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各大衛視跨年晚會的激烈鬥爭中拉開帷幕。回顧2019年,劇集市場收穫滿滿,多部作品口碑與熱度齊飛,「爆款」貫穿整個2019,在如此熱鬧景象背後,襯託得綜藝市場更顯現出一片冷清境況。
經歷了2018年迎來慢綜藝和婚戀觀察類綜藝順勢崛起,2019年綜藝市場進入了趨於理性的成熟期,也迎來了新的突破口與瓶頸期。
縱觀2019年上線播出的綜藝節目,「綜N代」仍然是主力軍。
無論臺綜還是網綜,都出現了生命力長達三至六年的節目。臺綜方面,《中國好聲音》《歌手》《奔跑吧》《極限挑戰》《歡樂喜劇人》《最強大腦》《蒙面唱將》《王牌對王牌》等老牌綜藝長至播出第七季,短至也已播出四季,並且始終是各衛視平臺的主推節目。網綜方面,雖然節目平均存活期不如臺綜一般久,仍然有《奇葩說》播至第六季,《明星大偵探》播至第五季,《吐槽大會》播至第四季,《圓桌派》《了不起的匠人》《明日之子》《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節目也邁入第三個年頭。
網綜不如臺綜「高齡」節目的數量多,但是整體數量上,「綜3代」「綜2代」不斷湧現,為網綜做出了重要補充。而當觀眾審美日益變幻,新類型節目層出不窮,「綜N代」不僅面臨市場的淘汰與競爭,更面臨著收視疲軟,影響力下降的景象,不復以往榮光。
例如曾經打開了臺綜新格局現象級節目的《中國好聲音》,據CSM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中國好聲音》總決賽播出時,收視率曾突破6%,火爆成績一直延續至2015年,前四季每一集平均收視均突破4%。今年播出的《中國好聲音2019》相較前作收視率和話題量均出現了明顯下滑,平均收視率跌至1%。
為打破觀眾的審美疲勞,各大類型的「綜N代」紛紛踏上了「革新」道路,並且網臺綜藝分別形成了不同模式的創新。
臺綜方面,《王牌對王牌》《奔跑吧》《快樂大本營》等節目表明,流量藝人的加入能夠為「綜N代」節目獲取高話題度,故而《蒙面唱將》《歡樂喜劇人》等節目也開始用「新老結合」的形式注入新生力量。網綜方面,節目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進行改變和創新,以此探索和迎合年輕觀眾的審美口味,如《妻子的浪漫旅行》打破「妻子旅行,丈夫觀察」的形式,變為「彼此旅行,互相觀察」,在保留IP品牌特色之外,將節目主題展現更加全面和細緻,並提升新鮮感。
在「綜N代」之外,原創節目的「生存鬥爭」也在激烈進行著。2019年,綜藝市場除了原有的題材之外,湧現出一批以小眾文化為主的垂直題材綜藝。例如在音樂題材中細分出的以樂隊題材為主的《樂隊的夏天》、以華語唱作為主的《我是唱作人》。
另外,2019年的原創綜藝,開始紮根於當代生活中,除了以年輕觀眾喜歡的小眾文化為主,更創作出大批與年輕觀眾生活習慣、喜好相關的題材綜藝。例如折射出職場生活的《我和我的經紀人》《令人心動的offer》等,還有與健身、減肥等主題相關的《哎呀好身材》《頭號行動派》,更有以戶內外遊戲、競技為主的《密室大逃脫》《終極高手》......
如「綜N代」一樣,一湧而上的原創綜藝一出現便帶著「創新」內容而來,在模式上可以劃分成兩種:一是在原有題材上更加垂直細分,進一步打造圈層化;二是結合當下年輕觀眾生活習慣而衍生新類型,擴大創新化。
若要用一個關鍵詞來總結2019年的綜藝市場,「創新」則再合適不過。而在全民求爆款的當下,與「爆款」貫穿整年的劇集市場不同,2019年卻不是綜藝市場的「爆款元年」。
從類型上看,2019年綜藝市場可謂是全面開花,熱鬧非凡,新老類型節目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題材主要集中在音樂、婚戀交友、親子代際、文化、語言等類型中,另外,戶外遊戲、演技、旅行,美食等類型綜藝也始終是綜藝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如此熱鬧至極的鬥爭,最終卻沒有在成績方面有所助力,2019年綜藝播出的數量、熱度及播映成績來看,都較去年呈下滑趨勢。
2019年共上線406檔綜藝,包括205檔電視綜藝,201檔網絡綜藝,艾漫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網上線綜藝141檔,與2018年上半年 194檔綜藝相比,減少了53部,銳減30%。CSM媒介研究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綜藝節目人均收視總量為2114分鐘,同比2018年上半年2444分鐘,下滑了13.5%。
電視綜藝衰落,網絡綜藝崛起,是2019年綜藝市場的一大趨勢。而同質化嚴重、圈層化明顯,直接導致了老牌綜藝式微、新型綜藝難固粉。故而,2019年的綜藝市場,無論是「綜N代」還是「綜一代」,創新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主要發展因素。
然而,從2019年綜藝市場的反響來看,即便各類型節目積極創新,仍然進入了創作上的瓶頸期。
一方面,如劇集的爆款公式失效一樣,綜藝市場也開始面臨著「流量失靈」的問題,《慢遊全世界》《女兒們的戀愛2》《蒙面唱將》因迪麗熱巴、鄭爽、範丞丞等流量藝人而造成話題的曇花一現,以及《創造營2019》《青春有你》等偶像選秀綜藝影響力下降,表明流量明星也難以撐起綜藝市場的一片天。另一方面,面對觀眾的日益下降的耐心以及不斷增長的審美疲勞,如何在同質化嚴重、同類型過度飽和的綜藝市場開闢出一條新道路,並不是即刻能夠解決的難題。
在年輕觀眾佔領綜藝市場主要受眾之時,如何緊跟潮流獲得年輕觀眾的共鳴,則是綜藝市場的主要創作方向。雖然「爆款」沒有固定的公式,但可以從另一角度找到突破口。
《主持人大賽》的火爆表明,一檔節目若要成功獲得全民受眾,並提升影響力以拉攏新粉絲,需要紮根於節目質量,用正確的形式將主題表達,以認真的態度打造品質化和精品化。這一點,從多檔「綜N代」口碑下滑遭到觀眾詬病便有跡可循,2019年,《極限挑戰》《奔跑吧》等節目影響力下降,絕大部分原因是其口碑的直線下滑,最終輸給了在諸多用品質延續IP效應的「綜N代」,如《奇葩說6》《明星大偵探5》中。
除《主持人大賽》之外,《樂隊的夏天》《奇遇人生》《這!就是街舞》等因高口碑而破圈的全民爆款或圈層爆款,也都證明了雖然觀眾對於綜藝的耐心正在逐漸下降,但是對於高品質節目仍然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
從整體上看,這幾檔節目從節目模式到類型上均不相同,卻具備著三個相同點:節奏上毫不拖沓、情感上準確表達、呼應主題並進行升華。如今很多綜藝無法兼顧這三點,很多節目太過注重熱度打造的「偽爆款」,刻意製造矛盾、激起觀眾爭議,或打亂剪輯法則,或主題跑偏,忘記其「獲得觀眾共鳴」的真正初衷。
其實,綜藝市場開啟積極創新模式,是推動市場發展的有利之舉,而在打造創新化的同時注重品質化,則是2019年因「缺乏爆款」而得到的經驗之一,接下來要做的是汲取上一年收穫的經驗與教訓,將品質化作為新打法,否則只注重話題而失掉口碑,只是隔靴搔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