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知識問答(二)

2021-03-01 龍巔孔雀魚


問:什麼是常說的改魚?
答:改魚是指加入不同基因,然後得到穩定基因。子代有另外的表現,而不是所說的修改魚的血統,改成其他品系的魚。

問:一個母的配幾個公的比較合理呢?什麼時候放在一起養,什麼時候分開養呢?
答:一個母 按比例 一般為2公。這麼做是為了好追魚,當然也有一公一母,是為了子代更穩定的表現。大約 3個月左右可以合在一起飼養。那時候魚體各基能穩定,表現力好。當母魚要下寶寶的時候就得分開飼養,然後靜養3-4天,避免公魚追,母魚體力消耗過大得病。

問:什麼叫合缸?
答: 就是需要公母交配而把它們放到一個缸裡。

問:什麼時候可以合缸?
答:大約三個月左右,魚的器官發展好,體質強。產生的後代穩定。

問:什麼是生長帶?
答:就是魚尾部會有透明狀邊緣,表明狀態良好,有發展的空間。

問:總說「打魚」什麼意思呢?
答:所謂的打魚 就是讓魚進行自然交配。

問:孔雀魚是卵生還是胎生?
答:孔雀魚為卵胎生。要明確這個觀念。胎生是指受精卵利用母體的營養發育成完整幼體的現象。孔雀魚屬於卵胎生。卵胎生和胎生的主要區別在於:卵胎生的受精卵雖也在母體內發育,但並不依靠母體來供應養分,它養分供應和卵生動物一樣是依靠受精卵內的卵黃囊。簡單講,胎生為依靠母體營養發育;卵胎生為依靠受精卵內卵黃囊。依靠自身力量。

問: 可以用熱水勾兌水溫嗎?
答:不要用熱水勾兌水的溫度,這麼做魚會不舒服,熱水裡面的物質和困過的水是不一樣的。

問:草尾系列的好養不?
答:草尾孔雀也分品系,比如現在流行多的 藍草,具有挑戰性。淘汰率很高,說它不好養,不是因為飼養方面與其他孔雀魚差異過大,而是好的品質挑選餘地有限,出好魚真的不容易啊。

問:孔雀魚如何解決水渾濁?
答:定期換水,加大缸體水容量(換大缸) 減少飼養密度。多次少喂。 加強過濾系統,(上過濾/水妖精) 適當打氧氣也是有好處的。

問:求救:孔雀肚子很大了,如何判斷何時下崽,下崽以後該如何飼養!
答:看胎斑是否發黑,有否肛突,是否有攻擊性。 如果判斷不準,直接放浮萍,可以淨化水質,當母躲到下面就要臨產了,這個方法簡單可行。或者直接做或買個隔離產房,最大限度保證苗的降生。剛出生的小苗會吸收自身的卵黃囊,4小時以上開始遊動覓食,注意開口飼料的適口性。下魚後,把母魚單獨飼養三天左右,保證恢復體力。期間要加強營養。

問:孔雀魚和綠蘿養在一起好麼 我從綠蘿上剪了一隻養在魚缸裡,同時在魚缸裡養了一對孔雀魚,請問這樣對孔雀魚有影響麼?
答:影響不大,多人經過嘗試,可以這麼養,但是是限于欣賞和娛樂,非專業飼養方法。 少量換水,孔雀魚和綠蘿養在一起的這種情況,溫度不太好掌握,除非室溫為22度-26度之間。要不會對魚和綠蘿的生長環境造成影響。

問:我魚缸裡得水上老是有一層油似的東西。
答:由飼料,魚體身上的分泌物含有油脂。 靜態水面也會漂浮灰塵。 需要水妖精進行水循環或購買/DIY 除油膜器。

查看更多以及評論請點擊原文


相關焦點

  • 揭秘孔雀魚比賽的評分標準,讓你挑選孔雀魚更加得心應手
    大家好我是村夫,上一篇說了七彩神仙魚,如果說七彩神仙魚是上帝打造出的精品,那麼孔雀魚本身就算是一件藝術品,孔雀魚最為吸引人的就莫過於碩大多變的尾鰭了,孔雀魚雖然好養,但不代表能養得好,所以如何把孔雀魚養得更加出彩就是大家追求的目標了。
  • 孔雀魚的分類,孔雀魚最全資料
    ■ 根據孔雀魚身體的色澤,可分為 1.野生型(Gray Type):又稱為一般型,即是最普通、最常見的體色,也就是與野生種類的孔雀魚大致相同的體色。7.虎紋型(Tiger):與野生型孔雀魚很相似,但魚身鱗片具有特殊變化,在魚鱗邊緣部分似乎被黑色線條鑲嵌,整體欣賞猶如虎皮紋。8.藍化型(Blue):魚體呈現特殊的青藍色調,但此類孔雀魚很少見到,因此常常被忽略。9.粉紅型(Pink):魚身上具有粉紅色調的亮麗色澤。
  • 飼養孔雀魚的心態
    孔雀魚以其嬌小的身材、鮮豔的色彩、豐富的種類、較強的適應力、恐怖的繁殖力以及相對低廉的價格被定位成新手魚,大多數魚友都會選擇孔雀魚或者瑪麗魚、米奇魚等胎生魚來入門,但恰恰也因為其較強的繁殖力和較低的價格,使得很多魚友都不怎麼在意孔雀魚。
  • 孔雀魚沒有魅力?那是你沒有養好。孔雀魚讓你體驗造物主的感覺
    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孔雀魚,孔雀魚不僅顏色豔麗、生性活潑、相對來講還很好養。新手入門學著飼養熱帶魚,孔雀魚絕對是最佳選擇。不僅是新手,很多資深魚友養魚養到最後,家裡始終都有一缸孔雀魚,正是應了那句話:始於孔雀魚,終於孔雀魚。也就是說很多人從養孔雀魚開始接觸養魚,玩了很多年魚以後返璞歸真,又重新養起了孔雀魚。
  • 孔雀魚專訪
    養魚先養水,只要好的水質環境才能更好的養魚。孔雀魚是常見的一種觀賞魚,同樣對它來說水環境合適是其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在飼養孔雀魚的過程中,要注意給它換水。然而,如何才能給孔雀魚換水,其換水的方法和步驟又是怎樣呢?研究發現,孔雀魚喜歡中性偏鹼性的水質,當然飼養過程中無需天天給它換水,但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給孔雀魚換水。
  • 美麗的孔雀魚
    Peters在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的Rio Guaire(地名)地方發現孔雀魚,因此他成了最早開始描述這種小型淡水魚的科學家,由於孔雀魚看來和Poecilia (魚名)family的魚類很相像,所以Wilhelm C.H. Peters就命名孔雀魚為Poecilia reticulata。Reticulata這個字意指孔雀魚身上部分重疊的鱗片形成蕾絲般的圖樣。
  • 孔雀魚懷孕特徵
    孔雀魚,人稱「百萬魚」繁殖能力爆表,繁殖周期短到一個月一次,產仔數量多一次能產幾十尾幼魚。
  • 新手如何飼養孔雀魚,孔雀魚繁殖注意事項
    一、飼養前的準備孔雀魚性情溫和,體色絢麗,適合與溫和的中小性型熱帶魚混養,孔雀魚為雜食性小型魚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壽命較短,價格也很便宜,很受廣大養魚愛好者的喜愛。自製簡易上過濾滴流盒二、孔雀魚日常維護過溫:新魚入缸需要先過溫,就是把剛到家的魚和袋子直接放到魚缸中,靜置10-20分鐘。
  • 孔雀魚究竟有多少種尾型?
    眾所周知,嬌小玲瓏的孔雀魚,也稱為鳳尾魚、彩虹花鱂、虹鱂、古比魚、百萬魚等,能生又好養,品系繁多,美輪美奐,光是尾型(尾部形狀)都非常豐富多彩。很好奇孔雀魚尾型到底有多少種,然後就查了一下,結果發現有扇形、叉形、三角形、圓形、線型……每一種都超級有特色。
  • 孔雀魚常見種類
    2.馬賽克孔雀魚(GuppyMosaic)是諸多孔雀魚品種中最為蓍名的一種,特點是尾柄處呈深藍色,尾鰭上的花紋紋路鮮明,非常象鑲嵌細膩的馬賽克。而如今的」黃尾禮服「,則指那種尾部白色且允許尾根發黃的禮服孔雀魚,美國玩家改良的尾部全黃的禮服孔雀魚稱為「計程車黃尾禮服」(和計程車的黃色相近而得名))
  • 孔雀魚的繁殖
    孔雀魚又名彩虹魚、百萬魚、鳳尾魚,屬花鱂科,卵胎生,原產於委內瑞拉、
  • 孔雀魚快生了怎麼辦?有哪些徵兆?我把這些方法告訴你
    孔雀魚快生了怎麼辦?有哪些徵兆?我把這些方法告訴你孔雀魚雖然價格不貴,它也是生活中經常能看到的觀賞魚品種。這種觀賞魚養在家中,不僅觀賞價值高,而且能讓人賞心悅目。這種魚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繁殖能力強,很多魚友在養它的時候,會遇到產卵這個問題。
  • 孔雀魚爛尾處理辦法
    一、孔雀魚爛尾的原因  導致孔雀魚出現爛尾的原因主要有:長期不換水,不清洗濾材,腐殖質過多、水質環境變壞;
  • 孔雀魚生小魚的前兆 孔雀魚魚苗怎麼養
    孔雀魚是常見的觀賞魚,能與溫和的中小性型熱帶魚混養,號稱「百萬魚」,成年魚每個月生一窩小魚苗,所以深受魚友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孔雀魚生小魚的前兆和孔雀魚魚苗怎麼養吧!顏色豔麗的孔雀魚孔雀魚生小魚的前兆1、母魚本身是有胎斑的,在沒有受孕時胎斑很小不不是很明顯,但是隨著母魚受孕肚子慢慢變大到的產期臨近,胎斑又大又黑看起來十分明顯
  • 孔雀魚的品種及衍生種遺傳基因和交配法
    (二)孔雀魚的品種及衍生種是根據上述6種遺傳基因的組合所做出,如果再加上長鰭型,則可以做出上千種基因組合的孔雀魚。若要作出系統固定的衍生種孔雀魚,必須以帶限性或顯性遺傳基因的公魚為基準重複交配,若要更進一步讓作出的衍生種孔雀魚品種安定(體態優美)及固定,就必須重複淘汰同胎母魚3~4次,並且要重複用與親代母魚同一品糹的母魚來當種魚。
  • 孔雀魚的飼養方法
    孔雀魚本就是一種熱帶魚類,雌雄魚的體型和色彩差異也比較大,體長在3~4cm,體色十分的絢爛多彩。體型優美,因為自身出色的繁殖能力。所以成為了新手最佳的養殖對象。養魚愛好者口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始於孔雀,終於孔雀。開始養的時候是孔雀魚,養了一輩子魚還是喜愛孔雀魚。
  • 孔雀魚圖鑑合集
    孔雀魚原產於中美洲特立尼達的周圍地區,原生孔雀魚的魚鰭較小,周身布滿美麗花紋,屬於小型卵胎生鱂魚。孔雀魚的色彩變異種類繁多。
  • 孔雀魚的混養
    很多剛接觸孔雀魚的魚友都喜歡混養觀賞魚,因為孔雀魚的品種很多,各個品種又都不一樣,都很好看,孔雀魚的性格又比較溫順,於是就想再混一些其它好看的觀賞魚
  • 孔雀魚混養的問題
    常常有新手問起孔雀魚可以和什麼魚混養,說老實話,真正愛孔雀魚的人是不會把孔雀魚和其它魚混養的。
  • 孔雀魚種類大全(值得收藏)
    孔雀魚作為觀賞用魚性情溫和,能與溫和的中小性型熱帶魚混養,平時活潑好動,隨壽命較短,但繁殖快。孔雀魚繁殖不分季節,即使是冬季也能正常生產。孔雀魚的繁殖周期在環境允許的條件下,約一個月可以繁殖一次,且每次可產10-120尾仔魚,一年產仔量相當多,因此也有「百萬魚」之稱。而小魚在養殖3-4個月之後,就具備生殖能力,可以再繁殖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