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藥】寒水石
【性味歸經】辛、鹹,寒。入心、胃、腎經
【功效】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主治】用於發熱煩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痛;外用治燒燙傷
【用法用量】6~12g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忌服
【配伍】
1、治五臟六腑積熱,天行時氣疫熱,以致煩滿消渴:凝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錢,甘草二錢。研末。每服一錢,白湯調服。(《方脈正宗》)
2、治傷寒發狂,或棄衣奔走,逾牆上屋:寒水石、黃連(去須)各等分。上細末,每服二錢,濃煎甘草湯,放冷調服。(《本事方》鵲石散)
3、除熱癱癇:大黃、乾薑、龍骨各四兩,桂枝三兩,甘草、牡蠣各二兩,寒水石、滑石、亦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金匱要略》風引湯)
【小故事】
相傳有一支商隊在沙漠行進途中,水喝光了,數人因不勝天氣炎熱而中暑,便支起帳篷,領隊令人照顧中暑病人,並帶著兩人去尋找水源。
他們在方圓幾裡地找遍了也不見水源,此時天已將黑,他們便回到營地。眼看病人病情越來越重,在休息了半個時辰之後,他們決定連夜繼續尋找水源。這一次他們尋到數十裡外,再繞營地尋找。終於,在他們精疲力竭時,他們找到了水源,只見水邊遍布黃白色半透明晶石,此水喝起來甘甜清涼,甚覺寒涼,飲後頓感神清氣爽。他們喝足後便用器皿盛水,爾後趕回營地。說來奇怪,奄奄一息的中暑病人喝了那水後片刻即愈,生龍活虎,且此水只喝一點便解渴,比以往的水都要管用。
後來他們回到城中與一郎中朋友提及此事,郎中覺得奇怪,一看他們的水壺,發現裡面有許多他們夜裡在水源地見到的半透明細碎晶石,並發現此晶石有清熱解暑之功,因其見於寒涼水石之地,便取名寒水石,為後人所用。
關於寒水石還有一則故事,在我國湖北有個「長壽村」,長壽村的地下蘊藏著一種名叫「寒水石」的藥用石頭,村裡的人們通常把整塊的「寒水石」打磨成枕頭狀,給家裡的長輩用,老人們只要枕上「寒水石」一段時間,都會酣然入睡,白天感到頭清目明,精力旺盛。幾百年來「寒水石」已被當地人稱作神奇的「睡眠長壽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