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藥】肉桂

2020-12-13 騰訊網

【每日一味藥】肉桂

【性味歸經】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

【功效】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

【用法用量】1~4.5g

【使用注意】有出血傾向者及孕婦慎用,不宜與赤石脂同用

【配伍】

1、治腎氣虛乏,下元憊冷,臍腹疼痛,夜多旋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飲食;腳氣上衝,少腹不仁;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婦人轉胞,小便不通等證: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幹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附子(炮,去皮、臍)、肉桂(去粗皮)各二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局方》八味丸,即《金匱》腎氣丸)

2、治元陽不足,命門火衰,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溲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痺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及真陽不足之神疲氣怯,心跳不寧,四體不收,陽衰無子等證:大懷熟地八兩,山藥(炒)四兩,山茱萸(微炒)三兩,枸杞(微炒)四兩,鹿角膠(炒珠)四兩,菟絲子(制)四兩,杜仲(薑湯炒)四兩,當歸三兩(便溏勿用),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制附子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上藥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景嶽全書》右歸丸)

【小故事】

相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撫琴吟唱自編的《梧葉落》時,忽感咽喉疼痛,遂用大量清熱瀉火之藥,症狀得以緩和,但藥停即發。後另請一名醫,見其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六脈沉細,乃開肉桂一斤。藥店老闆對西施之病略有所知,看罷處方,不禁冷笑:「喉間腫痛潰爛,乃大熱之症,豈能食辛溫之肉桂?」便不予撿藥,侍人只得空手而歸。

西施道:「此人醫術高明,當無戲言。眼下別無他法,先用少量試之。」西施先嚼一小塊肉桂,感覺香甜可口,嚼完半斤,疼痛消失,進食無礙,大喜。藥店老闆聞訊,專程求教名醫。名醫答曰:「西施之患,乃虛寒陰火之喉疾,非用引火歸元之法不能治也。肉桂用於治喉間癰瘡,屬特殊情況。

相關焦點

  • 【每日一味藥】沒藥
    【每日一味藥】沒藥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平。 【配伍】 1、治各種瘀血阻滯之痛症,如跌打損傷,症見傷處疼痛,傷筋動骨或麻木酸脹,或內傷瘀血,心腹疼痛,肢臂疼痛等症:沒藥、乳香、丹參、當歸各五錢
  • 【每日一味藥】大戟
    【每日一味藥】大戟【別 名】邛巨、紅芽大戟、紫大戟、下馬仙、京大戟。【來 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根。
  • 【每日一味藥】地膚
    【每日一味藥】地膚【別 名】掃帚子、掃帚菜子。【來 源】本品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膚的乾燥成熟果實。
  • 【每日一味藥】乳香
    【每日一味藥】乳香 【性味歸經】辛、苦,溫。乳香當時是一味中藥,具有活血舒筋、行氣止痛的功效。
  • 【每日一味藥】紅景天
    【每日一味藥】紅景天 【性味歸經】味甘,性寒。
  • 【每日一味藥】女貞子
    【每日一味藥】女貞子 【性味歸經】甘、苦,涼。【用法用量】6~12g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洩瀉及陽虛者忌服 【配伍】 1、補腰膝,壯筋骨,強陰腎,烏髭發:女貞子(冬至日採:不拘多少,陰乾,蜜酒拌蒸,過一夜,粗袋擦去皮,曬乾為末,瓦瓶收貯,或先熬幹,旱蓮膏旋配用),旱蓮草(夏至日採,不拘多少),搗汁熬膏,和前藥為丸
  • 【每日一味藥】薏苡
    【每日一味藥】薏苡【別名】解蠡、起英、贛米、感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兒。【來源】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乾燥成熟種仁。【性味】甘、淡,涼。【歸經】歸脾、胃、肺經。【功效】利水滲溼,健脾止瀉,除痺,排膿,解毒散結。【主治】主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洩瀉,溼痺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
  • 【每日一味藥】首烏藤
    【每日一味藥】首烏藤 【性味歸經】甘,平。他遵照老友吩咐,把挖回的塊根研為細末,每日空腹服用,黃酒為引送服一錢。當他服過七天之後,就覺得身體比以前硬朗多了,於是他又增加到每日二錢繼續服用。服過一年多以後,何老翁的身體強健猶如少年一般,蒼白的鬚髮也逐步變得烏黑髮亮。真乃是「歸途偶得夜交藤,服後白髮變黑顏」。
  • 【每日一味藥】仙鶴草
    【每日一味藥】仙鶴草 【性味歸經】苦,澀,平。
  • 【每日一味藥】火麻仁
    【每日一味藥】火麻仁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潤腸通便 【主治】用於血虛津虧,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10~15g
  • 【每日一味藥】化橘紅
    【每日一味藥】化橘紅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 【功效】理氣寬中,燥溼化痰 【主治】用於咳嗽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 【用法用量】3~6g。
  • 【每日一味藥】牛蒡子
    【每日一味藥】牛蒡子【性味歸經】辛、苦,寒。歸肺、胃經。【功效】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主治】用於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痄腮丹毒,癰腫瘡毒。【用法用量】6~12g。【使用注意】本品能滑腸,氣虛便溏者忌用。
  • 每日學一味中藥:合歡皮
    (《續本事方》)止咳平喘藥每日學一味中藥:千日紅每日學一味中藥:昆布每日學一味中藥:滿山紅每日學一味中藥:胡頹子葉每日學一味中藥:枇杷葉每日學一味中藥:牡荊葉每日學一味中藥:龍脷葉每日學一味中藥活血化瘀藥每日學一味中藥:苦石蓮每日學一味中藥:九龍藤每日學一味中藥:八角楓每日學一味中藥:夏天無每日學一味中藥:峨參每日學一味中藥:桃枝每日學一味中藥:八楞木每日學一味中藥:七葉蓮
  • 【每日一味藥】寒水石
    【每日一味藥】寒水石 【性味歸經】辛、鹹,寒。
  • 每日學一味中藥:九龍藤
    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臨床應用】內服:煎湯,用量9~15克,鮮品用量加倍;或浸酒。主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偏癱,胃脘痛,疳積,痢疾。【藥理研究】九龍藤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抑制作用,還有促凝作用。
  • 藥食同源——肉桂
    相傳古羅馬有位君主為了悼念死去的愛妻,搜集了全羅馬的肉桂集中焚燒,以示對愛妻的摯情摯愛。肉桂不僅寓意深遠,且藥效卓著,傳說西施撫琴吟唱《梧葉落》時,忽感咽喉疼痛,遂用大量清熱瀉火之藥,症狀得以緩解,但停藥即發,後另請一名醫,見其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六脈沉細,乃開肉桂一斤。藥店老闆對西施之病略有所知,看罷處方,不禁冷笑:「喉間腫痛潰爛,乃大熱之症,豈能食辛溫之肉桂?」
  • 每日一味藥|蒲公英
    唯獨蒲公英既能清熱,又能疏肝,所以是乳癰妙藥,更是各類熱毒疔瘡的要藥。【養生藥膳】1.蒲公英粥原料 蒲公英30~45克(鮮品60~90克),粳米30~60克。製法 先煎蒲公英取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用法 空腹食用,每日1次。功效 清熱解毒。適用  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熱毒瘡癰、尿路感染、病毒性肝炎、膽囊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結膜炎等。
  • 【每日一味藥】桑枝
    炒香,以水10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空心服之。方中桑枝行氣消腫,為君藥。 2、《太平聖惠方》:治紫癜風:桑枝500g,益母草150g。上藥以水5鬥,慢火煎至1500毫升,去渣,入小鐺內,熬成膏,每夜臥時,用溫酒調服10g。方中桑枝祛風通絡,為君藥。
  • 一味藥治九種心痛!
    桂心是肉桂的一種。肉桂為桂樹的皮,乾燥後為桶狀,稱「桂通」,而「桂心」系去掉外層粗皮的「桂通」,也寫作「桂辛」。其性辛甘熱,上除頭風痛,中平胸腹痛,下利大小腸。可治噎膈腹滿,腹內冷痛,九種心痛等多種病症。
  • 一味藥草:雞冠花!
    兩味藥與主藥幹雞冠花相配,幹雞冠花就像一條船上的舵手,先將明目降壓的方向定好,再輔以幹牡荊祛風除溼,艾根活血化淤,共治青光眼病。夜盲症俗稱「雀蒙眼」,指在光線昏暗環境下或夜晚視物不清,甚至完全看不見東西、行動困難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