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愛無等差,與儒家的愛有等差,哪一種說法更合理,你贊成誰

2021-01-09 顏小二述哲文

儒家愛有等差的主張更加合理。墨家之兼愛思想講究愛無等差,誠然,這個「無等差」的狀態確實聽上去很美好,是一種理想狀態,但是就是因為太過理想了,反而顯得不合時宜。

因為墨子的「兼愛」思想不是基於人不相愛提出的,而是基於人因為血緣或者其他一些因素,在感情上更傾向於與自己親近的人提出的,墨家所反對的,是「人之常情」。換句話說,墨家之兼愛的落腳點,是在反對「愛有等差」的社會現象,這一點雖然不是不能理解,但是「絕對的博愛」對人來說,還是太過苛刻。

1、墨家之兼愛並非反對人之「不相愛」,而是反對「人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愛」這種現象

為何認為儒家之愛有等差更加合理一些?因為與墨家之兼愛相比,儒家之愛有等差確實更趨於「人的自然之性」,而墨家之兼愛就「極端」了。如果說墨家之「兼愛」思想是建立在「人不相愛」的基礎上展開議論,也比較好接受一些。萬物生來就有利己之性,荀子早有闡述,也有其合理性,從此方面展開議論,繼而提出兼愛,因為兼愛有其限定範圍,也能一定程度展現其合理性。

但是,墨家「兼愛」思想的問題就出在了它是建立在反對「親疏之愛」的基礎上的。雖然墨家提出這個思想也能夠理解,墨家的成員大多都是社會底層的手工業勞動者,自然是受到過貴族階級的壓迫,「兼愛」不過是喊出了底層勞動人民的心聲罷了。

但是,心聲歸心聲,「兼愛」放在階級間,用來抹平階級對階級的矛盾還挺合適,但是把「兼愛」細化,放到社會倫理間,就顯得有些個「極端」了。像愛自己父母一樣愛天下所有人的父母?很高尚的想法,但很難。

2、儒家之「愛有等差」一方面屬人之常情,一方面維繫了封建社會秩序的穩定

無論是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明,人類社會的進程不免存在一個有階級矛盾的時期,我們應該理性看待這個時期,以及這個時期的文化。社會要在穩定中發展,必須產生維繫該時期之社會秩序穩定發展的文化。

儒家文化從春秋時期之孔子開始,到後世王朝之更迭,其文化內容漸漸被後人豐富,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後世豐富入學的一些觀點,有的很有積極性,但也不乏出現具有消極意義的觀點。這很正常,理性看待便好。而儒家思想即便再怎麼被後人豐富發展,我們總是能看到儒家思想中對社會尊卑秩序的維護,其實,「維護尊卑秩序」只是我們看到的結果,而儒家做這件事的意圖,不過是讓人「各司其職」,以期藉此維繫社會秩序之穩定罷了。

同時,儒家之愛有等差無疑是諸位先賢體察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愛有等差」一方面是人生來就有的天性,人自然是更加親近一直照顧自己、愛惜自己的父母,而不會去猶如呵護自己父母一般呵護素不相識的「夫婦」。這是人的天性,這種天性中表現出來的差別,不應該被進行「道德評價」,如果連更加親近自己父母這種不自覺的感情傾向都被拿出來進行「道德評價」,這就太不正常了。另一方面,「愛有等差」也是儒家作為維繫封建社會秩序穩定的法子。

3、儒家思想之愛有等差更加接近人之常情,而墨家之兼愛雖然美好,但太過理想化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儒家之愛有等差思想無疑是更加符合我們的天性。不僅是人,即便是動物,也是更加親近一直照顧自己的人;而墨家的兼愛之愛有等差,顯得過於極端,雖然很美好,但是卻太過理想,顯得不合時宜。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有什麼不同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經過了不同時期的發展,特別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湧現出一大批有影響力思想家,創建了不同的學派,這一時期百家爭鳴,群星閃耀,對中國後期文明的發展起了主導性的作用。據《漢書· 藝文志》記載,有影響力的一共有189家,著有4324篇著作。
  • 禮和法誰重要,儒家的禮與法家的法矛盾嗎,荀子屬儒家還是法家?
    雖說荀子思想裡面有法家思想的特色,但是這並不影響他成為儒家代表人物,而荀子對「法」和「禮」的重視,並不自相矛盾,因為在荀子看來,「禮」是制定「法」的基礎。而儒家思想比較典型的特色就在於,儒家諸位先賢們期待用「禮義」教化百姓,以此維繫封建社會的尊卑秩序,而儒家之「禮義」裡面,其實蘊含著「愛有等差」的思想傾向。
  •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為何儒家、墨家成為韓非子眼中的顯學
    要說儒家和墨家思想能夠成為韓非子心中的顯學,主要和儒家與墨家的思想特色,以及維護的階級有關。儒家主要強調社會禮儀制度,在維護貴族階級的利益上比較突出。而墨家思想就比較接地氣了,在那裡戰亂的年代,墨翟明顯是為社會底層手工業勞動者發聲的人。
  • 墨家是傑出的思想學派,但在思想觀點上,與儒家有著衝突
    提到墨家,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而我們今天就看一下墨家與儒家的故事。大致可以說,墨家的產生是與當時的儒家思想有密切的關係的,也可以說為反抗當時的儒家,才有墨家思想的出現。早在《墨子》所舉的四種反對的理由之中,第一種是「天鬼不說」。就這一點,便可以看到墨學的綱領。
  • 墨家與儒家交鋒,智商同情商相爭,若墨家思想勝利現在會如何呢
    墨家兼愛無私心,平等對待眾鄉親。以身悟道學即運,創造發明鑠古今。在戰國時期,各學派紛雜,各學說碰撞,諸子百家爭鳴。其中有儒家同墨家影響最大,有非儒即墨之說。首先,我們看一下,墨家創始人墨子的簡介:「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宋國貴族目夷的後裔,曾擔任宋國大夫。
  • 儒家思想的「仁愛」與墨家思想的「兼愛」,哪個愛更合理?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愛是「仁愛」,是愛人有先有後,先愛父母,其次親朋好友,然後普通人,逐漸疏遠。而墨家的「兼愛」是不分先後,一視同仁。墨子認為只有愛別人,別人才愛自己,愛是同等的愛,是一視同仁的不分先後的愛。這兩種愛的理論看似都有道理。但是細細分析,愛永遠都不會是平等與公平的,我們在愛情與親情裡尤其是愛情具有排他性,所以不可能也不會與別人相同。
  • 和眾生平等比較孔子的「愛有差等」之人以群分
    墨家的墨子提倡的「兼相愛,交相利」的「兼愛」思想。他針對儒家「愛有等差」的說法,主張愛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帛書老子》第19章「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黃老之學提倡的智者察同,是「玄同」而不以得失分親疏。《大般涅盤經》:「以佛性等故,視眾生無有差別」。如南方寶生如來的平等性智,這就是常說的佛說:「眾生平等」。
  • 墨家的「兼相愛」與儒家的「仁者愛人」,哪一種是人間大愛?
    他是俠客,是佛陀,是基督,是心懷天下無我奉獻的人。墨家學派雖然早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風塵之中,但他思想的光輝卻從來沒有黯淡過,至今仍然在影響著我們。在中國哲學派別中,儒家也是愛的哲學。孔子提倡「仁者愛人」,孟子渴望建立「仁政」、「王道」理想,都建立在愛人的基礎上。儒家的愛遮遮掩掩,但墨家的愛濃鬱熱烈。
  • 創立於先秦時期的墨家思想,與儒家有何不同?為何被長期湮沒
    墨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與儒家思想的不同之處墨子是墨家思想(墨家學說)和墨家的創立人,也是墨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曾與儒家並稱「顯學」,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說。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下面簡單說一說墨家思想的核心內容。1.
  • 儒家與墨家的「愛之爭」
    比如兩家都提出「愛人」的口號,墨家說「兼愛」,即不分等級親疏地愛所有人;儒家則說「愛有差等」,要按照親疏貴賤而去施捨不同的愛。或許正是因為有了爭論,人類的思想才能迸出更多的火花。儒家主張有差別的愛(仁愛)子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孔子認為,最重要的愛是親親之愛,即愛自己的親人。
  • 為什麼儒家強烈反對古代的科學家——墨家?
    也就是說,墨子本人曾經就是一個儒家的學徒。文章甚至說他「受孔子之業」,有一定的可能他本人就跟孔子一起學習過儒家的學問。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麼墨家的學問與儒家的學問如此的相像了——因為他們是同出而異流。但是儒家曾經也多次產生過分化,為何單獨墨子這一脈最終發展成為與儒家並列的超級顯學呢?
  • 墨家和儒家都認為世界需要愛,孟子卻為何罵墨子「禽獸不如」?
    孟子認為人可以為善,因為人的心中天生地有仁義禮智四種萌芽,就是為善的種子,只要我們人人都能好好保護這四種善的種子,我們就可以為善,甚至每個人通過自己的道德努力,實現人皆可以為堯舜的目標。孟子太害怕人心墮落了,太害怕人人向惡,他主要是告訴人們,你心裡就有善,你只要聽從內心的聲音,就能做個好人了。但是,孟子的溫情脈脈,是靠著毒舌和辯論來的。
  • 中國哲學簡史墨子篇,墨家的兼愛與儒家的仁愛有何不同
    墨家的社會背景在周代,天子、諸侯、封建主都有自己的軍事專家,後來周代後期封建制度解體,這些軍事人才喪失爵位,流散各地,誰僱傭他們,他們就為誰服務,以此謀生,後來這種人被稱為"遊俠」,簡稱「俠」。一開始「儒」和「俠」都是出身於社會高級階層,附屬貴族,到了最後儒依然在高階層,而俠則出身於下階層,因為儒在高階層,接觸禮樂類活動,禮樂類在平民看來都是奢侈品,這也是墨子及墨家批判儒家的一點。墨家由墨子創立,墨者團體是由一群武士組成,團體的首領叫「巨子」,墨子就是第一任巨子。
  • 兼愛與仁愛皆為大愛,儒家與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又為什麼會對對方的觀點持反對態度呢墨家無私的「兼愛」首先,墨子認為,愛是無私的,既然無私,那麼就不分彼此,不分你我、也不能分親疏貴賤、民族種族,無論是什麼樣子的人都通通地要愛;這樣一種沒有等級和差別的愛,就叫作兼愛,也是墨家所有觀點中的核心,大概就類似於我們今天說的博愛吧,就是統一的要愛。
  • 幸福還會來敲門三觀嚴重不正,顛倒人倫,違背愛有等差的常識
    殊不知,聖母婊是比渣男更噁心的一種存在。渣男只不過是不負責任而已,聖母婊卻是顛倒人倫,對外人、對敵人要多好有多好;對自家人、本國人卻極為苛刻。郭沫若形容唐僧就是「對敵慈悲對友刁」。唐僧為什麼對妖怪好,對孫悟空卻不好?因為吃準了無論對孫悟空如果,孫悟空都會全力保護他,而只有對妖怪好,才能最大程度地表現他的慈悲。
  • 墨家和儒家都講仁愛,但是區別卻很大,你認同哪家思想?
    墨翟,姓墨名翟,史稱墨子,是墨家思想學派的創始人。墨家思想學說曾經盛極一時,先秦時期士人學子「非儒即墨」,就是說那個時候的讀書人,不是儒家的門徒就是墨家的門徒,是很有影響力的一家思想學派,與儒家一樣是那個時期的顯學。
  • 易中天稱儒家是「執政黨」 墨家是「地下黨」
    易中天校友會開講先秦諸子,稱儒家是「執政黨」,道家是「在野黨」,墨家是「地下黨」。  東南網—海峽導報3月8日訊(本網記者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天下大亂,需要救世,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易中天說,儒家是公開的「執政黨」,法家是暗地裡的「執政黨」,道家是「在野黨」,墨家是「地下黨」。
  • 墨家為何能超過儒家,成為戰國第一門派?一文理清墨子十大思想!
    墨子曾經是儒家弟子,因不滿儒家的禮樂制度和厚葬等理念,離開儒家創立了墨家學派,其影響力在短時間內急劇提升,一躍成為戰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學派,與道家弟子楊朱創立的楊朱學派並駕齊驅,成為當時的顯學。墨家為何能在諸子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主要原因是墨子的哲學符合社會底層人們的需求,墨子所描繪的平等友愛的理想社會;他所推崇的「兼君」「兼士」的理想人格,說出了他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