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是觀測 Neowise 彗星的最佳位置。圖片來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綜合編譯 胡文利
近日,一顆直徑約5公裡的彗星吸引了全世界天文愛好者的目光。7月3日起,這顆名為「Neowise」的白色光球搖曳著斑斕的彗尾划過夜幕,向太陽的方向一路飛去。
直到3個月前,還沒人知道Neowise的存在。名為「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勘測探測器」(NEOWISE)的太空望遠鏡在執行監測近地天體任務時發現了它,新彗星因此得名。
「在這件事上,我們是幸運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員林德利·詹森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因為Neowise正好進入瞭望遠鏡的觀測範圍。」
NASA預測,Neowise有可能成為本年度最熱門的天文現象。未來,隨著Neowise接近地球,北半球的居民可以通過肉眼清晰捕捉到它的蹤跡。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今後一段時間,Neowise將出現在夜幕中,並於7月22日到達與地球最近的位置,距離我們約1億公裡。再過一段時間,它就會徹底離開我們的視線。
小行星的「破壞力」十分驚人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稱,彗星是一種溫和而美麗的天體,但它的出現讓人們意識到地球的脆弱。每年都有對地球造成潛在威脅的天體悄然造訪地球,它們中的大部分只是匆匆而過,但難免有一些衝入大氣層,在地球上留下永久的痕跡。
彗星往往行蹤詭秘,人們很難發現它們。這些不速之客只需要很小的體積就能造成極大的破壞,其撞擊地面時發出的巨大能量足以摧毀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一顆星球。
在46億年的漫長生命裡,地球經歷過無數次天體撞擊,其中破壞力最大的一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向地球,掀起數公裡高的巨浪,釋放出幾十億噸硫磺,長年累月遮天蔽日,終結了長達1.7億年的恐龍時代。
2013年,一顆直徑約20米的隕石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震碎了居民的窗戶,造成1400多人受傷。科學家們稱這種小型天體為「城市殺手」。根據NASA的模型,像車里雅賓斯克爆炸這樣規模的天體撞擊事件,大約每60年就會發生一次。
「追蹤」近地天體並不容易
理論上,人類用現代科技應對近地天體帶來的威脅並非難事。NASA曾提出過一些削弱其威力的假想,比如:向近地天體發射太空飛行器,在其附近引爆,或者用雷射加熱天體表面,使其改變運行軌道。
但截至目前,這些方法都是紙上談兵。一個重要原因是,多數情況下,人類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天體的存在。「近年來,我們可能只發現了大約三分之一具有潛在威脅的近地天體。」詹森表示。
目前,追蹤近地天體的唯一方法是通過望遠鏡探測天體反射的陽光。不過,天體體積越小,反射光線就越弱,有些天體還會吸收光線。
2019年,一顆直徑約130米的小行星飛向地球,直到距地球7.2萬公裡處才被人發現。「不知道它從哪兒冒出來的。」澳大利亞天文學家麥可·布朗告訴美國《華盛頓郵報》。在天文領域,7.2萬公裡是個渺小的數字。值得慶幸的是,這顆小行星並未給地球造成傷害。由於小行星掠過地球的時速將近8.7萬公裡,科學家來不及採取措施阻止其繼續靠近地球。事後,驚魂未定的科學家以「2019 OK」為其命名,聽起來就像「2019年沒事兒」。
NEOWISE任務旨在用紅外線對整個天幕進行兩次掃描,監測近地天體只是它的附帶工作。「這臺望遠鏡早已過了使用期限。」該項目首席研究員艾米·邁因策告訴「商業內幕」,「我們不確定它還能用多久,理論上最多還能用一年。」
2019年9月,NASA宣布了「近地天體監控計劃」(NEOSM)。與NEOWISE不同,NEOSM專門追蹤近地天體,通過紅外傳感器探測到哪怕最難以被發現的黑暗行星。陽光會使天體升溫,即便不反射光線,也會發出紅外線。不過,該項目仍處於早期階段。如果融資順利,該計劃最早將在2025年啟動。
無論如何,彗星Neowise的出現都讓無數天文愛好者激動不已。「這是個不容錯過的天文景觀。」NASA表示,下一次它出現在地球夜幕中時,將在6800年以後。責任編輯:賈曉靜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