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您好:
還有20天,新小班的寶寶們就要正式進入幼兒園啦。相信很多家長現在是「坐立難安」,生怕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不習慣。
別擔心,讀一讀、聽一聽這份「新小班入園須知」,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啦!
推薦丨口袋小編
微信丨youshikoudai028
1.怕生
不願意與老師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縮在角落或無人之處。
2.強烈抵抗
表現為哭鬧打人、咬人、摔東西、搶玩具等。
3.拒絕吃東西、喝水
有的家長平時在家裡使用不恰當的強化手段,讓孩子不能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這些孩子來園後,容易表現為拒吃、拒喝。
4.跑出教室一個人玩。
5.說謊
如回家告訴父母「老師(小朋友)打我」、「沒有玩具」、「不給飯吃」等。
6.階段性體質敏感
由於新環境使孩子情緒波動較大,加上哭鬧、緊張,體能消耗也較大,出現代謝紊亂,進而在一定階段內引起體質敏感、易生病。
7.尿褲子、尿床
由於老師掌握孩子的規律需要一定的時間,對於自立能力弱的孩子而言,來到一個新環境,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只要家長多帶上幾套換洗衣褲就行。
8.不願上幼兒園。
抵制情緒較大,晚上易哭鬧。
心理準備
入園前,家長給孩子多提供獨立與他人交往的時間與機會,使孩子逐漸習慣與同伴或其他成人一起玩耍、嬉笑。
要和孩子經常談論幼兒園,可以談鄰居、同事家小孩在幼兒園如何快樂;告訴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小朋友學習本領、遊戲玩耍的地方,在那裡能夠玩到許多新玩具、結交許多新朋友,有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激發孩子想上幼兒園的願望。
生活準備
會自己用勺進餐,克服要別人餵飯或挑食等不良習慣;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服裝鞋襪及其它用品;教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如想喝水、大小便等,而不要以哭代替。
此外,請給孩子備二套替換的衣褲(最好做好標誌或寫上名字)放入書包帶到幼兒園,以便孩子弄髒衣物後老師能及時更換。
交往準備
教孩子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
引導孩子在與同伴玩耍中學會謙讓、關心與合作,教孩子知道如何正確地展示自己的本領,使孩子在交友中獲得樂趣並鍛鍊交往能力。
平時不要唯孩子獨尊,避免孩子只習慣於接受別人的關照。
行為訓練
培養孩子的文明行為,不抓人、打人,傷害同伴;教育孩子遇事不任性、亂發脾氣;會用語言與人交往。
愉快地與孩子說「再見」
千萬不要聽到孩子哭聲又回頭去望望孩子,甚至將孩子帶回家。否則,孩子有此「經驗」,第二天入園只會哭得更加厲害。
父母既然下決心送孩子上幼兒園接受集體教育,那麼自身的態度必須堅決果斷,並堅持天天送,不要因孩子哭鬧或「借題」而動搖。
堅持送孩子入園
如果孩子沒有嚴重疾病,請堅持連續送孩子來園。如果一切準備工作都已做妥,但幼兒仍然害怕上幼兒園,哭鬧不休,請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出現這些不適應都是正常的。
千萬別用恐嚇或賄賂的手段使幼兒就範。只要家園密切配合,孩子的不適應期就會縮短,孩子很快就能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孩子要喝水、大小便怎麼辦?
剛入園時,老師會不時地提醒,小朋友也可以隨時提出喝水、如廁的要求。
孩子不肯午睡怎麼辦?
老師不會強迫剛入園的孩子午睡,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誘導孩子午睡。
孩子不會自己吃飯或不肯吃飯怎麼辦?
吃飯時,老師會對新入園的孩子予以特別照顧,教他們使用勺子進餐,對個別能力弱的,老師還會餵飯。
孩子在幼兒園與小朋友發生爭執怎麼辦?
小朋友之間的交往行為是各不相同的,如:有的是用語言,有的是用眼神或表情,有的是用動作的。
小朋友之間發生爭執(包括吵架甚至打架)是很正常的。由於孩子的體力弱,這些爭執一般不會造成人身傷害,況且老師會立即排解糾紛,家長可儘量放心。
為了幫助更多爸爸媽媽解決孩子入園問題,我們特地邀請了來自華東師範大學張明紅教授打造了一套針對家長的課程:
張明紅教授是專業領域的上的權威發聲者,著有《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0-3歲兒童語言發展與教育》、《學前兒童心理與優教120問》等等,能夠在專業度上給到家長最前沿最科學的建議。
這些入園秘籍全部整理在了本次課程之中,除了分析問題的成因,還給出了我們目前認為最高效可行的方案。
家長們的反應都是乾貨滿滿,誠意滿滿
關注公眾號:家園聯繫欄→菜單欄的右下角:育兒好課→我的訂單,就能聽課啦!開學特價99元
讀者專享福利:10元優惠券
(限時4周,僅限100張,領完即止)
▼
領券後購買僅需89元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