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自小家境清貧、勤奮讀書,志在獵取功名,實現人生價值。可是幾經宦海沉浮,義山就有些心灰意冷。不過為了生計,他又如飄蓬一般,匆匆地奔波於各地的幕府。
義山早期作品都顯露出遠大志向和卓越才華,有些作品更是抨擊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敘事陳情、急切感人。後期作品則筆意婉轉、含蓄有味,表達了詩人落魄和思鄉的情感。下面介紹的是李商隱詠雨抒懷,這首五律描寫細膩,情寓於物,驚豔了後世千年。
細雨
唐代:李商隱
瀟灑傍回汀,依微過短亭。
氣涼先動竹,點細未開萍。
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螢。
故園菸草色,仍近五門青。
詩的大意是:細雨飄飄灑灑,靠近回曲的沙汀,並隱約地吹過城外的短亭。雨後微風清涼,先搖動輕盈的綠竹;雨點細微,卻滴不開密聚的浮萍。
微雨淋溼了燕羽,它卻加快速度,飛到了高空;雨下個不停,流螢雖然變得稀疏,但依然顯得非常鮮明。詩人恍惚間好像回到了故園,無邊的菸草正延伸到五門之外,一片青青!
這首詩是李商隱後期作品,當時作者羈旅長安,宦遊失意,卻進退兩難。雖然獨自打拼了多年,依然寄人籬下,生活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但若棄官歸隱,又實在有些心有不甘。
時逢初春,連日細雨、天氣微寒,詩人情緒也有些低落。義山站在屋內觀看窗外的雨景,天空中細雨濛濛,詩人心裡也心事重重。他也記不清有多久沒有回家探親,記憶裡妻兒的面龐都顯得有點模糊。愁情偏遇陰雨、倦客身在他鄉,義山不願借酒澆愁,於是就只好賦詩排遣悲懷。
細雨不知何時開始降落,卻好像沒有停止的意思。她像一個精靈,在空中顯得飄逸靈動,一會兒盤旋在曲折的河岸邊,一會兒又飛過短亭,忽隱忽現、撲朔迷離,卻讓周圍變得有些微涼。
作者用「瀟灑、依微」,形容細雨不停地在空中蕩漾的場景,描寫細膩,引人入勝。好像細雨正在人們的身邊密密地斜織著,路邊的野花、枝頭的嫩葉,都沾上了雨珠,顯得清新又帶有涼意。
接下來詩人又描繪周圍的植物,輕輕的寒風,裹夾著蒙蒙的細雨,不斷地宣示著自己的存在,卻似乎並沒有太多的敵意。纖細的碧竹在風中微微地搖曳,而遍布池塘的浮萍只是受到了一點驚嚇,依然彼此緊緊偎依在一起。
作者在頷聯又用「先動竹、未開萍」,表現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更顯出一份靜謐和悠然的氛圍。細雨好像只是一位匆匆的過客,不願過分打攪這些植物,卻無意間又給整個大自然增添了詩情畫意。
頸聯又轉而描寫動物,作者選擇了飛燕和流螢作為描寫對象,其實也是間接地描寫細雨。雖然雨天對它們的飛行和活動產生了一點影響,但只是很細微的作用。燕子還是可以抖擻精神、展翅奮飛,而流螢也還在夜幕下顯得亮閃閃的。
作者渴望像燕子一樣自由飛翔,也希冀可以如螢火那般發出光亮。生命雖然短暫,卻不應該一直沉淪,這些動植物都活得如此精彩,詩人豈能整日悲傷嘆息。
詩人寫到這裡,也為結尾的抒情打下了鋪墊。義山觸目所及,都是青青草色,他忽然感覺好像神遊故鄉。故園之中一定也是碧草黃花、一片生機,家人也必然在欣賞美麗春景時,盼望自己早日還鄉。
思鄉的情緒就像這青青的草色,在無邊地蔓延。義山真希望自己就像這細雨,可以隨處飄飛;也願做一隻可愛的燕子,無憂無慮地在微雨的天空中,自在地穿梭於雲天。
縱覽李商隱的這首五律,設喻新穎、描寫細膩,而且情寓物中、物因情見。首聯概寫細雨的情狀,從遠望著筆;頷聯寫植物在細雨中的狀況,借竹襯出雨的涼意,借萍極寫雨點的細微。
頸聯寫動物在雨中的動態,收尾兩句為全詩主旨。詩人客居長安,見到迷離菸草而想起久別的故鄉。一場細雨,滋潤了大地山川,也清新了整個竹林草場,卻激起詩人的故園之戀和羈旅愁情,草色相連、人偏遠隔,失意落寞之感,皆已微寓其中;而細雨中的詩情畫意,更驚豔了後世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