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12:劉備坐擁徐州,曹操實屬嫉妒,荀彧一句話幫他解心結

2020-12-15 爆品的歷史

各位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唐僧嘚吧嘚。上一回我們說到,曹操借殺父之仇的頭銜實則是想去奪取徐州,而這個時候劉備則派出趙雲前去救援,陶謙為了表達感激便想將徐州給了劉備。而這一次劉備則寫信給曹操,那麼他在信中都寫了一些什麼呢?

在這封信中劉備先是誇讚了曹操一番,但重點是想讓曹操撤兵,而當曹操得知呂布偷襲了兗州之後大為憤怒!不過曹操知道呂布這個人並沒有計謀,原來是陳宮做了呂布的軍師啊!難怪呂布可以偷襲兗州呢。而陶謙這個時候的生命已是危在旦夕,劉備前去看望陶謙的時候,陶謙還是執意想將徐州交給他。要說這劉備也是一個虛偽的人,先開始一直拒絕當徐州牧,但是在萬般無奈下劉備還是同意將徐州接手過來,劉備剛一同意陶謙立刻就死了。

第二天劉備關羽張飛等人,就一同與陶謙家族的人為他送行,這個時候城門外有人前來,原來是呂布和陳宮二人。呂布帶領上千兵馬前來討伐劉備,而劉關張三個人則站在城門上商量著應該如何對付呂布。沒成想劉備想要將呂布收入麾下,這個時候張飛可是不服氣,於是自己先走一步了。城門打開時呂布看到劉備親自迎接自己,也不枉費他們二人等了四個小時。劉備和呂布正好要計劃著如何奪取徐州,而陳宮這個謀士則想讓呂布和劉備搞好關係,這樣一來徐州也就勢在必得。

話閉之後劉備請呂布前來一同喝酒,在酒席上呂布像是喝大了一般,對著劉備就開始吹牛自己,還差一點接過來劉備手中的關防,還好有陳宮及時阻止了他。另一面的曹操也知道了呂布和劉備在同一個戰營的事情了,曹操認為自己雖有上萬兵馬都得不到徐州,而劉備則不費吹灰之力坐擁徐州六郡,這個劉備實在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人啊!正是應了那句話:劉備大奸似忠,大偽似真人之人。不過荀彧這個謀士又開動他的腦袋了,他表示如果有一天劉備和呂布起內訌,那麼這個時候曹操您再去奪徐州才是最好的時機。

這個時候呂布則宴請劉備來府上喝酒,席間還將貂蟬叫來讓她跳舞。劉備這個人似乎對美色並沒有興趣,期間他幾乎不會看貂蟬一眼。當關羽告訴張飛,劉備去呂布的府上喝酒並且還帶上貂蟬的時候,張飛一怒之下來到呂布府上大聲罵他,呂布雖然生氣卻也沒有做什麼過分的事情。劉備覺得呂布現在在徐州不安全,於是將他派到了小沛,如果有危險的話兩個人還可以互相支援。這一面的曹操則接到了來自董承的密詔,只見曹操神情嚴肅,那麼這封密詔寫了什麼?曹操會順利撤兵嗎?關注我們一起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何四辭徐州,好人要做絕,人設很重要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嗨,哪怕沒看過《三國演義》聽過相聲的也都知道,《三國演義》裡有一個「三讓徐州」的典故,這也是《三國演義》名字的來歷之一(註:侯批三國)不過,大家似乎都注意到了陶謙為民著想「三讓徐州」的美德,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劉備還有個「四辭徐州」呢。
  • 劉備連失徐州和小沛,投靠曹操後,曹操為何不殺他,反養虎為患?
    劉備連失徐州和小沛,投靠曹操後,曹操為何不殺他,反養虎為患?生逢東漢末年的劉皇叔,為人忠厚,卻經歷了「三起三落」。面對徐州牧陶謙的拱手相讓,劉備唾手可得徐州城,最後三次辭讓,最終實至名歸,還在天下博得了美名。
  • 三國演義:陶謙三讓徐州,在歷史上真的是三讓後才交到劉備手上嗎
    京劇《讓徐州》的情節和陶謙的人物形象,都脫胎於《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的第十一回和第十二回所敘述的「陶恭祖三讓徐州」的故事情節是這樣的:原來這時劉備任平原相、因孔融被黃巾軍管亥包圍,劉備去救他,解了北海之圍以後,和孔融共同來救徐州。在徐州城下殺敗了曹操的大將于禁,人城見陶謙。陶謙見劉備大軎,當即要把徐州讓給他,劉備力辭而止,這是「一讓徐州」。曹操正在攻徐州的時候,聽說呂布已經襲破了他的根據地兗州,只好放棄徐州,急忙班師回去。
  • 三國演義14:張飛大意失徐州,劉備不慌張,這樣的大丈夫誰不愛
    上一集我們講到了曹操不僅救了漢獻帝,而且手中的權力也變大了,與此同時他要將徐州奪回來,因此與荀彧一同商量了驅虎吞狼的大計。另一面的劉備也接到了天子的詔書,實際上這封詔書不過就是曹操擬寫的,在這一點上劉關張三兄弟心裡很清楚。隨後劉備決定去徵討袁術,但是徐州需要有一個人留下看管,這時候張飛自告奮勇要留下。
  • 劉備失意歸小沛 呂布漁利入徐州
    更何況在之前的黃巾之亂、討董之戰中,劉備都沒有露臉。出身極好又自視甚高的袁術不服徐州讓人佔了便宜算是正常心理。如果不是廬江郡站隊劉繇陣營,袁術早在上一年也就是劉備代理徐州牧的那一年就應該攻徐。現在孫策已經幫他攻下廬江,還在江東勢如破竹,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坐視劉備佔著本應屬於自己的徐州了。
  • 《三國演義》劉備三讓徐州故事背後的進退藝術
    起兵要蕩平徐州,殺氣騰騰而來。陶謙背上了大大的黑鍋。他本無殺人掠貨之意,然用人不善,張闓逃脫,終難脫離干係。自知曹操勢大難敵,派人去北海請孔融相救,孔融又推薦了平原相劉備。可見劉備的個人名聲,當時已經傳開了。當劉備聽說孔融舉薦自己,大為吃驚。因為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孫,天下聞名的賢者。這樣有名望的人都有自己仁義之德,說實話,劉備內心還是挺感動的。
  • 劉備在青梅煮酒時,是寄人籬下之人,為何曹操對他的評價會那麼高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著名的橋段,那就是「青梅煮酒論英雄」。在這個橋段中,曹操和劉備評價天下誰是英雄。在劉備故意敷衍,說了幾位當時有實力的地方勢力的首領後,曹操都不認同。最後,曹操對劉備直截了當地說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這一句話嚇得劉備的筷子都掉到了地上,多虧了當時天上響雷,劉備才藉機掩飾了過去。但是,曹操為何要對劉備說這樣的話呢?
  • 原本佔據徐州的劉備為什麼會被曹操推薦出任「豫州牧」?
    建安元年(196年),被呂布打敗的劉備在無奈之下投奔曹操。為拉攏劉備和聚攏人心,曹操利用控制的漢獻帝封為劉備為「豫州牧」。這是劉備一生中獲得的第一個高級官位,此後劉備便被稱為「劉豫州」。但奇怪的是,劉備之前佔據的地盤明明是徐州,在豫州好像沒有地盤。既然如此,曹操為什麼不讓漢獻帝任命劉備為「徐州牧」而是任命為「豫州牧」呢?首先,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當時還不是天下最強的軍閥,無法隨意任免沒有實際控制的地盤上的「州牧」。
  • 再讀《三國演義》:第十二回(上)陶恭祖三讓徐州
    徐州的陶謙已經六十三歲了,憂勞成疾染了重病,快要不行了,於是請來糜竺、陳登議事。糜竺說:「曹操退兵是因為呂布偷襲了兗州。今年鬧饑荒,開春一定會捲土重來。您兩次要讓位給劉備,那時您身體還好,他不肯接受。如今病重,再讓徐州,劉備就推辭不了了。」陶謙大喜,派人去小沛將劉備請來。
  • 盤點那些被《三國演義》一筆帶過的人物
    一句亞於趙雲,劉備禁衛軍白毦兵統帥,在魏就相當於許褚,在吳就相當於周泰,就是這樣的人物,他的一生肯定也是多姿多彩的,但是在演義中老吳卻是隻字未提,不得不是一種遺憾啊。二.三國演義中老吳也並沒有提過此人,三國志中只有寥寥數語。由荀彧推薦給曹操,被稱為有「負俗之譏」。死後,荀彧又舉薦了郭嘉。陳壽《三國志》記載: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
  • 三國演義中,劉備曾吃人肉,如此安排,豈不是有損劉備仁義形象?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還真寫了劉備吃人肉之事。而在東漢文學家王粲所著史書《英雄記》中,也有關於劉備軍在廣陵與袁術交戰時,因為缺糧,吏士「自相啖食」之事。演義中,曹操準備打袁紹,但是,又擔心佔據徐州的呂布會趁機偷襲。在郭嘉的建議下,曹操奏封袁紹為大將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并四州。
  • 三國演義中,為何關羽很尊敬呂布,而張飛卻罵他「三姓家奴」?
    三國演義中為何關羽很尊敬呂布,而張飛卻罵他「三姓家奴」 關羽和張飛,為何對呂布截然不同? 在呂布落難投奔徐州牧劉備時,張飛就向劉備建議不開城門,或者以武力將呂布趕走,當然了,這裡張飛還是太過自信,以他自己的武藝根本不是呂布的對手。
  • 劉備一生錯過的三大將領:勝過五虎將,可輔佐他一統三國
    劉備一生錯過的三大將領:勝過五虎將,可輔佐他一統三國!《三國演義》中,劉備比起多疑的曹操和孫權來說,他最擅長的事情便是拉攏人心,也因此,他以織草鞋的貧民身份,招攬到了不少文臣武將,最終成為一方諸侯。儘管劉備招攬人才的手段如此高明,但仍然錯過了三大將領,這三大將領雖然不比諸葛亮名氣大,但他們都是實打實的能臣。第一人:陳登陳登原本是徐州牧陶謙的屬下,他在管理徐州的期間,負責農業生產工作,讓原本被曹操屠城兩次的徐州漸漸恢復了元氣。陶謙去世後,他寫信給袁紹,讓劉備擔任徐州牧,還帶著百姓擁護劉備。
  •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為何不推薦自己的侄兒司馬懿給劉備呢
    司馬徽是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中才出現的。他出場羅貫中僅用了八個字「松形鶴骨,器宇不凡」,用筆即精道,又有些神秘莫測。話說劉備投奔了劉表後,特到荊州拜謝兄長收留之恩,劉表令其守新野之城。但是觸動了荊州本土勢力的利益,蔡冒十分仇視劉玄德,認為他是無功受祿,來搶奪荊鄉地盤的。
  • 用一句話概括《三國演義》,都喜歡裡面的哪些人物
    那個時候太小看不懂,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喜歡《三國演義》。劉備從一個賣草鞋的,到後來分得三分天下,從桃園三結義開始,(我有點不明白,張飛賣豬肉的,關羽賣綠豆的,怎麼就願意追隨一個賣草鞋的劉備呢?)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後期關羽去世以後,張飛、劉備也都相繼去世,也都完成了當年桃園三結義時發的誓言。(如果關羽不去世那麼早,劉備能成大事嗎?能統一嗎?)
  • 光從氣度上看,曹操就遠勝劉備、孫權!
    各位讀友大家好,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三國志》,就算正史沒有讀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大家肯定耳熟能詳吧。三國時期,劉備多次因為戰敗投奔到各路諸侯帳,又都突然離去。可以說,劉備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有一次被呂布戰敗後,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靠了曹操,曹操的謀士主張殺掉劉備,荀彧曾向曹操建議說,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為患。曹操不答,荀彧出,郭嘉入,曹操說:「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郭嘉說:「不可,主公興義兵,為百姓除暴,惟仗信義以招俊傑,猶懼其不來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天下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
  • 張飛逃跑時忘帶劉備老婆,劉備大度說了一句話,現今成了經典名言
    曹操、劉備、孫氏家族在這個階段開始粉墨登場。因為曹家、劉家、孫家之間互相徵戰卻互相不能徹底打倒對方,這就造成了後來的「三國鼎立」格局,湧現出了不少令人可歌可泣的故事。由於後來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更是把三國時期的這段歷史通俗演義化,使得三國的歷史成了中國人最為熟悉的一段歷史。
  • 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陶謙讓徐州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三國時期有一件事情,就是陶謙讓徐州給劉備。在《三國演義》中對這段歷史進行了文學加工,陶謙和劉備一個讓一個辭,讓有成人之美,辭有謙退之節,算是成為一段美談。其實歷史上劉備能夠從陶謙手中得到徐州,其來源就是陶謙的一道遺命。遺命這種東西是比較靈活的,經常因為各種政治需要應時而生。那麼陶謙這道遺命有沒有摻雜一下陰謀論的色彩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被增加了很多故事,比如溫酒斬華雄等,都是小說中杜撰出來的情節。然而有一件事卻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斬顏良。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
  • 荀彧真正死因是什麼,不是曹操謀害也非自殺,現代科學揭開謎團
    荀彧,曹操手底下最厲害的軍師之一,三國演義裡說他被曹操賜毒酒而死,而魏氏秋春則說他被曹操自盡,十有八九全是死在曹操之手。但是真正的歷史很可能不是這樣的。由於三國演義這樣子描敘僅僅為了更好地顯示曹操的殘暴不仁,疾賢妒能。真正切實的內幕是這樣子的,話說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十萬精兵徵伐孫權,荀彧作為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