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主城只剩一個二手書市?5元一本的淘書快樂,絕對不能失傳

2020-12-21 重慶遊品

重慶最大的二手書市消失了

2020年3月末,重慶市楊公橋片區的地下書市,終於徹底完成了搬遷。

愛書的朋友一定都知道,位於渝碚路上的楊公橋地下書市,曾經是山城最大的二手書交易市場。

但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演進,建設在橋梁涵洞下、有著20餘年的歷史的地下書市,也逐漸成為了渝碚路上的安全隱患。

地下書城的搬遷,其實自2018年末就已啟動了——此工作本應該在2019年末完成,但由於疫情的影響,就拖到了今年的3月末。

但無論如何拖延,楊公橋書市的消失,都已是板上釘釘、不可扭轉的事實,從第一本二手書被裝入箱中運走時,重慶主城就又少了一個大型的二手書交易市場。

曾經,重慶主城有三個規模較大的二手書交易市場,除了楊公橋,還有一座在菜園壩的地下、一座在石橋鋪的交易城。

截止此時,位於菜園壩地下商城與楊公橋的二手書市已經徹底消失,主城區的二手書市,只剩下位於石橋鋪交易城的一座。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書」,這種承載信息的傳統形式已經被大多數人所冷落,再加上線上購書平臺的不斷完善,線下的書店的空間被壓的是越來越小。

即使石橋鋪二手書市不在另一次城市建設中消失,它也有可能在市場的逐步萎縮中愈變愈小——即使我們不願意,也得承認,重慶市的文化角落,正在一點一點地消失。

賞閱書店的故事

位於沙坪垻區聯芳橋17號的賞閱書店,可以作為重慶二手書業轉型的一個小小縮影。

作為一家二手書店,賞閱書店的並不像普通書店。如果有去過應該就知道,此書店的地段很偏僻,除非是專門造訪,不然不會有人經過,它的主要客戶並不來自於大重慶地區,而是來自於線上。

老闆平時也沒有空守著店鋪,假如重慶地區的讀者想要到店選書,都是要通過網絡提前預約聯繫的。

店鋪很小,也沒有顯眼的店頭,比起書店,我更願意說這裡是個倉庫,書籍沒有分類,很隨便地放在書架上,老闆打開門,放我進去,讓我自己隨便選。

我曾經在西西弗書店短暫地打過工,牢記每本書的擺放位置,並在顧客問起時迅速定位,這是每一位店員的基本功。但在賞閱二手書店,這樣的服務顯然是不存在的。

假如你有備而來地想要在二手書店裡找到自己想要看的書,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二手書店購物體驗本身就像一種娛樂,你在書架間漫無目的地尋寶,有可能一無所獲,也有可能掘出你夢中那本絕版書。

賞閱書店的老闆姓陳,他說,自己開始做二手書交易,是在2012年的時候。

「那時我偶爾去交易城舊書市場買書看,結識了一位姓王的書攤老闆 。一次,他跟我說他的書攤要轉讓,當時我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經過幾天的考慮,把書攤盤下來了。」

「他帶我淘貨,去渝中區,楊家坪石橋鋪等地,我們公交車加步行,出去的時候比較輕鬆,我們一周收一次書,一次大約10-50斤書,用肩扛、坐公交車回來,回來的時候很累,尤其是在夏天。」

「跟著王師傅學習了一個星期,我就開始自己單獨出去淘書了。選書是技術活,也看運氣,石橋鋪,楊公橋,中心路,淘舊書的幾十號人,就看那個運氣好才能淘到好書,如果不會選拿回的書籍賣不掉,就只能當廢書處理,那就虧本了,需要邊做邊學。」

「我大概在石橋鋪交易城做了一年多就撤出來了,搬到了沙坪垻區聯芳橋利景花園小區旁邊,14年的時候辦理了工商執照,文化經營許可證,著手開網店。」

開網店的時候我也不懂,身邊的朋友也不懂,靠自己摸索,剛開店的時候1、2個月都沒有訂單,太難熬 。」

「現在辛苦堅持下來了,生意陸續開始好起來了,加線下一起做。線下的都是附近大重慶的顧客 ,都是經過網上約時間上門淘書,沒有時間守實體店,只能採取預約的方式購買。」

據他所說,「楊公橋的二手書商,有些還在積極地找新地方,但也有人表示不願意做線下生意了,費勁,打算全部轉到線上。」

但線上生意又能好做到哪裡去呢?隨著多抓魚等二手書平臺(個人與多抓魚平臺進行二手書交易,平臺從個體手中以較高的價格收購舊書,經過消毒後再加價出售)的崛起,線上個體二手書商們的獲客難度應該會越來越高。

二手書店如何生存?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重慶市二手書店的經營,有如下的這4種模式:

1、依靠線下集聚效應獲客

這種經營模式的代表就是位於石橋鋪的二手書市。

2、通過地段獲客

有些二手書店會開在學區集中的街道上,要是兼賣一些教輔,也能盈利。

3、搭建線上書店全網賣書

前文提到的賞閱書店就是這種模式,與店裡的圖書相比,線上書店的圖書價格與價值都會更高。

4、走個性化、景點化的網紅之路

這一種經營模式的代表有兩個,一是位於中興路交易市場裡的「書刊連環畫」(它在點評網站上是個景點,拍照需要收費20元),二是位於黃桷坪鐵路村的軍哥書屋,其二手書全部是與重慶市的文史有關的(軍哥書屋也兼賣茶飲)。

雖說從業者們為了書店的生存絞盡了腦汁,但作為一個讀者,我還是得說,這4種形式的二手書店,都不是我心中的二手書店。

2018年末我去日本旅行,說實話,此地的美景與美食都沒能徵服我,唯獨二手書店令我產生了「住在這裡真幸福」的感覺。

那家二手書店地段不錯、空間也很大,進去之後會看見成色相當不錯的圖書整整齊齊地碼放書架上,書架上寫著書籍的類別。

店內就店主一人,她坐在收銀處看書,不緊不慢地,也不來打擾你,書籍的價格就標在書的扉頁,價格從2、300百日元到幾千日元不等(100日元折合人民幣6塊)。

在日本,這個喝瓶可樂都需要幾百日元的地方,能以如此低廉的價格出售二手書並保持盈利,真不知道他們是如何經營的。

淘書的快樂

現在的重慶,雖然還沒有出現如此盡善盡美的二手書書店,但去這些地方購書,對我來說也是極其快樂的。

在賞閱書店,我買到了7本書,每本5塊錢,其中《蒼茫的時刻》是我一直想看卻買不到的,結帳時我雖然嘴上在講價,但心裡卻別提多高興了——實在是太值了!

翻開其中一本書,扉頁上寫著一首詩歌般的贈言:

去吧!的朋友,

昔日我們用陌生的眼光相認,

今天我們以友人的感情分別。

去吧,願你像一隻鷹,

翱翔在時代的上空,

願你像一團火,

在廣闊的天地,

用青春火一般的熱情,

點綴燦爛的人生,

用手中愜意的筆,

描繪錦繡的前程,

去吧——!

讓我用寫這支詩的筆,

來為你們謳歌吧!

我不知道那位年輕人是否用熱情的筆抒寫了自己燦爛的人生,但是我知道,假如沒有二手書店的存在,這些舊書就將被搗成紙漿,與淡去的記憶一同永遠地湮沒在時間的流逝之中。

你有在二手書店遇到什麼特別的經歷嗎?

相關焦點

  • 重慶8大書店,鍾書閣最有知名度,但我最愛5元一本的石橋鋪書市
    重慶人愛看書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也許應該看看《重慶市全民閱讀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重慶市民每年平均閱讀紙質書5.69本。聽上去有點少?但全國只有四個城市比重慶人讀書讀得更多。4月下旬,又一個世界讀書日,我們推薦大家去重慶市的書店走走,「復健」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吧!
  • 去倉庫淘書,面對300萬本書我不知所措
    前幾天,我嘗試去一個存放著300萬本書的大型庫房淘書。買書有許多種方式,一種古典的方式就是淘書。淘書的過程有點像淘米,只是淘米是從千萬顆米粒中去除少數雜質,而淘書恰恰相反,是從汗牛充棟的印刷製品中挑揀自己的喜好。
  • 在高雄臺南淘書,行李重了,收穫滿了
    這次赴高雄、臺南、嘉義旅行,在行程中並沒有安排參觀書店的節目,我因上次逛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印象特好,所以我一到高雄,便忙中偷閒去逛當地書店,並找到了一家茉莉二手書店。還有一本《俗文學概論》,厚厚一本,800多頁,因二手書才賣80臺幣,對於中國俗文學中的歌謠、神話、變文、小說、彈詞、民間文學、流行於民間而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各種文學形式,這本書講得詳盡而具體,資料豐富。但書如磚頭一塊,猶豫再三,還是沒有買,在書店裡做了半小時摘抄。
  • 淘出舊時光:在店貓穿梭的英國二手書店邂逅驚喜
    蘇格蘭小鎮Wigtown的書店蘇格蘭小鎮上的二手書店我在英國生活了10多年,最大嗜好是愛上了淘書,尤其是淘插畫書。我會在布滿塵灰、書堆得滿滿當當、幾乎無處插腳但有店貓穿梭的舊書店裡淘書;也會拉著行李箱,趕赴一年一度為慈善事業籌集資金的「二手書義賣周」淘書;更會在各類二手書網店上搜索,尋找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插畫黃金時期出版的那些100多歲的老書。於我,淘書的樂趣像是在淘金,也像是在尋找被歷史隱匿的珍寶。淘到喜歡的書,又如同邂逅知己,和心愛之人的意外相遇。
  • 孫儷微博曬書引發網友圍觀,鄧超淘到的這本《家長教育學》來頭竟然...
    孫儷曬出的這本《家長教育學》來頭不小繼上周末在微博上吐槽老公鄧超實誠地告訴自己「你臉上一直有肉」之後,今天(9月2日),「娘娘」孫儷的微博再度進入了搞怪模式:她曬出一本舊書的同時,調侃老公說「鄧超不知道哪裡淘了一本這個書,最近一直在看,也不知道他看進去了沒有
  • 2020北京書市 以文「惠」友
    書市還精心挑選俄羅斯、印度、尼泊爾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時尚文創產品參展,集中展示深受讀者喜愛的徽章、明信片、錢幣、郵票、手工藝術和文化體驗等具有當地民族文化、風土人情的文創及工藝精品。古舊圖書、特價圖書展,「淘」樂其中——「淘書」一直是北京書市保有的特色。對此,北京發行集團所屬中國書店攜旗下讀者服務部、古籍書店、中關村店、雁翅樓店、前門店等7家門市參展。
  • 北京書市:線上直播熱 線下書香濃
    「北京書市回來了。」戴著口罩和手套,北京的阮先生挑了一本宿白的《中國石窟寺研究》,與出版社編輯閒聊兩句書裡書外的故事,掃碼五折支付,他轉過頭對記者說,「很多書雖然網上也能買到,但到北京書市來是不一樣的。」拎著幾本書,他又朝著商務印書館的展位走去了。
  • ​那些年北京的書店書市
    記得在中國書店的書市上,定價三點零五元的精裝本《西諦書話》售二元,一上午都沒有人碰一下;1990年勞動人民文化宮書市(1990年首都圖書交易會暨首都第五屆社科書市、第七屆科技書市,5月19日至5月30日)上,出版社的人扯著嗓子推銷羅紋紙特印的全套(藍色布函四函)線裝本《毛澤東選集》,四十元,當時我已身無分文了,只有看的福分。特價門市部的售價則多在五折左右,一些滯銷品種也就二三折。
  • 閒逛重慶北濱路興源廣場舊書集市,淘到近4000元的一套書
    以前,每周末開市前,門口就已經聚集了很多人,「不是一小波,是好幾波人,都在門口等著了」「時間一到,書販把書都鋪開來擺好後,十幾二十個人一下子就圍住書販了!」,現在逛書刊市場的基本上都是家長了,買暑假的輔導資料。起初,確實在那裡淘到過不少好東西。
  • 「2020青島書市」舉行
    新華社客戶端青島8月2日電(記者徐冰、張旭東)為滿足廣大市民文化需求,大力推進國際時尚城建設,幫助青少年在暑期選好書、多讀書,「2020青島書市」日前啟幕,活動將持續至8月16日。據介紹,本次書市共有50餘家圖書、文化企業參展,圖書涵蓋生活、少兒、科普、人文社科、文學等類別,數萬種圖書6折以下特價銷售,參展攤位包含圖書、動漫、書畫、字畫、文玩、冷飲、簡餐、文創產品等多種類型。據了解,青島市有關部門發放100萬元專項消費券,市民領取消費券後可在活動現場指定商戶攤位直接消費,每位市民最高可領500元消費券,讓廣大市民朋友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
  • 賣二手書許多年,現在卻越來越感到迷茫了
    作者 | 戀家少爺(孔網店鋪:淘樂淘書局)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實在是忍無可忍,感到迷茫。不知道要不要再繼續下去。又一次的庫房搬家。家裡都放的滿的不能再滿了,因為放書還老是和家人吵架。2007年開始,最早在北京的海澱上地,在租來的飯店門臉門口零散的處理一些自己的書,08年不乾飯店後在海澱圖書城租了一塊地方,開始了專業做二手書籍的生意。由於我收書的力度大,路子也比較寬,所以發展很快。一直到2013年國家提倡全民萬眾創業,海澱圖書城步行街整個改造,基本上除了中國書店以外的絕大部分書商全部趕走了。
  • 高清圖集:在南寧的二手書店裡,藏著一段舊時光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14日訊(記者 羅珊珊 韋幸文 實習生 覃芊芊)斑駁的牆壁,泛黃的書頁,舊書店就像一個寶藏,慢慢挑選後,總能找到心儀的書。現在的你,會選擇去二手書店「淘」書嗎?隨著時代發展,可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通過便捷的線上商城買書,或者在一個網紅書店選一本喜歡的書,點一杯咖啡,坐在椅子上慢慢品讀。南寧的二手書店也在經歷著變化,有的已經消失不見,有的仍在堅守……12月14日,記者在南寧市唐人文化園、農院路看到,有幾家二手書店仍在堅守,店裡面不時地有顧客在挑選書籍。
  • 閒魚上的二手書,到底成就了多少對情侶?
    而提到二手書,我們前不久舉辦的最美書店周中,發布了一份《新青年閱讀文化風向標》,其中有一個很好玩的調查結論——「90後更愛買二手書」。 總在追趕新潮的90後,家裡竟然堆滿了二手書?但仔細想想,也沒什麼意外的。
  • 日本古書店淘書指南
    在步入口袋小書攤的時刻,我一眼就看中了這個黑色線條勾勒的簡約封面的書籍,我心裡斷定,它應該是一本有趣的書。書籍作者池谷伊佐夫,不只是有作家一個單純的身份,他還是一名插畫家的身分,因天生的舊書迷,進而出沒於日本的各個書店當中,用三十年以上的「書蟲」經驗,有了《日本古書店旅手繪》。
  • 重慶主城三大批發市場攻略:地攤經濟來了,到底應該去哪兒進貨?
    陝西路上的朝天門批發市場、菜袁路附近的菜園壩批發市場、以及石橋鋪附近的渝州交易城是重慶中心城區三個比較大的批發市場。對於那些有意搞「地攤經濟」的人來說,這三個有歷史、有規模、交通也方便的市場應該是理想的進貨之地。
  • 那些年北京的書店書市之一:舊書攤感懷
    稍厚或精裝本略有提價,比如我買的精裝本《子夜》(開明書店1933年2月二印,著名書籍裝幀家莫志恆舊存)只區區六元,上海淪陷區刊物《風雨談》合訂本八元,又比如白薇、楊騷合編《昨夜》(南強書局)精裝本,倪貽德《畫人行腳》,張天翼《移行》(良友)等,購價應該也還不貴,大約十元上下吧。正是因為書刊價廉,才吸引了如我這樣窘於財力的淘書客。
  • 網絡時代下昆明二手書店的堅守
    在一些國家,在二手書店買書、淘書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在昆明,你知道幾家二手書店?你的書架上有幾本從二手書店淘來的書?
  • 春節買買買當注意 線上二手書隱形騙局不斷
    但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己在線上購買二手書時遭遇騙局,最終導致錢貨兩空,而這並非個例,匯錢不發貨、盜版冒充正版等情況均不時發生,這反映出線上二手書市場熱度不斷攀升的背後,隱形騙局層出不窮。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針對市場上對於二手書的購買需求,為了更加便捷地實現交易,除線下的舊書市場、二手書書店外,更多交易已轉移至線上網際網路平臺,不僅包括論壇、貼吧等社交網站均出現關於出售二手書的帖子,現階段國內還已經出現多個專門的二手書交易平臺,如孔夫子舊書網、有路網等,與此同時還有創業者將二手書交易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接連設計推出交易平臺或提供相關服務。
  • 書店倒閉並非因不讀書 網店促銷買書成癮
    「一個沒有書店的城市是墮落的城市」,看著這樣小資的語言,想著身邊慢慢消失的一些書店,是不是有種羞愧感。  書店消失是因為「不讀書」麼?近幾日記者對個人圖書消費金額和消費途徑做了一個微調查,接受記者調查的57個家庭和100名大學生的反饋結果顯示,近幾年圖書購買量每年都有增加,不過相比十年前習慣「買書進書店」變成了「買書先收藏,減價再購買」。
  • 2020北京書市:線上線下融合 百場書店直播
    6月5日,2020年北京書市在朝陽公園舉行。讀者更可以足不出戶「雲逛書市」,在今年特設的「書店之夜直播活動」中參與「直播領讀」「直播帶書」。北京書市將是一場「線上+線下」的閱讀盛會。比如,今年書市首次同步開辦「線上北京書市-雲書市」,設立線上北京各實體書店、圖書館的書市分會場,線上和線下結合,將書展和閱讀生活緊密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