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讀書人的詩與遠方(孔網店鋪:讀書人的詩與遠方書店)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重慶舊書集市,現在留下來的,也就算江北北濱路興源廣場書刊廣場算聚集性最大的書刊市場了,這個存在了十多年的重慶最大書刊市場,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書刊老闆喊得口號就是活下來。這個我最熟悉的書刊市集,現在主要提供的新書和兒童書,舊書已經很少了。連環畫是集市曾經最吃香的舊書之一。最近半年,每個周末我都去北濱路書刊集市轉一圈,舊書集市的興盛,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九十年代中期連環畫收藏熱的盛行。那時候連環畫是舊書集市的搶手貨,是「香饃饃」。以前,每周末開市前,門口就已經聚集了很多人,「不是一小波,是好幾波人,都在門口等著了」「時間一到,書販把書都鋪開來擺好後,十幾二十個人一下子就圍住書販了!」,現在逛書刊市場的基本上都是家長了,買暑假的輔導資料。起初,確實在那裡淘到過不少好東西。舊書集市上的連環畫「品相比較好」,能找到五十年代出版的、甚至民國時期的連環畫。現在基本上沒有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連環畫的創作和出版基本已經終結,市面上流傳的連環畫數量有限,「好貨都被收藏者收藏起來了,現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品相好、年代久的連環畫已經不多了。」聽到過被賣的最貴的一本連環畫,在一場拍賣會上被叫到了25萬。我在這個書刊市場,淘到的最值錢的一套書是,《西洋鏡》1-19輯,25本,外加一本西洋鏡日曆,買成3980元,書價我算了一下,25本也就是2900多元,但是老闆非得要我3980元,看到書是全新的,就買下來,結果想在孔網上面試試有沒有人要,結果諮詢,加價購買的很多,他們要麼沒有湊齊整套圖書,要麼是差幾輯,要麼就是基本是舊書。
《西洋鏡》,拿到這套書的第一感覺,一般人不會去讀,淺讀兩頁,這種想法依然沒有改變,於是還為它的銷量擔憂了一小把。
怎麼說呢,一直以來,我們所熟悉的歷史都是由新的朝代編纂總結舊的王朝而來的乏味可陳的東西。而西洋鏡給了你這樣一種途徑,即從當時的西方媒體中遠觀和窺視中國歷史。
透過長長的西洋鏡,我們看到甲午中日戰爭是這樣引發的,一個剛擺脫封建愚昧而崛起的資本新秀(日本),同一個抱死守舊的龐大的封建天朝(清朝),為了一個碾壓在舊主子和新主子之間懦弱、妥協、不思進取的隱居王國(朝鮮)究竟該臣服於誰的問題而展開的較量。
有意思!外媒對三方在文化、經濟、軍事上犀利而客觀的評價也是本書的一大看點。《西洋鏡》共十九輯,收錄1860年至1945年所攝的四千餘張相片,含括中國北京、安徽、澳門、重慶、福建、廣東、河北、河南、湖北、江蘇、江西、遼寧、山東、上海、四川、天津、浙江以及美國、日本、朝鮮、俄羅斯等地諸多圖像、重大歷史事件,並按地點、時間、專題內容等分類。攝影作品表現了對歷史的科學態度、敏銳的歷史眼光、深厚的藝術修養以及對異國民族善良、友好的品格。有關20世紀初這一歷史時期中國社會的影像資料極為稀缺,透過鏡頭,我們可以回溯中國社會轉變的重要歷史瞬間和很多逐漸消失的傳統禮儀、生活習慣,這些照片提供了觀察當時時代風貌的一面鏡子。希望,以後還能淘到其他優質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