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核心

2021-02-19 儒釋道陳先生

儒家思想的核心,不是徵服別人,而是徵服自己。


1、自己把小事做好了,關注好了細節,自然有前途。

2、自己是團隊榜樣的力量,自己樹立好了榜樣,自然有人跟隨。

3、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我喜歡彭于晏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人能用靈魂控制自己的身體。

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而普通人,只被欲望徵服,被身體控制,連早起早睡,鍛鍊身體,按時吃飯,不要暴飲暴食都做不到。
修習儒家,不過是日常行用而已。

能控制自己,則您就是天王老子。

不能控制自己,被欲望吞噬,則您就是王八羔子。

儒家思想,非常注重交朋友。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一個人交到了壞朋友,就會被影響成壞人,

千萬別以為自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是幻想自己的德行比普通人高,這是不可能的。

遠離壞人,德行差的人,儘量交往德行好的人。這才是一個儒者。

企圖去改造壞人,是飛蛾撲火。

無論是個人,還是事業,還是組織。就是「親賢臣,遠小人」這六個字而已。注意了,就能飛黃騰達,不注意,可能粉身碎骨。

儒家思想講究一個「誠」字。

您做人做事是不是足夠誠懇?

比如營銷,其實沒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您就老老實實說,您是賣啥的,您能做到什麼服務。

沒必要欺騙顧客,非要成交這一單。。

有些人,有些客戶,不屬於我們,不需要弄虛作假,讓他強行跟我們合作。

我們只需要發射我們誠懇而真實的信號,

他看上了,有緣分,就成交,無緣分,就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誠懇到極致,自然有人找我們合作,自然自動出單。這就是儒商。

多讀《論語》站著發財。

儒家思想,是講究要求自己的。我自己的工作有沒有做到位?


我的人格修養如何?做沒做到位?我的小事,是不是做好了?


儒家不太關注別人,要求別人, 也就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大多數凡人,是天天在網絡上說別人的不對,而不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到位了。

凡是跟我學習的,以後,都要調整方向,多想想自己什麼沒做到位,

而不是成天指責別人。

《論語》整本書。


不過是教您日常行用,灑掃應對而已。


偉大的人,在乎的是小事,細節。小事,細節做好了。自然成為大事,大師。

凡人,普通人,沒什麼能力的人,一無是處的人,


總是喜歡吹牛逼,總是喜歡大的東西,喜歡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不懂腳踏實地的做好小事,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才能變成大事,大師。

凡人不甘於平凡故而只能平凡。

牛人願意做好平凡小事,終究成為世人敬仰的牛人。


任何一個點,一個細節,做到精深處,必有動人處。

398進讀書會,《送內部資料》。目前有五個系列《陳昌文解讀論語》、《陳昌文方法》、《1000問》、《戀愛寶典》、《老闆心法》。任選其一

內部美女老闆社群:6999

內部企業家社群:9999

注意:以上內部群凡是認為在外部,認為已經值6999或9999的才來。群內沒有任何服務,年收入幾百萬,幾千萬,過億的富婆、美女女老闆歡迎。低於這個年收入的勿擾。免費學習即可。

張康唯一微信/支付寶:1866719685

相關焦點

  • 墨子對孔子的儒家思想的看法是怎樣的?他是儒家的叛徒嗎?
    墨子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是苦行僧一樣的行動派,是堅定的和平主義愛好者,是主張愛天下一切人的博愛主義者,是不相信命運的奮鬥主義者,是堅定反對儒家學說的著名思想家。從這一段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來,墨家也就是墨子的思想,是反對孔子的儒家思想的,而且是強烈的反對。
  • 什麼是儒家?儒家思想是如何包羅萬象的?
    ,或許在後世看來,它們自從融合了佛道兩家的思想後已經成為了獨立的哲學分類並不是儒家。那麼究竟儒家思想是什麼呢?這些分支到底是不是儒家呢?得從孔子和儒家開始說。儒的解釋有很多,有說柔的,有說術的,甚至在《周禮》中也有提到道的。但從孔子的畢生追求和《論語》中來看,儒家的本義是兩個,一個是仁義,一個是禮樂。這兩個基本要素構建了儒家思想的本源。仁義很好理解,為人不仁枉為人,而為君不仁枉為君。
  • 論對後世中國影響最大的儒家思想
    毋庸置疑影響最大的肯定是儒家思想,其他思想雖有,但影響力不如儒家思想落實的更徹底。東周時期,中國社會處於劃時代的歷史變革中。當時思想界的發展就為儒家思想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雖說秦朝法家思想處於統治地位,但是儒學文化也從未滅絕。到了漢朝,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西漢武帝在位時期封建國家十分強盛,這給封建統治穩定創立了前提。
  • 儒家現實精神的核心——天道受命觀念
    後面三章則是舜、文王、武王之事,所言皆天道、受命,郊社之禮、禘嘗之義,在儒家,這是現實精神的核心。一般對於鬼神的認識,總是充滿神秘莫測的意味,不然怎麼能是神呢?即使把神靈世界放在一定的歷史觀點之下,比如建立在意識形態不同歷史形式的區別和統一的角度來看,對於理解來說依然有所缺憾。
  • 戊戌變法的指導思想——《大同書》,儒家外衣下的「中國道路」
    通過這樣的方式,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了他的改革思想,既區別於西方的君主立憲思想和法國的民權思想,又立足於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尤其是託古改制於《春秋公羊傳》確立起來的儒家正統地位,讓人們相信一個道理。大同書既然康有為以儒家傳統文化作為改革基礎,那麼儒家的改革和改制的思想基礎又是什麼呢?
  • 墨家是傑出的思想學派,但在思想觀點上,與儒家有著衝突
    而我們今天就看一下墨家與儒家的故事。大致可以說,墨家的產生是與當時的儒家思想有密切的關係的,也可以說為反抗當時的儒家,才有墨家思想的出現。早在《墨子》所舉的四種反對的理由之中,第一種是「天鬼不說」。就這一點,便可以看到墨學的綱領。唯心論者大概對於這三點都是看得極其貴重的:便是神的存在、靈魂不滅和意志自由。肯定神的存在,即是尊天的思想,肯定靈魂不滅,即是明鬼的思想。
  • 「內聖外王」何以成為儒家的主要思想?
    既然儒家只獲得了古代聖哲「內聖外王」之道的「一察」,為什麼後世儒家會如此標榜「內聖外王」之道呢?顯然,後來的儒家不只是在「數度」方面傳承了「內聖外王」之道,也在義理方面進行了發展,不僅僅是「照著講」,也是「接著講」。
  • 儒家的「文以載道」思想,是如何催生宋代文人畫興起發展的?
    這又使得中國文人普遍具有參與治國的政治理想,其後隨著漢朝董仲舒等儒家文人推動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而他們所宣揚和追求的「文以載道」的思想,也就成為中國古代文藝史上的主流。董仲舒早在先秦時期儒家先賢荀子,就已經提出了文以明道的主張。
  • 3萬多字的《孟子》,講了兩個思想精髓,讀懂了才算理解儒家思想
    首先,簡要來了解一下孟子,孟子出生在公元前372年,是山東鄒城人,他是子思的學生,也是孔子第五代傳人,孟子一生學習孔子儒家思想,也實踐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孔子一樣,後半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遊歷各國,希望他們能接受自己「仁政」的治國理念,但實際上在戰亂紛飛的戰國末期,仁政思想很難得到大家的真正實踐,所以可以說終身不得志。
  • 快速了解儒家思想中「仁」的基本內涵和影響
    孔子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將「仁」確定為最基本的社會關係準則,並圍繞「愛人」的內涵,構造出了仁學的思想體系。仁愛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在後來的則成為整個儒家文化的中心範疇。首先,仁愛在孔子看來具有一般的人類之愛的意義。仁愛思想體系的產生,是對完全非人性的奴隸制宗法等級秩序的合理性的否定。
  • 孔子是歷代教師的典範,而儒家更是部分皇上長治久安的制度核心
    這些集大成者的思想文化也隨著歷史的沉澱走進了我們的傳統觀念中並活躍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維文化,讓我們在自我中樂於探究內心的缺失和不足。在春秋戰國時期流傳直至的學術流派中,對於華夏的普羅大眾影響最為深遠的當屬儒家思想文化。而研究儒家思想必不可免的就是要先認知儒家學派的「開山祖師爺」孔子的自我認知中開始。
  • 創立於先秦時期的墨家思想,與儒家有何不同?為何被長期湮沒
    墨家思想,是由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傑出的科學先驅墨子創立的,墨家思想當時與儒家和楊朱思想並稱為顯學(指盛行於世且影響較大的學術派別)。然而我國兩千年來,各個朝代卻都獨尊儒術,墨子和他的思想被淹沒在歷史潮流之中了,現代人們對他的了解也不多。
  • 多重維度中的儒家仁愛思想
    比如,在1840年之後遭受西方軍事和經濟雙重衝擊的社會環境下,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對於儒家在傳統中國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及未來中國發展中所能產生的影響之認知產生了重大分歧。除了我們所習見的認為儒家思想阻礙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這一說法之外,對傳統儒家在「公」與「私」問題的理解也出現了巨大的衝突。
  • 孔子思想:以仁為核心的人道主義
    「仁」是孔子思想當中核心的概念,「仁」的內涵就是「仁者愛人」。當然對於這個孔子思想核心到底是「仁」還是「禮」,學術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在《論語》的書裡面,孔子說過,「人而不仁,如禮何」,這是一句話,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內在的仁德,那麼即使表面上有「禮」,做「禮」的要求,又有什麼用呢?
  • 中國文化精髓未必是儒家思想,大家都很迷惑
    支撐中國的文化肯定是豐富多彩的最特別的是強加給全社會的東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然讓儒家思想影響最大但是也像籠子一樣限制的人們的思想成為皇帝統治人民的工具日本思想家提出脫亞入歐理由是儒家思想走在真理之外是亞洲遠遠落後於歐洲的原因日本放棄儒家思想學習歐洲啟蒙運動思想家的理論
  • 儒家中心論:幾千年以來的中國,為何儒家思想一直能夠屹立不倒
    從春秋時代一直到明清時期,儒家思想從產生到發展,最終成為了中國思想哲學界堪稱王者的存在。甚至到了現在,儒家思想在我們的生活中依舊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可以說,幾千年以來,儒家學說一直處於佇立在中華民族的宏大格局裡。
  • 儒家創始人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什麼?是仁者愛人還是忠恕之道?
    也就是說,仁者愛人是孔子最核心的倫理觀,而它的方法論又是什麼呢?孔子是個偉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是啟發式教學,就是孔子所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他不喜歡直接說出答案,而是讓學生們去討論去探究去總結。在自己學說的核心這個問題上,孔子用的就是啟發式教育。
  • 儒家思想成為兩漢時期欽定的正統思想,尊稱孔子為「素王」
    儒家思想成為兩漢時期欽定的正統思想,尊稱孔子為「素王」孔子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他在世時,雖然政治上是不得意的,但卻以博學多識而馳名魯國內外。他逝世時,魯哀公在誄詞中尊稱他為「尼父」。戰國時,百家爭鳴,在思想家、政治家中首推孔子和墨子。儒家後學對孔子自然倍加頌揚。
  • 儒家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經典:五經與四書
    儒家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經典:"五經"與"四書""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從儒家"聖賢之書"中正可以發現"已備"的道理,而儒家"聖賢之書"中最重要者莫過於"五經四書"。"五經四書"在儒家經典序列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儒家基本的思想理念大都蘊含其中,而儒家家庭教育思想作為儒家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五經四書"所確立的儒家基本精神的影響:"學問當以《孝經》、《論語》、《中庸》、《大學》、《孟子》為本,熟味詳究,然後通求之《詩》、《書》、《易》、《春秋》,必有得也。"說的是教育子弟學習經典應先易後難循序漸進。"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馬文洋)11月26日上午,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共濟寧市委聯合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曲阜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