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儒家與墨家的興衰

2021-01-09 鄉下老果

儒家,又稱儒學,由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根據周朝禮樂傳統創立,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價值觀,強調個人品德修養,注重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倫理道德,提倡德治教化,力圖重建禮樂秩序,以後經過孟子發展起來,到荀子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傳到現在仍有一定影響力的思想學派。《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遊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敘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為最高」。先秦時期,儒家也和其他學派一樣,並無所謂的高低之分,也只是諸子百家之一。

儒家在秦始皇時期,受到重創,在李斯的主張下,秦始皇為了統一思想,加強統治,焚燒四書五經,坑埋儒生,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到了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成為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學派。孔子死後,儒家分為八個學派,其中孟子出自子思一系傳道,荀子出自子夏一系傳經。

一百年前,新文化運動開始,發起了一場「反孔非儒」的「五四運動」,抱著打倒「孔家店」的決心,徹底否定了中華兩千多年的主流文化思想的儒家。後來,儒家又遭「文化大革命」運動最後一劫,在打倒「孔老二」的聲音中,使儒家乃至孔孟本人蒙上了不白之冤。現在,隨著國學熱的興起,儒家思想對中國及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孔子也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中國祭祀的大祀。

墨家由春秋戰國時期墨子創立 ,先秦時諸子百家之一,被認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響,被法家韓非子稱為「世之顯學」。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時局;後期在邏輯思維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以科學研究為發展領域。墨家的思想主張「兼愛」「非攻」「節用」「明鬼」「天志」,認為人與人之間應平等對待,相親相愛,反對戰爭,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重視前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財富,順應自然規律。

因為墨家思想具有一定的獨有政治方面的屬性,到漢代時期,在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下,墨家受到不斷打壓,逐漸失去了存在的根本基礎,墨家思想一度在中國歷史了滅絕。直到清末民初,一些學者在一些史料中發現墨家思想,重新挖掘並整理出來,墨家學說才重新被人們所了解。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有什麼不同
    其中儒家以「仁愛」,墨家以「兼愛」為自己的核心思想,究竟他倆之間有什麼區別?儒家由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創立的思想學派,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為體」。其門下弟子根據孔子平時的言論,編成《論語》,「仁愛」是《論語》的主要核心思想。「仁」就是「愛」,「愛」就是「仁」,包含了以家庭.社會.以及整個自然宇宙三大體系,這三大體系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繫在一起。
  • 為什麼儒家強烈反對古代的科學家——墨家?
    說起中國古代的科技,不少人都會扼腕嘆息地說:中國古代文化還行,但是科技精神卻實在是太差勁了。但是稍微了解了一下中國歷史地人大約又會發表反對意見:中國怎麼會沒有科技精神呢?墨家門徒們,不就是古代的科學家嗎?但是,談到墨家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對一個問題表示疑惑:為什麼儒家強烈的反對墨家?
  • 「道家」之外,「儒家」和「墨家」,又是如何影響道教的
    「道家」之外,「儒家」和「墨家」,又是如何影響道教的?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列舉兩個事實:其一,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文化燦爛輝煌,曾一度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如,「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陰陽家」等等,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二,東漢末年,道教發端,道教成為了中華大地上的土生土長的宗教,直到今天,它在社會上都佔有一席之地。
  •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為何儒家、墨家成為韓非子眼中的顯學
    所謂顯學,說得通俗一些,就是在當時比較受歡迎的學說,而將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定為顯學的,實則是韓非子,韓非子在《顯學》裡面指出,「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孔丘,無疑就是孔子了,儒家創始人;而墨翟,便是墨子,墨家創始人。
  • 易中天稱儒家是「執政黨」 墨家是「地下黨」
    易中天校友會開講先秦諸子,稱儒家是「執政黨」,道家是「在野黨」,墨家是「地下黨」。  東南網—海峽導報3月8日訊(本網記者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天下大亂,需要救世,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易中天說,儒家是公開的「執政黨」,法家是暗地裡的「執政黨」,道家是「在野黨」,墨家是「地下黨」。
  • 墨家「兼愛」與儒家「仁愛」的共性
    「仁愛」和「兼愛」分別 是孔墨思想的核心,二者之間既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又存在多個方面的不同,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墨子還是孔子,他們之所以大談其愛,目的就是要在一個動蕩無序的世界 裡以「愛」重新構建起新的社會秩序。「兼愛」與「仁愛」的初始含義是相通的,因為他們都明確表示人們應當拋棄彼此之間的冷漠,以愛人之心對待他人。
  • 諸子百家中,為何只有儒家傳承了兩千多年?墨家、法家去了哪裡?
    先秦諸子百家,各先進思想層出不窮,為何唯獨儒家傳承下來,貫穿了中國歷史中長達兩千年的「中世紀」呢?為了寫好這篇文章,筆者特地重讀了《資治通鑑》,重點梳理了諸子百家衰落及儒家崛起的過程。在諸子百家發展的過程中,各學派逐漸分裂成支脈,這種現象尤以儒家及墨家最為明顯。
  • 墨家是傑出的思想學派,但在思想觀點上,與儒家有著衝突
    提到墨家,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而我們今天就看一下墨家與儒家的故事。大致可以說,墨家的產生是與當時的儒家思想有密切的關係的,也可以說為反抗當時的儒家,才有墨家思想的出現。早在《墨子》所舉的四種反對的理由之中,第一種是「天鬼不說」。就這一點,便可以看到墨學的綱領。
  • 儒家與墨家的「愛之爭」
    比如兩家都提出「愛人」的口號,墨家說「兼愛」,即不分等級親疏地愛所有人;儒家則說「愛有差等」,要按照親疏貴賤而去施捨不同的愛。或許正是因為有了爭論,人類的思想才能迸出更多的火花。儒家主張有差別的愛(仁愛)子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孔子認為,最重要的愛是親親之愛,即愛自己的親人。
  • 墨家的愛無等差,與儒家的愛有等差,哪一種說法更合理,你贊成誰
    儒家愛有等差的主張更加合理。墨家之兼愛思想講究愛無等差,誠然,這個「無等差」的狀態確實聽上去很美好,是一種理想狀態,但是就是因為太過理想了,反而顯得不合時宜。換句話說,墨家之兼愛的落腳點,是在反對「愛有等差」的社會現象,這一點雖然不是不能理解,但是「絕對的博愛」對人來說,還是太過苛刻。1、墨家之兼愛並非反對人之「不相愛」,而是反對「人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愛」這種現象為何認為儒家之愛有等差更加合理一些?因為與墨家之兼愛相比,儒家之愛有等差確實更趨於「人的自然之性」,而墨家之兼愛就「極端」了。
  • 創立於先秦時期的墨家思想,與儒家有何不同?為何被長期湮沒
    墨家思想,是由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傑出的科學先驅墨子創立的,墨家思想當時與儒家和楊朱思想並稱為顯學(指盛行於世且影響較大的學術派別)。然而我國兩千年來,各個朝代卻都獨尊儒術,墨子和他的思想被淹沒在歷史潮流之中了,現代人們對他的了解也不多。
  • 墨家和儒家都講仁愛,但是區別卻很大,你認同哪家思想?
    墨翟,姓墨名翟,史稱墨子,是墨家思想學派的創始人。墨家思想學說曾經盛極一時,先秦時期士人學子「非儒即墨」,就是說那個時候的讀書人,不是儒家的門徒就是墨家的門徒,是很有影響力的一家思想學派,與儒家一樣是那個時期的顯學。
  • 墨家與儒家交鋒,智商同情商相爭,若墨家思想勝利現在會如何呢
    墨家兼愛無私心,平等對待眾鄉親。以身悟道學即運,創造發明鑠古今。在戰國時期,各學派紛雜,各學說碰撞,諸子百家爭鳴。其中有儒家同墨家影響最大,有非儒即墨之說。首先,我們看一下,墨家創始人墨子的簡介:「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宋國貴族目夷的後裔,曾擔任宋國大夫。
  • 中國哲學簡史墨子篇,墨家的兼愛與儒家的仁愛有何不同
    墨家的社會背景在周代,天子、諸侯、封建主都有自己的軍事專家,後來周代後期封建制度解體,這些軍事人才喪失爵位,流散各地,誰僱傭他們,他們就為誰服務,以此謀生,後來這種人被稱為"遊俠」,簡稱「俠」。一開始「儒」和「俠」都是出身於社會高級階層,附屬貴族,到了最後儒依然在高階層,而俠則出身於下階層,因為儒在高階層,接觸禮樂類活動,禮樂類在平民看來都是奢侈品,這也是墨子及墨家批判儒家的一點。墨家由墨子創立,墨者團體是由一群武士組成,團體的首領叫「巨子」,墨子就是第一任巨子。
  • 墨家和儒家都認為世界需要愛,孟子卻為何罵墨子「禽獸不如」?
    在戰國時代,儒家思想的影響力已經逐漸衰落。當時,從儒家叛變出來的墨家,和從道家思想發展出來的楊朱學派,佔據了當時的社會主流思想。也就是說,儒家的地位岌岌可危,一貫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一貫想要平治天下的孟子,當然很著急,於是他就對墨家和楊朱學派開展,到處找機會與他們辯論,甚至有點氣急敗壞地罵人,他罵墨家是無父,是禽獸;罵楊朱學派是無君,反正是豁出去了。
  • 墨家「兼愛」看似比儒家「仁愛」高尚,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這和儒家「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類以血緣親情關係為基礎的、有親疏貴賤等差別的愛不同,也是墨家跟儒家最大的區隔所在。墨家的「節葬」與儒家的「厚葬」墨子曾經提出過「三表法」,目的是為了檢驗人們價值觀的正確與否,此為墨子在中國古代哲學認識論上的重要貢獻。《墨子》一書的論述亦大體依據「本之」、「原之」、「用之」的原則來進行。「何謂三表?
  • 墨家的「兼相愛」與儒家的「仁者愛人」,哪一種是人間大愛?
    他是戰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他的學派在當時是「顯學」,擁有無數真誠地信奉他的愛的哲學的粉絲;他是堅定的和平主義者,為了踐行「非攻」思想,他帶領弟子們「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幫助弱小的國家抵禦大國的侵略;他又是偉大的科學家,差一點開啟了中國科學的黃金時代;他是極具正義感的俠客,中國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遊俠精神,就起源於墨家學派的思想。
  • 兼愛與仁愛皆為大愛,儒家與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儒家與墨家,對「愛」的異同那麼觀點類似的兩家,按理來講應該非常的融洽才對,可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墨家和儒家並不和諧,反而吵得不可開交。那麼墨家和儒家為什麼在幾乎類似的觀點之下還要發生劇烈的爭吵呢?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所導致的呢?本篇文章重點的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儒墨兩家為何觀點類似,卻針鋒相對?
  • 儒家墨家法家:救世主張,有何不同?孟子荀子韓非對人性不同認知
    墨家與儒家的爭論 相比於道家,墨家、儒家、法家都是主張要積極救世的,只不過他們之間的就是理念是不相同的,自然所走的途徑和主張的方式也就不盡相同,如此,彼此之間的爭論也就會越來越多。
  • 墨家為何能超過儒家,成為戰國第一門派?一文理清墨子十大思想!
    老子創立的道家學派,以「清靜無為道法自然」為價值觀;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提倡「仁者愛人」,強調道德修煉「內聖外王」的價值觀;而墨子則創立了墨家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的人生旨歸。墨子曾經是儒家弟子,因不滿儒家的禮樂制度和厚葬等理念,離開儒家創立了墨家學派,其影響力在短時間內急劇提升,一躍成為戰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學派,與道家弟子楊朱創立的楊朱學派並駕齊驅,成為當時的顯學。墨家為何能在諸子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主要原因是墨子的哲學符合社會底層人們的需求,墨子所描繪的平等友愛的理想社會;他所推崇的「兼君」「兼士」的理想人格,說出了他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