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書店亮出新氣象——北京外研書店探索「線上線下」融合之道

2020-12-14 北京海澱

聽到「北京外研書店」的名字,很多人還停留在國營書店的「刻板印象」上。而如今北京外研書店通過線上和線下相融合發展的模式,特別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間,展現出勃勃的發展新氣象。

線上直播薦書、售書

疫情以來,外研書店就做了多場直播帶貨的嘗試。今年6月12日,北京外研書店作為「2020北京書市」書店直播之夜的分會場,更開啟了一場特別的「帶貨直播」,在百餘家出版社、書店等機構中,再次成為一匹黑馬。

據北京外研書店經理付帥對記者說,直播活動以「閱讀·為了最好的遇見」為主題。書店結合自己的特色,圍繞著「家庭教育」、「親子閱讀」等家庭閱讀的核心觀念,邀請了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外國際教育集團首席學術官曹文和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副社長範曉虹現身說法,親自向廣大網友介紹家庭教育和外語學習的經驗。在騰訊和抖音上進行直播,約2萬多人收看,最後的直播收入達到5萬多元,銷售額近10萬元。

如今,直播已經成為外研書店的常態化活動。每周二、四、六晚的7點半,書店都會與資深媒體人、音樂製作人郭志凱合作,進行連麥直播,和網友一起分享音樂與書籍。外研書店還積極與新京報文化客廳、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等文化出版機構進行合作,通過直播平臺、微信用戶群及時分享線上文化活動。

同時,今年疫情之下,外研書店又開通了美團外賣和微店。在開通美團外賣的北京書店中,外研書店可謂一枝獨秀,銷售量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據了解,從3月中下旬到6月中旬,外研書店在美團的兩家外賣店鋪均上線了2000多種書籍,成交700餘單。

微信解答讀者需求

「外研書店特別注重微信群、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從東升科技園店開店之初建立第一個種子用戶群至今,目前已創建了9個微信群,按照不同類型的讀者,區分出兒童區故事群、線下讀書會群等細分群,緊密和讀者之間的聯繫。」外研書店東升科技園店店長李姍說。

為了精細化服務讀者,外研書店東升科技園店還設立了三個不同功能的微信號——「外研書店東升科技園店」「外研小書童」和「外研小四月」。三個微信號各司其職,「外研書店東升科技園店」是書店的官微,以發布書店活動、動態等信息為主。「外研小書童」主要是定位為推薦書籍,如果讀者想找某一方向的書籍卻不知選擇哪本合適,也可以找「外研小書童」尋求幫助。而「外研小四月」則側重面向小朋友家長,發布與兒童有關的書籍推薦,還會錄製一些講故事的視頻。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仍然希望書店在門店布局、文創產品出品、書店志願服務活動、以及更多有意思的文化活動舉辦等方面有更大的創新和進展,服務更多的市民。」付帥說。

相關焦點

  • 2020北京書市:線上線下融合 百場書店直播
    讀者更可以足不出戶「雲逛書市」,在今年特設的「書店之夜直播活動」中參與「直播領讀」「直播帶書」。北京書市將是一場「線上+線下」的閱讀盛會。比如,今年書市首次同步開辦「線上北京書市-雲書市」,設立線上北京各實體書店、圖書館的書市分會場,線上和線下結合,將書展和閱讀生活緊密聯繫起來。
  • 北京書市:線上直播熱 線下書香濃
    近百場書店直播,探索文化「線」場6月12日,是許多愛書人的不眠之夜。深夜12點,北京布衣書局的創辦人胡同,開心地記錄下了這個以書為名的夜晚:「二十分鐘前,我才從朝陽公園趕回來,拎著三個袋子,背著一個大包,手裡還拿著那個直播設備。」
  • 乾貨,書店線上營銷實戰經驗分享
    百道網關注線上營銷走在前面的書店,進行深入採訪。南京先鋒書店坦言,目前藉助最多的是自媒體平臺,如大家所熟悉的:「南京先鋒書店」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先鋒書店淘寶網店、微店。江蘇大眾書局公眾號以及線上商城的引流效果較好,微信群因客服實時在線,可以及時回答解決讀者的問題,與讀者粘性較高。後續將通過抖音、公眾號、微視等線上平臺更好的打造O2O模式。
  • 疫情敦促書店,向線上運營「進化」
    本該在春節期間迎來銷售高峰的書店,現在不得不因為疫情停業。線下營業受阻給書店發展帶來巨大困難的同時,其實也在某種程度上敦促書店往線上尋找生機。至今北京已有72家實體書店上線「美團外賣」,讀者從下單到收到圖書,最快可在半小時內實現。
  • 賣儲蓄卡、線上促銷 疫情下,南昌實體書店積極尋找破局之道
    關鍵詞:解困求助充值辦卡、微店促銷 只為「活下去」的確如此,面對疫情衝擊,努力地「活下去」,是眾多書店給記者的統一回復,大部分書店經營者並未停留在「等」和「靠」上,而是積極尋找破局之道。實體書店貼出線上促銷海報「我們主要是做線下體驗店,這次疫情倒是讓我們首次嘗試了微店。」位於南昌市紅谷灘綠地繽紛城的幾何書店店長成路告訴記者。
  • 為應對疫情衝擊,3月初北京72家實體書店成為首批進駐美團平臺的...
    「外研書店是首批入駐實體書店中的標杆性門店。」美團閃購有關負責人介紹,外研書店的兩個線上門店,各自上傳了800多個商品,門店內明確列出了文創產品、學生必備詞典、3—7歲兒童繪本、暢銷文學、地圖、書籤等多種商品標籤,供消費者選購,「這樣分門別類的精細化運營,對於提升訂單量很有幫助」。
  • 疫情後開業的全國最大書店如何求發展?線上+線下黏住讀者
    利用在場空間提供文化場景體驗,是實體書店的重要功能。走進書店,可以發現各種場景隨處可見,比如有詼諧幽默的「假如宋朝大V蘇東坡開了直播間」(潮宋)主題,有面對人生的「孤獨加繆」主題;有「王小波對話李銀河」的愛情主題;有適合文藝青年的「豆瓣來了」;也不乏適合80後家庭的「我們和心理疾病只有一步之遙?」
  • 單向街書店營業額下滑80%,九成線下書店面臨求生大考...優等生已交...
    全國銷售額十強之一的言幾又,其直營店和加盟店在疫情期間客流遭斷崖式下滑,門店損失95%的營業額。 與此同時,老牌書店三聯韜奮的總經理郝大超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韜奮書店自1月24日(除夕)閉店以來,收入歸零。目前所有店面均處於停業狀態,具體開業時間,要根據疫情發展來定。」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抖音直播自救,線上社群帶貨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新天地店。許多中小型書店尚未搭建自己的線上物流體系,即使有,成本也高,價格怎麼能比?」孫謙感慨,全國推廣全民閱讀,實體書店「迎來了春天」。「但是眼下,大多數中小實體書店最關注的問題是無營業收入,租金和人工成本巨大。最迫切的需求是早日恢復開業和得到一定程度的扶持。」但她也認為,猝不及防的疫情,在另一方面也成為一個契機,「逼著」實體書店探索轉型,努力求變。
  • 亞馬遜書店:線上圖書銷售霸主為何開起線下店
    依託海量信息資源,號稱傳統書店終結者的亞馬遜走向線下,涉足實體書店領域。從商品種類、店面布局到營銷技巧,顧客體驗成為亞馬遜書店著力打造的名片。2015年歲末,全球知名電商亞馬遜直營的首家線下實體書店在美國西雅圖開門迎客。被外界認為頗具諷刺意味的是,20多年前,從西雅圖起家的亞馬遜,正是憑藉無需實體店帶來的成本優勢,發起了針對傳統圖書零售體系的進攻。
  • 北京市全面開展書店督查調研工作
    > 北京實體書店 書店行為落實《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確定的工作目標和「七有」「五性」指標體系中「萬人擁有0.8個書店」的建設任務,推動各區實體書店產業發展,2020年4月中旬到5月上旬,由市委宣傳部對全市
  • 上新了點份圖書外賣 書店1個多月試水經營如何?
    圖為外研書店的員工在打包圖書。李美雲攝核心閱讀3月起,北京105家實體書店陸續入駐外賣平臺,讀者可以享受最快30分鐘的送達服務。外賣服務覆蓋且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書店現有的讀者輻射範圍,同時保持了產品的多元性。
  • 圖書與電商同價 這家線下書店過得怎麼樣?
    「神獸之間」2020年1月開業 謝絕兒童專注青年人  圖書與電商同價 這家線下書店過得怎麼樣?  2020年1月2日,「神獸之間」書店在上海市8號橋創意園區內開業。圖書售價與京東等電商同價、放棄童書市場謝絕小孩進入是這家線下書店的鮮明特色,也意味著它放棄了兩大利潤板塊。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線上直播」興起 重新考慮商業模式
    如果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那麼書店就是另一個平行的靜謐世界,它隔絕了城市的喧囂與浮躁。書不同於一般商品,書店也不同於一般商店,總有特別的人情味在。但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就飽受電子化浪潮衝擊的書店行業有了「雪上加霜」的困境。
  • 各地新華書店線上線下齊發力 打好疫情防控中閱讀服務「組合拳」
    朱丹丹 攝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員工正在打包讀者通過「浙裡有書」平臺購買的書籍。吳江 攝打造特色平臺薦好書、線上選書線下取書、店員變身主播來說書……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多以到店客戶服務為主體的新華書店,線上線下齊發力,打好疫情防控期間服務「組合拳」。
  • B站殺入線下書店,這設計果然不走尋常路!
    紀錄片「變身」書店,對於國內實體商業而言,實屬罕見。與此同時,《但是還有書籍》實體書店還與上海新華傳媒跨界合作,線上聯名書店也即將上線。 這家書店到底長啥樣?已經在網上獲得好口碑,為什麼還要試水線下,開設不被看好的實體店?下面,贏商網為你一一解惑。
  • 【城事】線上線下都優惠!新華書店惠民書市10月24日開幕
    【城事】線上線下都優惠!10月21日,記者從廊坊市新華書店了解到,一年一度的惠民書市將於10月24-30日舉行。豐富的圖書品種、超大的優惠力度,將為讀者打造了一場規模浩大的閱讀盛宴。據介紹,本次惠民書市以文化惠民為宗旨,以「讀書築夢 決勝小康」為年度宣傳主題,秉持「文化搭臺,出版唱戲,融合創新」的理念,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讓廣大讀者盡享書香。
  • 老牌書店走新路:「新華書店還可以這麼美!」
    近幾年,國家對實體書店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在延續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新華書店抓住契機不斷努力,對傳統門店改造升級,開設無人書店、24小時書店,建城市書房,打造新的文化地標,老品牌迸發出新光芒。店裡圖書不多,但主題明確,關於北京風土人情的圖書集中陳列,記者隨手拿起一本《北京的隱秘角落》翻閱。「香山是北京文化的一個地標,很多遊客從香山出來到這裡歇腳,正好可以看看這類書籍。附近居民大多是老北京,也便於他們了解本地的歷史文化。其他的書就是滿足周邊老百姓的基本閱讀需求。前段時間遊人多的時候一天銷售額能有三四千元。」香山新華書店工作人員表示。
  • 「書香北京」主題周啟動 多家書店與圖書平臺打折售書
    11月18日,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書香北京」主題周正式啟動,並以「全民閱讀惠」為主題,聯合線下實體書店、線上圖書交易平臺、電子閱讀平臺、知識付費平臺四大讀書渠道,雙線開展一系列閱讀消費活動。本次「書香北京」主題周匯聚了60餘位名家推薦300餘本書單,同時聯合京東圖書、北京圖書大廈、中信書店等40餘家圖書平臺、書店,設置專櫃、專區,推出專屬優惠購書活動,並策劃名家訪談、讀書會、新書發布、直播帶貨等線上線下活動。
  • 北京書店歸來:他們沒被疫情打倒 還有新店開了
    當線下停擺,李蘇皖也琢磨起轉戰線上,她希望恢復之前線下文化現場,讓它在線上依然成立,維持和增強書店的內容活力。團隊很快策劃了「星夜聯航」線上共享項目,聯合全國出版社、書店、讀書會以及北京閱讀季等品牌,每周末舉辦舉辦一兩場線上活動。3月辦了5場,主要是圍繞女性主題的詩歌、電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