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融合術

2021-02-12 第一脊柱

圖片來源見水印

脊柱由一串椎骨通過椎間盤、小關節及韌帶相互連結構成,因此椎骨與椎骨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活動,使我們能做出彎腰、扭轉這樣的動作。脊柱的運動節段分為頸、胸、腰三段。頸椎最為靈活,在各個方向上的活動度最大;腰椎也有一定的活動度,特別是屈伸運動;由於與胸骨、肋骨一起構成了胸廓,胸椎的運動範圍是很有限的。

脊柱融合術將兩節或更多節椎骨「焊接」在一起的手術。不過與金屬焊接不同的是,手術並非將椎骨與椎骨直接連在一起,而是將「植骨塊」放置於椎骨周圍。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植骨塊會逐漸癒合起來,將椎骨連為一體。融合成功後,椎骨間就會完全喪失活動度。

 

脊柱的運動

圖片來源:ueu.co

脊柱融合術常用於多種脊柱傷病的治療,包括脊柱骨折、椎間盤破裂、脊柱畸形、脊柱源性疼痛、脊柱不穩定,以及一些頸椎間盤突出症等。

嚴重的脊柱骨折需要手術治療,特別是伴有脊髓等神經組織損傷的情況下,融合是一個重要的手術步驟,這一點並沒有太多爭議。同樣沒有爭議的是手術治療嚴重的脊柱側彎、後凸等畸形時,需要在矯正的同時融合脊柱。

脊柱融合手術的另一個指徵是用於治療脊柱不穩定或潛在的不穩定。脊柱不穩定指的是兩節或多節椎骨間不正常或過度的活動。脊柱不穩定既是頸腰痛可能的一個來源,也是鄰近神經受刺激的潛在原因。但外科醫生對如何準確地定義脊柱不穩定尚有爭議。

頸椎間盤突出症常規的治療方式是從頸部前方的切口切除病變椎間盤,然後施行脊柱融合手術,把植骨塊植入椎體之間。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原則卻截然不同。

一些脊柱疼痛的患者並不伴有明顯的脊柱不穩定,是否對他們施行脊柱融合術存在很大的爭議。理論上,疼痛可能來源於某個脊柱節段,將其融合起來消除運動可以緩解疼痛。但從脊柱及其周圍眾多組織結構中準確地分辨疼痛來源是很困難的,相應的技術不夠完善,手術效果也因此難以保證。因此,脊柱融合術通常只作為非手術(保守)治療不成功後採取的最後手段。 

圖片來源:http://www.simpirica.com

脊柱外科醫生利用不同的入路和方法融合脊柱節段,但相同的是將植骨塊置入椎骨之間的過程。植骨塊可以通過後路、前路或聯合入路放置,頸椎融合術多用前路手術,胸腰椎手術通常從後路進行。

脊柱融合術的最終目標是使兩個或多個椎骨間堅固地連結起來。手術常常需要固定裝置,如接骨板、螺釘、融合器等。融合手術也並非一定需要內固定器械,一般來說,器械只是在骨完全癒合之前發揮內支架的作用,維持椎骨間的連結。但應用器械固定後脊柱融合會有更高的成功率,且在脊柱畸形的手術治療中也需要依靠內固定器械加以矯正。

不管是否使用器械,想要將椎骨融合在一起,都需要植骨或骨替代品。植骨可以來源於病人自身其它部位的骨(自體骨)或骨庫(異體骨)。將病人自體骨取出用於融合手術具有很長的歷史,自體骨是融合手術植骨來源的「金標準」。作為自體骨的備選,異體骨融合的可能性不如自體骨那麼高,但因不需要在病人身上另作切口取骨,疼痛會得以減少。隨著研究的不斷進展,合成骨(人工骨)可能會在未來取代自體骨或異體骨。 

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融合術

圖片來源:www.discspine.com

脊拄融合術後即刻的不適感比其他脊柱手術強烈,好在我們有很多很好地控制術後疼痛的辦法,包括口服止痛藥物及注射,以及患者自控式鎮痛泵(麻醉泵),可以幫助患者在手術後數天內緩解手術帶來的不適和疼痛。

接受脊柱融合手術的患者需要更長的恢復期,建議大手術或年老體弱的患者手術後早專門的康復中心治療。要想恢復正常的生活方式,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因為骨癒合本身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且因人而異。醫生需要等到至少6周後才可能在X線上看到骨癒合的徵象。在這段時間,醫生會限制患者的活動,根據不同的手術方式,有時會建議佩戴不同種類的支具,此後則對活動量酌情增減。骨實質性癒合需要長達三到四個月的時間,而骨癒合和重建的過程在手術後需要持續一年的時間。

影響骨癒合和術後恢復的因素很多,包括與患者有關的因素(年齡、性別、營養、身體狀況、活動水平、合併疾病、吸菸飲酒、使用藥物等)和治療相關因素(疾病類型、部位、術式、手術大小、植骨類型、內固定器械、術後康復訓練等)。一般健康情況較好的年輕患者接受單節段融合手術後,只需要四到六周就可以恢復坐姿工作;如果是老年病人,接受較大的手術治療後,要恢復體力工作則需四到六個月之久。

 

圖片來源:boleznimalyshej.net

儘管一些脊柱疾病可以通過脊柱融合術獲得良好的治療,但手術不會讓您的脊柱恢復「正常」。正常的脊柱椎骨間存在活動度,融合手術消除了這種運動,如果手術涉及節段較多,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犧牲脊柱原有的活動度。

內固定器械及其置入的骨骼在骨癒合完成之前承受者較大的壓力,過度或不恰當的活動可能會造成器械斷裂、骨折等問題,導致融合手術失敗。但一旦融合成功,相關併發症則極少發生。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脊柱融合手術會增加融合鄰近節段的應力,這些節段存在加速退變的潛在可能性,風險因人而異。很多外科醫生因此推薦接受脊柱融合手術的病人避免重複的劇烈運動,包括同時提重和扭轉的動作,以儘量最小化融合區域周圍的應力。

決定是否接受脊柱融合手術是一件複雜而又慎重的事情,患者應與外科醫生充分探討,以最大程度地獲益並減少風險。

圖片來源:http://www.dicasfeminina.com

第一脊柱

關注脊柱健康 共享美好生活

相關焦點

  • 脊柱融合術:許多脊柱患者不得不接受的命運
    然而,不幸的是,對於許多脊柱疾病,必須使用脊柱融合術才能將其治癒,付出的沉重代價有:犧牲了脊柱的運動功能,對身體造成巨大的手術創傷,巨額的醫療費用等。因此,可以這麼說:脊柱融合術是許多脊柱疾病不得不接受的命運。
  • 足三關節融合術
    2.成人全關節結核,關節面破壞,估計不能保留關節功能,可在病灶清除的同時施行關節融合術;並有畸形者,可同時矯正畸形。  3.由於神經病變或損傷而致肌肉癱瘓,引起關節嚴重不穩,影響整個肢體功能,而單純肌腱轉移又不足以維持關節穩定和恢復足夠的有效功能,固定局部關節可以改善肢體功能者,宜施行關節融合術。
  • 膝關節加壓融合術
    膝關節融合的方法很多,其中以加壓融合術的優點為多,操作簡單,癒合率高,癒合時間短,為臨床廣泛採用。需要作膝關節融合的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攣縮畸形,如擬單靠融合時多切除骨質來矯正畸形,必然使原來已經短縮的肢體更短,影響肢體功能與身體平衡。因此,在術前必須儘量矯正攣縮畸形,以保證融合術的良好效果。
  • 【綜述】前路枕頸固定融合術研究進展
    還有因嚴重的顱底凹陷伴寰椎枕骨化、寰樞椎脫位、齒突上移或者上頸椎脊柱結核等致脊髓受壓時,多採用前後路聯合行枕頸固定[10,11,12]。因此,近年來有學者採用前路經斜坡或枕骨髁行枕頸固定融合,使術中減壓、復位、固定一次完成。
  • 等離子微創筋膜松解術脊柱側彎治療方法
    脊柱側彎作為脊柱畸形的一種表現,嚴重損害兒童健康。據普查發現,脊柱側彎的發病率為1.06%,且呈上升趨勢,一般發於10-14歲,尤其在初中女生中多見,主要是不正確的姿勢引發的。因此,家長、中小學的校醫及體育教師,要密切留意觀察小兒脊柱的形態,以便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脊柱側彎。
  • 初中脊柱側彎女孩「怕痛怕癱瘓」,術後竟這樣說……
    大家好,我是小何的爸爸,來自廣東河源,我女兒13歲,今年6月19號在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做了脊柱側彎矯形手術。3天下地,住院10天就出院了,現在家裡休養。教授說,她是青少年常見的特發性脊柱側彎,有剃刀背、高低肩,脊柱已變成S形,要儘快做手術,否則以後不僅會影響外觀,而且還會快速加重,甚至影響心肺功能。於是沒有任何猶豫,我們就決定住院,交給楊教授做手術。
  • 脊柱小關節炎,你聽說過麼?它也是讓人腰酸背痛的「罪魁禍首」
    但是作為一個退變性的關節疾病,骨性關節炎不但可以發生在膝、髖、踝等大的關節,也會發生在脊柱小關節之間。 那麼,發生在脊柱的小關節之間的關節炎是怎樣形成的,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 中英文字幕:脊柱感染( Spinal Infection)
    脊柱感染,或人們熟知的脊椎骨髓炎,是指脊柱椎體的感染,是背痛很少見的原因。常繼發於一些泌尿道操作以後。本視頻提供了脊椎感染原因、影響、解剖等方面的信息。Overview(概述) This is an infection most often caused by staphylococcus or E. coli bacteria.
  • 斜外側腰椎椎間融合術
    自首次文獻報導腰椎後側融合術後,前路、後路、經椎間孔入路、經腰大肌入路等多種椎間融合術相繼應用於臨床並廣泛開展[2,3]。應用較為廣泛的前路、後路、經椎間孔入路等技術相對更成熟,但椎體穩定結構破壞較大,術後併發症也相對較多。
  • 中英文字幕:脊柱穩定系統(Spine Stabilization System,DYNESYS)
    Spine Stabilization System (DYNESYS®)脊柱穩定系統(DYNESYS®)可彎曲的DYNESYS®系統可作為脊柱融合的替代。它將脊柱對齊並作支撐,同時仍保留一定的柔韌性和活動度。手術大概需要2~3小時。
  • 導航微創與傳統切開經椎間孔入路椎間植骨融合術治療成人腰椎滑脫症的對照研究
    導航微創與傳統切開經椎間孔入路椎間植骨融合術治療成人腰椎滑脫症的對照研究劉亞軍 田偉 靳培浩 呂豔偉 孫玉珍
  • 【手術技巧】全腕關節融合術(下)
    ●感染●骨不連、延遲癒合、畸形癒合●腕背觸痛●肌腱黏連和斷裂●神經瘤形成,複雜局部疼痛症候群●固定釘移位●傷口裂開●腕關節融合術報導關節融合率高,患者滿意率高,並發併發症發生率低。因此,全腕關節融合適用於不能耐受二次手術的患者。
  • 【脊柱退化】——脊柱退化所引發的疾病
    作為人體軀幹重要的支撐、運動樞紐——脊柱,一樣面臨著衰老的問題,這就是脊柱的退化。脊柱的退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逐漸出現的。當然如果因為諸多外界因素和人為因素,這一退化過程可能會被加速。當這些退化引起一些病症時,這就是脊柱退化所引發的疾病。 一、脊柱退化的表現     脊柱的主要結構可以分為骨骼和軟組織兩部分。
  • 普拉提脊柱矯正器——讓你的脊柱中正、有力!
    、減震、保護和運動功能大家是不是經常聽到腰間盤突出、腰機勞損、脊柱側彎等病症呢?上圖是脊柱的完美生理曲線,脊柱的曲度哪一段發生改變,哪一段就更容易堆積脂肪,嚴重時會影響周圍的臟器官乃至身體的運動及靈活性!因此,脊柱的健康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是身體的重中之重!
  • 脊柱運動全面剖析-脊柱運動定律及運用
    這個部位就是我們的中軸骨——脊柱,脊柱的運動關係便是脊柱耦合運動。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耦合」這兩個字的定義。簡單來說,當一個運動引發第二個運動時,這兩個或更多的的運動被認為是「耦合」的(coupled,我們通常說的情侶CP即couple的縮寫) 脊柱耦合運動不同於屈伸的標準基本動作,脊柱的側屈和旋轉是一個複合運動的組成部分,不能分離。
  • 脊柱側彎矢狀面的重要性:脊柱-骨盆的參數
    因此,必須維持脊柱的內外平衡和動靜平衡。 內平衡要依靠椎間盤及韌帶,脊柱的外平衡依靠肌肉。當脊柱在冠狀面矢狀面失衡後,青少年因為脊柱柔韌性及肌肉體積與彈性較好,其對脊柱畸形的代償儲備能量較大,對明顯的不良畸形仍可較好的耐受。
  • 【脊柱結核】後路經椎間孔入路病灶清除、椎體間融合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結核
    結核病患者由於營養狀況差、起病隱匿、治療不及時和不規範,脊柱結核往往逐步進展導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和畸形,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脊柱結核的治療可以採取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是脊柱結核的主要治療方法,常用於脊柱結核早期,中毒症狀輕,無明顯骨質破壞、死骨、空洞或膿腫形成,患者對抗結核藥物敏感,或患者一般情況較差不宜近期手術者[2]。
  • 修復脊柱彎曲(脊柱側凸)的驚人手術-動畫
    視頻:↓ 修復脊柱彎曲(脊柱側凸)的動畫演示 什麼是脊柱側彎及其原因?
  • 【醫療科普】青少年脊柱健康殺手——脊柱側彎
    孩子在學習和成長中,家長和學校最關注的問題莫過於近視,但往往忽略了另一個嚴峻問題:目前我國青少年兒童脊柱側彎的發病率高達20%。什麼是脊柱側彎?脊柱側彎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 脊柱結核
    發生在脊柱骨和關節的結核病就叫脊柱結核。每個脊椎又分為椎體和附件,脊柱結核一般發生在椎體。脊柱結核10歲以下兒童最常見,其次是青年人。椎體多見,附件少見。發病部位中腰椎佔首位,其次是胸椎,以下順序為胸腰段脊椎、腰骶段脊椎和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