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書市回來了。」戴著口罩和手套,北京的阮先生挑了一本宿白的《中國石窟寺研究》,與出版社編輯閒聊兩句書裡書外的故事,掃碼五折支付,他轉過頭對記者說,「很多書雖然網上也能買到,但到北京書市來是不一樣的。」拎著幾本書,他又朝著商務印書館的展位走去了。
6月5日至6月15日,2020年北京書市在北京朝陽公園舉辦,今年的北京書市承載了不一樣的意義,對許多北京讀者來說,這是他們在這一年參加的第一場公共文化活動。今年的北京書市有舊書香,有新探索。
近百場書店直播,探索文化「線」場
6月12日,是許多愛書人的不眠之夜。深夜12點,北京布衣書局的創辦人胡同,開心地記錄下了這個以書為名的夜晚:「二十分鐘前,我才從朝陽公園趕回來,拎著三個袋子,背著一個大包,手裡還拿著那個直播設備。」「全場累計觀看人數超過3000人,累積成交最終應該是超過了30000元,都是歷史新紀錄。」
胡同參加的是北京書市發起的「2020北京書市·書店之夜」直播系列活動,6月12日有近100場書店直播活動在全城舉行。
12日晚,記者在現場看到,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的朝陽公園並沒有多少人,但每個展位裡都支起了直播的設備。
晚上6點鐘,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作家祝勇和徐則臣、主持人敬一丹走進直播間,發起了「經典與溫暖」「大家的故宮」「敘事與時間」三場主題直播活動,拉開了「北京實體書店守望計劃」的啟動大幕。敬一丹說:「現在都流行直播帶貨,我更願意說直播帶書、直播帶店。因為實體書店是一個城市的精神燈塔,我們有責任守護它。」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整個實體書店產業遭受了重創,北京市委宣傳部組織調研了解到,疫情導致八成線下書店沒法開業迎客,即便是在疫情緩解後,實體書店的客流也大打折扣,很多原有線下文化活動無法開展。基於調研走訪,北京市委宣傳部決定以2020北京書市開市為契機,將「北京書店之夜」打造為直播不停的「文化夜宴」,為書店直播帶貨營造新生態,探討更多可能性。
從文化現場,到文化「線」場,這是許多書店第一次直播帶貨。分會場之一的外研書店請來了從事英語教育研究三十餘年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曹文,直播介紹家庭教育和外語學習的經驗,當晚銷售碼洋近10萬元。
「下個月,我們要在北京開一個專門銷售古籍的書店,叫作布衣古書局。」直播裡,胡同喜氣洋洋地向讀者們介紹了這件「讀書小事」,無意中,給觀者傳遞了許多帶著暖意的文化信心。
多措並舉,安全重啟
參與本屆北京書市的出版機構共70餘家,展出圖書超30萬種。事實上,讀者與書業人的這次相遇並沒有那麼簡單,北京書市組委會按北京市防疫防控要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書市防疫安全。
「廣泛應用網際網路直播,倡導讀者不聚集、不扎堆,參加一個安全便利、內容豐富的閱讀盛宴。」據組委會介紹,書市期間,進入朝陽公園主會場,讀者需提前一天通過「京城之約」小程序進行實名預約,每天分上下午,各發放3萬張預約碼,全天共6萬張,超過人流量即採取限流措施。展棚根據面積按照1平方米只能承載1個參觀人員的標準,設置進入人員數量。
據了解,朝陽公園開設的6個入園門區,均設立測溫區,並專設隔離區,如遇體溫異常者,第一時間送入隔離區,由現場的120急救中心駐場工作人員進行處理。記者在現場看到,本屆北京書市展棚較往年有所減少,展區內通過一些安全標識,提醒讀者保持安全參觀距離。
今年北京書市的文化活動也緊緊圍繞抗疫展開,中國出版協會發布了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兒童閱讀好書榜」,推選出了《查醫生援鄂日記》《春天不會遲到——抗疫童詩集》等47本童書。兒童文學作家、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說,今天,我們更要提倡好書閱讀,通過傳播好書榜原創內容,向全國青少年傳遞對生命的關愛,對知識的熱愛。
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說:「從古至今,出版業都在用知識支撐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今後,中國出版業要更好地運用知識的力量,讓『尊重科學、敬畏自然、珍愛生命』成為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揮應有的作用。」
王野霏表示,在這個時間點舉辦北京書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市場需求潛力的一項具體舉措,不僅有利於塑造良好的產業環境,重啟出版物市場,增加經營者的正面預期提振行業信心,同時還可以通過精品出版物的投放和文化消費服務的增加,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市場復甦,緩解出版發行企業由於疫情導致的經營困難。
今年的北京書市不僅是一場文化活動,更是一場來之不易的文化盛宴。「出版業是『文化中心的文化地標』,是提振信心的高揚旗幟和慰藉心靈的不滅燈塔。」王野霏說。
(記者 陳雪 張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