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物誌——鍾南山篇》採訪了鍾南山院士的學生、同事和家人,講述了鍾南山在對抗傳染性呼吸疾病的一生。
但是鍾南山的兒子鍾帷德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因為佩戴了一條愛馬仕腰帶,遭到了網友的攻擊。
隨後還有網友挖出這條腰帶估計價值7000塊,國家院士之子豈能佩戴奢侈品?網友甚至人肉鍾帷德,甚至還有網友稱,鍾帷德大腹便便,完全沒有鍾南山的樣子。對鍾帷德的樣貌進行了攻擊,甚至還有網友說要對鍾帷德進行調查。
鍾南山的兒子真的不能用愛馬仕腰帶嗎?科學家就一定要艱苦樸素嗎?
鍾南山是醫生世家,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是當時中國絕少的醫學博士,是免疫單向擴散技術的先驅,抗戰勝利之後,鍾世藩擔任廣州中央醫院院長,1949年的時候,鍾世藩受聘於世界衛生組織醫學顧問,當時國民黨高官讓鍾世藩攜帶全家及醫院現金,連夜撤往臺灣,被鍾世藩嚴詞拒絕。
解放之後,鍾世藩創辦了中山醫學院兒科病毒實驗室,利用實驗室從事病毒研究及培養研究生。這不但是廣東省而且是全國最早創辦的臨床病毒實驗室之一,他還首創了用胎鼠作為分離病毒的工具,除此之外,作為中國兒科先驅的他還為中國培養了許多兒科專業人才。
20世紀80年代,在兩眼有復視的情況下,退休多年的鐘世藩仍然完成了《兒科疾病鑑別診斷》。鍾世藩對於醫學的熱愛也感染力了鍾南山,讓鍾南山走上了醫學的道路。
在幾十年的科研道路上,鍾南山通過創製的「簡易氣道反應性測定法」及流行病學調查,首次證實並完善「隱匿型哮喘」的概念。
他還對我國慢性咳嗽病因譜進行了系統的分析,闡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氣道神經炎症機制,創製運動膈肌功能測定法。牽頭主持我國「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人群防治的系統研究,並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2003年我國SARS疫情中,明確了廣東的病原學,組織了廣東省SARS防治研究,創建了「合理使用皮質激素,合理使用無創通氣,合理治療併發症」的方法治療危重SARS患者,獲國際上的存活率(96.2%)。
除此之外,他還組織整理了國內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SARS、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方面的診治指南文件。2013年任廣東省H7N9防控專家組組長,並將H7N9系列研究發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Medicine》(IF51.658)上,對H7N9防控做出重要貢獻。
鍾家為中國作出了卓越貢獻,難道他的子孫就要過貧窮的生活嗎?要知道,鍾帷德也是我國著名的醫學家。
他是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廣州醫學會主任委員英國伯明罕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瑞典科羅倫斯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及客座研究員。
他擅長泌尿系腫瘤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方面貢獻尤為突出。1998年成功應用藥物經濟學分析,以低值藥物治療前列腺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首次應用了CK-20外周血檢測膀胱癌微轉移及CD147在泌尿系腫瘤侵襲力的研究,與中國科學院生產出首臺國產膀胱螢光鏡。
即使他的父親不是鍾南山,鍾帷德這樣優秀的人才難道還不能佩戴一條愛馬仕的腰帶嗎?要知道,廣州的主任醫師年薪40萬都很正常,何況是鍾帷德這樣優秀的醫學家。
科學家並不都是聖人,他們有自己的家庭,在為中國做出貢獻的時候,他們和他們的親人也需要享受物資生活。
中國也在用豐厚的薪酬吸引著全世界的科學家加入中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才智。《科學與公共政策》不久前發布的報告中,研究人員通過科研論文追蹤中國科學家的職業道路。2017年有4569名中國科學家離美回國,而2010年只有2703名,離開美國回國的中國科學家人數比2010年增加69%,他們之所以會回國,除了我們日益強大,還有就是我們擁有豐厚的科研經費。
在當今這個世界,一味宣傳科學家應該艱苦樸素是不可取的,也是吸引不到人才的。
媒體營造的那種「聖人」式的想像,給科研工作者加上了一層神聖的光環,卻也給他們帶來了無形的負擔。當年,「袁隆平開豪車」的新聞一度在網上引發爭議,便是這種社會心態的典型寫照。
人是科研工作中最基本、最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對於那些重要的科研項目,優秀的科研人才,不論是國家、社會還是科研機構,都該為他們努力提供回報。只有讓民眾知道科學家也能享受優渥的生活,才能吸引更多人投身科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