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偉/文 紅樓夢這部作品,在中國文化中佔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位。這部書出來之後,就出現了一門學科,叫做紅學,也出現了一批專家,叫紅學家。在文學界,在學術界,在大學中文系,在國外大學的中文系,很多的作家、專家、老師講解紅樓夢、研究紅樓夢並為此著書立說。
但是能把紅樓夢說得深入人心,得到普羅大眾最大範圍認可的,是臺灣的文化界名人蔣勳。
蔣勳說紅樓,甚至說到連著名影星林青霞都成了他的粉絲。
大概是2000年之後,由於一系列家庭、親友的變故,林青霞陷入一個黑暗時期,情緒極度低落。這個時候,有朋友送了他一套蔣勳的有聲書,內容是文學和紅樓夢。她一聽,馬上入迷了。入迷之後,只聞其聲還不夠,林青霞還要見到真人,要見到蔣勳這個人。
真人在哪裡?在臺灣的高雄。每個周五,蔣勳在高雄說紅樓。
於是,林青霞不論有多忙,每個周五,她都要從香港飛到高雄,當面聆聽蔣勳講紅樓。每每聽到動情處,林青霞就會淚流滿面。她對自己的粉絲說,你們把我當偶像,而我的偶像是蔣勳老師,「他的聲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能給予內心安定的力量。」
蔣勳在高雄,說了四年的紅樓夢。他的聽眾,有林青霞這樣的大明星,但更多的是高雄的基層民眾,是高雄的販夫走卒。這些高雄的小販,早晨5點起床,忙到上午九點、十點,吃完午飯,然後下午來聽蔣勳的課,聽得如痴如醉。
文化的傳播,是有強大的穿透力的,何況是紅樓夢這樣一部偉大的、中國人婦孺皆知的文學作品。所以,蔣勳說紅樓,在高雄獲得巨大的成功,也必然在大陸獲得巨大的成功。
果不其然,蔣勳說紅樓傳到大陸之後,呈現出的是爆炸性的、現象級的傳播,他的音頻、視頻的播放量是以億為單位計算的,有人說他治癒了幾百萬人的心理創傷。
為什麼?
筆者覺得,蔣勳說的紅樓夢之所以受歡迎,有以下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點,微塵眾生。
微塵眾生,就是像塵土一樣卑微的小人物。紅樓夢的人物,林林總總,人物眾多,既有光鮮亮麗的才子佳人,也有被這些才子佳人的光芒擋住,成為了這部作品背景,但是依然鮮活、依然讓人感動、讓人感嘆的小人物。
這樣一些小人物,這些躲在才子佳人背後的小人物,被蔣勳發現了,發掘了,展現在聽眾、觀眾面前。
比如說,蔣勳讀紅樓夢讀了40遍之後,發現了二丫頭這個角色,40遍之前都沒有發現這個人,沒有注意到這個人。
二丫頭是怎麼出現的?是秦可卿死了,要出殯。一個大家族、貴族,浩浩蕩蕩的出殯,走到半路,一個不知名的村莊停下來休息。寶玉就在農家屋裡屋外到處看,所有的東西他都要玩,問別人這是什麼這是什麼。結果看到炕上有一個紡車,他就過去玩,這個時候二丫頭出場了,走過來說,不要弄壞了。寶玉就不好意思了。然後二丫頭就紡線給他看。「只見那丫頭紡起線來,果然好看。」
對於這一段,蔣勳是怎麼解讀的呢?蔣勳說,他感覺這個二丫頭,是一個有自尊的人,我窮,可是我有我的尊嚴,你動我的東西,這是不當的,我就要指責。紅樓夢裡面描寫二丫頭紡線是果然好看,蔣勳就解讀說,他認為當時的二丫頭,像一個觀音的臉,是那麼端正。
然後,作者很有意,很特別地安排了秦鍾,一個比較輕薄的小男孩說,哇,此卿頗有意趣。寶玉就說,你再胡說,我就打了。
蔣勳這樣解讀,二丫頭有她的端正,觀音一樣,寶玉有他的端正,對生命不可以侮辱。
一個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一粒微塵,就這樣被蔣勳從紛繁複雜的紅樓夢眾多人物中「擇」出來了,並且賦予全新的、人性化的解讀。
後來,大隊人馬繼續上路。寶玉想再看一眼二丫頭,卻沒有看到。正在惆悵之際,「只見迎頭二丫頭懷裡抱著他小兄弟,同著幾個小女孩子說笑而來。寶玉恨不得下車跟了他去,料是眾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爭奈車輕馬快,一時展眼無蹤。」
對於這一段,蔣勳解讀說,佛經裡講的微塵眾生,講的就是這個東西。我們可能在捷運上碰到一個人,像沙塵就不見了,一輩子再也不見到了,可是,未必沒有因果。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見,不知道還會結什麼樣的緣分。
二丫頭只是蔣勳發現的眾多小人物中的一個,他還發現、發掘了其他一些小人物,而且也解讀得非常棒。比如賈雨村身邊的那個門子,從前葫蘆廟裡的小和尚,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人,關鍵時刻拉了賈雨村一把。當然,紅樓夢裡最大的一位微塵是劉姥姥,而在蔣勳看來,劉姥姥是賈府的救贖。
這是蔣勳說紅樓之所受歡迎的第一點,他發掘了那些微塵眾生,拉近了紅樓夢和普羅大眾的距離。
第二點,菩薩心腸。
就是說,蔣勳本人被紅樓夢度化了,蔣勳在讀紅樓、說紅樓的過程中,自己也被紅樓夢感化,因此有了新的感受,有了新的觀點。
蔣勳說,他發現,紅樓夢竟然是一部佛經。紅樓夢是在用所有人物的描寫,來度化人的痛苦。心經裡面說,度一切苦厄。蔣勳也是讀了紅樓夢之後,才發現,紅樓夢就是佛經,是來度化人的痛苦的,當然,度一切苦厄,不是免除,只是幫你度過,或者是陪伴你度過。
蔣勳說,他以前讀紅樓夢,賈環、賈瑞、薛蟠,都是他討厭的人。後來他發現,如果他討厭他們,表示其實他有偏見,他對這些人沒有真正的紅樓夢作者的包容。
比如賈瑞,那個追求王熙鳳的人。這個人,以前的蔣勳是不喜歡的,認為他是個反面人物,但是後來,他對賈瑞這個人,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
蔣勳是這麼解讀的。賈瑞父母雙亡,是一個很嚴厲的祖父帶大的。他的祖父賈代儒,每天逼他讀書,可是一個青少年,十六七歲,當然有身體的欲望。他看上王熙鳳,可以說是癩蛤蟆想吃是天鵝肉,可是,癩蛤蟆的夢想,真是想吃天鵝肉的。這樣一個人,不談戀愛則已,一談就要轟轟烈烈。這在心理學上,完全可以解釋得通。賈瑞去惹王熙鳳,他絕對知道他的下場是什麼,如果講痴情,賈瑞恐怕是紅樓夢裡的第一痴情。賈瑞愛一個人,那個愛其實是沒有錯的,他只是愛上了不該愛的人。
因為有了這樣的理解,所以在蔣勳看來,他所理解的紅樓夢作者的原意,那兩回,作者不是在批判賈瑞,其實是在批判王熙鳳,因為王熙鳳不懂得拒絕的智慧。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蔣勳讀紅樓,讀了50遍60遍,他就從關注才子佳人轉變到了關注微塵眾生,從愛憎分明轉變成了菩薩心腸。
他注意到二丫頭這個不起眼的角色,也是因為菩薩心腸。蔣勳說,他注意到二丫頭,是因為農家男耕女織,一個女孩子紡線,可能幾個月就紡那麼一點點,搞亂了,就完蛋了,就要重新做。
所以,這個人物就被蔣勳發現了。
蔣勳說紅樓受歡迎的第三個理由,是言傳身教。
這是蔣勳自己講的一個故事,一個真實的案例。
蔣勳是學美術出身,是個畫家,在巴黎留過學,紅學算是他的副業。他的主要工作是美術老師,做過臺灣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
蔣勳做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的時候,學校裡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學生,是校花。既然是校花,就有很多人追求,很多人寫信。
有一次,在蔣勳的課堂上,這個校花進到教室之後,忽然拿出一封信,大聲呵斥一個男生:某某某,再這樣寫信,我就不給你好看。然後,這個校花就把男孩子的信當眾念了。
蔣勳說,那個男孩子,就是賈瑞。
當時的蔣勳心理非常難過,他就說,今天不上課了。然後,蔣勳把這個女孩子叫到自己的辦公室,把紅樓夢裡賈瑞追求王熙鳳的這兩回念給她聽。
蔣勳念完,女孩子就哭了,跟蔣勳說,謝謝老師,我懂了。
蔣勳後來說,他其實也很理解、原諒那個女孩子,因為收到很多信,很煩,可是她不知道,她的那個當眾羞辱人的動作,傷害有多大。那個男孩子,後來就休學了。蔣勳說,我們要有多大的原諒的心態,才能夠知道,連拒絕都要很小心,社會上發生的好多悲劇有時候是我們想像不到的,雖然出發點不見得就有惡意。
這就是紅樓夢的魅力。
而蔣勳本人的魅力,不僅僅在於他對紅樓夢透徹的領悟,不僅僅在於他不緊不慢、娓娓道來、充滿磁性的聲音,不僅僅在於他的言傳,更在於他的身教。紅樓夢度化了蔣勳,蔣勳度化了他美麗的校花女學生,也度化了現實世界中的林妹妹林青霞。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蔣勳說紅樓之所以受歡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對於寶玉、黛玉的關係,這兩個人的前世、今生、來世,他有非常細緻、精微的解讀。
這一部分,蔣勳老師的原版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