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自然、美好輕鬆的事物誰不喜歡?民宿行業是小而美、充滿著資本玄幻、虧本經營的民族之光行業,筆者去了黃山、杭州、蘇州等地考察民宿。談談這個行業的認知。
民宿給人的感覺不同於酒店。因為他們的接待都屬於管家式的,多數位置在景區、周邊鄉村,一些交通不太發達的地方。價格比普通酒店要高,通常的消費群體小資和中產家庭。記得在杭州的時候,有兩個廣州姑娘入住了民宿。其實這家酒店各項目都很一般,而且周邊還有施工的情況。這邊就是菜市場。接借著網絡包裝這家酒店就成了網紅,實際的民宿的位置偏僻,屬於村裡的房子改建,房間比較小、硬體上比普通酒店好一些,但是比五星級酒店設備差多了。網絡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習慣。對於擅長宣傳、營銷、包裝、拍照的民宿經營者來說,是一次翻牌的機會。本質上民宿周邊的配套比市區差,景區的從吃喝玩樂遊購娛比較單調、體驗都不是很好。偶爾開發一些酒吧街、小吃街,晚上都很吵鬧。
例如悅榕莊都建設在鬧中取靜的地方,消費群體相對高端。外地投資客選擇在景區周邊租賃、投資的民宿。只要帶景區價格部分都摻有水分,相應的價格並沒有提供相應的服務和產品。民宿的外形通常是一棟別墅的模樣,曲徑通幽的道路,設施和精品酒店差不多,內部沒有任何的特色,只是體現了價格之上。人們並不會為這些環境而買單,另外民宿通常在夏季都會受到蚊蟲的影響,衛生方面是很難保證像酒店那樣規範。
民宿的盈利能力弱。首先對於投資客來花了成本,交房租、僱人,但是房間的數量很少,很多景區民房只能改造7間左右的房量。因此民宿收益的天花板,一目了然。因為在官方定義中只要超過14間就不稱為民宿而是酒店。其實民宿大部分的渠道都來自OTA,網絡渠道的排名直接影響著生意,等於直接將自己的渠道交給中介。在花費巨額成本以後引來的客人,計算之後根本賺不到錢。
通常在做酒店直營項目的時候,前期財務預算把控在五年內回本。很多民宿屬於盲目跟風投資。看很多年輕人、中產上班兒上煩了,拿著積蓄然後就跑到雲南、廣西、海南等城市去做一個民宿,其實還不如投資城市酒店。邏輯是城市酒店選址的時候,周邊同行多,每天都有固定的流量,長期做沒有太大的波動。市場就那麼大,想盡辦法增強競爭力,多吃一口蛋糕還是可以小賺的。見過很多老闆。將十幾間的房改造成高端民宿,投資金額有幾百萬上幾千萬的。剛開始覺得自己的產品不錯,定的價格都很高,覺得市場可以適應這種價格,結果當產品投入到市場的時候才發現顧客不買帳,因為同類型的價格可以在當地找到更好的五星級酒店入住。
民宿投資客都是外地人。剛開始外地人過來投資,村裡人見到民宿賺錢以後,就從銀行貸款。開始做這個項目。因為房子是自家的,成本就低,運營不錯的話,一年收入比打工強,但是外來投資的人就比較慘了,因為房東見到生意好的話,會拿去自己做。
沒有入行的人,通常會低估了民宿工作的強度。除了做好衛生清掃,還需要做好接待、維修設施、處理好所有跟客人相關的問題,屬於24小時在線,但是賺錢很少。旺季的時候恨不得多弄幾間房,淡季的時候天天虧本。因此筆者建議在景區從事旅遊紀念品的販賣、特色農產品的一個販都比酒店房間強。因為這些產品賣不出去可以作為庫存。房間不管多好如果今天賣不去,起碼賠掉了當天的房租。這就是目前民宿行業的現狀。如果長期以往下去,投資人真的稱為慈善家了。