講》,這樣的排名也是令人服氣的
    蔣勳的《品味四講》說,行。食衣住行,這樣說似乎不大順口,沒辦法,衣食住行這樣說得習慣了。據說「衣食住行」還是來自孫中山,孫中山的《民生主義》第三講,「大家都能各盡各的義務,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種需要。」
  • 蔣勳和林懷民:有一種同性之愛,跨越生死
    認識蔣勳,是30歲以後。這幾年,不間斷地聽了他的很多節目,也買了好幾本他的書。我一直有一個疑問:這麼美好的男子,愛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但很遺憾,卻一直沒有聽到他談論自己的愛情。直到最近,我在一本書中,感知到他對一個男性深深的愛戀。
  • 蔣勳和林懷民:跨越世俗的同性之愛,值得我們深深祝福
    認識蔣勳,是30歲以後。這幾年,不間斷地聽了他的很多節目,也買了好幾本他的書。
  • 每日好書推薦:《生活十講》蔣勳
    【內容】《生活十講》是臺灣廣播節目「文化廣場」的結集,安撫過監獄中很多絕望而困頓的人。在臺灣,蔣勳的講座常常是一票難求;而文字的傳播無遠弗屆。在本書中,作者娓娓道來,在廣闊的生活中選取了十個側面:價值、官學、倫理、信仰、物化、創造力、文學力、愛與情、情與欲、新食代。借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質。
  • 吳哥很美,蔣勳筆下的吳哥猶為美
    而我想說的是,蔣勳老師筆下的吳哥猶為美。《吳哥之美》的作者蔣勳老師,是臺灣著名美學家、文學家、畫家。他有諸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如《蔣勳說紅樓夢》 、《孤獨六講》、《蔣勳說文學》等等。《吳哥之美》是一本遊記類散文,這本書是十幾年前蔣勳老師在吳哥旅行時,邊遊歷邊寫給愛人林懷民的信,後來整理集結出版成書的。
  • 蔣勳有聲書重磅出擊 內地三炮齊發
    核心提示:臺灣著名散文家張曉風這樣描述蔣勳:「蔣勳善於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於把沉啞喑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蔣勳多年在文學和美學上的耕耘,就時間的縱軸而言,他可算為人類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個恭謹謙遜的善述者。
  • 看名家旅行的意義,蔣勳:動機比能力重要
    最近讀到著名文學家蔣勳老師的一篇文章,感觸頗深,文章是關於旅行的意義,題目叫做《人生需要出走》,讀完感覺收益巨大,所以想和朋友們分享一下。喜愛旅行和讀書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哦!蔣勳在文中說,他講旅行或旅遊,他常常用「出走」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