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精髓未必是儒家思想,大家都很迷惑

2020-12-12 虎杖先生

支撐中國的文化肯定是豐富多彩的

最特別的是強加給全社會的東西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雖然讓儒家思想影響最大

但是也像籠子一樣限制的人們的思想

成為皇帝統治人民的工具

日本思想家提出脫亞入歐

理由是儒家思想走在真理之外

是亞洲遠遠落後於歐洲的原因

日本放棄儒家思想

學習歐洲啟蒙運動思想家的理論

建立新的思維邏輯

重構國家結構

學習科學技術

建設工業體系。

儒家思想從隋朝列入科舉考試

之後歷朝歷代持續之

歷時1300年

考取功名的學問顯然首先是政治學

只是因為儒家思想被統治階級滲透到

社會文化之中

才把它當成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戲曲故事如果不符合三綱五常

肯定皇帝及其統治集團不答應

再加上儒家思想規範家庭

讓孩子們從小習慣等級制度

就可以發現儒家思想統治的精妙

把政治理論與社會各方面融合起來

這是千秋萬代夢想的根據之一

再加上法家的馭民五術

沒有一個朝代不追求永遠統治的。

儒家思想循環奴役

不可能產生平等、自由、獨立的價值

你需要平等嗎?

你需要自由嗎?

你需要獨立嗎?

但孔子回答:誰都不需要!需要就是墮落了!那是禮崩樂壞!

老爺兒們在社會受到奴役了,回家奴役老婆做為補償,老婆被奴役等到娶兒媳婦就可以奴役兒媳婦,兒子、閨女再循環往復。過去中國人累,不可能不累。

文化本來是政治、經濟、科學之外的一般原則和審美視角,讓儒家思想弄得沉重萬分。

相關焦點

  •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庸之道嗎,如何才算把握了中庸
    儒家思想的精髓大抵體現在孔子的中庸思想。至於怎麼樣才算學會了儒家之精髓,若以中庸思想為儒家精髓來看,要學會中庸,首先得把握中庸思想的靈活性和原則性。但是,世事無常,而中庸思想所講求的那個度總是難以掌握的,所以,還沒有誰可以說自己已經學會了中庸的,只能說在走向中庸的路上。
  • 論對後世中國影響最大的儒家思想
    毋庸置疑影響最大的肯定是儒家思想,其他思想雖有,但影響力不如儒家思想落實的更徹底。東周時期,中國社會處於劃時代的歷史變革中。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就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們各自都為自家學說準備了一套價值觀,也為為秦漢以後的社會治國思想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 儒家文化大眾讀本丨品味儒家文化經典,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nbsp&nbsp&nbsp&nbsp儒家文化是以儒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文化,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文化。&nbsp&nbsp&nbsp&nbsp儒學與儒家文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儒學是儒家文化的源頭活水,儒家文化是儒學的浩瀚長流。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馬文洋)11月26日上午,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共濟寧市委聯合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曲阜舉行。
  • 戊戌變法的指導思想——《大同書》,儒家外衣下的「中國道路」
    在當時大變革的時代中,康有為通過重新闡述中國儒家經典,重建中國的知識譜系,以樹立孔子為「教主」的方式,力圖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從封建王朝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這個過程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整理、批判和繼承。
  • 什麼是儒家?儒家思想是如何包羅萬象的?
    #歷史冷知識#無論是理學還是心學,甚至清代的考據學都曾經自我標榜是儒家的繼承人,或許在後世看來,它們自從融合了佛道兩家的思想後已經成為了獨立的哲學分類並不是儒家。那麼究竟儒家思想是什麼呢?這些分支到底是不是儒家呢?得從孔子和儒家開始說。儒的解釋有很多,有說柔的,有說術的,甚至在《周禮》中也有提到道的。但從孔子的畢生追求和《論語》中來看,儒家的本義是兩個,一個是仁義,一個是禮樂。這兩個基本要素構建了儒家思想的本源。仁義很好理解,為人不仁枉為人,而為君不仁枉為君。
  • 故宮引申系列之儒家思想對中國園林的影響
    自公元前3世紀的秦代直到公園19世紀末清代的封建社會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發展李尚上的最輝煌事前,同時也是人文影響比較典型的時期。儒、釋、道三家學說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主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堅實支柱。儒家以「仁」為本,是封建時代的意識正統,這在中國古典園林表現為自然生態美與人文生態美並重。
  • 從《紅樓夢》之賈政為人處世,窺探儒家思想之精髓
    唯獨賈政,持身中正,為人謙恭厚道,深悟儒家處世為人之真諦,不妨暫且摒棄「假正經」之主觀看法,且從儒家思想精髓,探看賈政為人處世之「正經」,或可對賈政能有一個全新的認知視野。其中提到「五十知天命」,此處的「天命」乃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指天之所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對天命應當心存敬畏之心,因為天命自有其規律和章法。
  • 儒家文化為什麼是中國的精粹國學文化,看看此文就懂了
    而後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需要區分開來。儒家,又稱儒學、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
  • 儒家衣道家骨佛家心,一個字總結中華文化,精闢
    在中國,這種情況是不存在,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文明,讓華夏大地既誕生了儒家、道家這種土生土長的哲學宗教流派,也吸納改進了佛教這樣外來宗教。歷經千年,這三教雖有著不同的學說思想,有過一些爭議,但這種爭議也僅僅停留在哲學範疇,並未上升為矛盾衝突。
  • 道家、儒家文化價值觀的核心精髓影響我國傳統文化的九個方面
    「天人合一」是道家、儒家文化價值觀的核心精髓。做為一種集體潛意識,它融入到我國社會、文化與組織形態、個人成長的方方面面。「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其思想價值觀影響了我國傳統文化九個方面。第一、天人合一首先代表的是一種中國人整體把握世界的觀察模式,仰觀天象、俯視地理、中察人事,而世事知;人在天中,天中有人,天人合一。
  • 傳統文化:儒家與墨家的興衰
    《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遊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敘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為最高」。先秦時期,儒家也和其他學派一樣,並無所謂的高低之分,也只是諸子百家之一。儒家在秦始皇時期,受到重創,在李斯的主張下,秦始皇為了統一思想,加強統治,焚燒四書五經,坑埋儒生,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
  • 3萬多字的《孟子》,講了兩個思想精髓,讀懂了才算理解儒家思想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歡迎來到我的「讀書破萬卷」專欄。你可以點擊右上方「關注」小播讀書,閱讀超過300篇精品文章。前面我們分享了《孟子》的全部七篇內容,《孟子》是儒家經典,是「四書」之一,那究竟《孟子》講了什麼內容呢?我今天為大家簡要回顧孟子一書的精華。
  • 儒家文化照進時代意義
    儒家起源要追溯到東周大動亂大變革的時期,由孔丘創立,歷經孟子荀子等發展,到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了主流思想。而後宋明理學成為官方哲學,明清黃顧王三大家批判繼承儒家文化,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儒家思想遭到抨擊。儒家是一個包羅萬象的門派,其門人有著一整套完整的道德規範和行事準則。
  • 汲取傳統文化精髓 築牢幹部政德之基——東營中院舉辦全市法院黨員...
    在曲阜孔廟、孔府現場教學,全體黨員幹部在孔廟杏壇、孔子家廟、孔府重光門、孔府戒貪圖等教學點,認真學習了孔子及儒家孝道思想、廉政思想等儒家代表思想和理論,學習了儒家的人生哲理,深刻領會了儒家治國安邦、為官從政、修身養性等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 10句話認識儒家文化的精髓,快樂而不淫逸,仁愛而不冷漠
    儒家文化是一種快樂文化,不信,看完筆者總結的這些,你就明白。1基督教文化是原罪文化,生下來人就帶著罪惡,因此今生要懺悔贖罪。而儒家文化看待世界是溫暖的,因此充滿著人倫關愛,所以是快樂的。而儒家文化認為人的幸福跟死後關係不大,跟人今生的德行有關。無論是信仰還是做事,都是為了德行完善,做一個有道德的君子。4西方文化認為朋友首先是平等的,大家可以在一起完成一件事業。而儒家文化認為朋友最主要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做事其次,快樂才是首要。
  • 黃酒中的儒家文化
    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非儒家文化莫屬,而黃酒則是中國最古老的獨有酒種,被譽為「國粹」。兩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講究中庸,宣揚仁、義、禮、智、信等人倫道德;而黃酒生性溫和、風格雅致,酒文化古補厚重,傳承人間真善之美、忠孝之德。
  • 法家為什麼沒有一直傳承下來,反而是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年?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確,儒家思想為什麼能傳承下來,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春秋時期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懷揣著富國強民的大道,四處奔走、周遊列國,夢想通過說服統治者施仁政,達到天下大治。但當時各諸侯國國君,對孔子的學說根本不「感冒」。
  • 儒家中心論:幾千年以來的中國,為何儒家思想一直能夠屹立不倒
    從春秋時代一直到明清時期,儒家思想從產生到發展,最終成為了中國思想哲學界堪稱王者的存在。甚至到了現在,儒家思想在我們的生活中依舊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可以說,幾千年以來,儒家學說一直處於佇立在中華民族的宏大格局裡。
  • 淺談中國歷代思想文化的發展與宗教的關係
    縱觀中國歷史,中國的宗教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東周晚期已經形成。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是這一時期典型的宗教發現。例如,楚人相信女巫,但不相信醫學。楚人信奉東方太一皇帝領導的神學,為後世的宗教發展提供了理論經驗。春秋戰國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思想文化繁榮時期。隨著分封制的解體,鐵力牛耕的出現和知識分子的成長,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巨大的變革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