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立大「志」不存大「己」 淡泊名利

2021-01-15 金臺資訊

古今中外,凡幹大事者,最不易處理好的可能就是偉大事業與個人功名地位的關係問題。魯迅曾寫道:「夫激蕩之氣,利於乘時,勁風盤空。輕蓬振翮,故以豪傑稱一時者多矣,而品節卓異之士,蓋難得一。」(《魯迅全集》第6卷,第196頁)。周恩來品節卓異,光彩照人,事業與道德都流芳千古,他很好地解決了偉大事業與個人功名權位的關係。

立志是事業成功的根基。周恩來在立大志及為實現大志的奮鬥中,形成了他「卓異」的人格、優良作風,從青少年時代起就自覺地把「立大志」與「不存大己」有機地結合了起來。

什麼是大志?當大官、賺大錢都不是大志。真正的大志,是在認清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自覺地按照社會發展規律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做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人。周恩來正是以認清社會發展規律為基點,從為最大多數人謀取最大利益的高度來確立自己的志向的。

周恩來出生於一個敗落的封建仕宦家庭。兩個母親對他的成長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生母萬氏性格開朗,辦事精明;繼母陳氏性格文靜,才學出眾,從小就教周恩來讀書寫字,5歲時就給他講《天雨花》、《西遊記》等愛國性和人民性很強的故事。乳母蔣江氏是純樸的勞動婦女,她培養了周恩來對勞動群眾的感情和敦厚樸實的品質。在這種家庭環境影響下,周恩來從小就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

周恩來的祖籍紹興和家鄉淮安是人才薈萃,文化昌明之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奉獻精神,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堅定意志,徐錫麟、秋瑾、陶成章等早期革命黨人為中華民族之復興無私無畏,敢於犧牲的浩然之氣以及家鄉南宋抗金英雄梁紅玉、抗英名將關天培的英雄事跡,都在幼小的周恩來的心靈裡深深地扎了根。

周恩來的青少年時代,已是中國瀕臨列強分割,中華民族處於存亡危急之時,這激發了他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他12歲到東北上學,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閱讀了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等著作,更激發了他救國救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當他還是個13歲的孩子時,老師問:「讀書為了什麼?」他就莊嚴地回答:「為了中華之崛起。」1914年,南開中學《敬業》創刊號上,發表了同學們題為《春日偶成》的詩詞習作,許多人歌吟春光無限美,唯獨周恩來寫下了:「極目青郊外,煙霾布正濃。中原方逐鹿,搏浪踵相蹤」的詩句(《周恩來早期文集》上卷,第11頁),表達了他對時政的憂憤和矢志救國的決心。在他寫的《敬業》創刊詞中,鄭重指出:「吾輩生於二十世紀競爭之時代,生於積弱不振之中國,生於外侮日迫、自顧不暇之危急時間,」「安忍坐視而不一救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該刊第四期上,他用「飛飛」筆名寫了一首詩:「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為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民,他準備臥薪嘗膽,勇敢獻身。由此可看出,他立志的起點比較高,從一開始就把個人志向與國家、人民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從憂國憂民出發,周恩來開始了艱苦的救國之路的探索。中學畢業,他對中國的社會政治問題有了一定的觀察和了解,深感自己的知識不足,在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救國志向的驅使下,他東渡日本,尋找救國良方,另闢興國之路。他給同學寫的臨別贈言是「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1917 年9 月臨行前夕,他寫下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在日本,一個個救國方案被提出來,經過對社會的考察,又一個個被否定了。他也曾經失望、痛苦、仿徨過。回國後,經過五?四運動革命實踐的鍛鍊,強烈的救國救民的願望,又促使他遠渡重洋到馬克思的故鄉法國探尋救國之路。

在歐洲,周恩來博覽群書,攻讀馬列,探求和比較西歐社會和工人運動,他認清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對各種「主義」、思潮的比較中,他認定馬克思主義最科學。由此把自己的志向「定格」在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上,從不動搖,從不退縮,從不消極,終生向著青年時代確定的既定目標前進!

周恩來「立大志」的過程,給我們兩點重要啟示:

第一,立志救國,心繫人民,把個人志向與祖國和人民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

共產主義事業是解放全人類的事業,是為最大多數人謀利益的事業。一個人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前途和最大多數人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融入社會的進步,才有可能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從周恩來確立共產主義信念的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到,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為最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崇高志向,是他探求馬克思主義真理的源動力,也是他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一個以升官發財、爭名奪利為生活樂趣的人,一個不關心人民疾苦,不熱愛祖國的人,不可能有強烈、持久的追求真理的熱情,更不可能把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作為終生的奮鬥目標。

第二、理論清醒,行動堅定。通過「博覽群書,攻讀馬列,推求比較」,才做到「明辨篤行」。

這是周恩來確立共產主義信念過程中的又一顯著特點。他同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樣,經過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而達「篤行」的過程。一個具有救國救民良好願望的青年,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但並不一定能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是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它不會在人們頭腦中自發地產生,必須通過自覺地、刻苦的地學習和深刻的領悟才能掌握。馬克思主義不是離開世界文明大道而產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變的學說。恰恰相反,它回答了人類先進思想已經提出的種種問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正是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代表學說的直接繼續,只有具有廣博的知識的人,才能真正牢固地掌握它,深刻地理解它。

周恩來在中學時代,就以勤奮、博學而著稱,從清代進步作家顧炎武、王夫之等的著作到西方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民約論》、孟德斯鳩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論》等譯作,無不涉獵。他知識面廣,思想活躍,視野開闊,使他對救國救民問題的探索比較深入,為接受馬克思主義準備了比較厚實的文化和思想基礎。在日本,他廣泛閱讀各種進步書刊,閱讀約翰?裡德寫的反映俄國十月革命的《震動環球的十日》,日本河上肇教授的《貧乏物語》和幸德秋水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著作《社會主義精髓》等。當時,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還沒有一本被完整地譯成中文,列寧的著作連一篇譯成中文的也沒有。周恩來利用自己能直接閱讀英文和日文書籍的有利條件,直接讀英、日文書刊,比一般人能更早、更多地接觸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象「一線陽光穿雲出」,在他心中燃起了強烈的火焰。為研究「主義」的真諦,他到了歐洲後,如饑似渴地系統地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他閱讀了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國家與革命》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他不僅刻苦攻讀馬列著作,還特別注意理論聯繫實際,對歐洲社會進行深入的考察,用社會實踐和切身體驗來檢驗他所接觸到的各種「主義」。他對英國工人運動進行了認真的考察,對1921年有百萬人參加的工人大罷工進行了認真研究,先後寫下《英國礦工罷工風潮之始末》、《煤礦罷工中之談判》、《英國礦工總投票之結果》等九篇通訊,他認識到英國式的費邊社會主義還是空想,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是正確的。

本文系《周恩來精神風範》節選

(中央黨校出版社授權發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年輕人不要輕易淡泊名利
    我搜尋了【陌上花開】所有徵友帖、所有主流社交軟體,發現現在年輕人都喜歡營造「喜歡有趣有意思」的人設,都一副文藝青年、淡泊名利的姿態。很多人追求淡泊名利,具體表現為,白天有自己小樂子,晚上也有自己小樂子,凡事不過度,追求體面,輕視收益。尤其是在大單位,淡泊名利更是一道保護傘,有利於營造出一種纖塵不染白蓮花的高貴感。
  • 名利是一把雙刃劍,掌握不好也可利令智昏,損人亦損己
    人生一世,若擁有一個淡泊名利的心境,去細細地品味人生,生活會變得更加陽光燦爛。有昨天的擁有,才會有今天的失去,只有曾經擁有過名利,你才有一定的權利說:「我已淡泊名利。」誠然,淡泊是一種飽經人生滄桑後的灑脫和成熟,是一種嘗盡人生五味的自信和優雅。
  • 不計較得失,淡泊名利,看淡了很多
    不計較得失,淡泊名利,看淡了很多大家的智商其實都相差不大,但也不能排除就是天生非常聰明的人,那類人生來就是和研究各種高精尖,其實比起智商,情商在這個社會中更加重要,往往高情商能讓你走得更遠,與人打好關係,不需要過於計較得失,該是你總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沒有
  • 孟浩然:但凡有一點辦法,誰願意淡泊名利?
    山水田園詩大V又怎樣?網紅了不起啊?快40歲的人了,不務正業,除了會寫幾首破詩,還會幹啥?到底還要不要考取功名?你看看你那些朋友,誰沒個一官半職的?你再看看你……巴拉巴拉一陣兒數落。孟浩然臉皮厚,滿不在乎:吶,做人呢,最重要是開心,功名的事是不能強求的,你再給我一點時間好不好?他老婆說:你這樣做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你知不知道大家都很擔心你啊?
  • 淡泊名利,看淡得失
    大的選擇或放棄決定命運,小的選擇或放棄影響心情。選擇與被選擇,放棄和被放棄,苦樂因此不同。有所選擇,必然有所放棄,人人只有兩隻手。選擇未必能得到,放棄未必是失去。如果選擇不能帶來幸福,不如在放棄中求得心安。
  • 六段《菜根譚》清心寡欲句,身居高位淡泊名利,隱居山林心懷天下
    爭名奪利之累是眾所周知的,但不得不說名利之誘惑也確實太大。一個人不消除錯誤的名利觀念,不論他如何標榜清高聲稱退隱林泉,都不過是以退為進的託詞。好談山居生活之樂的人,未必真的領悟了山林生活的樂趣;口頭上說討厭名利的人,未必真的將名利忘卻。實際上,經常暢談山野林泉生活之樂的人,未必就能完全領悟山林的真正樂趣;成天高談討厭功名利祿的人,心中未必就能完全忘懷名利。
  • 恬字起名:淡泊名利,安靜溫和的男孩女孩名字,個個恬淡閒適
    作人名寓指淡泊名利,安靜溫和,恬淡閒適。 帶恬字好聽的名字大全>>>恬字的字義解析字型分析:左右結構。形聲。從心,甜省聲。通「甜」;用做人名:寓指淡泊名利,安靜溫和,恬淡閒適之義。·志恬 男孩名寓意:志:意向,喻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二字結合寓指意志堅強,志高氣揚,心之所向之義。
  • 淡泊名利,大智若愚的四個星座,表面外愚內智,結果一鳴驚人
    導語:淡泊名利,大智若愚的四個星座,表面外愚內智,結果一鳴驚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真正才智出眾的人,從來都會隱藏自己的鋒芒,絲毫不炫耀自己。在表面上看著好像很笨拙,他們能很好的觀察到時機並把握住,最後一鳴驚人。
  • 最淡泊名利的3星座,與世無爭,從容不迫,卻總能功成名就
    導語: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相當看重名利,而有的人甚至為了名利不擇手段,從而會去做很多壞事,最後卻什麼也得不到。而在我們的身邊,往往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向來淡泊名利,不想和別人有太多的紛爭,所以內心也是從容不迫,但最後卻總能有所成就。
  • 白天耕種,晚上讀書,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嗎
    白天耕種,晚上讀書,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這是儒家崇尚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所追求的一種小康生活圖景。在古代,過著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白天耕種,夜晚讀書生活的人,大致有三種:一類人是鄉村的小地主,自耕農。這類人讀過書,但沒有考取功名,沒有進入仕途,然後繼承了上輩耕讀傳家的傳統,一代一代過著白天耕種,晚上讀書的安逸日子。一類人是隱士。
  • 淡泊名利、與世無爭,活得很佛系的星座,喜歡清靜
    文 | 老巫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些人野心勃勃,渴望功成名就,但有些人卻淡泊名利、與世無爭,活得很佛系,喜歡清靜的生活。那麼十二星座中,哪些星座屬於後者呢?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們把名利都看得很淡,活得很佛系,與世無爭,只願意享受當下,懶得去想那些遙遠的未來,就希望這樣過著清靜平淡的日子。水瓶座:不爭不搶水瓶座的人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比起那些身外之物,他們更在意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那種無拘無束的人生,才是他們窮其一生所追求的。
  • 你不是淡泊名利追求平凡,你只是懶
    社會上有不計其數的追求「淡泊」不重「名利」的楊小姐。很多年輕人都在一副唉聲嘆氣的樣子感慨——嗨,這社會哪有那麼多的高精尖就讓咱們去做去佔位置啊!那麼累也不見得有啥回報,該幹啥幹啥,過好自己的日子,做個普通人不也挺好的嗎?普通人才是社會的脊梁骨啊!昨天有個妹子突然大發感慨:老史啊,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那麼幸運的。
  •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一生淡泊名利的陶淵明
    乃是名垂千古的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並有著五柳先生的稱號。說起五柳先生陶淵明,大家都會想起他的美好田園生活的景象,那採菊、東籬、鋤、草,都是那麼令人心曠神怡。陶潛聽後,為何要更衣前去迎接,好大的排場,陶淵明畫像不解的問道:「為何非要穿官服前去相迎,究竟是哪個張大人?」小吏解釋說道:「就是咱們縣裡的富豪張大人,他一直以來都講究排場、並且他還與九江李太守關係甚好,咱們可不能怠慢他呀,不然會影響大人的前程。」
  • 相處最舒服,雙商超高的星座:為人淡泊名利,又能做到善解人意
    而有的人,不光如此,還能做到淡泊名利,同時又非常善解人意。面對生活裡形形色色的人,能夠活出屬於自己的態度,做出自己的選擇,從容且隨性地做自己。而下面,不妨來說說在十二星座當中,都有哪些星座是能夠做到這樣的吧。
  • 第十七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如果從「積極」的方面——應該做什麼——來看的話,仁就是孔子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盡己之性是立己,盡人之性是立人。(《河南程氏遺書·卷一》)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述而》)學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厭,所以治人也。(《尸子·勸學》)學而不厭,己立己達也;誨人不倦,立人達人也。
  • 被洪金寶帶紅後,他為何選擇淡泊名利,是為了愛情嗎!
    成龍大哥近幾年作品也極少的,那麼對於元彪,從90年代開始幾乎是很少出現在演藝圈裡面,對於他這麼早早地放棄,選擇淡泊名利,這終究是為什麼呢?在那個時候有人曾說過,洪金寶和成龍在戲圈裡發展得順風順水,也順勢推出了很作品,他們選擇了各自的營地,在演藝圈裡一直打拼,當然元彪也選擇過,事實上,他的發展並沒有像成龍洪金寶那樣快速的,結果也就慢慢的淡泊名利!
  • 項脊軒志——少年心事當拿雲,一路坎坷到淡泊
    歸有光對大母的回憶非常明確,大母顯然將重整家族的希望放在了歸有光身上。贈象笏就是希望歸有光能夠像「宣德間太常公」一樣「執此以朝」!為什麼大母會對歸有光有如此期待?兩個原因,一個是家族需要,一個是歸有光有潛力。
  • 莊子——真正的智者是懂得淡泊名利,不為物慾所累!
    真正的智者懂得淡泊名利,不為物慾所累,所以能擁有明淨之心靈、快樂之生活。有一天,秋高氣爽,太陽已爬到半空,莊子還長臥未醒。忽然,門外車馬滾滾而來,喧鬧非凡,隨後有人輕輕叩門。原來是楚威王久仰莊周大名,欲將他招進宮中許以高位,以用其才,以期完成自己圖霸天下的事業。他派了幾位大夫充當使者,帶著人抬著豬羊美酒、黃金千兩,駕著駟馬高車,浩蕩而隆重地來請莊周去楚國當卿相。
  • 康熙第十二子胤裪,手握兵權卻淡泊名利,受乾隆器重一直活到78歲
    康熙第十二子胤裪,手握兵權卻淡泊名利,受乾隆器重一直活到78歲眾所周知清朝的康熙生育了很多的皇子,不過九子奪嫡事件的發生,讓不少皇子被殺的被殺,圈禁的圈禁,不過在眾多的皇子中卻有一位比較特殊的例外在胤裪出生以後都不允許由其母親親自撫養,但胤裪也沒有被交給其他嬪妃,而是被蘇麻喇姑帶大。蘇麻喇姑是誰,大家一定如雷貫耳,那是在大清朝赫赫有名的人物。作為孝莊皇太后的陪嫁侍女,可以說是侍女中身份地位混得最高的一位了,就連康熙小時候也是頗受她的照顧,所以康熙對蘇麻喇姑不僅僅是信任還非常看重。連帶著對於蘇麻喇姑教養出來的胤裪信任有加也就不足為奇了。
  • 是淡泊名利的高潔隱士,還是不忠不孝的偽君子?——介子推
    割股啖君介子推之死介子推的的確確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而且他對名利淡泊到讓人吃驚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