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大明亡國,朱家子孫才明白,朱元璋為啥堅決不讓他們吃人參

2020-12-23 騰訊網

在中國文化裡,人參是一種有特殊地位的植物。不僅僅在傳統醫學中是一味著名的藥物,而且人們一直相信它是具有靈性的。上了年份的人參會成精,變成白胖的娃娃。所以在挖掘人參的時候,總是先要用紅繩拴住它,否則它就會逃之夭夭。不過,人參的魅力遠不止此。事實上,它足以改變歷史進程。

千年來,人參一直是一種名貴藥材。《神農本草經》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它將東漢以前零散的藥學知識進行了系統總結,人參在此時就已出現在了方劑之中。此後歷經千年,人參「百草之王」的地位在中藥界一直不可撼動。現代醫學也證實,人參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其神奇功效並非空穴來風。

人參因其強大功效,受到了歷朝歷代豪門貴族的追捧,將其視為重要補品,皇宮大內的九五之尊們更是離不開它,是每個朝代必有的貢品。但是到了明朝初期,這種風氣卻為之一變。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本是社會最底層的窮苦農民出身,深知百姓餬口不易,度日艱難。他聽說參農們為了尋找上好的貢參,不得不冒死翻山越嶺,深入人跡罕至之地,常有死傷之事發生,於是心有不忍。

《明史》記載:「太祖洪武初,卻貢人參,以勞民故也」。《綱鑑易知錄》也曾記載,朱元璋特意下過一道聖旨:「朕聞人參得之甚艱,豈不勞民,今後不必進」。人參又不是啥必需品,不吃又不會死,讓老百姓輕鬆些不好嗎?朱元璋心疼百姓,帶頭把人參排除在貢品之外。但是很不幸,朱元璋能以身作則體諒百姓,他的子孫們卻做不到,把老朱的話當成了耳旁風。他們個頂個的惜命,都想借人參來延年益壽。

很多人都認為,人參只有東北關外地區才有,其實不然,古代的山西上黨地區同樣是人參產區。早在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所著《本草經集注》就記載「人參生上黨山谷及遼東」,而且其他地區的人參「俱不及上黨者佳」。上黨地區森林密布,氣候寒涼,土壤肥厚,一直是優質人參的主產地,專供皇家御用。

有明一朝藩王眾多,他們整日無所事事養尊處優,吃喝用度都由朝廷供給。為了延年益壽,這些人每年消耗大量人參,朝廷大肆向上黨地區徵收上等人參,民眾苦不堪言,直接後果就是上黨地區「參跡日漸稀少」。後來在當地百姓眼裡,人參甚至成了禍害的代表,《中國新木草圖志》記載:「以徵求者無厭,遂以人參為地方之害,因噎廢食不復採取。」

百姓們辛苦保護、採集來的人參全都被強行徵收,讓他們失去了保護、栽培人參資源的欲望,上黨地區的優質人參終於被採掠一空。但是明朝藩王們「延年益壽」的習慣可不會因此而改變,上黨空了,他們又把目光瞄向了關外。東北是人參產地,且產量很大。在明朝末年,挖人參是女真人除了戰利品以外最重要的收入。

關外的人參產區,全部在建州女真的掌控之中。在努爾哈赤眼裡,人參是出口物資,沒有用它從關內換來的銀子和生活必需品,不用說打仗,連粥可能清軍都喝不上。女真軍隊人吃馬喂,購買武器裝備,發放烈士撫恤金、軍屬優待費,哪一樣都離不了錢。錢從哪來?賣人參!賣給誰?明朝!東北市場有限,人參需要及時賣掉,否則爛掉就一錢不值。

在1583年底到1584年初的短短8個月時間裡,海西女真人往明朝賣了1700多斤人參,這個規模令人咂舌。要知道一副方劑,只要幾錢人參就夠了。明朝有識之士指出,「奴酋擅貂參之利,富強已非一日」。正是因為賣人參提供的巨額資金,成為了清朝推翻明朝的經濟基礎,建州女真實力迅速增長。可以說,人參推動了清軍發展,讓他們成為中國統治者。沒有人參,就沒有統治多年的清朝。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為什麼要用五行相生學說給子孫起名字?其中智慧令人嘆服
    研讀明朝歷史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朱元璋之後的朱家子孫名字無一例外都是以「金木水火土」為偏旁部首的。但是,他們名字所採用的偏旁部首順序是「木火土金水」,顯然不是我們一般說的「金木水火土」。那麼,這個順序到底遵循著怎樣的規律呢?朱元璋又為什麼要用五行學說給子孫起名字呢中國的五行說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自然物質是相互生成的關係,《春秋繁露·五行之義》寫道:「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終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
  • 朱家天子真不是吹的,炎帝朱襄氏時可就穩坐華夏江山了
    大家由此都知道我華夏歷史上第一個朱家天子輸就輸在自己不能足夠強。因為在亂世紛爭的年代,你不夠強那就只能亡。而所謂出英雄的時代,一般都是生逢亂世才有可能。比如唐末又一個亂世的來臨,公元852年朱姓子孫有混混之名的溫公子誕生了,後來他成為當地的一霸誰也不敢惹。他立志要攻變祖先不夠強的弱勢。
  • 明朝皇帝名字中的「五行相生」:朱元璋的智慧,被嚴重低估
    觀察明朝皇帝的名字不難發現,朱元璋之後所有朱家子孫的名字都是以「金木水火土」為偏旁部首的,為了便於理解和發現規律,我們選取其中的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祐樘為例加以說明,他們相鄰二者之間都是父子關係。 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祐樘的五行部首依次是:木、火、土、金、水、木。
  • 如何一眼看出誰是朱元璋的子孫?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這幾位明朝皇帝也因此躥上了熱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幾位皇帝的名字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每個人的名字都大有講究,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明朝皇帝取名的那些事。古時候的世家大族在給子孫取名的時候往往要講究字輩。
  • 大明皇室輩分的二十字世系:強迫症晚期患者明太祖朱元璋的傑作
    他們在位的時間雖然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二人都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孫子。在所有的孫輩中朱允炆倫序第三,朱高熾倫序第四。排在兩人上面的分別是太祖嫡長孫、太子朱標嫡長子朱雄英和晉王朱棡嫡長子朱濟熺。在這裡大家可以發現同為太祖之孫,朱棣的兒子是「高」字輩,晉王的兒子是「濟」字輩。而太子的兒子卻似乎一個是「雄」字輩,一個是「允」字輩,這其中又是什麼原因呢?
  • 二八定律下大明王朝,幾十萬宗室吃垮朝廷,滅亡已是註定
    朱元璋曾在《皇明祖訓》明確表示皇族子孫什麼都不用幹,朝廷養著。他可能沒想過,才過了一百年,他的後代已經數不清了。僅慶成王府的宗室已經有千餘人,朱元璋的鳳子龍孫馬上就要飛入尋常百姓家了,慶成王朱鍾鎰本人都暈了,因為有很多孩子虛報年齡,都分不清孩子哪些是自己的,大小次序如何。
  • 《大明風華》醜化朱元璋?子孫都是圓臉,卻非說像廖凡的鞋拔子臉
    編者按: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可以說是非常火了。但也有不少人指出其有服化道的硬傷。比如官員帽子上胡亂加東西,皇帝帶著明朝後期出現的金龍翼善冠等等。當然,最大的爭議就是該劇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奇醜造型。一些人認為這是清朝對於朱元璋的醜化,另一些人則表示,朱元璋就是長這樣子,因為教科書上就是這麼畫的。那麼,朱元璋到底應該長啥樣呢?
  • 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鄰居劉繼祖贈給墳地,後來朱元璋怎麼報答?
    朱元璋是大明的開國皇帝,也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位皇帝,我覺得大家不要只看到朱元璋怎麼的殺功臣,很多時候他也是迫不得已,自古以來皇帝都是疑心病太重。而從一無所有,到創立大明王朝這樣大的基業,朱元璋自然知道創業的艱辛,也想讓朱家王朝長久,所以才會殺掉一些居功自傲的功臣。
  • 苦命的孫子《大明風華》朱家五子換親子頭像喊話朱亞文,他死活不換?
    苦命的孫子《大明風華》朱家五子換親子頭像喊話朱亞文,他死活不換? 朱亞文主演的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最近剛剛開播,他演的是皇家的第三代,上邊有爺爺爹爹和叔叔,都是老戲骨們的演出,每一個人把各自的角色都演得非常精彩,任何一個人的鏡頭,觀眾都不想錯過。
  • 朱元璋想要殺劉伯溫,劉伯溫卻用一個字保住了命,這是怎麼回事?
    劉伯溫出生於青田縣南田鄉(今浙江文成縣),他是明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以神機妙算、博古通今、運籌帷幄著稱於世,通經史、曉天文,一生不求名利,為人低調行事,正因為他的聰明才智而成為了朱元璋的心頭大患。
  • 歷史上朱元璋長真的如畫像上那樣是馬臉嗎
    想必大家對於朱元璋都不陌生,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也是十分的富有傳奇色彩,最開始的朱元璋就是一個乞丐,但是能夠用一生的時間,從一個乞丐做到一個國家的皇帝,可見朱元璋這個人的不凡之處,但是每當我們從網上搜索朱元璋的圖片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住院的長相真的是不敢恭維,那個臉,有些人用鞋拔子臉
  •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他作惡多端只是一個方面,也不足以要了他的命,謀反更是沒影的事,其真實原因不過是朱元璋要為皇太孫朱允炆掃清前行道路上可能出現的障礙,才不得不將他剝皮實草,並將其族人及黨羽全部剷除,朱元璋真正要做的其實就是剷除所有可能威脅到皇孫朱允炆的武人集團,這樣年幼的朱允炆才可能守得住朱家的江山,朱元璋也才能死得心安。
  • 朱元璋原名為何叫朱重八,原因絕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但沒人想過,他老爹為啥給他取這麼個名,這名畢竟太土了啊,這時你可能會說了,老朱家往上數幾代都是貧下中農,又沒啥文化,取這麼個名也正常吧,這你可能就誤會朱爸了,沒準朱爸也想給自己兒子取個響亮的名字。
  •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殺伐果斷,為何沒人倒打一耙?
    元朝末年政治凋敝,苛捐雜稅繁重,再加上黑死病的流行,朝廷的管制力衰弱讓老百姓盼著變天,這幫起義軍才能在南方成功點燃烽火,有了兵源基礎和物質提供才有了後來的大明。 洪武朝時情況就來了個顛倒,新王朝剛剛建立,天下承平起來,朱家的皇帝痛恨腐敗,將百姓的稅負降至最低,同時還讓普通人也一起出來打貪官,聲稱能把貪官扭送到南京就有賞賜,自古以來民不與官鬥,老百姓哪見過這場面?
  • 姚廣孝:北京城的締造者,大明第一反賊,這個和尚不簡單
    作為太祖的親兒子,自己擁有的可不僅僅是現在的十幾萬軍隊和榮華富貴,自己子子孫孫的長期飯票,那自己的老爹可是承諾過的,整個大明就算什麼都不幹,也要全力保障保障老朱家子孫的衣食無憂和榮華富貴。作為鼓動造反的姚廣孝,心裡很明白造訪並不是請客吃飯,不做好充足的準備,是很難成功的,事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也是朱棣日後起兵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 朱元璋後代按周期表起名,但元素周期表清朝時才發明,誰抄襲誰?
    當時朱元璋由於早年時期身份低下卑微,對不配擁有自己的名字這件事情耿耿於懷。所以對他的子孫後代取名字可謂是下了一番功夫。他規定以後所有朱家後人取名字必須是三個字的,而且第二個字要是他們的輩分,而第三個字必須要遵循五行來進行取名。
  • 朱元璋死後半年裡,朱棣從鵝圈抱出上萬兵器,奪走大明嫡孫江山
    朱元璋確確實實是一個好父親,他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團結一致,共同輔佐他選定的繼承人朱允炆。但就如今天所謂的「代溝」一樣,子孫們有自己的打算,特別是皇族的子孫,他們是無法體會朱元璋這種深厚的父愛的,在他們看來,這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早就應該領退休金走人了。他們關注的只是這個老者所坐的那把椅子。
  • 大明雲南王沐氏家族下場如何|沐英|朱元璋|明王朝|平定|南明_網易...
    ,鎮守雲南的是朱元璋最傑出的義子沐英家族。沐英童年很悲慘,很早父親去世,7歲的時候在跟母親逃難行乞的過程中,母親也去世了,成為了一個孤兒,幸好有朱元璋夫妻收留,成為了朱元璋的義子。朱元璋的老婆馬氏教他讀書寫字,朱元璋可則教他用兵之道,對其悉心培養,視如己出。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但是不巧,朱元璋又是一個疑心病特別重的人,在建立明朝他自己登基稱帝之後,他開始懷疑一塊打江山、一塊成長起來這些兄弟們,其實主要還都是朱元璋的老鄉,淮西軍事貴族們,怕他們對自己、對朱家形成挑戰和威脅。當然另外一方面這些所謂的開國元勳自己也不長臉,也出了幾個事兒,導致朱元璋對他們逐漸失去了信任,比如著名的「明初四大案」,包括藍玉案、胡惟庸案等等,這個就不詳細展開講了。那最終導致結果就是朱元璋決定展開清洗,大開殺戒,殺掉了很多開國的功臣。
  • 大明的國姓是「朱」,那民眾要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就遇到了這麼一件尷尬的事情,當時,朱元璋的「朱」姓和「豬」字是諧音的,而且,這「豬」在老百姓的口中是經常要出現的,像「殺豬」、「吃豬肉」等等,都會有所涉及,當時的朱元璋還是有些在乎的,畢竟,這聽起來,就像是要殺他們老朱家,吃他們老朱家的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